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製稀有戰略金屬銻出口,美國會被“報複”到嗎?
文章來源: VOA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9月15日,中國商務部將開始實施對“部分銻、超硬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這是繼去年限製镓、鍺、稀土等材料出口後,中國再一次對戰略性礦物做出管製。不少觀察人士相信,中國此舉是對美國限製中國獲得高端芯片等關鍵技術的最新回應。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美國超過60%的銻進口來自中國,但中國的出口管製對美國的傷害並不大。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對銻、超硬材料相關物項出口管製,“不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不影響正常出口,”但同時強調,這樣的做法是“旨在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但鑒於美國是中國銻的最大買家,一些分析人士依然相信,北京此舉是想釋出“報複信號”。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銻地,全球大約48%的銻產量來自中國,而美國每年對銻的需要量大約22,000噸,約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
根據中國出口管製信息網,銻是一種類金屬元素,被廣泛用於各種阻燃劑、半導體元件、電池技術、醫藥及化工等領域;銻也是一種擁有廣泛軍事用途的戰略性關鍵礦物,包括用於製造炸藥、照明彈、夜視鏡、紅外傳感器、精密光學鏡片、激光瞄準器等。其中,軍服外層塗上銻,可以提供防火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紅外探測。
控製銻出口,對美國的傷害並不太
在中國商務部8月15號做出上述宣布後,全球銻的價格迅速上漲。但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資深礦石經濟學家大衛·哈蒙德(David
Hammond)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對銻的出口限製並不會對美國造成什麽傷害。
“就算把銻的出口全禁止了,也對美國造成不了什麽傷害。銻在軍工上可以用來造阻燃劑,並沒有極端重要,是可以研發出替代品的。”他說。
哈蒙德解釋說,美國的銻儲備不會馬上就耗盡,而且還有大量別的解決辦法,比方從塔吉克斯坦等其他國進口,塔吉克斯坦是第二個產銻大國,產量約為中國的一半。
今年2月,美國國務院與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內的中亞五國舉行了首屆 C5+1
關鍵礦產對話,討論發展更緊密的關鍵礦產夥伴關係的共同目標。而塔吉克斯坦政府表示渴望擴大全球合作夥伴關係並吸引外國投資發展其采礦業。美國投資者
Comsup Commodities 已投資超過3億美元用於擴大塔吉克斯坦的銻加工。
哈蒙德說,美國甚至也可以在本土開采。“美國愛達荷州就有銻礦,本來是因為銻價太低沒人去開采,但是如果國防部給出補助,那麽還是可以接著開采的,一年至少也能補上兩到三千噸。這個產量當然不會馬上激升,肯定需要時間。”他說。
他還說,鑒於美國對銻的需要量不太大,就算中國管製了,還是會有其他渠道進入。“如果美國需要某些數量極大的產品,那被人卡脖子還說得過去。如果隻是需要少量金屬礦物,比如銻,這可太容易鑽漏洞了。實施管製的話,可能柬埔寨會有人從中國買入,然後運到印度,然後運到法國,然後運到美國……這點東西太容易藏在別的貨物裏被運來運去了。”
對镓和鍺管製並沒有阻止美國改變對華戰略
中國此前對稀有金屬镓和鍺的出口管製也沒有影響美國的決策。2023年8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镓和鍺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镓和鍺是生產半導體、高端微處理器、光纖產品和夜視鏡的關鍵材料。中國主導了全球镓和鍺的生產,其產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95%和60%。當時,中國的舉措被廣泛視為對美國限製對華技術銷售和轉讓的回應,針對的是美國國防部(DOD)供應鏈中的關鍵要素。
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2023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這樣評價镓的重要地位:“雖然大多數人對镓知之甚少,但它在現代電子供應鏈中發揮著關鍵而獨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國防工業中。镓市場的中斷可能對美國及其盟國的國防工業構成重大挑戰,並造成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不過,長期關注中國產業政策的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陳凱新(Kyle
Chan)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的舉措並沒有改變美國政策或取消限製政策。
他說:“在中國於2023年7月宣布出口管製後,美國還是在10月繼續收緊芯片出口限製。而且之後美國還加大力度,與日本和荷蘭一起,控製向中國出口芯片製造設備。”非但如此,9月5日,美國宣布加緊對量子計算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等關鍵技術的出口管製,以防止中國等對手獲取這些技術。
陳凱新說,中國的出口管製產生的倒是產生了一個效果,那就是镓出口大幅下降。由於海外買家急於在禁令生效前搶貨,2023年7月鍺產品出口量比6月增加一倍多,但是8月實施管製後,镓出口大幅下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2023年全年镓出口總額隻有847萬美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二,而鍺出口也下降8%。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資深礦石經濟學家哈蒙德說,盡管镓和鍺的戰略地位重要,但世界各國的使用量隻能用“微乎其微”來形容。“就拿镓來說,美國一年需要的镓也就18噸,一卡車就能拉走。”他說。
除了對銻、镓和鍺進行管控外,2023年12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石墨相關製品進行臨時出口管製。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中國還在同月出台新規,不再允許稀土磁體製造技術出口。2024年6月,中國國務院頒布《稀土管理條例》,規定“稀土資源屬國家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壞稀土資源”,並將建立稀土產品追溯信息係統。
中國不惜代價取得稀有金屬的壟斷地位
中國目前在很多關鍵礦產的生產上擁有壟斷地位,但是,專家們說,中國的壟斷地位甚至是以不惜犧牲環境為代價取得的。
普林斯頓大學的陳凱新以镓和鍺的生產為例告訴美國之音:“镓和鍺實際上分別是鋁和煤生產的副產品。十多年前,中國就認識到了這些關鍵礦產的重要性,並製定了相關規定,例如要求中國鋁生產商留出一定數量的產能用於生產镓。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希望镓基半導體替代矽基半導體。”
長期關注中國產業政策的陳凱新說,多年以來,其他國家認為經濟回報低而且不環保,所以不鼓勵稀有礦物和金屬的開采;而中國反其道行之,大力發展國家產業政策,成就了中國在這方麵的全球壟斷地位。
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對不同的關鍵礦產的策略有所不同。“就稀土來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幾十年一直將其作為戰略重點。中國引進了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的外國公司,幫助其開發稀土提煉和加工技術。中國能夠承受這些汙染性提取方法帶來的高昂環境成本。就鋰而言,中國為加工鋰提供補貼,從而產生了對鋰提煉能力的強勁需求。就鈷而言,在鈷價起來之前,中國就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達成協議,獲得采礦特許權。”
美國“戰略和國際發展中心”的報告稱,中國特別注重培養與西非國家幾內亞的關係,該國已知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中國企業利用一係列外交和金融手段獲得幾內亞礦山的使用權,包括修建該國鋁土礦豐富地區的鐵路係統。這些投資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回報:2022年,中國鋁土礦56%的進口量來自幾內亞。
美國礦石經濟學家哈蒙德認為,中國製定產業政策來管理其所需的金屬,在全世界尋找礦產,獲得之後運到國內進行加工,製造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中國不想出口原始材料狀態的相對便宜的镓,而是希望用镓來製造電子終端產品,然後以更高的附加值出口,帶來更多收入。”他說。
美國“戰略和國際發展中心”的報告也闡述了這種觀點。報告說,雖然控製原始镓生產使中國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但中國領導人明白,長期優勢贏在創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積極支持中國企業超越美國及其盟友,成為镓基半導體生產的全球領導者。
哈蒙德認為,報複歐美,中國應該隻是“順便”而已。他說:“中國控製、拒絕或限製出口(稀有金屬)有個附帶好處:可以給美國和其他國家製造國防產品帶來困難,尤其是如果台海發生戰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