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學5天花掉近萬,中產家長開始維權了
文章來源: 每日人物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五天北京研學花掉近萬,兩周海外插班花掉五六萬,天價研學營已成中產“暑期返貧”的最大支出項之一。大廠研學、清北種夢、海南青島泰國揚帆、埃及探秘北極科考……中國孩子的腳步已經踏遍五大洲。
暑期過半,第一批參加研學營的人已經回來,有人吐槽,有人甚至開始維權:報了帆船研學,結果水就在腳脖子上。花了近萬到北京,隻能在清北門口拍照。還有送孩子遠赴海外熏陶的,結果回來脖子“歪了”——因為打遊戲老一個姿勢。
消費普遍降級的當下,研學市場卻逆勢生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中產家長,成了最後一茬“韭菜”。
出發即維權
兒子研學還沒有結束,張歡和其他家長已經在群裏維權了。6000塊錢5天4晚的青島運動探索營不算天價,但體驗很差,說是衝浪、槳板、騎行、攀岩全運動課程,結果每一樣都很應付——
首先,行程安排“性價比”不高,早上7點多起床,9點多到了騎行的地方,結果講了兩個小時理論,一上午就過去了。家長是衝著戶外“放電”報名的,沒想到是換了個地方把孩子圈起來。
運動營主打的特色衝浪,家長以為教練配比1:2左右,孩子們一起下海,結果看起來就一個教練,孩子們一個個上去拍照,拍完一個換下一個,“真就是體驗”。衝浪條件也不好,浪很淺,水就在腳踝位置,根本衝不起來。有廣州家長吐槽:“玩沙子我們也不用從廣州過去了。”
攀岩項目也不盡人意,1個小時不到,還是在室內,連個安全繩都不掛。張歡最在意的是餐食很差,兒童三餐,以運動為主的活動,連個牛奶也不提供……“跟宣傳差距很大”,“這個營是隨便拚的嗎?你們也不是想割一次韭菜就完了吧?”家長們紛紛在群裏吐槽,主辦方一言不發。
▲圖 / 視覺中國
從家長的怨氣來看,名不副實是研學營被吐槽的原罪。研學團體驗差也是另一大槽點。
據《東方財經》微博消息,8月5日,有網友爆料新東方文旅組織的敦煌研學團待遇差:8天7夜的團,上萬元的團費,還不包括往返的交通費用,但是被孩子抱怨行程累,酒店差,收繳通訊設備,“有個孩子睡著了,卻被營長拍醒”。
“求求你們千萬不要來研學了”,一到暑假,北京就迎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景點附近的北京居民都會看到這樣的畫麵:一群累到無力的孩子們頂著36、37度的大太陽一路暴走,汗水像洗臉一樣刷刷流;吃的是便宜盒飯,沒座位就席地而坐,太累的直接躺倒;老師高溫下帶隊,脾氣暴躁,把孩子們吼來吼去,甚至不顧交通規則帶大家橫衝直撞;整個活動唯一認真的環節就是拍照,孩子們聽指揮被擺弄,留下憑證。
北大、清華更是研學“重災區”,去年曾有學子向河南電視台“小莉幫忙”爆料,研學團宣傳與事實嚴重不符,因為兩所高校不對商業研學團體開放,孩子們隻能在門口拍照打卡,住宿在郊區,有的房間為臨時搭建,房頂還在裝修,空調效果不行,有的孩子需要打地鋪,無法按時吃飯,甚至會被教官毆打。做研學團兼職老師,他們不僅要分享自己的勵誌故事、學習方法、介紹北大,為孩子“種下名校夢”,還要負責全部孩子的飲食起居,根本沒有精力與學生“一對一深度交流”。
今年,有人路過清華門口依然看到這樣的畫麵:高溫之下,花近萬元來北京研學的孩子,在“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石頭前排著長隊,輪到的人提前換上皺皺巴巴的學士服,拍完照馬上脫下來遞給後麵的孩子,流水線作業……
▲清華大學門口的研學團。圖 / 視覺中國
海外研學營動輒五六萬起,依舊槽點滿滿。
網友“ある日”在小紅書分享,自己在新西蘭奧克蘭博物館做導覽,正趕上七八月份國內孩子們過暑假,集中接待了好多中小學遊學團,感覺小朋友們就是一個字“累”:四五年級的小朋友,從上海坐飛機落地後直接從機場被拉到了博物館。南半球此刻已是秋冬,很多孩子還穿著夏衣,行李不在身邊連衣服都來不及換。長途飛行,到了博物館已經困得不行,盡管孩子們很努力在看展,但走幾步就得蹲一蹲坐一坐,“最後看毛利表演時基本上都是挨到座位就開始補覺”。
社交平台上,不少海外華人也分享了自己目睹的研學熱:波士頓作為全美教育資源最好的片區,這個暑假的研學團,中國孩子“目測至少三分之一”,連停車場都有了中文標識;牛津、劍橋大學的草坪上,也長滿了擺拍的中國小學生……
有人吐槽,海外研學的孩子離開父母如脫韁野馬,罵髒話、刷手機、玩遊戲,吵吵嚷嚷。藍鯨新聞報道,有孩子研學回來脖子都“歪了”:因為打遊戲老一個姿勢。
“長見識”的代價
消費降級之下,中產削減開支,但研學卻越來越火了。
有媒體形容研學正逐漸異化成中產的殺豬盤。即便如此,難擋家長的熱情。攜程《2024暑期旅遊市場預測報告》顯示,這個夏天,親子研學類產品仍然備受歡迎,相關產品訂單同比增長七成,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
疫情過後,“雙減”之下,隨著“教培”冷卻,中產家長希望孩子能在暑假增加體驗、開拓眼界的初衷,催生了研學市場的火爆,各種高價研學團接踵而至,一些學校甚至也推出了暑期研學項目。
身為媒體人的張歡很早就對高價研學營有所耳聞。但這個暑假當她真正研究給孩子報個團時,還是被震驚到了:9000多元,還不包含來回機票;出境遊埃及3萬,克羅地亞3萬,“一家三口,加上交通費,就上十萬了”;要是增加一些主題活動,什麽英語演講、戲劇表演之類,或去外國人的學校插班體驗,團費價格更是翻番。盡管作為一線城市高管並非不能承擔這個費用,她還是覺得太肉疼,“主要覺得不值,是智商稅”。
依然考慮給孩子報研學團,是想讓孩子暑假多點體驗,父母是雙職工,孩子隻能在家待著,玩手機吃外賣,不如和同齡人出去耍耍,至少能鍛煉身體預防近視。一查國內差不多一點的小眾運動俱樂部,價格令人瞠目:泰山皮劃艇運動營,7天就要2萬。多方對比之下,她才挑中了這個類目豐富、價格6000元的“高性價比”團,結果還是踩坑了。
▲圖 / 視覺中國
在行業裏的人看來,“研學團”就是旅行團的變種。比起老年團要用“低價”引流,再騙去買特產抽提成。主打教育價值的研學團會從開始就做足噱頭,讓家長心甘情願掏出高價團費。
2023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問卷調查和一線采訪了解到,研學遊的價格是普通旅遊團的2到3倍,毛利高出20%至50%多。小紅書上,也有業內人士為研學團提供報價策略,建議各項活動的定價高出成本一倍,確保至少40%的利潤率。
為了讓家長掏錢,“研學團”拚命卷“附加值”。對中國家長來說,終極的“價值”是能學點什麽,能對未來成長產生實際幫助為佳。
除了訪問國內外名校,主打沉浸式體驗的海外“插班生”研學項目這幾年熱度也很高,兩周收費高達4到7萬,不包含簽證費往來機票,還需要提前三四個月預約。來自太原的媽媽王麗在抖音刷到某機構的美國波士頓名校七日研學營想報名,對方提示行程已滿來不及了,建議她們家“先去歐洲玩兒一圈,刷點簽證再申請美簽”,最快是“秋天申請排隊,冬天麵簽拿證,明年夏天再去”。
有些團為了讓家長覺得物有所值,“能學到東西”,甚至給孩子帶“作業”。網友“ある日”吐槽,有研學團給孩子設計了厚厚的遊學手冊,參觀完還要答題,“本來可以自由活動的時間就全浪費在寫這種無聊的作業上了”。
除了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名校遊”,為“爬藤”做準備的研學費用則更高。來自廣東16歲的高二學生陳奇今年自己申請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夏校,6周學費1萬美金,可以提前上大學的課程,累計學分。上了一段時間後,他感覺有點吃力,畢竟一學期的課程壓縮到一個月,學習強度不小,雖然有收獲,“價格也是真的貴”。中介人士透露,這樣“培養國際視野、感受頂級學術魅力”的研學,留學機構報價能達到1.5萬-2萬美元。
長見識是研學團瞄準家長的痛點,而這個“見識”也最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這兩年興起的大廠研學,被網友戲稱“提前20年自費體驗社畜人生”。去互聯網企業看機器人的發展和AI技術,去製造企業參觀現代化生產線,吃大廠食堂,參觀大廠福利,為畢業後去大廠上班提前規劃。人工智能企業科大訊飛,今年1月曾對外披露:自2023年1月正式推出AI研學營以來,已經吸引了近65000名中小學生參與。
還有跟“專業規劃”直接掛鉤的研學。
高考規劃填報網紅老師張雪峰今年首次推出了研學營。6天5晚的“峰行萬裏菁英研學營(蘇州篇)”,定價9999元(後來被調整至8999元),被一搶而空。用張雪峰的話說,是幫二三四五線孩子去大城市漲見識的:“知道大人讓讀的好大學是什麽大學,找好工作是什麽樣的工作。將來旅遊出差住酒店,什麽是好酒店,化被動為主動,好好學習……”
▲張雪峰推出的峰行萬裏菁英研學營(蘇州篇)。圖 / 網絡
行程包括蘇州本地名企參觀,名校訪問,知名景點遊覽,真正和其他團拉開差距的是:與張雪峰團隊985高報老師的“深度交流”。
對於家境更為優渥的家庭而言,“長見識”的想象邊界似乎更大。
在教育最卷的北京海澱,有學校已經自己組織帶隊去北極科考了。北京海澱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發布的《2024北極研學報名,共赴極地之約!》報名通知顯示,對植物學、動物學、冰川學、地質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報名,研學船型最便宜83000元,最貴185000元,4周歲以上就能報參加,可獲得“北極探險證書”。
這麽貴的團確實有人去。來自上海的Kelly表示,自己幹女兒曾去北極研學,價格零零總總算下來差不多有13萬。相比之下,自家雙胞胎女兒5天4晚的貴州公益夏令營才8000元不算貴。
誰在做研學生意?
中產在物質消費上返璞歸真,在孩子教育上卻咬牙氪金,讓“研學”升級為千億市場和好生意。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研學相關企業2.9萬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49.4%的企業成立於1至5年內。對於這一市場規模的判斷,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研學遊行業市場規模達909億元;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市場規模或達1469億元,同比增長61.6%,預計2026年將達到2422億元。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中產,成了眾多研學團“磨刀霍霍”的對象。而市麵上的研學團魚龍混雜,從大公司文旅業務線到一兩個人的小作坊遍布網絡。社交網絡上的招生標題是“送女兒研學後,命運齒輪開始轉動”,“孩子,你不必為4萬的遊學費用內疚”。
新東方2024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新推出的文旅業務線,已經在全國50多個城市開展遊學和研學營,中國前10大城市為這一業務貢獻了超過55%的收入。在抖音搜索“研學”,首頁就能刷到各地新東方文旅的直播間在推廣研學項目。
一些傳統旅行社,將旅遊產品加上體驗項目,也能秒變“研學團”。以熱門旅遊城市西安為例,在去哪兒等平台上搜索,5天4晚純玩16人精品小團價格2200元左右,景點包括兵馬俑、華清宮、回民街、博物館、壺口瀑布等;一些研學機構同樣的時間,安排進皮影體驗、兵馬俑上色、劇本殺、漢服化妝等體驗項目,總價就到了5980元。
▲圖 / 每日人物作者
海外插班生研學價格最高,卻越來越火爆,一些海外華人也做起了插班研學服務。定居新西蘭、曾在學校工作的小紅書博主“樂在途中”告訴我們,新西蘭的部分學校會開放海外插班生名額,名額有限,每年都很火爆,因此才會出現需要提前半年申請的狀況。插班名額個人就可以申請,但是對國內父母來說存在信息壁壘,因此中介會幫忙聯係名額,安排住宿和路線,組成“研學團”,“看起來一個月的微留學要花六七萬,但是大頭是住宿費和學費,中介掙的是服務費”。
為了提高溢價,邀請大咖做導師也是行業公開的秘密。非遺傳承人、大學教授、文博專家、中科院研究員,都曾被研學機構請來做導師。國內古建築研究專家、曆史文化學者高申告訴每日人物,他帶一場活動半天,通常2-3個小時,報價2500—3000元,“如果是大學教授、知名人物,可能得四五千、五六千,沒有標準”。
他曾在北京公交博物館遇到了一群七八歲的孩子來研學,主講員確實非常專業,“很多名詞術語估計在場的除了我沒幾個能聽懂的”,孩子們一臉迷糊。唯一讓他們興奮了一下的就是,“當講解員說,這個東西掉下來,所有的車立馬就停了的時候”。
楊焓曾開帆船環球旅行,被國內機構找來合作,機構招生,他帶人出海,一條船能帶幾個家庭。他介紹,這兩年很受歡迎的帆船研學,起源於歐美的貴族休閑運動,帆船運動宣傳的“讓孩子麵對海浪的挑戰,鍛煉勇氣和決心”的理念,很讓中產家長心動。
▲圖 / 視覺中國
因為他自己的船太小,必須租條大船,租金占了成本大頭。“我就一個人,一條船,帶幾個家長和孩子,模式決定了我不可能擴大規模,也就是掙個辛苦錢”。但是國內一個營可以做二十條船,“弄幾十個孩子,住五星級酒店,吃住好一點,這個錢就有了由頭,普遍高溢價”。
從卷學習、卷運動到卷眼界卷見識,新時代的孩子進入了全方位的競爭。不少家長被裹挾其中。
“研學機構直接和學校合作,活動通知就在家長群裏,很多同學都報名,就你孩子不去,你孩子心裏難不難受,你看著孩子難受自己難不難受?”吐槽帖子下麵也有很多家長的心聲。楊焓也發現,自己帶團的家庭中,很多都是孩子結伴要來家長才報名的。水上運動對孩子來說很有趣,一天去一個海島,又能學衝浪海釣帆船知識,但是家長們吃得不好,住得簡陋,有的人還暈船特厲害,“純粹是為了陪孩子”。
而在低線城市,家長們還在向上仰望,希望能用研學縮小與北上廣孩子的眼界。
住在山西四線城市的小雪觀察到,研學的風已經吹到了縣城。她是對外業務負責人,去年她們工廠有人來問她能不能帶三十多個一年級孩子來參觀,理由是參觀家鄉名企,樹立職業夢想。後來她才知道原來是兒童培訓班組織的“低配版研學”,考慮到製造業工廠的安全性問題,小雪婉拒了負責人的請求。她朋友所在的縣城電視台為了生存,也開展了主持人培訓研學活動。
不過也有人看透了這種“卷生卷死”。小雪在小區裏碰到兩個雙胞胎,玩汽車,爬單杠,他們的父母就在北京從事金融工作,暑假選擇“躺平”,把孩子送老家長治,不研學、不補課、不旅遊,過一個記憶中小時候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