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蔣經國鬆口“解嚴”,開放黨禁報禁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38年前,蔣經國鬆口“解嚴”,開放黨禁報禁

聞道不分朝夕被封半月,今日晚間解封。感謝大家一如既往關注本號。


38年前的今天——1986年10月9日,台灣新聞局證實,蔣經國於前一天接受《華盛頓郵報》董事長及《華盛頓郵報》和《新聞周刊》兩名編輯的訪問,表示國民黨當局將提議解除已在台灣實施37年的“戒嚴令”。

這一決定非同尋常。2007年7月21日,傅國湧先生在《南方人物周刊》發表的文章中寫道,在曆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蔣經國爭得政治變革的主動權,掌握了曆史的主動權,一個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聞道不分朝夕”特此轉載該文,原題為“蔣經國與台灣‘解嚴’”。緣於可以理解之故,轉載時略有編輯。



20年前(本文發表於2007年,下同——“聞道不分朝夕”注),風燭殘年卻在島上擁有絕對權威的蔣經國宣布,自1987年7月15日零時起,台灣解除“戒嚴”,從而結束長達38年的“戒嚴”時代。


在“戒嚴”體製下,“警備總司令部”可隨時進入公民家中檢查戶口,審查和懲罰書報雜誌,可製止、解散公民的遊行集會,可禁止公民罷工、結社,可對公民的出入境自由進行嚴格限製,可任意拆閱、扣留或沒收公民的私人郵件、電報,乃至以軍法來審判非軍人的一般公民,等等。一句話,“憲法”賦予公民的大多數基本權利幾乎都被無情剝奪。

誠惶誠恐地在這種“老虎”體製下生活了38年之久,島上民眾終於迎來了“解嚴”的一天。出人意料的是,他們對此反應非常平靜,甚至有點兒冷淡,沒有出現人群紛紛湧上街頭狂熱歡慶的景象。



這一天的到來其實並不突兀。在此之前,1986年9月28日,民主進步黨在台北市圓山大飯店破殼而出,無疑是對“戒嚴”體製和國民黨權威的一次正麵挑戰,按他們的統治邏輯和思維慣性,那是一定不會容許的。

其時離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不到7年,被軍法審判的民間反對精英還在獄中苦熬,一時台北上空陰雲密布。沒有想到的是,老態龍鍾的蔣經國權衡再三,認為國民黨不能再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而是要以變應變,決定對新生的民進黨采取“寬容”政策,“不承認,不取締”,實際上默許或者說容忍了民進黨的客觀存在。


蔣經國在黨內高層會議上說: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因應這些變遷,執政黨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做法,在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推動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才能和民眾永遠在一起。”

20多年後,我們不妨把這番話看作是他的“革新宣言”。這樣做實際上也是利大於弊,對內爭取民心,緩解社會衝突,化被動為主動,對外順應潮流,改善對外形象。他因此爭得政治變革的主動權,掌握了曆史的主動權,一個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晚年的蔣經國夫婦


對民進黨來說,這也不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而是長期不懈追求的成果。

在正式組黨之前,黨外批評時政、呼籲民主,以及參選地方公職、民意代表的努力一直在頑強地持續,並由此形成了“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等政治性社團。如果再上溯到雷震等人倡議組黨的時代,他們已苦苦追求了三十年。

20年前發生的這段曆史,可以看作是一個政治領袖與民間力量的良性互動,其結果是雙贏。

有人說,蔣經國以溫和態度應對民進黨的誕生,是因為考慮到鎮壓的成本很可能比寬容還要大。這個說法誠然有一定道理,那幾年,因為醜聞頻發使他的統治陷入了困境。

1984年,《蔣經國傳》作者江南在美國遭台灣情報部門暗殺。1985年,台北發生官商勾結、坑害數千儲戶的“十信案”。這些事件的曝光都使台灣的對外形象大大受損。與此同時,海峽彼岸因為經濟改革釋放出來的動力,受到國際矚目。壓力之下,蔣經國也在尋求新的應變之策,加速政治革新的步伐。


不過,仔細尋找曆史的軌跡,蔣經國從默認民進黨到解除“戒嚴”,開放報禁、黨禁,並不完全是被動的、無奈的抉擇,更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想法,而是經過了相當時間的醞釀。

早在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前,他就曾有過與黨外政治力量溝通的安排。1983年,在接受西德記者采訪時,他第一次肯定了黨外運動的作用,公開承認黨外反對運動對社會進步有助益。1986年5月,由陶百川、胡佛等四位知識分子做中間人,國民黨方麵的代表與黨外代表有過兩次麵對麵溝通。

1986年9月初,蔣經國對美國記者表示國民黨已在研究開放黨禁。也就是說,民進黨正式誕生之前他已多次放出善意的信號。

毫無疑問,蔣經國之所以走到這一步,有國際的背景特別是美國的影響,有島內民間反對運動持續不斷地抗爭,民意不可違,還有種種錯綜複雜的客觀因素。但有一點不能否認,那就是他個人主觀上的誠意和努力。

疾病纏身的他蔣經國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他要向曆史作出交代,給島上留下一個和平轉型的空間。這是他的睿智,也是他的務實,他在生命最後時光的大手筆成就了一個政治家的美名,成全了那塊飽經患難的土地。


有的時候,特別是關鍵時刻,一個處於關鍵位置的政治人物,他的取向、選擇往往能決定曆史的走向。蔣經國正是以他暮年的作為而名留青史。

20年前,他解除“戒嚴”,使台灣在他身後順利完成代價最小、不流一滴血的政權交接,使台灣人民從此不僅享有繁榮的經濟,富足的生活,同時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和選舉的自由。

無論台灣還有著怎樣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無論世人對台灣今天的民主化有著如何不同的評價,我們都不能不承認,那是一個彌漫著活力的開放社會,一個多元的民主社會。

這一切固然是半個多世紀來包括雷震、殷海光在內的幾代人奮鬥犧牲的結果,但也離不開蔣經國20年前的遠見和決斷。沒有他,島上的民主進程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模樣,曆史究竟是由具體的個人創造的。



台灣解嚴38年了。沒有解嚴,就沒有今天的台灣;那麽,從盡可能真實的角度看,解嚴前後的台灣究竟是什麽樣子呢?今天給大家推薦先知書店三本相關好書:

其一,《困守與反攻:冷戰中的台灣選擇》,林孝庭著,講述冷戰背景下,台灣的立場與選擇。

本書為作者過去十年來,從美國、英國與台灣各地的學術與史政檔案機構所收集的檔案中爬梳而來,書中包含大陸讀者十分難得的寶貴資料,內容涵蓋美國與冷戰初期的中國邊疆、蔣介石與朝鮮戰爭關係探源、冷戰初期蔣介石的“敵後工作”與“第三勢力”、台海危機與兩岸密使、冷戰高峰時期的西藏問題、東南亞冷戰場上的蔣介石、冷戰與台灣研發核武爭議等等。

沈誌華先生十分推崇本書,他說:要全麵、真實地了解冷戰時期美台關係、國共關係,特別是蔣介石退守台灣以後對外政策的目標、內涵及結果,本書是一部必讀之作。

本書作者林孝庭,係英國牛津大學東方學部博士,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會士,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胡佛檔案館亞洲館藏部主任。專研近代中國政治、外交、軍事、邊疆與少數民族問題、中英外交史、抗戰時期中美關係、冷戰時期美陸台關係等。


其二,《台灣戰後七十年》,陳世昌著,一部個人視角下的戰後台灣史。

本書完整敘述了台灣戰後70年曆史真相。戒嚴時期十大政治事件(如孫立人案、雷震案)、台灣政黨輪替始末等等,作者都有因果始末分析。

作者一一評述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馬英九、陳水扁等人物的功過得失,大陸、台灣、美國的三角關係等等。寫法上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一針見血(譬如朝鮮戰爭如何救了國民黨,意味深長)。

其三,《蔣介石與現代中國》,陶涵著,林添貴譯,全麵展現一代政治家的人性與人情。

客觀:作者陶涵曾任美駐華外交官,哈佛學者。他以局外人視角,超脫於中國曆史之上,對曆史語境的還原無人能及。


深入:陶涵查閱了大量機密檔案,遍訪蔣氏故舊、同僚和部屬、美國軍政要人,對那一時期複雜的中美、台美關係的了解程度前無古人。

細致:西安事變是否真的改變了曆史?蔣介石與宋美齡琴瑟相和,倆人政見相左時他如何抉擇?蔣介石遭遇尼克鬆背叛後作何選擇?作者以有溫度的筆墨,再現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

顛覆:本書全麵呈現複雜矛盾的蔣介石,展現其作為政治家的人性與人情,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蔣介石。

今天這個時代,一言難盡。真正的好書越來越難求,能遇到不容易。對先知書店上述三書感興趣的朋友,請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擁有。

生肖迷宮 發表評論於
堅決不走所謂民主的邪路,隻走全國過程民主的皇權獨裁正路。
一騎絕沉 發表評論於
你看看人家,這才叫胸襟,才叫自信。反觀200斤,神馬玩意兒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大陸要學習台灣,別總抱著皇權不放手,大陸人喜歡當皇帝,還喜歡當太監,幾千年都這麽愚昧。
野彪 發表評論於
美國是在中國的文革期間開始同中國建交,然後同台灣斷交的。可能是因為那時的台灣更不民主吧。
現在台灣民主了,就馬上開始指責大陸了。
原來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野彪 發表評論於
原來89年李鵬總理頒布的戒嚴令,是向台灣學的。
羅馬軍團 發表評論於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4-10-10 19:03:00
好奇地問一下,1986年前,美國有沒有批評台灣的反自由,反民主的製度嗎?有沒有推出什麽種族滅絕之類的抵製決議嗎?
=

美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二蔣專製的批評。隻是從二戰到冷戰,其全球戰略利益阻止了更大的壓力,但是對老蔣專製的抨擊即使在二戰最艱難的時期都沒有停止過,並由此導致美國將大量援華物資轉給共產黨。
hkzs 發表評論於
尼古拉同誌畢竟吃過大列巴,骨子裏還是有歐洲民主平等自由的基本價值觀的。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隻要不搞台獨,分裂中國,就有會和平。搞台獨搞分裂,那就別怪手下無情。小蔣還算有中華民族情懷,對待台獨分子江南(劉宜良))敢下狠手,這是現在很多中國領導人都具備的。
祖國萬萬歲 發表評論於
總體來說,感謝上帝的愛,中華民國在蔣氏父子和全體國民的奮鬥下,沒有滑向地獄,而是修得憲政的正果。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基本同意,再想補充兩點
台灣地理離醬缸朝較偏遠,再加上50年的日治時期,民眾的醬缸氣很單薄也是重要原因。。

本來另一個滿洲國,如果不是被醬缸吞並,
也許也會成為一個像美國這樣開放包容
滿蒙漢朝日五族共和的民主國家啊。。

Radianz 發表評論於 2024-10-10 19:39:53實際中國“大一統”的獨裁觀念來自幾千年封建文化洗腦。 將毛都沒能跳出這個獨裁圈子。

台灣能實現民主進入現代文明是因為國民黨處於台灣彈丸之地,有極大不安全感,促使思變。同時台灣依靠美國受西方文化影響。外加蔣經國留學的開放思想。 這些都是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引導台灣進入民主社會的因素。蔣經國對中國近代的影響遠超過毛將, 他真正改變了中國隻能“大一統”的千年認知。
競選 發表評論於
本來,中國在1946年就由國民大會批準了《中華民國憲法》,並於1947年實施,中國已按孫中山《建國大綱》中提出的“軍政、訓政、憲政”三步驟實行了憲政。但內戰爆發,國民黨不得已宣布戒嚴而暫停憲政。

國民黨解除戒嚴恢複憲政,是對孫中山《建國大綱》的繼承,更是世界和台灣島內民主潮流的大勢所趨,是順應民主潮流的明智之舉,也是國民黨得以生存繼續在台灣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原因。否則,如果國民黨頑固堅持一黨獨裁,國民黨的一黨獨裁政權一定會被台灣人推翻,國民黨也將滅亡,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各個政黨一律平等,平等地接受人民的選擇成為執政黨是民主製度的本質特征。憲法沒有規定必須堅持哪個黨的領導,否則,如果憲法規定國家必須堅持某個黨的領導,那就不是真正的“共和國”,而是“一黨獨裁”的國家。“一黨獨裁”,歸根到底還是“一人獨裁”,和中國自秦始皇以來實行了2000多年的“帝製”沒有本質區別。
portfolio 發表評論於
同樣1986年,鄧小平正緊鑼密鼓地發起所謂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政治運動。

Radianz 發表評論於
實際中國“大一統”的獨裁觀念來自幾千年封建文化洗腦。 將毛都沒能跳出這個獨裁圈子。

台灣能實現民主進入現代文明是因為國民黨處於台灣彈丸之地,有極大不安全感,促使思變。同時台灣依靠美國受西方文化影響。外加蔣經國留學的開放思想。 這些都是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引導台灣進入民主社會的因素。蔣經國對中國近代的影響遠超過毛將, 他真正改變了中國隻能“大一統”的千年認知。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對了,中國2000多年前發掘的商殷時期墓葬,看到非常非常多的人祭。大量被殺祭祀的人類遺骸,那時候商朝幹什麽都要殺人祭祀,多的一次可以殺幾百上千人來祭祀祈禱。後來到了魏晉南北朝。祭祀就多是用動物,很少見人類遺骸。這不就是文明的演化嗎?你會指責那時候商人用殺人來祭祀嗎?那時候文明程度就到這,認知高度就這樣。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美國200多年前還畜奴呢。100年前女人還沒有投票權呢。40年前黑人還不能坐在公交工具前座呢。我剛來美國20多年前,我居住的那個城市,有黑人因為經過意大利裔白人區,被人吊死在一個橋上

看看現在的美國 BLM,6/19專門建立一個紀念奴隸解放的聯邦假日,加上馬丁路德家,美國光為黑人就建立了2個聯邦假期紀念日。美國一共就9個聯邦假期。人類不就是這麽一點點,從野蠻進化到文明,從群交,父女母子亂睡,進化成近親不能生育,一夫一妻。你要非說,我就覺得野蠻落後好,那當我沒說

尊嚴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4-10-10 19:03:00 好奇地問一下,1986年前,美國有沒有批評台灣的反自由,反民主的製度嗎?有沒有推出什麽種族滅絕之類的抵製決議嗎?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台灣證明了,華人也可以建立一個民主文明的國家和社會。不需要做奴才,喪失為人的尊嚴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好奇地問一下,1986年前,美國有沒有批評台灣的反自由,反民主的製度嗎?有沒有推出什麽種族滅絕之類的抵製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