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長們紛紛跑路 年輕人逃離金融業 金飯碗不要了
文章來源: 抱樸財經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金融業的未來如何?老百姓有信心,金融業就有錢賺,老百姓要加杠杆、要投資理財,金融業就有錢賺。
所以,等老百姓恢複更多信心吧。
作者:李捷(抱樸財經評論員)
一段時間以來,有不少行長在辭職跑路:
4月12日,中信銀行副行長王康辭職;5月08日,招商銀行副行長王雲桂辭職;
5月09日,北京銀行副行長韓旭辭職;5月14日,交通銀行行長劉珺辭職;
5月16日,中國銀行副行長張毅辭職;6月06日,光大銀行行長王誌恒辭職;
6月21日,重慶銀行副行長彭彥曦辭職。
當然,有的辭職是正常調動或提拔。
發生了什麽?為什麽行長都不當了,這可是很多人眼中“金飯碗”,實話實說,金融行業確實在發生一場變化。
簡單說:錢不好掙,壓力好大。
01 普通人消費摳摳搜搜
我隻用公開信息和新聞說話。
首先是利潤下滑,這是很要命的。
比如,中報顯示,招行上半年營收1729.45億元,同比下降3.09%;淨利潤753.79億元,同比下降1.38%。
招行曾經是中國零售銀行中神一般的存在,如今,神話正在破滅。
沒錯,一些大行的對公業務是在增長的:上半年建行對公貸款較年初增長11.02%,個人貸款增幅僅為0.94%;平安銀行對公貸款大增11.4%,個人貸款負增長7.9%
但是對公業務的過快增長可能也會導致一些問題,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更多的呆壞賬。
從A股42家上市商業銀行披露的中報數據情況來看,行業人均薪酬下降成為比較普遍的情況。僅有11家銀行人均薪酬保持了上漲,超七成銀行的員工薪酬有所下滑。
6家銀行人均薪酬下降超過5%,降幅最大的渝農商行同比下降超20%,江蘇銀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也達到11%。
▲來源:東方財富Choice、Wind
當然,銀行人的薪酬相比很多普通打工人還是不錯的,隻是趨勢已經扭轉了。
銀行與地產的關係,大家都懂,地產現在是什麽情況,大家也懂。
15家主要上市銀行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下降了3083.24億元。
其中,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房貸餘額還有增長,分別新增236.18億元、186.37億元、174.51億元;工行、農行餘額下降較多,分別減少了1230.92億元和1006.71億元。
地產經濟學家、地產大V無論怎麽忽悠都沒用,老百姓有點錢就去提前還貸。
畢竟,貸款利息比存款利息高太多,所以,隻要是精神正常且無高收益穩定投資渠道人士,都會去提前還貸。
當然,某人如果有巴菲特那個本事,確實不用提前還貸,現實情況是:多數人都是自以為是的韭菜。
韭菜一旦覺醒,就會去提前還房貸。
銀行的困境還來自於來存錢的太多:
7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300.88萬億元,同比增長6.2%。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294.92萬億元,同比增長6.3%。
雖然前七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但總量實在太大,銀行對手中的存款頭疼欲裂。
如果你是行長?你能怎麽辦呢?
普通人不買房也就罷了,買車也不貸款,消費也摳摳搜搜。
今年上半年,北京三裏屯太古裏、成都太古裏、廣州太古匯、北京頤堤港和上海興業太古匯的零售銷售額較2023年同期分別下跌4%、17%、9%、4%及20%,上海前灘太古裏保持不變。
今日酒價9月7日披露的參考價顯示,2024年飛天茅台散瓶批發參考價為2365元/瓶,原箱批發價已下探到2570元/瓶,與9月6日的2595元/瓶相比,再次下降,繼續跌破2600元大關。
行長壓力大,不想說話。
02 放貸越來越難
曾經,當行長是等著人上門求自己放款,如今是行長、副行長求著大客戶貸款。
以前是大家缺錢但是想加杠杆賺錢,現在是大家很多疑慮,所以,不積極幹活,尋求躺平。
銀行的困局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解決的,特別是一些上市銀行都有硬指標,要求領導背任務,一定要完成多少,完不成就下課。
房地產火爆的時候找個地產公司,對接好業務就行,現在,很多銀行都離地產公司八丈遠,生怕沾上。
但是沒了地產這盤菜,其他菜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吃的,有風控要求,不是說你是製造業就可以投。
既要又要的情況之下,銀行行長與員工們就是在走鋼絲,很多人是很難完成任務的。
我曾經親眼見過有銀行行長帶幾個人去見客戶,其實都不是希望對方貸款,而是希望對方置換一下貸款,因為他們的貸款利率更低,可想而知有多卷。
至於大家經常接到的各種求貸款電話,當然,多數都不是銀行工作人員撥打的,而是外麵的貸款公司的員工在努力工作。
有時候,真的是出於同情和支持才去貸款。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貸了一筆款,其實,他資金充足,他的財務就問他:“我們公司資金這麽充足,為什麽要貸款?”
朋友回答:“幫行長老友完成任務。”
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曆過的事。
至於銀行人被減薪、欠薪,雖然媒體沒有太多關於細節的報道,但真的不是新聞。
與此同時,銀行人的工作壓力在加大,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很正常,有的甚至是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
今年4月份,建設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在2023年度業績會上提出,金融是一場馬拉鬆,要有能力經得起長周期的考驗。摒棄“以規模和速度論英雄”的傳統思維。
也有銀行人士說,從三季度開始,整體市場的貸款需求在逐步萎縮,這個現象比較明顯。
其實,都是在認慫了,大家都懂。
03 高考生正在繞行金融業
銀行業的各種消息通過網絡,通過口口相傳,已經反映在高校招生這個層麵。
《羊城晚報》記者研究了上海部分大學在長三角某省的招生投檔線變化,我們隻說金融行業:
金融學和經濟學的分數下降最為明顯。如上海財經大學的金融學專業分數線下降了11分,從去年的679分下降到668分,位次下降了2808名。
要知道,曾經“兩財一貿”(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地位堪比985。這三所高校近幾年來錄取排位都有所走低,近兩年尤為明顯。
根據媒體對廣東物理類在985和頂尖211院校的錄取統計,財經類大學明顯“遇冷”,錄取排名下滑明顯,金融學科不如以前吃香了。
上海財經大學2019年—2021年在廣東錄取的考生,最低排名不超過3000名,2022年滑落至5295名,2023年為7755名,2024年已經到13602名。
中央財經大學,錄取的最低排名從6000名左右,降到一萬名以外,2023年為11370名,2024年為13853名。
很多家長們、學生知道自己沒啥資源,也無力在金融業卷,關鍵是卷了之後沒有效果,幹脆直接繞行。
金融業的未來如何?
老百姓有信心,金融業就有錢賺,老百姓要加杠杆、要投資理財,金融業就有錢賺。
所以,等老百姓恢複更多信心吧。
那麽,老百姓的信心來自於哪裏?就業。
有了錢,誰不會花?不需要刺激。
老話說得好:錢壯慫人膽。
關鍵是——錢要壯,隻要錢壯了,是沒有慫人的。
那麽,問題來了,錢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