薑萍事件反轉,聊聊那幾個“消失”的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如果一定要有人負責,

我希望那些成年人能站出來。

01

世界就是巨大的回旋鏢。

02

時隔幾個月,

終於等來了

天才少女薑萍的決賽結果。

她沒有在決賽中獲獎,

並且經過調查顯示:

薑萍的老師王某某

在預選賽中,

違規對薑萍提供幫助。

換言之就是:

薑萍的成績確實是假的。

不過,

王老師到底提供了多少幫助?

是一個人做了兩份試卷,

還是僅提供部分輔助,

這些並沒有說清楚。

隨後漣水中專,

也發布情況通報:

取消了王老師年度評優資格。

兩份通報,

都沒有提到薑萍的名字。

但在事件發生沒多久,

就有消息傳出,

薑萍退學了。

一場轟動全網的鬧劇,

就這樣被一筆帶過。

看似所有人,

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但這件事的重點,

根本不是兩篇通報,

就能草草了結的。

03

當初事件剛發生時,

我就寫過相關文章,

那時就勸大家:

不要把薑萍神話。

因為這些年互聯網上

被捧上神壇的人很多,

但最後多半因各種原因,

被狠狠踩在腳下。

有的是反轉翻車,

有的是被捧殺。

那時我更擔心的是,

她的一言一行被審判,

成為有心人利用的工具。

但如今看來,

薑萍可能更早,

就成為了利益的工具人。

昨天到今天,

當初薑萍被捧得多高,

現在就被罵得多慘。

太多冷嘲熱諷,

太多羞辱性詞匯。

一切似乎在印證,

當初我預想的:

造神和毀神

都是一場輿論狂歡。

但今天,

我仍要說點不一樣的。

這場鬧劇,

薑萍違反參賽規則,

她當然有錯,

她也為之付出代價。

但事態發展成這樣,

我覺得薑萍的責任

是最小的那個。

真正愚弄大眾的人是誰?

更該負責的人又是誰呢?

04

首先:

王老師和學校

才是前期操控者。

還記得薑萍

當初在采訪時

被問及為什麽喜歡數學?

她說過這樣一句話:

因為在數學上看到了美感。

我覺得,

薑萍喜歡數學是真的。

隻是因為年紀和學曆,

她能力還沒到那個層級。

但她的老師,

把她架在了火上去烤。

薑萍一個中專生,

怎麽知道這個比賽?

肯定是王老師告訴她的。

也有人說,

是王老師和妻子,

直接用的薑萍身份證

報名的考試。

可以說,

如果沒有王老師,

一切根本不會發生。

而薑萍真實水平怎麽樣,

王老師不知道嗎?

他知道。

但他選擇用她名字造假。

我能理解,

畢竟這個比賽

初賽是線上開卷考試。

很多人自然都會

想法子鑽空子。

雖不體麵,

但也是人性使然。

可他太急功近利了。

在事態鬧大之後,

他是最知道真相的人,

卻沒有為了薑萍著想,

沒有考慮露餡後怎麽辦,

而是帶著薑萍將錯就錯,

配合主辦方表演。

可以說,

薑萍的采訪,

審判薑萍的證據,

包括板書、筆記等等,

都是王老師一手造出的。

他還美滋滋出鏡,

煞有其事地拔高自己,

傳授培養“天才”的經驗。

如果他真的為薑萍好,

他就該想到,

假的就是假的。

謊言被戳穿後,

薑萍會遭受恐怖的攻擊。

就該在最初拒絕采訪,

及時糾錯。

可他更像一個

精致利己主義者。

畢竟,

如果自己教出的學生,

能在國際比賽上獲獎,

能在全國範圍出名,

那他這個老師,

無論是獎金報酬,

還是評職稱申博士,

或者在學校的地位待遇,

都會有很大提升。

除了王老師,

學校一樣的精致利己。

薑萍數學到底什麽水平,

學校有過那麽多場考試,

肯定也知道真相。

然而,

麵對采訪的媒體,

麵對網上把她封神,

麵對洶湧的輿論,

學校不早早控製事件發展,

而是縱容虛假采訪,

並且借此宣傳學校。

他們也舍不得

這一次的流量。

可以說,

學校和老師,

就是這起事件最初的導演。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

一手將薑萍推到台前,

推成了全國笑柄。

如今謊言被戳穿後,

台前的薑萍,

承受著所有攻擊。

而王老師,

僅僅是取消了評優資格。

這就像拍出一部爛片,

隻有演員被罵,

失去了所有工作,

而導演繼續拍片。

但其實導演和編劇,

才最該為爛片負責。

05

其次:

主辦方和媒體,

才是添柴加火者。

達摩院的數學比賽,

本是一個企業主辦的比賽,

小圈子的遊戲,

沒多少人知道。

而且決賽是閉卷,

即使初賽作弊了,

決賽也會現原形。

所以薑萍,

本可以悄無聲息地

在決賽中淘汰。

但怪就怪她,

年紀小,

出生於貧苦家庭,

是踩縫紉機的中專生,

這樣的人設,

吊打名校數學天才,

她身上的極致矛盾,

成為了主辦方

博流量、製造熱度的工具。

從一開始,

薑萍的火

就是被有意放大的。

他們幹了啥?

等不到決賽,

在初賽成績對外發布之前,

達摩院就派人,

早早找到了薑萍,

拍攝了宣傳視頻,

製作了一堆物料,

然後成績一公布,

就開始各種炒作,

打造“天才少女”人設。

我不知道,

薑萍是表演型人格,

還是被周圍各種人

勸說、蠱惑著去表演。

不過,

主辦方不知道,

薑萍成績有水分嗎?

我覺得一定早有察覺。

但是他們選擇,

把爭議交給大眾審判。

因為他們知道,

就是這種

能引起多方爭論的話題,

才能獲得更大的熱度。

才會有更多人,

知道達摩院,

知道這個數學比賽。

而當爭議襲來後,

他們立刻打著

別影響比賽的名義,

謝絕所有采訪。

把薑萍和她老師,

“封閉”了起來。

當有人質疑

薑萍的板書錯誤時,

我想達摩院的老師,

不會看不出來,

可他們還是站出來

和網友辯論,

力證她就是天才。

他們本該早點畫上句號。

但他們需要更長的熱度,

保證決賽也更有話題度。

所以放任發展,

本該8月的結果,

拖到了11月。

最後輕飄飄甩一張通報,

把責任推給老師和學生,

自己隻為規則漏洞道個歉。

相比此事帶來的流量,

道歉的成本多低啊!

不愧是精於算計的生意人。

不僅是主辦方,

媒體在其中,

也做著點火的動作。

作為為數不多,

直接接觸過薑萍的人,

他們也是最接近真相的人。

可是他們繼續

炒作中專生逆襲,

深挖背後家庭故事,

綁架大學破格錄取…

要知道,

在整個信息傳播的生態中,

權威媒體的地位舉足輕重。

因為他們

更權威,更嚴謹

更接近事件真相,

更有影響力,

也很大程度決定

對事件的定性。

可媒體也最懂大眾

想要看什麽。

最知道如何挑動

大眾的情緒。

他們成了事件的推手。

在薑萍事件反轉之後,

默默地刪除了

當初對薑萍的報道。

這太諷刺了。

對於主辦方和媒體來說,

我覺得薑萍,

更像是一個工具人,

一個犧牲品。

熱度有時比真相更重要。

他們明知道,

這是一場騙局,

但還是親手,

將這個騙局無限放大。

放大到已經無法控製,

無法收手的地步。

在巨大的流量麵前,

他們根本沒有人

在意薑萍的生死。

06

如今,

很多人開罵薑萍,

她確實有錯,

錯在作弊;

錯在配合表演。

討伐薑萍是最安全的,

因為她太渺小,

任人宰割,反抗不了。

但經曆了這兩輪輿情,

對她,

我更多是一種心疼和悲哀。

其實無論反轉與否,

薑萍都是被利用的那個。

之前她是被輿論利用。

因為當時,

事態發展到後期,

早已脫離了事件本身。

很多人借薑萍

搞男女對立,

攻擊中國應試教育體製。

攻擊中國人才選拔機製。

鼓吹國外教育製度。

甚至已經上升到

底層和精英階層的矛盾。

可後來證明,

我們的教育體製,

可能確實會錯失

體育、音樂、藝術上的天才,

但數學天才,

會就是會

不會就是不會,

很難錯失。

其實,

那些為薑萍衝鋒陷陣的人,

有多少真的在意

她拿了什麽獎?

過什麽生活?

所謂的為別人發聲,

其實都是為自己發聲。

更多是不同立場之間的對峙。

因為大家更愛看的,

是一種逆襲勝利的爽文。

比如中專生打敗高學曆,

底層孩子贏過精英群體。

薑萍更像是,

他們揮舞出來的勝利旗幟。

用來嘲諷對立群體,

反駁對立觀點。

而如今事件反轉,

我更覺得悲哀。

因為以前至少覺得,

薑萍是幸運的,

至少她身邊有好老師,

至少她有逆襲機會。

但如今真相是,

她的身邊空無一人,

所有人都在把她當工具。

07

當我們從17歲孩子的視角

來看這件事:

你喜歡數學,

有一天,

你信任的老師對你說,

去參加一個數學競賽吧!

得獎了對你有益,

別擔心我會幫你。

我想沒有多少孩子會拒絕。

有一天,

當主辦方和眾多媒體

專門找上門采訪,

榮譽讚美紛湧而來。

你沒有能引導你的父母,

最信任的老師和學校,

對你說:

沒事,去接受采訪。

沒事,不會我幫你。

你根本沒見過這陣仗,

可能還沒反應過來,

也不知道將麵對什麽,

就被架了上去。

一個17歲中專,

未經世事的孩子,

你說一切都是她的策劃,

老師是她找來的幫凶,

我是不信的。

甚至我覺得,

在輿論將她捧成神的那一刻,

她就已經害怕、惶恐,

隻是周圍所有人告訴她:

不要發聲。

她更像是被周圍的人

和環境裹挾。

成為了一個犧牲品。

如今的她,

作弊頭銜

永遠扣在她的名字上,

走到哪裏,

都要被異樣眼光審判。

原本正常的學習,

已經無法進行。

我不知道現在的她,

退學之後未來何去何從。

麵對網上的謾罵審判,

到底能不能經受得住?

她確實犯了錯,

但她付出的代價

已經足夠大了。

新一輪輿論風暴,

能不能少傷害她一點?

如果一定要有人負責,

我希望那些成人站出來。

那些企業,

那些主辦組織,

那些有重要影響力的媒體,

在把一個未成年女孩

當作工具之後,

請站在女孩麵前,

直麵自己的錯誤,

而不是躲在她身後。

像個鴕鳥一樣裝死。

08

最後,

想送給所有人一段話。

如今這個時代,

賺錢的方式數不勝數,

成名的途徑五花八門,

人設的包裝層出不窮。

但無數先例告訴我們,

真實,

才是立身於世的不二法門。

良心,

才是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針。

永遠不要給自己挖坑。

查看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