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記再創新低,分析:性別不平等壓抑成婚意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最新公布的上半年結婚登記量再創新低,除了已經備受討論的經濟疲軟和人口問題外,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社會始終沒有解決男女地位平等的問題,甚至因此衍生出天價彩禮,以及買房成為“結婚入場券”等怪現象,更造成年輕世代愈加難以走入婚姻,就算官方一再“催婚”也無法扭轉。

今年九月,中國民政部直屬的民政職業大學將招收全國首批“婚姻服務與管理專業”本科生,教授婚姻產業經濟與管理、新媒體傳播等課程;校方強調,是要培養專業的婚介、婚戀產品設計研發人才。

然而,自七月末消息傳出後,該專業卻受到不少網民質疑,在微博上,有人嘲諷此舉“隻管開課不管就業”,還有人直言“都沒人結婚”。

中國上半年結婚對數 同比減少49.8萬對

尷尬的是,8月2日中國民政部發布《2024年2季度民政統計數據》,似乎呼應了上述網民說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343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49.8萬對,降幅達12.7%;相比第一季度的196.9萬對,減幅更達25.8%。

此一數字更刷新2022年上半年的373.2萬對,創下新低;自2019年以來,中國結婚對數已連續五年低於千萬。

連日來,相關數據引發諸多討論,《界麵新聞》星期四(8月8日)報道中更引述中國人口專家何亞福的分析,認為按往年規律計算,今年全年結婚登記對數或為660萬對,將是1980年以來的最低值。

對於此一變化,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多位分析人士皆指出,除了中國經濟疲軟和當年“計劃生育”留下的種種影響之外,當今中國社會現況下,適婚年齡男女對於婚姻的想象出現一係列變化,也是造成結婚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學者:好工作、有房 成中國男性結婚門檻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社會實驗室兼職首席研究員陳恩賜在回複美國之音的電郵中指出,觀察顯示,經濟實力和資產,已經無可避免地成為中國男性邁入婚姻的門檻。

陳恩賜分析,中國適婚年齡女性,尤其是城市中的女性,唯有在潛在伴侶擁有足夠經濟實力,例如一份好工作和一處可用以成家的住宅物業時,才會選擇結婚。

陳恩賜說,“在越來越多年輕男性無法兩者兼具,或是父母無力資助他們購置房產的情況下,我們預計(中國)結婚對數將會下降”。

他同時指出,外國配偶或將是中國年輕男女在國內找不到適婚對象時的另一個選擇,男性轉而尋找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對象,而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也可能尋找擁有更高財力的外籍配偶。

“彩禮”成許多男性不堪負荷之重

位於深圳,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吳先生(化名)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同樣指出,據他觀察,當地年輕男性想要結婚的門檻“高得離譜”,其中最令許多人不堪負荷的,是近年來各地持續通膨化的“天價彩禮”。

吳先生說,江西省被公認彩禮行情最高,四川跟廣東稍微低一些,誇張的是,很多經濟水平普通的家庭,甚至農戶,一開口也要十幾萬,相當於普通城市青年至少一年多,不吃不喝的工資收入。

吳先生還說,這種近似喊價“賣女兒”的行情,並沒有因為這兩年中國經濟下行、結婚數下降而打折扣。

吳先生告訴美國之音:“結婚的門檻變得非常高,要有房、要有車,要帶多少彩禮才能把我女兒娶走,成本確實離譜。我身邊底層人特別多,他們真的就是躺平了。”

原籍中國四川、現移居台灣的作家上官亂則表示,在她所屬的80至85後世代,鮮少聽到“要彩禮”的說法,是近年來才突然竄出。

上官亂分析,有許多家庭或許是基於經濟因素,將嫁女兒視為一種“紅利”,甚至還有父母是用女兒出嫁時收的彩禮,拿來為將來自己的兒子要娶媳婦時,勢必要付的彩禮做準備。

上官亂說,一般而言,貧困地區收彩禮的問題較為嚴重,反而是發達地區,城市家庭不怎麽要彩禮。

換個角度思考,彩禮亂象或許也凸顯了中國家庭對於女性婚後處境的擔憂,所以在婚前先收一筆錢,但上官亂同時指出,也可能是因為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的話題炒作,放大了“彩禮”的嚴重性。

看衰政治、經濟前景 中國青年“躺平”放棄婚姻

除此之外,通往婚姻的路還有重重關卡。

位於深圳的吳先生說,婚前要買房確實是一大難題,因為就算中國近年來經濟疲軟、房價下跌,但房租卻還是一直在漲,因此對外地來的打工人而言,光是平常的生活就難以負荷,遑論要買新房。

在此情形下,他說很多年輕男性隻能傾父母之力,回家鄉買房,也顧不得會不會真的回去住,就為了取得一張可以相親的“入場券”。

吳先生認為,從買房難到收彩禮,背後根本的原因或許都還是要歸咎於中國經濟疲軟,民眾對於未來不樂觀,才會為了增加保障,不斷加高門檻。

此外吳先生說,過去這一年多來,他確實感覺到身邊對國家感到失望的人明顯比以前多,並最終選擇“躺平”,放棄結婚的想法。

上官亂同樣認為,經濟因素是造成結婚意願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了經濟疲軟造成失業率上升,許多地方政府公務體係縮編,也造成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製內人員這類“優勢結婚對象”群體急遽減少。

中國《婚姻法》被指削減女權保障

另一方麵,近年來中國政府持續修改《婚姻法》,在財產分割、離婚權益等方麵不斷削減對於女性權益的保障,在上官亂看來,也是女性越來越排斥婚姻的一大因素,她說按照現在的法律,家庭主婦若因故離婚,結局恐怕是一無所有。

上官亂告訴美國之音:“現在中國的女性獨立意識都在增強,然後也不被傳統的婚育觀念綁架,其實還是跟經濟很有關係,很多女性她其實是算了一筆經濟賬,發現要結婚生育的話,對自己來說得不償失,所以被迫成為獨立女性。”

學者:中國官方刺激婚育手段恐無效

值得觀察的是,對於結婚對數下滑,以及伴隨而來的少子化,甚至未富先老等一連串社會問題,中國政府並非無動於衷。

除了各地方政府接連出台獎勵生育政策之外,據《中國網》報道,在7月11日的 “世界人口日”活動中,國家衛健委就將中國主題訂為“倡導良好家教家風,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強調要向年輕人闡釋好美好愛情,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5月間,衛健委人口家庭司也宣稱要“引導年輕人樹立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和家庭觀”。

然而,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些做法恐怕難有成效。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認為,雖然中共一再強調男女平等,但實際上,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從養兒育女到各種勞動條件,很多都對女性不利。

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十月出席“第十三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時,為中國女性設立的目標,就是“結婚生子”。

方琮嬿認為,這些說詞充滿傳統父權觀念,隻會讓已經接觸過國際環境的現代中國女性感到整個社會在走“回頭路”,進而對於被要求中斷個人事業、養兒育女的婚姻生活,更加怯步。

放大來看,習近平治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已經不再像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保留女性常委的一席位置,同樣讓人對於中共口中的尊重女權感到疑慮。

方琮嬿告訴美國之音:“官方組織講的這些話、這些政策,都是跟現在中國女性所理解的、所想要的完全不一樣,是相反的,他(中共)沒有碰觸到根本的問題,用行政手段試著要去解決(結婚率降低)問題,其實是沒有用。”

新加坡學者陳恩賜也指出,如果中共促進婚育的政策,隻是為了改變年輕人對於結婚生子的觀念,而非從根源解決經濟問題,可期待的影響力恐怕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會帶來影響。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