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將電扇讓給孩子被熱死?醫生:她條件差舍不得開空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事是不是真的?記者采訪了文內提到的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急診科。急診科醫生說,確有其事,不過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當年接診這位女患者的浙江醫院急診科馬霜霜醫師說:“這個媽媽30多歲,被送過來的時候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心跳、呼吸都停了。”

馬醫師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送來的是她的老公,她是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老公在外務工。家裏條件不是很好,所以熱天她也不舍得開空調,就開了電扇讓孩子吹。孩子還很小,當時她在家可能已經中暑了,但是家裏隻有她和孩子兩人,等她老公晚上回家才發現她已經倒地不起了。”

當時這位媽媽已經陷入深昏迷。問老公怎麽會拖這麽久才來?她老公解釋說“平時她不怕熱”。最終,醫生們竭盡全力還是無力回天。

熱射病就是重度中暑

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非常高

什麽是熱射病?其實,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中度中暑與重度中暑4個階段。浙江醫院急診科主任戴海文主任醫師強調,熱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非常高,但熱射病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幹預,否則症狀將持續加重,如發展至熱射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1.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

2.輕度中暑:先兆中暑後體溫升高、出現發熱,但沒有意識轉變;

3.中、重度中暑:輕度中暑如不加幹預,體溫將持續升高,可達40~42℃的高熱,並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

4.最嚴重的中暑即熱射病:通常合並多髒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住院病死率為14%~65%,ICU患者病死率>60%。

夏天多出汗才能身體好?錯!

這類人是熱射病的高危人群

戴主任介紹,7月以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急診接到了一例熱射病患者,是一位70歲的阿姨,姓蔣。蔣阿姨本來在家中享受空調帶來的清涼,不過中途感覺些許涼意,按下了空調遙控器的關閉按鈕,沒想到兩小時後,人就感覺不對了。

浙江醫院急診科盧玉榮醫師介紹,被送到急診的時候,蔣阿姨整個人處於嗜睡狀態,不僅體溫飆到41.7℃,而且相關檢查顯示其肝、心功能均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損傷,被診斷為熱射病。經過相關治療,蔣阿姨體溫恢複正常,且人也清醒了過來,目前正在ICU進一步觀察。

熱射病分為勞力型和經典型。勞力型熱射病主要是由於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於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消防員、外賣員、快遞員、建築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因此,對於這部分人群要盡量減少在太陽底下暴曬,尤其要避開中午12點到14點的時間段,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鹽水最佳)補充體液。

經典型熱射病常見於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者,通常是被動暴露於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雖然他們可能“足不出戶”,但長期身處悶熱、不通風環境中,也會“悶”出熱射病。

尤其是很多老人,可能是舍不得開空調,也可能是不習慣吹空調,覺得空調對身體有害處——實際上,老年人是極端高溫天氣下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脆弱人群。蔣阿姨就是其中的一例。

“夏天多出汗才能身體好”、“開空調多費電”、“心靜下來自然就涼快了”…… 浙江醫院急診科廖呂釗醫師說,高溫之下,這類觀念真的要不得。大家一定要提醒家裏的老人,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避暑,多喝水,打開空調。

身邊人遇到嚴重熱射病,關鍵是降溫和補水

一旦發生先兆中暑、輕度中暑,要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患者衣扣,並通過擦拭、冰敷等幫助患者降低體溫。降低室內溫度的同時,要給患者補充體液,推薦補充含有淡鹽水等含有鹽分的液體,補充中暑導致的體液和電解質丟失。

熱射病可能危及生命,一旦有人遭遇熱射病,在試圖給患者降溫的同時,周圍其他人應幫忙撥打急救電話。

麵對高溫預警,我們該如何有效防暑降溫?

1、 每天至少喝2000ml的水,定時飲水,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2、多喝消暑降溫的飲料(如淡鹽水、綠豆湯等),多食用消暑蔬果(如:冬瓜、絲瓜、苦瓜、西瓜等)。

3、避免在午後陽光直射下長時間的活動。

4、過於炎熱時應用冷水衝淋頭部及頸部。

5、當室外溫度高於35℃時要盡量避免外出。如有外出需求,外出時戴帽子和太陽鏡,或者撐遮陽傘,不要打赤膊,盡量穿淺色、透氣性好的衣褲,多補水,隨身攜帶防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