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報導稱,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去年,中國貸款機構向非洲國家發放了自新冠疫情之前以來最大的貸款額度。2024中非合作論壇召開在即 非洲領導人將在北京尋求巨額貸款和投資 https://t.co/X2Gyhf7xce pic.twitter.com/CydB62iaY0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September 1, 2024
然而,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編製的數據,雖然46.1億美元的貸款額是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但仍隻是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初期向非洲國家提供巨額貸款的一小部分。該中心更新的“中國對非洲貸款數據庫”顯示,2013年至2018年期間,每年的累計承諾額超過100億美元。去年的貸款提供給了八個非洲國家:安哥拉、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埃及、厄立特裏亞、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和烏幹達。
中國貸款機構還通過非洲進出口銀行和非洲金融公司等多邊平台向非洲提供融資,主要用於中小企業和貿易融資相關用途。貸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在非洲的融資活動在經曆了多年的低迷後開始複蘇,也可能表明中國正在修訂“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
最新的貸款數據於周四公布,此時距離下周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中非合作論壇(FOCAC)還有幾天時間。中方曆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作出巨額資金承諾,為港口、鐵路、電站大壩和高速公路等非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
8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回複非洲50國學者來信時,呼籲他們為“全球南方”和中非合作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他強調說,“中國和非洲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麵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形勢,中國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加強團結合作”。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數據還顯示了一個新趨勢:中國貸款機構通過非洲的多邊金融機構進行轉貸。去年,超過一半的貸款總額——25.9億美元——提供給了非洲的多邊銀行以及埃及的國有銀行。相比之下,該數據庫顯示,2000年至2022年間,中國對非洲的貸款中隻有不到6%流向了非洲大陸的金融部門。這項研究稱,“中國貸款機構對非洲金融機構的關注很可能是一種風險緩解策略,以避免受到非洲國家債務挑戰的影響”。
該研究報告的合著者之一、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數據分析師恩格爾(Lucas Engel)說,通過非洲中介金融機構輸送資金,“中國可以與信用評級高的實體接觸,同時將‘挑選贏家’的工作外包給對非洲市場有更深入了解的行為體”。
去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向三家非洲地區借款人和埃及國民銀行(一家開發銀行)提供了兩筆總價值7億美元的貸款,用於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轉貸;還提供了兩筆總價值9 億美元的貸款,用於貿易融資。這項研究報告稱,埃及央行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了額外的70億元人民幣(約合9.88 億美元)貸款,用於流動性支持。該研究稱,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貸款機構共向49個非洲國家政府和7個地區借款人發放了1306筆貸款,總額達1822.8億美元。
安哥拉仍是中國貸款的首選非洲國家,共獲得460.5億美元,其次是埃塞俄比亞、埃及、尼日利亞、肯尼亞、讚比亞、南非、蘇丹、加納和喀麥隆。這10個國家的貸款額占中國貸款機構在上述年份所承諾貸款總額的68%。在此期間,中國貸款主要投向非洲的能源行業,共獲得627.2億美元,其次是交通、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金融行業。
2000年至2023年數據庫顯示,在能源貸款中斷兩年後,中國貸款機構去年向非洲三個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了總價值5.0198億美元的貸款。該研究稱,這些貸款規模相對較小,符合中國最近在支持具有環境和社會效益的項目時轉向“小即是美”的做法。
研究人員寫道,“對這些項目的支持也進一步證明,中國打算兌現習近平2021年的承諾,即停止資助國外新建燃煤電廠,轉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資助”。恩格爾說,雖然很難預測本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的承諾款額,但“可以肯定的是,與早期的中非合作論壇相比,承諾款額將更加多樣化,涵蓋更多的合作領域”。
恩格爾表示:“這些數據表明,隨著中國努力應對國內經濟挑戰,非洲也在與債務作鬥爭,中國正在尋找新的途徑與非洲建立更可持續的經濟聯係,而不僅僅是為基礎設施提供貸款。中國也越來越意識到非洲對中非貿易逆差、中國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以及氣候變化的擔憂”。
但恩格爾指出,在涉及作為“一帶一路”早期特征的大額基礎設施項目時,中方似乎更不情願。恩格爾分析稱:“數據顯示,如果這些項目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而且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合作夥伴正在施加政治壓力,中國會支持這些項目。盡管如此,隨著大流行病之前的項目管道逐漸清空,我們不太可能看到更多由中國出資的大型項目”。
恩格爾說,考慮到非洲的債務問題、中國國內的經濟問題以及中國貸款機構日益增長的風險規避意識,“我們不太可能再看到像‘一帶一路’初期那樣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承諾額”。不過,他指出,2023年的數據表明,北京決心保持與非洲的經濟聯係,並正在嚐試各種戰略,以使這些聯係更具可持續性和韌性。
2024中非合作論壇召開在即 非洲領導人將在北京尋求巨額貸款和投資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FOCAC)即將於9月4日至9月6日於北京舉行,據法新社9月1日報道說,在大國對於非洲大陸的資源和影響力競爭加劇下,非洲領導人將在北京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尋求資金。
法新社報道稱,過去十年來,中國擴大了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向它們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貸款,這些貸款有助於基礎設施建設,但有時也會因非洲國家背負巨額債務而引發爭議。
中國向非洲派遣了數十萬名工人,建設其大型項目,同時開發非洲大陸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銅、金、鋰和稀土。
據中國政府表示,本屆中非論壇將是自新冠疫情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活動,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已確認出席,預計將有數十個代表團參加。
睿納新國際谘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的政策分析師奧維格韋-埃古格(Ovigwe Egugue)告訴法新社,非洲國家“希望利用到訪中國的機遇,實現自己國家經濟增長”。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據中國官媒報道,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678億美元。
法新社援引中國對非洲貸款數據庫的研究發現,北京去年向非洲國家提供的貸款是五年來最高的。借款最多的國家是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埃及、尼日利亞和肯尼亞。
但分析人士說,經濟放緩令中國政府越來越不願意拿出大筆資金。中國也一直拒絕減免債務,即使一些非洲國家在努力償還貸款,即在某些情況下被迫削減重要公共服務的開支。
北京清華大學的唐曉陽(Tang Xiaoyang音譯)告訴法新社:“自六年前上一次中非論壇以來,世界經曆了許多變化,包括新冠大流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現在的經濟挑戰。” 他認為,為“大型基礎設施和快速工業化”提供貸款的“舊模式”已不再可行。
停滯不前的大型項目
法新社指出,非洲大陸是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也是習近平擴大中國海外影響力的核心支柱。
金磚倡議為非洲國家的鐵路、港口和水電站等項目輸送了急需的投資。不過,批評者指責中國政府讓非洲國家背負債務,並資助破壞環境的基礎設施項目。
在肯尼亞,一個備受爭議的項目是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資50億美元修建的鐵路,連接首都內羅畢和港口城市蒙巴薩。
但由於肯尼亞和烏幹達都在努力償還金磚國家倡議的債務,旨在將該鐵路線延伸至烏幹達的第二階段項目從未實現。
肯尼亞總統威廉-魯托(William Ruto)去年要求中國提供10億美元貸款並重組現有債務,以完成其他停滯不前的金磚倡議項目。肯尼亞目前欠中國的債務超過 80 億美元。
據倫敦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非洲項目負責人亞曆克斯-維恩斯(Alex Vines)說,肯尼亞最近發生的致命抗議活動是由於政府需要“償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債權人的債務負擔”而引發的。
鑒於這些事件,維恩斯和其他分析家預計非洲領導人在本屆論壇上不僅會尋求更多的中國投資,還會尋求更優惠的貸款。
非洲可能被迫選邊站
在非洲中部,西方和中國企業正競相爭取稀有礦產的開采權。非洲大陸擁有豐富的錳、鈷、鎳和鋰礦藏,這些礦藏對可再生能源技術至關重要。
僅是加蓬莫安達地區的錳儲量就占全球已知儲量的四分之一,南非的錳產量占全球金屬產量的37%。鈷礦開采主要集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其產量占全球總量的70%。但在加工方麵,中國居於領先地位,占50%。
法新社說,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也給非洲帶來了壓力,兩國在台灣的地位問題和貿易等問題上衝突不斷。
華盛頓對其所認為的北京的惡意影響發出了警告。2022年,白宮稱中國試圖“推進其自身狹隘的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並)破壞透明度和開放性”。
北京則堅稱不希望與華盛頓爆發新的冷戰,而是尋求“雙贏”合作,在促進發展的同時從貿易增長中獲利。
但分析人士擔心,非洲國家可能被迫選邊站。好比睿納新國際谘詢公司的分析師埃古格就認為:“非洲國家缺乏對抗中國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