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深藍州開始“翻紅”,華人“川粉”擔憂治安
文章來源: 鳳凰WEEKLY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當地時間10月27日,紐約帝國大廈腳下,攢動人潮的熱烈喧囂,在秋末的低溫中有些許不真實。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的“小紅帽”,擠滿了麥迪遜花園廣場周邊的數十條人行道。這讓本就不寬敞的曼哈頓相繼封路,警察站滿會場附近的街角巷陌,吃力地維護著城市的正常運轉。
“我們昨晚就來了,訂了附近的酒店,今早天沒亮就趕來排隊。”住在紐約上州的陳先生說著,朝手裏哈了哈氣,升起的白霧難掩他眼中的興奮。據陳先生講,特朗普要來紐約舉辦集會的消息不僅獲得了其他族裔的支持,也在紐約的華人圈內部“炸開了鍋”。
10月27日,特朗普在曼哈頓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造勢大會,圖為場外的人群。攝影:張心
自1988年以來,紐約州一直在全美大選中投票支持民主黨,長久以來扮演著該黨的鐵票倉與堡壘,因而被稱作深藍州。紐約市作為其中最大的城市,最高管理席位市長一職,也長期由民主黨人士所占據。然而,眼下居高不下的通脹和非法移民危機,正成為選民心頭的痛。特朗普今年兩度來紐約州拉票,不難看出共和黨對這塊深藍陣地的強力進攻,也折射出疫情後紐約州複雜的政治生態,即從地方到國家選舉暗潮洶湧的“翻紅”浪潮。
“紐約,我回來了”
對於特朗普而言,在紐約舉辦集會仿佛一場高調的城市回歸秀:看看我,紐約,我回來了!
像是榮歸故裏的揚眉吐氣,在紐約土生土長的特朗普,初次參選總統時並未受到老鄉們的歡迎。時間倒回到2016年的11月12日,彼時我剛來紐約讀書,閑暇時經過中央公園附近的特朗普大廈,巧遇聲勢浩大的遊行隊伍,震天響的呐喊聲令曼哈頓陷入短暫的交通停擺。
2016年11月12日, 上萬紐約市民在特朗普大廈外舉行抗議集會。攝影:張心
隊伍裏全是反對特朗普的人,他們高舉著讓其下台的旗幟,希望這位老鄉能夠知難而退。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甚至發郵件給學生宣布停課一天,隻是為了平複他的悲傷。
在紐約,特朗普這個名字似乎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形容詞,暗含著諸如傲慢、自大、瘋狂、暴發戶、種族主義者等,成為當地人談笑間心領神會的內涵合集。但不知從何時起,這裏的人們不再以調侃特朗普為愛好,反而在看到拜登和不少民主黨政客的言行時,會不自覺地皺緊眉頭。
變化從何時開始的,無人知曉。直到近期再次參選總統的特朗普宣布回歸紐約造勢後,人們驚覺,當地選民的心態已悄然轉變。
10月初,特朗普在曼哈頓的行程甫一確定,紐約華人的社交圈開始瘋狂轉發報名鏈接。“上次長島的集會,聽說很多人去晚了沒能進場,這次我吸取教訓,早早就做好準備。”陳先生說。
他口中的長島集會,指的是特朗普在9月18日於長島納蘇郡舉辦的選前造勢大會,也是這位前總統時隔七年第一次回到家鄉紐約拉票。那場活動吸引了超過6萬人注冊,從紐約各地驅車前往的民眾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不少人甚至睡在停車場連夜占位。即便如此,很多人也沒能擠得進僅有1.6萬個座位的會場。
9月18日,紐約長島特朗普競選造勢大會現場,6萬人排隊等待入場。攝影:張心
或許因為那次集會太過成功,結束不到半個月,特朗普競選團隊便順勢推出第二場紐約造勢大會,這次直接選在了民主黨的老巢曼哈頓。
這種公開叫板的挑釁行為,似乎證實著“翻紅”猜想並非空穴來風。2萬張門票在開放後一搶而空,沒搶到票的另2萬人在會場外等待,直到特朗普的演講在深夜結束,狂熱的人群才逐漸散去。
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是曆史上多次政治大會的舉辦地。10月27日,可容納2萬人的這座體育館座無虛席,全場氛圍高漲,呼聲震天,猶如搖滾巨星的演唱會。
10月27日,參加特朗普集會的人們等待排隊進場。攝影:張心
除了特朗普和他的副手萬斯,參加集會的還有超級富豪馬斯克﹑政治活動家小羅伯特·肯尼迪﹑共和黨議長約翰遜﹑紐約前市長魯迪·朱利安尼等人,成為特朗普舉行競選集會以來陣容最豪華的一次。
麵對密集的人群,特朗普猛烈抨擊了現任民主黨政府的經濟政策,痛斥拜登對移民與邊境安全的管理不善,以及四年來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的逐步弱化。特朗普承諾,如果2024年當選,自己將優先解決這些問題,為美國帶來他所稱的“真正的複興”。
特朗普多次強調移民和幫派暴力之間的聯係,並在現場播放了一段顯示多起幫派暴力的視頻,引發群眾的憤怒呼喊。由於新移民導致的治安問題,紐約人似乎不比邊境各州承擔的痛苦少。過去兩年,由於紐約州特殊的庇護權法案,該市“被迫”接納十餘萬越過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政府超負荷地掏空納稅人的經費,以滿足法案中要求提供免費住宿、教育、醫療、入籍服務的政策規定。
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也罕見出席此次集會並首次發表公開講話,成為活動中的亮點。梅拉尼婭在講話中表達了對丈夫的支持,稱讚他的領導能力和決心,強調特朗普對國家的熱愛和他為美國人民帶來的改變。她表示,特朗普“從未停止過為美國奮鬥”,並鼓勵支持者們團結一心,為2024年的勝利而努力。
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集會上。
共和黨政治新星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更在發言中扔出“震撼彈”,直言“紐約州已經是搖擺州”,並不斷以驅逐非法移民的承諾刺激著現場選民的神經。除此之外,他還提到,“將恢複安全的城市和幹淨的街道,不論種族、性別、性取向,尊重每位個體,將美國重新帶回以法治國的理性根基……”每一個承諾,都押中紐約人心中最在意的問題。
相比於外界傳統印象中的“紅脖子”,紐約州的“川粉”更為理性和高知,沒有排斥一切異端的保守,更多是不分左右的溫和。在我過去三年的采訪中,聽到普通市民對民主黨最多的抱怨,都被拉馬斯瓦米“押中”:安全、衛生、法治、公正。
華人“川粉”擔憂治安
如同我在會場外遇到的陳先生,如果不是和他攀談,根本看不出其對特朗普的推崇。陳先生和太太穿著樸素,佩戴著墨鏡,在一片高呼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群中顯得十分低調。
陳先生不願麵對鏡頭,卻樂意“私下”跟我聊一聊他們一家是如何“轉紅”的。“我們以前沒什麽政治立場,移民過來以後就是埋頭賺錢,供孩子考上好學校,全家平安健康就好。”
但最近幾年,陳先生越發感覺到“不一樣”。“市中心到處都是流浪漢,走在路上怕被打,等個地鐵擔心被人推下站台……以前覺得這是帝國之都,現在倒是像個犯罪泥潭。”
近幾年,打擊地鐵犯罪一直是紐約警方的重點。
疫情期間,陳先生不斷在媒體上看到犯罪率飆升的新聞,每當讀到受害者是華人時,總讓他和家人眉頭緊鎖。“來紐約20多年了,之前很少看到針對亞裔的作案,但最近幾年十分頻繁,隻因為我是黃皮膚,就變成了這些人的目標。”
被問及這是否和特朗普在疫情期間將“新冠”稱為“中國病毒”從而引發仇華情緒有關時,陳先生搖頭說,自己並不這麽認為。“我的親戚們住在佛羅裏達,周圍都是共和黨的鄰居,也從沒見有襲擊華人的。紐約成現在這樣,完全是民主黨的罪過。”
陳先生口中“民主黨的罪過”,指的是紐約州2019年對刑事司法進行的改革,其中對犯罪保釋製度加以調整,對多數輕罪和非暴力重罪取消了金錢保釋,令許多罪犯得以在案件審理期間被釋放。
“如此一來,每天走在街上,得和多少‘前科犯’擦肩而過啊!我想想都後怕,現在沒事根本不敢去市區。”陳先生說。
對於一些完全轉向共和黨的紐約市民來說,搬離成為一種基本操作,似乎在他們看來,這樣日子會好過點。其中最熱門的目的地,是毗鄰市區卻地廣人稀的長島。
如同北京海澱和朝陽的結合體,長島不僅擁有紐約州最好的學區,也是老錢新貴們的聚集地。住在這裏的人們習慣對外“炫耀”,這裏好山好水生態環境一流,治安也是一年到頭看不到一起罪案。
近些年的選舉中,無論是國家級的總統大選還是地區級的議員選舉,長島早已成為“深藍州裏的那點紅”。當地人對於民主黨的主張尊重卻不接受,他們不願用自己的高額稅款來收養非法移民,也不讚同為了多元自由而縱容犯罪。
9月18日,一支亞裔“川粉”隊伍在特朗普長島造勢現場外搖旗呐喊。攝影:張心
早早移民美國的華人王誌(化名)是其中一員。從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美國讀書的他,2020年前一直住在紐約市皇後區。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打拚,疫情後他和妻子升任公司高層,便迫不及待在長島買房,實現了懷揣已久的“美國夢”。
和許多老紐約客一樣,王誌最早是民主黨人。他如今自嘲,那是“留學生早期塑造的濾鏡”,後來隨著時間推移,他早就動起更換黨派的念頭。“在紐約生活久了,看多了民主黨人的激進,尤其是某些進步派,為了所謂的公平而罔顧經濟發展,讓這裏變得愈發地髒亂差。”
王誌曾住在和曼哈頓一河之隔的長島城(Long Island
City),那裏本是紐約的小浦東,新樓盤林立又治安優良,卻在近期成為非法移民和流浪漢的大本營。“不大的區域安置了24個收容所,朋友的車停在路邊被砸,還有華人女生大白天被莫名毆打……”王誌無奈說道。
他不明白,為什麽拜登政府要給越過美墨邊境偷渡來的移民免費的住房、醫療、教育機會,甚至還可以快速發放工作簽證,“想想多少留學生抽不到工簽啊,非法移民直接就能獲得工卡了。而且還要用我們合法移民辛苦工作交的稅去支付他們的開支,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公平正義嗎?”
王誌說,這一次,他會堅定投給特朗普。“賺錢了才知道,民主黨有多坑,收了大家多少稅。”言畢他又加了一句,“私下告訴你,我周圍鄰居中的那些華爾街上班族,無論什麽族裔,跟我的想法基本一致。”
9月18日,未能擠進長島會場的人,自發在場外觀看特朗普的演講直播。攝影:張心
“隱性川粉”開始敢於發聲
特朗普集會這天,還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公寓的黑人保安記住了我。要知道,我已經在這座公寓住了四年,但他卻一直記不住我的門牌號。或許在他眼中,亞洲人長得都差不多,導致每次見到像我一樣的亞裔居民,隻會報以職業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10月27日,當我到前台取包裹時,保安大叔像往常一樣隨口問“今天過得如何”,我邊簽名邊說,“挺好的,我剛從曼哈頓中城的特朗普集會回來”。沒想到,這一下子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他的眼睛瞪得巨大,迫不及待地問起現場情況,並追問每一個關於特朗普的細節。
我當時不解,畢竟在紐約,人們會默認黑人大概率是支持民主黨。他貌似看出了我的疑惑,湊近我的耳邊低語道:“聽著,偷偷講,其實我很喜歡他(特朗普)。”
接下來,他激動地和我分享起自己如何從堅定的民主黨支持者變為現在的“隱性川粉”。談話間的遣詞造句又非常符合在深藍州生存的“政治正確”:好比絕口不提自己目前注冊的是什麽黨派、大選投票會投給哪位,而隻是暗示“是時候來點改變了”,“畢竟你知道,這幾年間國家變成了什麽鬼樣子”。
10月27日,反對特朗普的人也來到了曼哈頓。
第二天,當我再次來到公寓前台取包裹時,大老遠就看到保安大叔朝我揮手。這次他沒等我開口就輸入了我的門牌號。我突然意識到,他或許以為我也是一位“川粉”,把我當成了“自己人”。
在紐約生活的八年間,“隱性川粉”見得不少。他們通常理性又矜持,不會主動和人談論政治,也不會把任何帶有黨派標識的物品掛在身上。如果你沒有取得他們的信任,或是對上他們“獨有的暗號”——比如抱怨高額稅收、通貨膨脹、零元購、移民危機——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是驢群中那位低著頭的象。大多數時間,他們都像那位黑人保安那樣,默默堅守著關於自己政治立場的秘密。
但疫情後的幾次地方選舉,隨著紐約州“翻紅”的地區逐漸增多,一些人變得敢於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也讓共和黨和特朗普本人嗅到了機遇。剛過去的兩場紐約“寵粉”大會,也似乎是在鼓勵深藍州的“川粉”把愛大聲說出來。
支持特朗普的人們在麥迪遜花園廣場外舉著海報,上麵寫著:“紐約是特朗普的國家”。攝影:張心
“翻紅”地點多為亞裔聚集區
如果說經濟問題讓王誌這樣的富人階層“轉紅”,治安議題則是讓普通老百姓轉向共和黨的“推手”。
作為曾經的不夜城,紐約市24小時都是人山人海,到處是徹夜開放的商店和餐館,向世人展示帝國之都的繁華。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紐約商家一到天黑就關門。CVS、Walgreens、Target等連鎖店鋪更是將一排排售價不過五美元的商品封在透明保險櫃裏。不少商家門口貼滿了監控視頻拍到的小偷照片,讓人恍惚以為是將《蝙蝠俠》裏的哥譚市搬到了現實。
在紐約華人區法拉盛地鐵口經營藥材店的林經理告訴我,這都是“零元購”惹的禍——它指的是不法分子聚眾“快閃”式打砸搶。“所以全市便利店的洗發水和牙膏都得上鎖,我們這些小本生意也被迫早早關門。”
為了加強本地治安,法拉盛109警察分局最近增加了約70名警員。
自從新冠疫情暴發,像她這樣的紐約普通商家遭遇了數不清的“零元購”。令她生氣的是,每次作案的都是同一幫人,但從執法到司法部門均對此束手無策。“一次次掙紮後我們發現,報警根本沒用。因為紐約州現在的法律是,他隻要偷不到一定的金額,小偷小摸根本沒法控罪,抓了還得放,警察也很無奈。”
曾擔任警察的華裔共和黨人陳學理對此表示讚同。他認為,紐約州目前出現的治安問題,根源在於民主黨2019年通過的保釋法改革,讓人可以無成本作案,“說白了就是在縱容犯罪”。
這樣的現實讓不少住在城內的老百姓紛紛選擇搬離。雖然政府從沒有公布過具體數據,但可以從一些側麵信息中窺得一二。
在紐約市教育局今年初的記者會上,發言人斯蒂爾(Nathaniel
Styer)透露,自疫情以來,已有12萬學生因為搬家而離開了市區的公立學校。
來自錫耶納學院的調研發現,2023年,超過四分之一的紐約市民表示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搬走。其中超過50%的人坦言,這麽做是出於對治安的擔憂;約60%的人是出於對稅收和高物價的不滿。
當然,還有對紐約市未來政治走向的迷茫。現任市長亞當斯麵臨刑事控罪的當下,明年紐約市將迎來市長改選。但幾位熱門人選在媒體風評上都是更加左傾激進的民主黨人,預計在移民、稅收、治安問題上,他們將采取比亞當斯這樣的中間派更加左傾的做法。
擔憂歸擔憂,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說走就走。對於沒有財力搬家的低收入和中產階層來說,隻能通過手中的選票奮起反抗。
10月22日,紐約市一處居民區的便利商店,所有日用品都上了鎖。攝影:張心
2022年,紐約市的皇後區和布魯克林均出現了“翻紅”趨勢,不僅在州長選舉結果地圖上出現了幾個“紅點”,共和黨候選人還成功拿下了幾個長期屬於民主黨的民代議席。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翻紅”的地點基本是包含華人在內的亞裔聚集區,比較典型的有布魯克林日落公園附近的華埠、靠南的班森賀、史泰登島以及東皇後區等。
光是投票還不夠,一些人也嚐試以參政的方式尋求改變,這在新一代華人政客中尤其明顯,而他們的選擇是加入共和黨。
今年的地區選舉中,紐約市出現了不少華裔共和黨人的身影。在布魯克林,陳學理宣布參選紐約州第17選區參議員;在皇後區,華人教育專家朱雅婷選擇對戰老牌民主黨參議員史塔文斯基(Toby
Ann Stavisky);在華人聚集的法拉盛,華裔醫生王紹權將與民主黨州眾議員金兌錫對戰。
總之,特朗普兩次的紐約之旅並非心血來潮,疫情後民主黨的治理不力給了共和黨難得的機遇,紐約的“翻紅”趨勢預計還將持續。隻是未來,支持共和黨的人或將采取比以往更加公開大膽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在一些人看來,拜登這四年來的最大業績,是讓在紐約當“川粉”不再是件丟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