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印度想要效仿鄭州。
據《印度時報》報道,近日,富士康正在評估印度南部多個邦,計劃挑選合適的,在當地建立類似中國鄭州那樣的城市。
這幾個邦也在為爭奪富士康而努力。其中,泰倫加納邦已提出提供2000英畝土地(約8.09平方千米)用於建設供應鏈園區,安得拉邦擬提供2500英畝(約10.12平方千米),卡納塔克邦則願意提供300英畝(約1.21平方千米)。
泰倫加納邦信息技術與工業部部長巴布透露,將借鑒富士康在鄭州的成功經驗,不僅建造生產基地,還會配備齊全的宿舍、醫院、消防站、電影院和超市等設施,希望能容納30萬-40萬名工人,並吸引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入駐。
富士康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工人們正在食堂裏用餐。(圖源:視覺中國)
雖然對印度工廠滿懷期望,但據BBC報道,富士康方麵卻因當地勞工招聘等問題深陷輿論泥沼。因此,今年富士康選擇再度加碼投資中國,7月已經和鄭州政府簽訂合作,投入約10億元用以建造新總部大樓,同時大規模招工,緊急備戰iPhone
16的生產。
勞動力質量差距大
印度能成功抄鄭州作業嗎?
表麵上看,印度人力成本更加低廉,政府還推出了一係列激勵計劃,可實際上,富士康在印度推進的過程並不順利。
為了在印度再造一個“中國工廠”,富士康特地派遣中國員工前往印度,負責監督運營和培訓印度工人。但這讓很多印度工人不滿,抱怨工廠的設置不夠本地化。
一位印度高級經理就表示:“包括標準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命令在內,所有機器的文檔均由中文書寫,軟件界麵也為中文,甚至緊急按鈕也沒有本地化適配。”在他看來,學習中文的操作並非易事。
還有一些文化上的差異,讓當地的印度工人一度無法理解,例如,機器故障時長達30分鍾,為什麽會讓他們的中國同事感到如此不安。
同時,由於印度工人受教育程度不如中國,還一度有“印度工廠組裝的iPhone
15良品率僅有一半”的傳言。雖然富士康高管否認了這一說法,但由於這位高管隻進行了籠統的描述,沒有給出具體數字,因此還是有不少人對印度工廠的良品率產生質疑。
除了要讓印度工人適應工廠的工作強度,富士康還必須與當地政策製定者、土地所有者和勞工團體抗衡。
富士康在印度工廠 (圖源:社交媒體)
比如,印度法律中規定,工作日的工作時長為8小時,富士康試圖說服地方政府通過立法將其改為了12小時,但在發生重大抗議事件後,這項方案最終被擱置。
“如果讓我工作12個小時,我就會死,”一位印度富士康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帕德米尼說,“我必須活著才能工作。”
不僅效率不及中國、工作態度有所偏差、良品率被詬病,印度工廠還陷入了性別歧視爭議。
今年6月,路透社曝光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拒絕招聘已婚婦女,雖然印度法律並未明確禁止招聘行為中的性別歧視,但這還是與當地勢力強大的工會的主張相悖。這起事件也讓富士康在當地麵臨巨大的輿論危機。
“我們在中國簡直被寵壞了,”一位從中國調往印度的富士康高級經理表示,“在印度,除了勞動力,其他一切都很貴。”
雖然勞動力的成本較低,但麵對質量上的差距,富士康最終還是將趕工的任務交回給鄭州工廠。
這個9月,蘋果秋季發布會亮相在即。富士康的鄭州工廠裏,中國工人們也正忙著為iPhone 16生產備貨。
按照慣例,為了應對生產,鄭州工廠早在7-8月已經進行了大規模招工。據媒體8月的報道,新招募日均人數超2000人,其中7月招募人數約5萬人。
9月-12月,是iPhone係列產品出貨高峰期,也是富士康鄭州工廠的生產旺季,這裏生產的蘋果手機,占據了全球出貨的半壁江山。
“在中國,富士康要求工人們工作時間長、目標明確,延誤和錯誤達到最小化,這些對於那邊的工人來說不是難事,但很難在印度複製。”印度媒體表示。
基建和供應鏈跟得上嗎?
自2010年起,富士康就將河南鄭州設為其在中國大陸的生產重鎮。富士康用14年的時間,將富士康鄭州工業園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組裝基地,生產高峰時期,工人人數可多達30多萬。
與此同時,無論是河南省層麵還是鄭州市層麵,對於富士康的發展均給予了大力支持,除了給富士康提供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外,還對其最急需的勞動力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招工模式。
該工業園區在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投入上也連年擴大,包括增加各類生活配套、改造員工宿舍、設立醫院等。
外媒認為,富士康在鄭州的產業鏈已發展得極為成熟,勞工素質較高,管理成本相對其它地區更低,產能優勢極為明顯。
當然,這種合作帶來的改變是雙向的。富士康鄭州工業園創造的產值,年均帶動300億美元的出口額,累計進出口額約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60%、鄭州市的80%。同時,整個“十三五”期間,鄭州富士康累計帶動200餘家相關產業鏈企業入駐鄭州工業區,完成投資3000億元。
但印度的富士康園區,目前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盡管印度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卻存在各類隱形成本。
印度不像中國,在本土擁有龐大的材料和設備製造商網絡,時至今日,印度供應鏈需要的大多零部件仍要從中國進口,還要支付昂貴的運輸費用,這個過程就拉高了總成本。
印度的基礎設施和電力設備也有待提升。
就在今年夏天,麵對罕見的曆史高溫,印度政府臨時出台了企業“限電令”,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內的一眾工廠企業,必須減少30%的生產用電量。這對富士康產能的打擊是巨大的。
“未來幾年,印度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增長將局限於最終產品的組裝環節,更為關鍵的電子和機械組件生產仍將集中在中國,因為印度在效率、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方麵尚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日經亞洲評論》曾撰文表示。
富士康在印度:屢敗屢戰
其實,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開始試水印度市場了。多年深耕,屢投屢挫,屢挫屢投,至今尚未能建成類似鄭州這樣的工業園區。
2023年,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訪問印度時,與莫迪會麵。(圖源:官方社交媒體)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富士康2006年開始進入印度市場,先後在泰米爾納德邦設立兩個手機生產園,主要代工生產海泰和諾基亞手機。
隨著諾基亞在印度市場的衰落,富士康在當地的生產園自然也開不下去了。在試圖關閉諾基亞手機生產園時,富士康還遭到當地工人的抗議。
也是從2006年開始,富士康與蘋果建立合作,為其代工生產iPhone,並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廠商。此後多年,富士康的主要生產工廠都在中國,一直未在印度進行過重大投資或建廠。
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推出了“印度製造”行動,希望以各種政策優惠吸引外資投資建廠,在印度完成零部件生產和組裝,並借此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
2015年,富士康開始將目光瞄準印度。這一年的8月,富士康宣布計劃在印度建廠,其子公司為包括小米在內的一些品牌手機代工。
第二次的試水建廠也並不如意。2016年11月,印度政府宣布廢止高麵額紙幣,嚴重的現金短缺導致富士康在印度的收入大跌五成,迫使其將產量也減少一半。
這一係列的風波並沒有減少富士康對印度的信心。2017年,富士康開始將蘋果的iPhone組裝產線搬入印度,隨後迅速擴張,開設多家工廠。
2020年,富士康開始在印度生產最新款蘋果產品。
富士康押寶印度,試圖將更多的產能放在印度,但截至目前,計劃並不完全順利。
在產能上,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計劃到2025年,將25%的全球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然而,截至2023年1月,印度僅占蘋果總製造業務的5-7%。到2023年底,印度負責全球14%的iPhone生產。
整體而言,富士康在印度工廠的擴展進度並未達到預期,但富士康仍癡心不改。
2023年,蘋果CEO庫克訪問印度,計劃擴大在印生產規模和智能手機銷量。這一年,富士康先後在印度兩地分別投入6億美元和5億美元,又在當年年末,宣布計劃在印度加大投資以配合來自蘋果的訂單需求,這筆投資數額將超過15.41億美元。
“讓我們為印度製造業和社會進步盡一份力,”今年,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訪問印度時表示,富士康已在印度投資超過100億美元,並計劃在明年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他也同時表達了在印度附近建立“工業城鎮”的興趣。
現在,印度南部各邦正積極爭取富士康的投資,希望複製一個“富士康鄭州工業園”,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而印度,能如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