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館預訂火爆,看起來很花錢的貴族運動變親民了?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舉世矚目的巴黎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但奧運餘熱未減,與好友相約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網球,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各大網球俱樂部和培訓機構迎來報名熱潮,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多個室內室外網球場各個場次都被訂滿。
網球運動此前被稱為貴族運動,如今也在我國變得平民化、大眾化了嗎?
網球曾是“貴族運動”
網球有著悠久的曆史,在很長的階段裏,網球與貴族階層緊密相關。
網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法國。最初的網球形式被稱為“jeu de
paume”(手球遊戲),使用木製球拍擊打軟球。這項運動逐漸在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王室和貴族中流行開來。
因為建造和維護球場的成本非常高,而且打球所需的裝備也不便宜,所以早期形態的網球是一種純粹的上流社會的活動。
19世紀後期,現代網球才真正出現。1873年,一名英國少校發明了一種可以在草坪上玩的新版本網球遊戲,與當下形態的網球非常接近。
現代網球出現後,四大滿貫賽事也相繼誕生。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開始於187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開始於188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開始於1891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開始於1905年。值得注意的是,四大滿貫賽事起初都隻局限於非職業球員參與,職業球員被排除在外。
根本原因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網球是一項主要由上層階級參與的運動,參與者多為貴族和富有的業餘愛好者。同時它被認為是社交的一部分,而非一種謀生手段,允許職業選手參賽被視為有損這項運動的純潔性和高尚性。
在此背景下,當時的網球協會製定了嚴格的規則來區分業餘選手和職業選手,以維護業餘主義的精神。職業選手被定義為接受報酬或讚助來進行比賽的人,業餘選手則是出於熱愛而參賽的人。如果一名球員接受了任何形式的金錢報酬,即便是合理的差旅費用,也可能失去業餘資格。
這種貴族化的運動理念,顯然會限製網球的大眾化普及,直到1963年,這一局麵才被打破。這一年被稱為“公開賽時代”的開始。在這一年,四大滿貫賽事達成了協議,允許職業選手參加比賽並與非職業選手一同競爭。這一變革標誌著網球運動正式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公開賽對於網球從貴族運動走向平民運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頂尖的職業球員參加大滿貫賽事提升了比賽的質量和吸引力,使得更多人關注網球運動。
公開賽時代,網球的商業化程度很高,四大滿貫賽事與其他國際大賽都有大量的讚助商和廣告支持,為頂尖球員提供了豐厚的獎金。這不僅改善了球員的生活條件,還鼓勵更多有才華的人投身網球事業。
網球賽事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的電視轉播和媒體報道,也激發了公眾對網球的興趣,更多人開始觀看比賽,進而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隨著網球越來越受歡迎,歐美發達國家建設了更多的公共網球場,包括室內和室外的硬地、草地、紅土等多種類型,使得更多普通人有機會接觸和練習網球。
以美國為例,根據ITF的數據,2021年美國的網球人口有2164萬人,美國的網球俱樂部有53882個,美國的網球場地是214112片。而2021年美國人口為3.32億人,這意味著美國每1500人便擁有一片網球場地,平均每16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打網球。
網球在國內正普及
網球大約在1885年前後傳入中國。起初,這項運動主要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出現,參與者主要是外國傳教士和商人。
新中國成立後,網球逐漸起步。1953年,天津首次舉辦包括網球在內的四項球類運動會,1956年天津又舉辦了全國網球錦標賽。
改革開放以來,網球得到了更大的推廣和發展。1980年,中國網球協會正式加入國際網球聯合會(ITF),這標誌著中國網球開始與國際接軌。
之後,我國網球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在女子網球方麵。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李婷和孫甜甜奪得女子雙打金牌;2006年,鄭潔和晏紫組合在澳網和溫網兩次獲得女子雙打冠軍;2011年,李娜贏得法網女單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網球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李娜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國內對於網球的關注度。2011年法網決賽時,據估計有超過1.1億的中國觀眾通過電視觀看了比賽,極大地提升了網球在國內的知名度。
李娜的成功激勵了更多青少年參與到網球這項運動中來,國內許多孩子和家長開始關注網球,並願意投入時間和資源進行訓練。鄭欽文在多次采訪中也提到,李娜首奪大滿貫對她產生了重要影響。
不過,網球在國內仍遠不是大眾化運動,因為打網球太貴了。
高質量的網球場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域。因此,國內網球場較少,且通常位於高檔社區或私人俱樂部,場地數量有限,預訂和使用成本較高。
網球的設備和訓練費用不菲。網球拍、球、服裝和鞋子等裝備雖然不一定非常昂貴,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仍需一定的投資。高水平的專業教練費用昂貴,這對於希望提高技術水平的球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社交媒體上有網友曬出一年學網球的費用,總練習時長128小時,包括場地費、教練費和設備費用,高達4.5萬元。
如果家長有意將孩子培養成專業網球運動員,投入更是無底洞。
有些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的專業網球學校接受訓練,這也需要支付高額的學費和生活費,一年費用從大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帶著孩子參加國內外的青少年比賽和成人級別的挑戰賽,需要支付報名費、差旅費、住宿費等;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可能導致傷病,需要及時的醫療護理和康複治療。
所以,鄭欽文的父親雖是成功的商人,但在鄭欽文十四五歲時,他也一度需要賣房來支持她;網球選手張之臻的父親也在采訪中透露,培養一個打進世界前100名的網球選手大約要花費2000萬元。
這一次鄭欽文奧運女單奪冠,讓網球在國內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有助於普及網球文化,提高公眾對網球運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當前網球館預訂火爆,卻很難說網球已經變成一項平民化、親民化的運動了。
成為專業網球運動員需要高投入,在全球都是如此,如果大眾僅僅把網球當作一項業餘愛好,多數人也愛不起。高昂的裝備成本、網球場租金以及專業教練的費用使網球成為一種相對奢侈的運動選擇,這限製了它的普及度和可及性。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負擔得起並享受這項運動,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大量興建網球場、降低場地使用費、舉辦免費或低成本的培訓課程等方式來降低門檻,促進網球運動的廣泛普及。期待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球運動會更加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