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警告歐盟:可能引發貿易戰

中國警告歐盟:可能引發貿易戰

文章來源: 美國之音 於 2024-06-21 23:44:2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星期六在北京會見訪華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

在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抵達中國首都、並將擬議關稅列為重要議題之際,北京方麵星期五(6月21日)警告,與歐盟在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問題上不斷升級的摩擦可能引發貿易戰。

哈貝克為期三天的中國之行,是自布魯塞爾提議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以打擊過度補貼以來,歐洲高級官員首次訪華。歐盟加征關稅之舉引發了中國宣布反製措施和中國領導人的嚴厲批評。

哈貝克星期六(6月22日)在北京向中國官員表示,歐盟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並不是“懲罰”。他在氣候與轉變對話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表示:“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不是懲罰性關稅。”

哈貝克表示,美國、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家都曾使用過懲罰性關稅,但歐盟沒有,“歐洲做法不同”,九個月來,歐盟委員會詳細調查了中國企業是否從補貼中不公平獲益。

哈貝克說,歐盟審查產生的任何反補貼稅措施都“不是懲罰”,此類措施旨在補償北京給予中國企業的優勢。

在會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時,哈貝克表示,歐盟擬議的關稅旨在為與中國的貿易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鄭柵潔回應道:“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保護中國企業。”

僅在本周,中國汽車製造商就敦促北京提高進口歐洲汽油動力汽車的關稅,而中國政府已經對歐盟豬肉進口展開反傾銷調查,以報複歐盟委員會先前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將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星期五在官網以“答記者問”方式警告:“歐方不斷升級貿易摩擦,並可能引發“貿易戰”,責任完全在於歐方。”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還指控,歐方通過反補貼調查“對中國企業進行恐嚇、脅迫施壓,以認定懲罰性高額稅率相威脅,要求提供過於寬泛的信息,很多涉及商業敏感信息和企業核心秘密,窺探中國企業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

解釋的機會

哈貝克的來訪被視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向中國官員解釋最近所宣布關稅措施的一個機會,同時消除中國采取報複措施可能損害德國企業的風險。德國的聲音在歐盟尤其有分量,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強烈反對歐盟征收關稅。柏林敦促對話,同時期待中國做出妥協。

德國汽車製造商最容易受到中國反製措施的影響,因為去年它們近三分之一銷售額來自這個規模達18.6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盟對電動汽車將加征關稅的舉動導致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跌至新低點。

但中國官媒將哈貝克的訪問描述為緩解緊張局勢的機會。據中國《環球時報》報道,一些專家表示,德國應該尋求共識。

哈貝克星期五抵達北京後首先會見了數個歐盟國家的大使,他將與中國官員會談,並訪問上海和杭州。他原本預計將會見中國總理李強,但德國代表團消息人士星期五晚間表示,哈貝克離開北京前無法安排與李強的會晤。

出人意料的是,在德國駐北京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哈貝克對柏林當前的中國戰略表示不滿。該戰略於去年7月發布的一份文件中概述,在此之前曾經過數月德國聯合政府內部爭論。哈貝克來自德國三方聯合政府中的綠黨。

這份長達64頁的文件指控北京日益強勢獨斷和“不公平做法”,但對於減少關鍵依賴的政策措施卻含糊其辭。哈貝克批評柏林這份11個月前發布的中國戰略文件過於短視,與其他歐盟國家的中國戰略不同步。

“戰略意味著你必須放眼未來,至少要描述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即使它永遠不會像所描述的那樣發生,”他說。

哈貝克表示,“這是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所以欠缺的是歐洲的做法”,遲早需要更新。他沒有確切說明他認為德國戰略應該如何演變。

德國政府沒有立即回應對哈貝克說法置評的請求。這進一步加深了一種看法:在保護主義抬頭​的時代,柏林尚未為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確定明確的道路。

星期五早些時候,哈貝克降低了對其訪中期間能解決的問題的預期,稱他並不期望就貿易緊張局勢達成解決方案。

德國也在尋求擴大其企業進入龐大中國市場的渠道,同時也試圖“去風險”(de-risk)以避免其經濟過度依賴任何一國。

貿易專家表示,經濟和政治因素都越來越有利於美國和德國的關係。

2024年第一季度,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600億歐元(640億美元),低於美國和德國的貿易額630億歐元。這打破了中國連續八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趨勢。

星期五公布的官方數據突顯了這一轉變:5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14%,而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4.1%。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國“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
日本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超20萬人在線看直播
一棵樹倒在了亞馬孫雨林,露出了原住民的“骨灰盒”
40℃熱炸了,比天氣更熱的是“新高溫經濟”
女子花20萬元找對象:說好的14位男性沒見完

24小時討論排行

會見梅爾茨 王毅提起中國曾無條件支持德國統一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現場 眾議長一舉動讓美國“炸鍋”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營750人正露營河邊
印度花巨資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橋 7工程師遭解雇
數千人湧入割韭菜,北京的這座山被“薅禿了”
較真來了解一下:伊朗真的要造核武器了?
9年前未買百架殲-10C! 伊朗軍官曝當年“打錯牌”內幕
經濟學人:別想指望這份法案帶來美國經濟繁榮增長
中方邀請李在明參加閱兵,韓外交部回了10個字
未按規定申報行蹤!奧運冠軍退出遊泳世錦賽
紐約法拉盛實錄:無證移民,跟移民局玩貓鼠遊戲
網傳墜亡機長能力排查不合格 業內人士揭晉升內幕
垃圾真的不夠燒了?藏在25家上市公司財報的真相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讓14億中國人笑話我們”
2050年衰老將被攻克?合成生物學教父揭秘長壽未來
BBC上百名員工聯名,指控公司淪為“以色列傳聲筒”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警告歐盟:可能引發貿易戰

美國之音 2024-06-21 23:44:26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星期六在北京會見訪華的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

在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抵達中國首都、並將擬議關稅列為重要議題之際,北京方麵星期五(6月21日)警告,與歐盟在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問題上不斷升級的摩擦可能引發貿易戰。

哈貝克為期三天的中國之行,是自布魯塞爾提議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以打擊過度補貼以來,歐洲高級官員首次訪華。歐盟加征關稅之舉引發了中國宣布反製措施和中國領導人的嚴厲批評。

哈貝克星期六(6月22日)在北京向中國官員表示,歐盟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並不是“懲罰”。他在氣候與轉變對話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表示:“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不是懲罰性關稅。”

哈貝克表示,美國、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家都曾使用過懲罰性關稅,但歐盟沒有,“歐洲做法不同”,九個月來,歐盟委員會詳細調查了中國企業是否從補貼中不公平獲益。

哈貝克說,歐盟審查產生的任何反補貼稅措施都“不是懲罰”,此類措施旨在補償北京給予中國企業的優勢。

在會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時,哈貝克表示,歐盟擬議的關稅旨在為與中國的貿易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鄭柵潔回應道:“我們將盡一切努力保護中國企業。”

僅在本周,中國汽車製造商就敦促北京提高進口歐洲汽油動力汽車的關稅,而中國政府已經對歐盟豬肉進口展開反傾銷調查,以報複歐盟委員會先前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將征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星期五在官網以“答記者問”方式警告:“歐方不斷升級貿易摩擦,並可能引發“貿易戰”,責任完全在於歐方。”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還指控,歐方通過反補貼調查“對中國企業進行恐嚇、脅迫施壓,以認定懲罰性高額稅率相威脅,要求提供過於寬泛的信息,很多涉及商業敏感信息和企業核心秘密,窺探中國企業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

解釋的機會

哈貝克的來訪被視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向中國官員解釋最近所宣布關稅措施的一個機會,同時消除中國采取報複措施可能損害德國企業的風險。德國的聲音在歐盟尤其有分量,德國主要汽車製造商強烈反對歐盟征收關稅。柏林敦促對話,同時期待中國做出妥協。

德國汽車製造商最容易受到中國反製措施的影響,因為去年它們近三分之一銷售額來自這個規模達18.6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盟對電動汽車將加征關稅的舉動導致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跌至新低點。

但中國官媒將哈貝克的訪問描述為緩解緊張局勢的機會。據中國《環球時報》報道,一些專家表示,德國應該尋求共識。

哈貝克星期五抵達北京後首先會見了數個歐盟國家的大使,他將與中國官員會談,並訪問上海和杭州。他原本預計將會見中國總理李強,但德國代表團消息人士星期五晚間表示,哈貝克離開北京前無法安排與李強的會晤。

出人意料的是,在德國駐北京大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哈貝克對柏林當前的中國戰略表示不滿。該戰略於去年7月發布的一份文件中概述,在此之前曾經過數月德國聯合政府內部爭論。哈貝克來自德國三方聯合政府中的綠黨。

這份長達64頁的文件指控北京日益強勢獨斷和“不公平做法”,但對於減少關鍵依賴的政策措施卻含糊其辭。哈貝克批評柏林這份11個月前發布的中國戰略文件過於短視,與其他歐盟國家的中國戰略不同步。

“戰略意味著你必須放眼未來,至少要描述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即使它永遠不會像所描述的那樣發生,”他說。

哈貝克表示,“這是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所以欠缺的是歐洲的做法”,遲早需要更新。他沒有確切說明他認為德國戰略應該如何演變。

德國政府沒有立即回應對哈貝克說法置評的請求。這進一步加深了一種看法:在保護主義抬頭​的時代,柏林尚未為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確定明確的道路。

星期五早些時候,哈貝克降低了對其訪中期間能解決的問題的預期,稱他並不期望就貿易緊張局勢達成解決方案。

德國也在尋求擴大其企業進入龐大中國市場的渠道,同時也試圖“去風險”(de-risk)以避免其經濟過度依賴任何一國。

貿易專家表示,經濟和政治因素都越來越有利於美國和德國的關係。

2024年第一季度,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600億歐元(640億美元),低於美國和德國的貿易額630億歐元。這打破了中國連續八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趨勢。

星期五公布的官方數據突顯了這一轉變:5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14%,而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