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都市傳說,倫敦也發生過。有人把愛車泊在市中心的一棟摩天樓下,回來時車頭已經變形,塑膠熔掉、鋼件軟化,超過攝氏70度的熱力從天而降,毫無預警。
這就是太陽死亡光束(Solar Death Ray)。而這一切,隻因為一位建築師對拋物線外牆的癡迷。
2010年,有人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 Vdara 酒店泳池邊小睡一會,竟然被猛烈陽光燒傷頭發和皮膚;而在倫敦,一名司機將 Jaguar 停泊在 20 Fenchurch Street(綽號“對講機大廈”)樓下,回來時發現車身已被太陽曬得熔化變形。這兩宗事件並非科幻小說,而是真實發生,肇因竟然是建築設計中的反光曲麵導致“太陽光束聚焦”,物理學稱為“太陽聚焦效應”(solar convergence),但坊間更傳神地稱之為“太陽死亡光束”(solar death ray)。
物理機製:一塊玻璃也能變成放大鏡
這現象背後原理其實簡單:當平行陽光照射到呈弧形的玻璃幕牆時,光線會集中在一個焦點(focal point),類似小孩用放大鏡點燃紙張。當人或物正好站在焦點上,溫度可瞬間飆升至攝氏 92.6 度,有人甚至能在街上用陽光煎蛋。這些“死亡光束”曾導致人體燒傷、車身熔化、門墊燒焦等事故。
設計重犯:一位建築師的固執
兩幢樓的設計者竟然是同一人──烏拉圭建築師拉斐爾.維諾利(Rafael Viñoly)。他對拋物線設計情有獨鍾,早在 Vdara 開建前已知道反光問題,並試圖用特製膜減弱 70% 太陽反射,結果失敗。之後他再設計 20 Fenchurch 時,重蹈覆轍。他事後接受訪問時甚至承認早已預知問題,隻是工具不足──但當時業界早有多款模擬太陽聚焦的軟件,借此推卸責任可謂牽強。
後續處理:遮陽簾與植物遮光
事後,倫敦市政府為 20 Fenchurch 加裝遮陽板和陽台擋光簾,才減低危險。Vdara 酒店方麵則增設傘棚和盆栽,盡量為泳池區提供遮陰。
雖然兩幢建築未造成重大傷亡,但設計上的疏忽與頑固,足以引起公眾對現代建築過度追求造型的反思。20 Fenchurch 更在 2015 年被評為英國“最惡劣的建築”。
太陽光束的正麵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聚焦”也非全無正麵例子。例如紐約一項工程利用太陽反射係統把地麵光線導入地下空間;而法國太陽能爐更用這原理加熱水產生電力,焦點溫度可達 4,432°C。關鍵在於設計初期有否考慮到物理基礎。
一點不精確的設計,配上一位固執的建築師,竟能在繁忙城市街頭釀成“曬傷人命”的事故。這宗“死亡光束”事件揭示建築美學背後,科學與責任不可忽視。維諾利於 2023 年逝世,留下一堆未解的爭議與設計漏洞,成為當代都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