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動物園考古新發現148座古墓,時間跨度長達2100多年。(圖/羊城晚報)
據《羊城晚報》報導,廣州動物園所在地屬於廣州市“小北-建設新村-華僑新村-太和崗-區莊-麻鷹崗”地下文物埋藏區,是廣州市古墓葬重點埋藏區域之一。自1956年以來,配合動物園建設,市文物部門先後在動物園內30多個地點發掘古墓葬約500座。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配合動物園麻鷹崗場館建設,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4年4月至7月對勘探發現的古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
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48座,其中兩漢墓葬4座,晉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銅器、玉器、珠飾等各類文物196件(套),另采集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墓碑48塊,其中出土的東漢帶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雞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頂珠水晶飾件及清代翠鳥銀發簪,是考古發現的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此次發現的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現象較為頻密。從清理的墓葬和采集的墓碑來看,墓葬的年代自西漢南越國時期,曆經東漢、晉南朝、唐、明、清、民國,一直持續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長達2100多年之久。墓葬的排列也有一定的規律,特別是明清墓葬不僅規模、朝向頗為相似,墓葬的間隔也基本一致,說明這裏是一處成規模、有規劃的墓園。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強祿表示,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發掘區域中北部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東晉墓和一座保存較好的南朝墓。其中東晉墓規模較大、結構複雜,在長達10公尺的墓室頂部及四壁上未發現明顯損毀,僅在封門上部有一個盜洞,是迄今為止在廣州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東晉墓葬。
據悉,南朝墓規模稍小,為雙後室的夫妻合葬墓,結構精巧,除雙後室頂部各有一個盜洞外,其他結構保存完整,也尤為難得。張強祿說,“這兩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廣州地區六朝時期的墓葬形製、墓葬分期和喪葬習俗以及晉南朝時期的建築技術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