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兩次評刀郎音樂,目的卻大相徑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羅刹海市》火爆持續,播放量節節攀高。

有報道稱,這首音樂全球播放量超過了120億,破了世界紀錄。

但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表示,刀郎未去申請,實際上也並沒有打破這項紀錄。



不管怎麽說,刀郎和他的音樂這次徹底火出圈了,《羅刹海市》更是達到了現象級大爆的程度。

一、

7月19,沉寂近十年的刀郎,推出了音樂專輯《山歌寥哉》,這張專輯共收錄了11首歌曲,詞曲均為刀郎個人創作,主打歌曲便是《羅刹海市》。

《羅刹海市》最初火爆的原因是歌詞,在馬驥出場前麵有一大段鋪墊歌詞,被歌迷解讀內涵了某個音樂選秀節目和當代比較出名的音樂人。

分別是中國好聲音、那英、汪峰、楊坤和高曉鬆。


因為在刀郎首次出師大捷的時候,這幾位名人在某些場合點評過刀郎的音樂,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很多歌迷將這首音樂視為刀郎強有力的一次反擊。

波及最嚴重的當屬歌後那英,她其中一個短視頻留言超過了800萬次,這幾乎創造了個人留言紀錄史;其次是楊坤,他的留言目前為120萬;再就是40萬的汪峰了。

這四位音樂人中,楊坤用“最後一句說對了”回應觀眾的解讀,那英和高曉鬆始終一言不發。

就在刀郎經紀人對外宣布,刀郎不會就解讀事件作出回應之際,沒有在風口浪尖上的汪峰則直接正麵回應了。

二、


8月2日,汪峰錄製了一個近23分鍾的視頻,用“音樂它不是是非,它不是道德審判”這個主題對刀郎這張專輯做了一次全麵地解析。

首先,汪峰做了一些簡單的介紹,回應《羅刹海市》解讀對他的影響,如果自己不說話呢,感覺好像真的有些人設崩塌的意思,在啡哥看來,這是汪峰的一次口碑危機公關。

其次,他沒有正麵評《羅刹海市》,而是選擇《山歌寥哉》中最後一首音樂《未來的底片》,用各種專業性的知識做了點評,那些音樂技巧和樂器非專業人士完全聽不懂。

最後,他給刀郎這張專輯打93分,不超過95分,百分製的話,93那是相當高了,專業音樂人給出如此之高的評價,幾近完美了。

汪峰強調自己並沒有看不起刀郎,更沒有看不起做音樂的人,像刀郎長期執著於音樂創作本身,這已經讓他非常尊重了。


無論20年前,還是今天,他隻是在客觀評價音樂,沒有看不看得起,隻有認不認同。

以上便是汪峰第二次評刀郎音樂,那麽,第一次,他到底說了什麽呢?

三、

時間追溯到2004年。

那年7月1日,記者劉思佳在網絡上發表了《汪峰胸懷激烈:刀郎現象是流行音樂的悲哀》這篇文章,攝影記者為董小軒。


與汪峰見麵的地點位於北京一所文化藝術學校的樂隊排練室裏,汪峰為即將舉辦的演唱會做緊張排練工作,在這期間,接受了記者采訪。

那時候汪峰還沒有和章子怡結婚,作為搖滾樂隊“鮑家街43號”的發起人,事業處於上升飛躍階段,個人作品有《在雨中》《飛得更高》等。

同年,刀郎發行了個人第三張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就在那一年,刀郎紅遍大江南北,專輯銷量空前絕後,比如日中天的周傑倫都還要高。

主打作品《2002年的第一場雪》《情人》和《衝動的懲罰》更是創造了手機彩鈴時代超高銷量,幾乎人人都能哼上幾句。

汪峰稱以前很喜歡民謠,但不怎麽關注歌手,這位走紅勢頭最猛的歌手,引起了他的注意,麵對記者采訪,他一針見血指出:“刀郎現象是中國流行文化或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


他共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是這樣說的:“刀郎的音樂我聽說過。我覺得,從他的音樂、歌詞——這兩個構成歌曲的主幹來講,刀郎是非常一般的,這不是批評,而是事實。

那時候的刀郎剛剛走紅,而汪峰已經在內地歌壇小有名氣,兩位都是從事音樂創作的人,在專業方麵自然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

汪峰從專業角度實事求點評,刀郎的音樂曲風和歌詞都很一般。

第二句:“每一個時期,每一個民族,無論它的主流音樂是什麽,都會有類似刀郎這樣一類音樂存在,所以我說刀郎隻是一個現象。


汪峰稱之為“刀郎現象”。

第三句:“刀郎之所以火,是因為大家聽慣了太多精致的,如R&B這樣的音樂,而刀郎又采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方式,從數量來說,這是非常龐大的。

這是分析刀郎2004年火爆的原因,那時候主流行音樂為搖滾電子樂、西洋樂為主,比較精致,市麵上也大都是這樣的作品。

這時候,突然來了另類曲風,人們覺得很好奇,這必然會引發廣泛關注,因傳唱度高深受一批底層人們的喜愛,唱片銷售來了一次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一下就爆了。

第四句:“當然作為刀郎個人來講,他無疑是成功的,但媒體、很多的眾都覺得那是不錯的東西,這就不對了。


那些音樂火爆了,對於刀郎來說,這肯定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原本並不是很多好的東西得到大眾的認可,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汪峰認為好聽是一回事,質量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長期流行下去,無疑影響了中國流行文化。這就點名了汪峰的主旨思想“刀郎現象是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

汪峰的思維方式還是想用精致的東西引領文化潮流,這也是典型的改造精英思想的行為,這一點我們的曆史有過慘痛的教訓,比如“戊戌變法”等。

汪峰兩次評刀郎音樂,因為根本出發點錯了,所以目的就大相徑庭了。

2004年第一次評刀郎音樂,他很專業的分析了刀郎火爆的原因,以及不認同他的音樂,內涵其作品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汪峰目的是奔著音樂作品質量去點評。

2023年第二次評刀郎的《山歌寥哉》,則顯得圓滑很多,不管外界炒得如何凶猛,就是不評《羅刹海市》,而是把《未來的底片》誇出天際。

汪峰目的是想用盛讚代替道歉的方式企圖得到大眾的諒解。

這一招確實好用,不僅上了熱搜收獲了大量的流量,還得到大眾的認可,口碑直接逆轉,汪峰這次危機公關徹底解決了解讀爭議。

我個人倒是覺得汪峰堅持自己對音樂的看法,根本沒有必要道歉,因為他沒有錯,但從長遠來講,回應總比不回應那要好太多了。


四、

說實話,當年刀郎突然爆火,除了那英、汪峰、楊坤和高曉鬆之後,還有很多業內專業人士都批評過刀郎的音樂。

2007年,刀郎舉辦巡回演唱會的時候,內地音樂屆搞了一次很著名的座談會,而且都是中國頂級音樂人參加的那種會議,包括閻肅、穀建芬、徐沛東、李海鷹等50多位音樂界知名人士。

會議的主題是“抵製網絡歌曲惡俗之風,推動網絡歌曲健康發展”,在這次會議上,刀郎和唱《老鼠愛大米》的楊臣剛、以及《香水有毒》的演唱者胡楊林都被點名批評了。

他們認為,這些網絡歌曲惡俗、粗製濫造影響青少年的三觀,徐沛東還特別指出楊坤說的“這些網絡歌曲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的言論”。


楊坤當時說的是這種流行音樂現象,而不是特指刀郎。

最後,大會一致同意,抵製惡俗網絡歌曲,簽署音樂健康發展倡議書,那英的老師穀建芬第一個簽名。

也就是這次座談會,刀郎中招了,他的作品《衝動的懲罰》因歌詞原因,被這些音樂大咖集體定位成了“惡俗音樂”。

為此,北京日報還做了詳細報道,稱《衝動的懲罰》等歌曲語無倫次,嘩眾取寵、庸俗無聊,還用了一些十分惡劣的詞匯來形容,簡直不堪入目。

其實,《衝動的懲罰》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刀郎經曆,他在以往的生活中,遇到了心儀的對象,原本以為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但是自己胡亂衝動地追求,換來了女孩的拒絕。


這首歌寫的就是他的第一段婚姻,表達了生活中因為衝動而讓真愛消逝鑄成大錯後的無限惋惜與後悔之情。

在專家耳中《衝動的懲罰》卻成了“惡俗音樂”,以至於這首歌曲一度慘遭下架。

大家懂了吧,刀郎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逐漸淡出了中國樂壇。

從這一點可以理解,《羅刹海市》大火的背後,抨擊的對象絕對不是大家解讀的四位導師,而是針對參會的音樂人亮出的“刀”。

他所抨擊的是那個美醜顛倒、是非不分的中國流行樂壇。


五、

過去的事帶來的遺憾已經沒法彌補,好在刀郎的音樂一直被大眾認可,2017年,刀郎北京演唱會,這首歌得到現場5萬名歌迷齊聲共唱,超級震撼。

回歸到現在,《羅刹海市》火爆之後,會帶來了以下影響:

其一,和張頌文的《狂飆》帶動《孫子兵法》熱銷一樣,刀郎這首歌推動了《聊齋誌異》的熱銷,由於蒲鬆齡故居正在修繕,相信開放之後,該地區旅遊業會持速升溫。

其二,一首歌曲13天播放量超過了120億,這在中國樂壇是絕無僅有的,破掉吉尼斯世界紀錄,那也隻是時間問題了,國外很多音樂人開始翻唱這首歌曲,中國音樂文化終於可以走出了國門。


其三,中國歌迷文化日趨成熟,造就了一大批頂級解讀分析師和網絡評論家,很多解讀指向了國際關係,由此所散發的社會、哲學問題完全可以形成一門學科。

人民日報用“鞋拔作如意,不明覺厲”點評刀郎和他的音樂。

我們希望《羅刹海市》的蝴蝶效應持續下去,因為中國需要像刀郎這樣的獨立音樂人,讓我們一起為刀郎搖旗呐喊助威吧!

iamhereforfun2 發表評論於
汪峰和那英楊坤不一樣。 後者就是完全出於個人嫉妒和出於私心的惡意打壓。 汪峰還是主要出於對音樂的觀點不同。
西山樵夫 發表評論於
確實不止那四人,音協那幫人和音樂工業界那幫人出於各種目的,看走了眼,現在不過是反噬而已。
原上草2017 發表評論於
沒錯!
不歌頌偉大祖國,不歌頌一尊的千古偉業,的確是“惡俗”。
笑薇. 發表評論於
歌詞確實惡俗,開始了一個低級粗俗文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