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10日,著名神經科學家吳瑛教授因服用過量藥物自殺,在中美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吳瑛是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的傑出講座教授,同時也是生物學家饒毅的前妻。她因在RNA剪接生物學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而廣受讚譽。
2.
據披露,吳瑛教授是特朗普政府時期“中國行動計劃”的受害者之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對吳瑛進行了長期調查,最終導致她的實驗室被關閉,科研權被剝奪。盡管她從未被正式起訴,但這些調查對她的職業生涯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吳瑛教授自殺後,西北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態度微妙,進一步加劇了吳瑛教授的死因爭議。
3.
吳瑛在西北大學進行數十年研究的主要資助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中國行動計劃”同期啟動了一個獨立項目,針對華裔學者進行調查。吳瑛是美國“中國行動”計劃終止後唯一因被調查而自殺的華裔科學家。其被政治“關照”後的離世再次印證了“中國行動計劃”給許多無辜的華裔科學家,造成了難以承受的代價。
華裔著名神經科學家吳瑛教授 “ 被逼”自殺真相曝光,被指生前遭美國國立衛院調查,關閉試驗室,剝奪科研權……
60歲的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著名神經科學家、講座教授吳瑛(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前妻),於 7 月 10
日在芝加哥的家中因“服用過量藥物自盡”。
根據她的兩個孩子起草的一份葬禮安排通知,吳於7月17日被安葬在位於芝加哥的玫瑰山公墓。7月28日,在貴陽舉行的國際生命科學會議期間,召開了吳瑛教授的追思會,14位華人生物學家發言緬懷。
吳瑛教授自殺身亡,令家人、朋友和同事震驚不已,在中美引發了廣泛關注。關於其自盡的原因眾說紛紜。直到一個多月後,其真相才被媒體曝光:吳瑛教授是已中止的“中國行動”計劃的“犧牲品”。曾是美國國立衛生院針對華裔科學家的政府行動調查目標
8月31日,《南華早報》的消息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校外研究辦公室在《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多次谘詢吳教授的相關情況時,這家“中國行動”計劃的執行機構,拒絕透露吳是否調查目標。但據知情人士表示,吳瑛也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調查目標,並被趕出了實驗室,盡管她從未被起訴。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癌症研究教授王曉凡(音)披露,“這些調查毀掉了她的職業生涯。她是一位如此敬業的科學家。剝奪她做研究的權利就像剝奪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吳瑛教授長期接受美國NIH的科研基金資助。她最後一個NIH資助的項目總計300多萬美元。開始於2018年9月18日,終結於2023年6月30日。
吳瑛教授自殺前,美國國立衛生院已對吳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調查,並不準她繼續申請科研基金。
她的研究基金在今年4月30日到期後,西北大學宣布關閉了她的實驗室。被要求不再申請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研究基金,相當於將她的科研權強行剝奪。 “性格堅強的吳瑛教授在規定時間內還不願意離開實驗室,警察便將她強行從實驗室帶走。”
而更詭異的是,吳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不僅沒有發布任何訃聞與說明,還在吳去世不到一周的時間,將她的個人資料頁麵全部刪除,其他網頁,如她在西北大學學者網站上的出版物和資助記錄,也已被刪除,這種反應極其不尋常。媒體推測,吳供職的西北大學與美國NIH可能聯合實施了對吳的調查。
自7月以來,西北大學一直拒絕回應媒體的多次詢問。
這一事件在《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報道後,引發了美國科學界的嘩然。
吳瑛是“中國行動計劃”唯一因被調查而自殺的華人科學家!
彼得·蔡登伯格(Peter
Zeidenberg)是一位華盛頓律師,曾代理數十名華裔科學家,因涉嫌與中國有聯係而被美國政府起訴的案件。今年7月13日,他代理的“中國行動計劃第一案”,纏訟四年獲得全勝。他在接受采訪時,披露吳瑛教授也是他的客戶,曾找他谘詢相關法律問題。
但吳最終選擇的不是起訴,而是自盡!
2018年,特朗普政府啟動“中國行動計劃”,矛頭直指在美國工作的華裔科研人員,以及與中國有交流合作的美國科學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美國政府的主要生物醫學和公共衛生研究機構,也是吳瑛在西北大學進行數十年研究的主要資助者,幾乎與“中國行動計劃”同期啟動了一個類似但獨立的項目,針對華裔學者積極調查。
在過去的六年裏,據不完全的統計,至少有250多名科學家——其中大多數是華人——被認定沒有披露在中國的”重疊資助或研究”,或者違反了其他規定。 這些調查的法律結果隻有兩起起訴和三起定罪,但112名科學家因此失去了工作。
這一引發科學家恐懼的計劃在美國學術界引發強烈反對。2022年2月23日,美國司法部迫於科學界壓力,宣布結束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
(China Initiative)。但吳是這一計劃終止後,仍被暗中調查的華裔科學家,並且是唯一因被調查而自殺的華人科學家。
“美國華人聯合會”(United Chinese
Americans)主席薜海培認為,吳的死是“現已中止的中國行動計劃的悲劇性結局。它再次證明了這個項目給許多無辜的華裔美國科學家,造成了難以承受的生命代價。”
多位接受采訪的華人科學家,擔心中國行動計劃雖然公開取消了,但其對華人科學家的調查,可能仍在進行,隻是其更趨向於隱蔽化與地下化。
一位不具名的華裔科學家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稱:“寒蟬效應”已經形成,該計劃已經達成了它(阻止中美學術交流)的目的。
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分子生物學家吳瑛就職於此。
吳瑛:著名的RNA剪接生物學專家,癌症患者,生物學家饒毅的前妻,兩個孩子的母親
吳瑛是一位出生在合肥的美籍生物學家,她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1991年,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學位。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終身教授,2005年開始,任西北大學醫學院Lurie癌症中心遺傳醫學中心神經學Charles
Luis Mix教授。
吳是著名的RNA剪接生物學專家。她的研究領域是轉錄後基因調控領域,以及其在人類病理發生中的參與。
據紐約冷泉港實驗室的分子遺傳學家Adrian
Krainer介紹,吳在西北大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相互關聯的生物過程上,即RNA剪接和RNA結合蛋白的調節。這個過程是理解和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關鍵,比如帕金森氏症、額顳葉癡呆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吳同時是美國“戈登會議”RNA剪接專項會議發起人,2006年任會議主席。她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
Nature、Cell等發表了多篇學術成果,並為Science、Nature、CeU、MCB、PNAS等15個著名雜誌審稿。她所研究的mRNA剪接、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分子機理和白細胞遷移等主要學術成果處於目前國際生物界最前沿領域。
2024年是吳瑛與Mariano Garcia-Blanco和Adrian
Krainer教授發起的“轉錄後基因調控”Gordon研究會議20周年。該會由她們三位在2001年開始討論,2004年第一次在美國舉行(主席為Mariano
Garcia-Blanco、副主席吳瑛)、第二次在英國牛津舉行的主席為吳瑛。2024年7月會議上,現任主席、耶魯大學RNA科學與醫學中心主任Karla
Neugebauer教授在紀念二十周年的同時致敬了吳瑛教授的貢獻。
在美國期間,吳瑛與生物學家饒毅結婚,育有一子一女,但他們的婚姻坎坷,數年前,以離婚告終。
2007年,饒毅教授作為北京大學首位全球公開招聘的院長回國。並且與多位科學家分別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以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饒毅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等動物發育的分子信號,神經發育的分子機理等,其前妻吳瑛教授也是這一領域國際著名的專家之一。
2009年,吳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級顧問研究員,幫助管理一個實驗室並培訓學生。並曾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B類。
暫不知道她在國內的兼職,是否引發了NIH對她的調查。
已於數年前與吳瑛離婚的饒毅,在關於吳瑛的悼文中稱:“她生來高貴,超凡脫俗,似水晶般澄澈,也像水晶般易碎。她從來優秀,卻一直低調。以上海第一醫學院第一名畢業並在近四十年來成為其本科生校友中第一位美國講席教授;她是斯坦福的博士、哈佛博士後;她在英國牛津共創延續至今二十年的美國高登“轉錄後基因調控”會議;她還是罕見的美國內科醫師協會女性華人成員......更少人知道,她與中國的合作從未接受人才計劃的報酬......當然也鮮有人知,她直到去世都還擔任著國際公益學術組織大學沙龍的創始董事。
她是純粹的科學家,不關心政治,但政治卻‘關心’了她。 ”
據了解,吳瑛曾患癌症多年,無法獲知是否已痊愈。
但願她在另一個世界,享有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