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朝日新聞、共同社等日媒6日報道,對於新日本製鐵公司(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遇阻,有消息稱拜登政府意圖從中阻攔,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最大商業遊說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破例”發聲,呼籲這筆交易能夠得到美方的公平審查。
據日媒報道,經團聯針對個別公司的案例發表評論實屬罕見。該聯合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日本企業,尤其是那些考慮在美國投資的企業,對此事極為關注,“我們真誠地希望,審查程序能夠依法以最大限度的誠信和公平進行。”
報道還稱,經團聯的一名官員不解道,“我們不明白(美國政府)為什麽要阻止這筆交易。(交易)如果被拒絕,應該重點關注原因。”
日本政界也對拜登政府可能得阻攔措施感到擔憂。日本首相熱門候選人、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6日對路透社稱,美國此舉令人不安,其采取任何組織新日鐵收購的行動,都可能損害盟友之間的信任。
他說:“最近,美國甚至傾向於向盟友強加交易和威脅,這不僅針對北約國家,現在也針對日本。我懷疑這是否真的是一種公平的做法。對日本政府來說,真誠、認真、合乎邏輯地討論這些問題極其重要。”
另一候選人、日本執政黨行政官員、日本數字大臣河野太郎周五也表示,他“從未想到”一起收購會引發有關國家安全問題的擔憂。他還稱如果自己成功當選日本新首相,他將向白宮提出這一問題。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美國鋼鐵CLAIRTON焦炭廠的外觀。視覺中國
自去年年底宣布以來,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本製鐵公司(Nippon Steel,新日鐵)擬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的計劃便反複遇挫,在美國國內招致強烈反彈。此前,這項收購計劃先後遭到來自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一致反對。
當地時間4日,拜登政府更傳出本周將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新日鐵收購。路透社獨家披露了一封美國政府發給新日鐵和美國鋼鐵的信件,其中聲稱,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交易可能存在“國家安全風險”,因為這可能損害美國國內關鍵交通、建設和農業項目所需的鋼鐵供應。
美方在信中還提到所謂“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說法,並稱在新日鐵這家日本公司的領導下,美國鋼鐵不太可能推動向外國鋼鐵進口商征收關稅。
按照CFIUS的說法,美國鋼鐵積極申請針對外國進口產品的貿易救濟,而新日鐵則不時反對美國的救濟努力,這將帶來“國家安全風險”,導致美國國內鋼鐵產能下降,而鋼材供應對關鍵運輸、建築和農業項目等都至關重要。
消息引發市場不安,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4日暴跌超17%,其股價今年已經下跌了41%。首席執行官大衛·伯裏特(David
Burritt)坐不住了,通過《華爾街日報》警告稱,如果交易案受阻,該公司可能被迫關廠,並將總部從匹茲堡遷出,他強調,這筆交易對維持美國鋼鐵公司老舊工廠的競爭力以及就業至關重要。
“我們依然堅持認為,此次交易不存在國家安全問題,因為日本是我們最堅定的盟友之一。”美國鋼鐵公司發言人更是稱:“我們十分希望根據法律尋求所有可能的選擇,以確保這筆交易完成,這對賓夕法尼亞州、美國鋼鐵製造業和我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來說都是最好的未來。”
當地時間9月4日,美國鋼鐵工人在位於匹茲堡的美國鋼鐵總部前,抗議美國政府反對新日鐵投資。法新社
不過,美國鋼鐵公司的競爭對手,美國最大的鋼板生產商克利夫蘭克利夫斯公司(Cleveland
Cliffs)則對政府舉措表示支持,並稱該公司願意當“接盤俠”,在新日鐵退出後競購美國鋼鐵。
當地時間周四,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貢薩爾維斯 (Lourenco
Goncalves)受訪時稱,該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隨時可以收購並投資美國鋼鐵公司旗下所有由工會代表的資產。
“我們有責任投資這些寶貴資產,”貢薩爾維斯強調。“熱軋帶鋼廠的修複工作迫在眉睫。這些資產本身極具價值,而工會成員們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沒。我深信,我的摯友及合作夥伴也明白,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投資於蒙穀地區的資產。”
他讚賞總統拜登的決定證明了,美國鋼鐵行業最好由致力於國內製造業長期繁榮的美國公司提供服務的共識。同時指責美國鋼鐵公司一心想把自己賣給一家外國公司,並稱大衛·伯裏特關於收購告吹就關閉工廠的威脅,是在要挾政府。
早在去年,美國鋼鐵公司就曾拒絕過克利夫蘭克利夫斯73億美元的收購,指對方試圖在未經允許進行適當盡職調查的情況下迫使其接受收購條款。
盡管克利夫斯有意進行收購,但這樣的交易麵臨著實際和財務上的障礙。其中包括對美國國內鋼鐵生產越來越集中在一家公司手中的反壟斷擔憂。
克利夫蘭克利夫斯是美國最大的鋼板生產商,美國鋼鐵公司是第二大。如果雙方合並成功,新公司生產的鋼鐵將達到美國每年消耗鋼鐵的50%以上,尤其對汽車鋼板市場將形成壟斷態勢。同時它也將成為美國唯一的鐵礦石供應商,將控製全美的鐵礦石供應。
一些下遊製造商表示,美國的鋼材已經是全球最貴,鋼鐵行業的進一步整合將使生產商有更多的杠杆來提高價格,從而給下遊行業帶來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