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牆外文摘: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

牆外文摘: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2025-01-14 08:36:5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有評論認為,雖然賺錢的欲望是貿易和資本主義的根本驅動力,但對中國來說,它是第二位的。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其政策和項目的設計甚至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

中國推動強權貿易政策,給美國帶來極大挑戰圖像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中國為何不惜賠錢也要破壞美國經濟》,作者Robert D. Atkinson(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創始人兼總裁)指出,美國立法者們需要明白,雖然賺錢的欲望是貿易和資本主義的根本驅動力,但對中國來說,它是第二位的。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其實是強權貿易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政策和項目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實力,也是為了削弱對手,甚至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

文章說,中國正在將其約18萬億美元的經濟變成武器,使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工具扭曲貿易,提高自身的相對經濟實力。中國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出口融資和補貼,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這些政策的總支出在中國GDP中占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產業政策支出在GDP中占比的四倍。通過這些手段,中國在電信設備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實際上摧毀了北美的電信設備工業。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商用無人機領域也做到了同樣的事,並在高鐵和電池等領域接近全球領先地位。此外,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發現,在包括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空間,以及化學製品在內的十個先進行業中,中國正在向全球創新的前沿邁進,這得益於大範圍的知識產權盜竊、巨額的政府補貼,以及封閉的國內市場。而在電動汽車和商用核電等一些行業,中國公司目前處於領先地位。

作者認為,美國需要與盟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以對抗中國掠奪性的強權貿易做法,包括增加對外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需要利用其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的優勢,讓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這裏工作變得更容易。美國應該尊重並珍視自由貿易的理想。但這不應讓我們無視當今世界已被最大的強權貿易國扭曲的嚴酷現實。解決方案不是去全球化或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依賴的太多行業,如航空航天、生物製藥、軟件和半導體,如果沒有全球市場就無法蓬勃發展。而美國也不應天真地懷著希望,如果美國結束貿易戰,自由貿易依然會盛行。中國在大範圍的先進行業占據主導地位之前不會結束本國的強權貿易政策。美國需要了解麵臨的對手,大膽地、有戰略地、迅速有效地做出回應。

傳言中國兩千家電視台倒閉,誰來“手撕日本鬼子”?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國兩千家電視台倒閉什麽意思》,時評作家顏純鉤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寒冬在2024年正式降臨,朔風凜冽之下,遍地一片蕭瑟。從社會底層的農民工乘綠皮火車回家望天打卦,到外資加工廠紛紛搬遷另尋生路,再到城巿小商販生意慘淡關門大吉,最後輪到一般被視為上層建築的文化教育領域了。過年前傳言的壞消息包括:全國電視台倒閉2000家,平安夜全國電影票房僅3840萬,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另外,基於少子化影響,全國幼兒園也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報章雜誌的倒閉沒有數字,黨報長期虧損無庸置疑,隻不過中共為洗腦所需,仍舊要忍痛撥款撐住。

文章指出,除了巿場因素之外,影視不景氣還因為政治上的管製無以複加,探討曆史政治話題的影片不能拍,揭露深刻社會問題的題材也成禁忌,抗戰題材手撕日本鬼子已

成笑話,穿越劇早已把花樣玩到盡,家庭倫理劇、男女關係題材已拍濫了,剩下為中共歌功頌德的故事,八股情節加上無恥渲染,令人倒盡胃口。

作者認為,回到巿場經濟軌道上來,為巿場鬆綁,抑製地方政府貪婪胃口,讓百姓喘口氣,給小企業生路,盡快改善就業形勢,這才是中共自救的唯一出路。不過,這對習近平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習近平要倒騰國進民退,發揚楓橋經驗,縱容地方政府倒查十年稅、“遠洋捕撈”,擠壓私企生存空間,他的目的達到了,果然整個巿場哀鴻遍野。

灰犀牛已然逼近眼前,台灣真的準備好了?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特朗普占領格陵蘭,讓習近平對台師出有名?》,作者林庭瑤指出,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憂心不無道理,特朗普(又譯為“特朗普”)揚言統一北美洲大陸,恐合理化習近平和普京的擴張野心。波頓便想像,因此習近平會說:“格陵蘭距離美國很近,台灣離中國也很近,特朗普不排除對格陵蘭動武,習近平不排除對台灣動武。”

文章介紹,特朗普大金主、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屢拋“棄台論”,稱台灣應作為比香港更特別的特區,他還曾建議烏克蘭把克裏米亞割讓給的俄羅斯。馬斯克曾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在訪問過程中不時談笑風生,但當談到兩岸關係的問題時,他卻在一段“最長的沉默”之後才回答:“台灣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特斯拉將會卷入衝突,蘋果肯定也會陷入非常深的困境,全球經濟將會受到30%程度的重擊。”由此可知,關於兩岸關係及台海局勢的答案,馬斯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敏銳直言,隻是在台灣人聽來是逆耳之言。而特朗普毫不掩飾自己就是“黑道老大”,要台灣付“保護費”。特朗普說,美國距台灣9500裏,而台灣距中國大陸68裏,美國要保衛台灣很困難;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新聞秘書的《福斯新聞》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就曾說過:“台灣距離很遠,誰在乎?”

馬斯克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曾表示:“台灣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圖像來源: Dado Ruvic/Illustration/REUTERS

作者說,這位美國候任總統不惜動用武力取得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區;俄羅斯付出巨大犧牲也要控製烏克蘭,實現俄白烏三國一體的夢想。特朗普邀習近平出席就職典禮,並遺憾沒在就職前會見普京,高度敬崇獨裁者,卻不時拿起關稅大棒對付盟友。“(台灣)總統賴清德難道不會心懷恐懼,還要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或想成為美國第52州?灰犀牛已然逼近眼前,台灣真的準備好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雜技大媽WNBA表演時墜落!已效力NBA超30年
"大而美法案"眾院219票闖關!5共和黨人一度倒戈
美國最貴的,是中國AI人才:中國學霸正“統治”AI圈
38歲抗癌網紅宣布停掉天價藥,決定為自己活一回
“不像合格的妻子”:18歲嫁到中國的緬甸新娘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工程師持旅遊簽入境 對美海關說"來工作" 結果…
曝殲20纏鬥F35 央視強調“犧牲準備”令小粉紅洩氣
為什麽加拿大的豬肉總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被視“國運之戰” 中國發力超級計劃 堪比“兩彈一星”
烏轟炸庫斯克俄軍指揮部 成功擊殺俄海軍副司令
遙祝薄熙來生日快樂 薄瓜瓜發文:最偉大的父親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車禍喪生 年僅28歲 十天前剛結婚
攻台B計劃?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資源寶地
鑒別一個大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它有沒有空調!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美國6月非農新增14.7萬人超預期 失業率意外降至4.1%
爭奪未來能源主導權之戰:中國正在領先
美國證實暫停部分對烏克蘭軍援,澤連斯基回應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無恥的判決
朝鮮將派遣額外3萬名士兵,前往俄烏戰爭前線協助莫斯科
亞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對的 他為美國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牆外文摘: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

德國之聲 2025-01-14 08:36:55



有評論認為,雖然賺錢的欲望是貿易和資本主義的根本驅動力,但對中國來說,它是第二位的。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其政策和項目的設計甚至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

中國推動強權貿易政策,給美國帶來極大挑戰圖像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中國為何不惜賠錢也要破壞美國經濟》,作者Robert D. Atkinson(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創始人兼總裁)指出,美國立法者們需要明白,雖然賺錢的欲望是貿易和資本主義的根本驅動力,但對中國來說,它是第二位的。中國的首要目標是破壞美國經濟,為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力量鋪平道路。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其實是強權貿易國,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其政策和項目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實力,也是為了削弱對手,甚至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

文章說,中國正在將其約18萬億美元的經濟變成武器,使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工具扭曲貿易,提高自身的相對經濟實力。中國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出口融資和補貼,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這些政策的總支出在中國GDP中占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產業政策支出在GDP中占比的四倍。通過這些手段,中國在電信設備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實際上摧毀了北美的電信設備工業。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商用無人機領域也做到了同樣的事,並在高鐵和電池等領域接近全球領先地位。此外,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發現,在包括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空間,以及化學製品在內的十個先進行業中,中國正在向全球創新的前沿邁進,這得益於大範圍的知識產權盜竊、巨額的政府補貼,以及封閉的國內市場。而在電動汽車和商用核電等一些行業,中國公司目前處於領先地位。

作者認為,美國需要與盟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以對抗中國掠奪性的強權貿易做法,包括增加對外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對中國的依賴。美國需要利用其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的優勢,讓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這裏工作變得更容易。美國應該尊重並珍視自由貿易的理想。但這不應讓我們無視當今世界已被最大的強權貿易國扭曲的嚴酷現實。解決方案不是去全球化或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依賴的太多行業,如航空航天、生物製藥、軟件和半導體,如果沒有全球市場就無法蓬勃發展。而美國也不應天真地懷著希望,如果美國結束貿易戰,自由貿易依然會盛行。中國在大範圍的先進行業占據主導地位之前不會結束本國的強權貿易政策。美國需要了解麵臨的對手,大膽地、有戰略地、迅速有效地做出回應。

傳言中國兩千家電視台倒閉,誰來“手撕日本鬼子”?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國兩千家電視台倒閉什麽意思》,時評作家顏純鉤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寒冬在2024年正式降臨,朔風凜冽之下,遍地一片蕭瑟。從社會底層的農民工乘綠皮火車回家望天打卦,到外資加工廠紛紛搬遷另尋生路,再到城巿小商販生意慘淡關門大吉,最後輪到一般被視為上層建築的文化教育領域了。過年前傳言的壞消息包括:全國電視台倒閉2000家,平安夜全國電影票房僅3840萬,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另外,基於少子化影響,全國幼兒園也出現大規模倒閉潮。報章雜誌的倒閉沒有數字,黨報長期虧損無庸置疑,隻不過中共為洗腦所需,仍舊要忍痛撥款撐住。

文章指出,除了巿場因素之外,影視不景氣還因為政治上的管製無以複加,探討曆史政治話題的影片不能拍,揭露深刻社會問題的題材也成禁忌,抗戰題材手撕日本鬼子已

成笑話,穿越劇早已把花樣玩到盡,家庭倫理劇、男女關係題材已拍濫了,剩下為中共歌功頌德的故事,八股情節加上無恥渲染,令人倒盡胃口。

作者認為,回到巿場經濟軌道上來,為巿場鬆綁,抑製地方政府貪婪胃口,讓百姓喘口氣,給小企業生路,盡快改善就業形勢,這才是中共自救的唯一出路。不過,這對習近平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習近平要倒騰國進民退,發揚楓橋經驗,縱容地方政府倒查十年稅、“遠洋捕撈”,擠壓私企生存空間,他的目的達到了,果然整個巿場哀鴻遍野。

灰犀牛已然逼近眼前,台灣真的準備好了?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特朗普占領格陵蘭,讓習近平對台師出有名?》,作者林庭瑤指出,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憂心不無道理,特朗普(又譯為“特朗普”)揚言統一北美洲大陸,恐合理化習近平和普京的擴張野心。波頓便想像,因此習近平會說:“格陵蘭距離美國很近,台灣離中國也很近,特朗普不排除對格陵蘭動武,習近平不排除對台灣動武。”

文章介紹,特朗普大金主、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屢拋“棄台論”,稱台灣應作為比香港更特別的特區,他還曾建議烏克蘭把克裏米亞割讓給的俄羅斯。馬斯克曾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在訪問過程中不時談笑風生,但當談到兩岸關係的問題時,他卻在一段“最長的沉默”之後才回答:“台灣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特斯拉將會卷入衝突,蘋果肯定也會陷入非常深的困境,全球經濟將會受到30%程度的重擊。”由此可知,關於兩岸關係及台海局勢的答案,馬斯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敏銳直言,隻是在台灣人聽來是逆耳之言。而特朗普毫不掩飾自己就是“黑道老大”,要台灣付“保護費”。特朗普說,美國距台灣9500裏,而台灣距中國大陸68裏,美國要保衛台灣很困難;被特朗普任命為白宮新聞秘書的《福斯新聞》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就曾說過:“台灣距離很遠,誰在乎?”

馬斯克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曾表示:“台灣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圖像來源: Dado Ruvic/Illustration/REUTERS

作者說,這位美國候任總統不惜動用武力取得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區;俄羅斯付出巨大犧牲也要控製烏克蘭,實現俄白烏三國一體的夢想。特朗普邀習近平出席就職典禮,並遺憾沒在就職前會見普京,高度敬崇獨裁者,卻不時拿起關稅大棒對付盟友。“(台灣)總統賴清德難道不會心懷恐懼,還要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或想成為美國第52州?灰犀牛已然逼近眼前,台灣真的準備好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