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鎮相似度高達99%?連“特色小吃”都一模一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統一的小橋流水、青磚白牆綠瓦、紅燈籠;無論哪個古鎮都有賣絲綢的、賣鑰匙扣的、賣手工首飾的;甚至連“特色小吃”都變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腸、甑糕……不知何時起,古鎮漸漸“長得”越來越像,古鎮裏的商鋪和特色小吃也越來越像,相似性漸漸地取代了每個古鎮的獨特性,全國各地古鎮的“查重率”甚至高達99%。

有網友調侃稱:“古鎮的商業化太嚴重了,基本上隻要是條路,兩邊都是商鋪,本地人不多,大多都是外來做生意的,就跟披著古鎮外衣的小商品城一樣。”與過度商業化的古鎮對應的,則是“千篇一律”的古鎮景觀,甚至原住民在一些古鎮裏都是真空般地存在。



說到底,遊客去古鎮旅遊,本質上和去迪士尼度假區旅遊沒什麽區別,都是在追求一種“沉浸式體驗”,隻不過體驗的內容不同罷了。去迪士尼度假區,“沉浸式體驗”的是童話世界,而去古鎮,“沉浸式體驗”的則是當地曆史人文特色,也就是古鎮的“古”隻不過這個特色,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特色建築”之外,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

而一些過度商業化的古鎮,讓地方特色正在“褪色”。古鎮本應該是長期曆史積澱形成的、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建築,但是現在作為旅遊項目的古鎮,鮮有舊時痕跡,而是根據現代化旅遊和商業需求重新建的度假村,商業化氣息重。



遊客在古鎮裏,想看到原住民的生活狀態,想感受的是古鎮市井的鮮活,想嚐試的是在地理環境和民俗影響下的特色小吃,以及體會漫長的曆史是如何塑造當地文化的。可以說,古建築、文化氛圍、自然景觀、本地美食……都是古鎮旅遊的精髓。但如果古鎮的文化的展示隻是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並非是為了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本身,文化也就成了旅遊過程的符號,也難怪古鎮旅遊在漸漸失去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旅遊業發展得越來越成熟,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時人們的旅遊追求,早已上升到了追求精神文化層麵的享受。原先旅遊產品少、需求大,現如今,信息獲取更便利,遊客的眼界也更為開闊,不會輕易買賬,“披著古鎮外衣的小商品城”,早已不滿足遊客的旅遊需求。



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需要開發者密切關注遊客的需求,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提供個性化的旅遊服務,將當地特色文化融入現代化的消費理念中。開發者不能僅僅滿足於造造建築,需要在對當地曆史文化進行完整、詳細梳理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地方特色,才能做好古鎮開發,同時也要在商業化和地方文化保護中做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