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黃渤王寶強,誰最好笑,誰最好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沈騰、黃渤和王寶強,這三位百億影帝,在今年的暑期檔,正麵碰撞。

從票房上看,王寶強《八角籠中》大獲全勝。21億的票房成績是黃渤《熱烈》的3倍、沈騰《超能一家人》的7倍。票房也暗合觀眾口碑,《超能》是爛片,《熱烈》不好不壞,王寶強獲得喝彩。

表麵上,這是三巨頭座次的更迭,也是他們口碑積累的爆發以及觀眾不滿的迸發。但實際上,這卻是國產電影邏輯的變革。題材先行,口碑下沉;唯有質量才能博取市場,隻有口碑才能成就票房。明星成為了導演完成敘事的工具,不再是可以左右票房的法寶。因此,即便《超能》“含騰量”100%,也會全盤皆輸。而小人物的故事(《八角籠中》),社會熱點的改編(《孤注一擲》),才更具有戲裏戲外的談資和意義。

那些靠流量、靠話題賺取票房的年代,一去不返。雖然有人會懷念那個連“綜藝電影”都能霸榜的怪胎年代,但誰心裏都清楚,這不是常態。該死的,終究會死;該來的,也終究會來。

三百億影帝齊聚暑期檔,換了天地

王寶強用《八角籠中》,洗刷了自己《大鬧天竺》的恥辱。其實,這種講述草根逆襲的影片,才是他的基本盤。本身就是草根出生的他,對於影片中的人物,更能感同身受,更有共情和共鳴。

混雜了印度歌舞片元素的《大鬧天竺》,是那個山寨喜劇狂飆突進年代裏的跟風之作。它把王寶強打到了穀底,也讓他無路可退。就在他拿走最差導演金掃帚獎時,他看到了大涼山格鬥孤兒的視頻。在那時,他就將這個故事埋在心底,作為有朝一日逆襲的基礎。

如今,迎來事業第二春的王寶強,或許才剛剛明白,娛樂圈廟小妖僧大,池淺王八多,求人不如求己。

黃渤的《熱烈》、《封神》以及即將上映的《學爸》,一如既往地昭示著這個演員的票房號召力。他就像是一個萬金油,在哪裏都合適,在哪裏都穩妥,在哪裏都可靠。

但他最大的問題也是穩妥。

穩妥固然能夠幫助一個演員稱霸票房,但穩妥久了也就劃定了一個舒適圈;導演的托付和信任,不為藝術,隻為票房。黃渤隻要不停重複,資本就不斷有利可圖。看上去這是雙贏,但也是黃渤的內耗。

有多少人是看著《瘋狂的石頭》認識黃渤的,又有多少人隻記得《石頭》裏那個倒黴的蠢賊?

同樣是喜劇明星,科班出身的沈騰,依托著開心麻花和喜劇綜藝,穩坐“喜劇一哥”的龍椅。他對自己的定位是精準的。人們對他的喜愛,並不來自角色,而來自他在綜藝上那些迅速、精準的本能反應。

《超能一家人》口碑滑坡,如同嚼蠟,但挨罵的隻是開心麻花,沈騰全身而退。人們知道,騰哥是一個把喜感寫進DNA的男人,他的能耐不止這些。要是騰哥的喜劇不好笑,那一定是開心麻花的問題。很難說沈騰在麻花混吃等死,實際情況是,麻花離開了沈騰,更像一個草台班子。

喜劇演員和笑匠之間的窗戶紙

笑匠對於自己的作品,有著至高無上的掌控權。卓別林幾乎包辦了自己所有影片的導演和剪輯,周星馳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也都出自本人的導筒之下;即便是冷麵笑匠基頓,也執導了自己的全部名作。

換而言之,他們在作品裏曆練了自己的風格,進而形成了獨立人格。但喜劇演員卻沒有這種固定的形象。他們在不同的影視劇中跟著劇本和導演遊走,高高低低、上上下下,成為了浮萍。

沈騰的毛病是懶惰,在麻花千篇一律的故事裏,在郝建的唯唯諾諾中,沈騰不斷地重複自己的角色。這些角色在網絡段子、流行文化、口舌之樂和反轉包袱間穿梭;角色無趣,成了工具。

《超能》的乞乞科夫和《獨行月球》的獨孤月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他們激發笑料的根基,是一以貫之的,更是流水線的。

類型片出身的黃渤,受限在了角色類型中。類型片的磨煉,沒讓他形成表演方法論,反而讓其在熟稔類型流程後,流於表麵,粗製濫造。

《熱烈》裏的丁雷、《莫紮特》裏的任大望都是哀樂中年。他們裝大款、賣關子、零敲碎打、愛麵子——和《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裏的邊亮,沒有底色上的不同。黃渤的平民雖不至於像黃磊的碎嘴小市民那樣令人生理不適,但他也並沒有多麽討喜。多年選角營造的麵具,正在模糊著他的演技。

《八角籠中》的向騰輝可以算是王寶強出圈的角色。他徹底擺脫了《唐探》裏唐仁的成功和困局。吊詭的是,向騰輝難以重現,唐仁卻可以複製。這個粗俗、迷信、不衛生、大咧咧的角色破了局,拯救了“探案”虛假的推理,集中了笑料,貢獻了全片的娛樂性。

作為喜劇演員,王寶強無法放棄唐仁,因為他傾注在人物身上那種過火和癲狂的表演,是塑造人物、成就自己的關鍵。或許,“唐探”不是IP,但唐仁一定是IP。

斜杠青年的名號,在江湖上飄,但真正的斜杠青年,卻少之又少。

沈騰靠著麻花團隊,樂不思蜀,安全壁壘高,轉型動力小。硬要說《滿江紅》是轉型之作,未嚐不可,但張大和郝建之間,那千絲萬縷的相似性,又令人猶豫踟躕。“含騰量”固然是試金石,但覆巢之下無完卵,麻花團隊的羸弱,終究也會反噬沈騰個人的喜劇修養。

黃渤拿出了自己早年的“走穴大法”,犯罪劇、合作新人,自己執導,輪番嚐試了一遍。雖然試錯成本不低,但也賺到了一定的喝彩。《一出好戲》難逃綜藝感,卻也有著一定的寓言性。他不想把自己限定在喜劇這一局限的範疇中,但又無法擺脫喜劇演員的麵具。斜杠青年沒那麽好做,這需要經曆、人脈、天賦和機遇。

最早轉型的黃渤,積累了最多的資本。現如今,他名下積壓的影視劇,已經排到了2030年。更重要的是,有獎項有票房的他,已經走上了仕途。拍《石頭》的時候,寧浩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黃渤有朝一日會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這是黃渤轉型的結果,也是中國電影政治生態的嬗變,讓內行領導內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王寶強沒有這麽大的野心。在遭遇婚變和質疑時,他想的依舊是拍作品,脫困境。他說自己一直在找項目:“隻要肯努力,就一定能等來逆襲”。《八角籠中》的成功,歸咎於兩個方麵。其一是王寶強自身的土地性,畢竟這也是一個小人物逆襲的故事。其二則是影片契合了市場的熱度和需要,優質劇情片的稀缺,新聞熱點的推波助瀾以及王寶強編導演的噱頭,早已打開了觀眾的想象空間。

沈騰在吃老本,黃渤在等機會,隻有王寶強,算是踏踏實實地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輕浮俗套的喜劇,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市場對於喜劇的呼喚,是在正劇中加入喜劇元素,而不是在戲喜劇裏強塞一套正劇的說辭。所以,《滿江紅》成了,《超能一家人》敗了;《熱烈》看著熱熱烈烈,票房不功不過;更大的成功,屬於現實主義的《八角籠中》。

遍地“百億影帝”時代,三巨頭後半程

“百億票房”,已經不再是殊榮,僅僅是一個門檻。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大,獎項設置的增加,“影帝”頭銜,也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

三巨頭的後半程,將會繼續分化。

《狂飆》和《三體》之後,市場開始洗牌,資本開始拋棄流量明星,擁抱實力大佬。三巨頭意識到了市場的巨變,喜劇不再獨當一麵,山寨喜劇生存空間更加逼仄。優質劇情片的票房,更是一騎絕塵。轉變,迫不得已。

黃渤選擇了兩條腿走路:不放棄喜劇,不放棄正劇。凶殺題材的《涉過憤怒的海》、HB+U計劃的《怒水西流》、曆史題材的《密檔》、扶貧題材的《撼沙》,都在他的待映片單上;沈騰的舒適圈太大,波及整個喜劇圈。麻花團隊尾大難掉,郝建又是春晚釘子戶。

王寶強的後半程,選擇變得多了起來。他會繼續出演《唐探》,還會和烏爾善合作《鄭和下西洋》,甚至還有一部名為《恐龍人》的合拍片。他也說,隻要有合適的故事,合適的劇本,他依舊會拿起導筒,親自上陣。

人生就好像是階梯,隻有爬上一層,才能看見一層的風景。草根出生的王寶強,走出了自己的步伐,也踩到了時代的節奏。三巨頭中,他的出身最為普通,資源最為拮據,但他卻硬是把普通牌玩成了同花順。

軍藝校草沈騰,自然不甘人後。2025年,他有一部小人物鬥黑勢力的《高能遊戲》待映。沈騰是編劇、導演和主演。但這部電影2020年立項,三年之後依舊毫無動靜,難說成色幾何,但他起碼是跨出了這一步了。

三巨頭其實剛剛走入黃金年齡,他們的一舉一動,至少能牽動50億票房的走向。在投其所好,個人意趣以及社會輿論之間,三巨頭,總要找到破局之道,那才是屬於後半程真正的角力。

誰能完成“孤注一擲”,誰將成為“消失的他”,我們拭目以待。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