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05-11 13:12:4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習近平多年來一直謀劃讓世界依賴中國的出口和技術。但這種戰略也讓中國經濟付出了代價。

多年來,習近平一直在為這一時刻做準備。

早在2020年4月,遠在特朗普發動一場震動全球經濟的貿易戰之前,中國最高領導人召開了一次與中共高層官員的會議,提出了他反製美國的設想。

當時,因上一輪關稅和技術限製,中國政府與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之間關係已經緊張。

在新冠疫情暴發後,局勢進一步惡化。疫情幾乎令全球貿易陷入停滯,也暴露出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從外科口罩到止痛藥等眾多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

麵對華盛頓對貿易失衡的擔憂,中國本可以選擇向更多外國公司開放經濟,正如幾十年前承諾的那樣。中國也本可以兌現在貿易談判中對特朗普表示的承諾,購買更多美國飛機、原油和大豆。還可以停止補貼鋼鐵和太陽能板等行業的工廠和國有企業,這些低價商品讓許多美國製造商難以為繼。

但習近平選擇了一條更強硬的路線。

“要強化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賴,形成有力反製和威懾外部人為斷供的能力。”習近平在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這樣表示。

簡單地說:中國要掌控全球所需關鍵物資的供應,使對手在使用關稅或切斷中國聯係前三思而後行。

習近平擴大了中國出口,加強了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地位。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這部分是通過指示國有商業銀行係統在過去四年、向工業貸款人額外提供約2萬億美元貸款來實現的。

他還為中國引入了新的經濟戰手段:出口管製、反壟斷法以及用於打擊美國企業的黑名單製度。

因此,當現任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時,中國能夠迅速反擊。除了以自己的稅收措施進行報複外,中國還對大量關鍵礦產和磁性材料實施出口限製——這些資源的全球供應已經被中國掌控。

這些礦物是製造汽車、無人機、機器人和導彈等產品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美國,貨架可能空置和消費價格上漲的威脅日益加劇,給特朗普政府帶來壓力。倫敦商品研究公司Argus Media表示,自從中國宣布實施出口限製以來,一些關鍵礦物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三倍。

“這就是為了扭轉杠杆,讓世界依賴中國,而中國不依賴任何人。這是在逆轉令習近平一直感到不滿的局麵,也就是中國過去對西方的嚴重依賴。”美國國防部前情報顧問、現任中國事務谘詢公司Asdal Advisory負責人克爾斯滕·阿斯達爾表示。

中國仍然在許多先進技術上依賴西方,比如高端半導體和飛機發動機。但中國將供應鏈武器化的意願,可能是習近平如何重新定義中國與世界關係、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最鮮明例證,前所未有。

  讓世界選邊站

盡管中美正在開始一些據美國官員所說旨在緩和緊張局勢的談判,但兩國似乎已注定將展開一場不留餘地的競爭,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等將塑造未來的關鍵技術領域。

這種競爭可能會使世界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勢力範圍。在美國敦促其他國家限製與中國貿易的同時,北京也警告稱將懲罰那些響應美國的國家,選邊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為了打擊美國並對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施加代價,中國將動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前奧巴馬政府亞洲事務顧問埃文·梅代羅斯表示。

“整個世界,”梅代羅斯接著說,“即將得到一個極為重要問題的答案,我們對與中國的貿易有多依賴,這種依賴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已經顯示出無法完全切斷與北京的貿易關係,不得不將中國智能手機、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排除在部分關稅之外。

特朗普還撤回了對汽車製造商的關稅。而中國方麵,也已經低調釋放信號,可能將部分半導體、救命藥物以及其他醫療產品從對美商品征收的125%關稅中排除。

盡管如此,密集的關稅攻勢擊中了中國經濟的核心引擎。出口是當前因房地產危機和消費信心低迷而疲弱的中國經濟中少數的亮點之一。

分析人士估計,如果貿易戰持續,中國可能會損失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永不下跪!”

習近平多年來一直表示,美國一心想阻礙中國崛起,而這場貿易戰似乎證實了他的警告。

分析人士指出,他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傾向於展示中國的強硬態度,把這場貿易戰視為他這個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權威的考驗。

他的戰略,將體現出他認為中國已不再弱於美國的判斷。

2012年上台時,習近平曾承諾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目標正是圍繞習近平構建的神話核心:他是那個重塑中國輝煌、扭轉百年屈辱的變革性人物。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修改規則,讓自己得以無限期執政。他將國家安全提升為全民優先事項。向戰略性產業注入資金,比如他認為能幫助中國更好與美國競爭的半導體。

中國已擴大在電動汽車用鋰電池、製造業高端機器人、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領域的主導地位。專家表示,在被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前線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也在追趕美國。

習近平還加強了對龐大宣傳體係的控製。近期官方宣傳力度加大,號召公眾準備打一場長期“鬥爭”。

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關於貿易衝突的視頻,標題為“永不下跪!”

“貿易戰最終驗證了西方敵對勢力確實在試圖遏製、壓製和包圍中國。”阿斯達爾說,“習近平的意思是,我們必須夠強硬、夠有膽量反擊。”

即便最後是習近平先作出讓步,他也可以將一次戰術性退卻,包裝成對特朗普的勝利。

“這種權力集中讓中國領導人可以毫無阻力地做出大規模政策決定——也可以同樣迅速地轉向。”《外交事務》雜誌最近一篇文章中寫道。

  中國麵臨的代價

習近平的長期戰略是否足以讓中國強大到超過美國,成為頭號超級大國,目前還不明朗。對關鍵技術和經濟自給自足的重視,已經加劇了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摩擦,也給許多中國家庭帶來了代價。

過去,美國領導人常說,如果中國加強與西方的經濟聯係,將逐步走向政治自由化並全麵擁抱自由市場。但中國按照自己的方式前進,把一黨專政體製與資本主義結合,在不喪失政治控製的情況下變得更富有。

習近平在這一模式上更進一步,向國有企業和銀行投入更多資本,以確保共產黨對經濟方向擁有更大話語權。企業家曾一度擁有發展空間,但在習近平領導下,官員們決定哪些行業興盛,哪些行業倒閉。

一個更加開放、由市場需求而非政治指令驅動的經濟,原本可以擴大中國企業和中產消費者的數量與影響力。但那可能會對黨的社會控製構成挑戰。

“這不是一個國家主義政府所期望的經濟模式,這也是為什麽即便在政府最高層,長期以來都承認內需不足是個問題。”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中國經濟專家黃亞生表示。

他說,“並沒有相應的改革。”

長期以來,專家一直認為,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將使中國經濟更加平衡,也更不容易受西方影響。中國經濟學家也敦促政府投資醫院和養老金,並幫助數億生活在城市的農村移民獲得城市福利。

這些措施被認為對於鼓勵普通中國民眾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從而促進國家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一些專家甚至質疑,習近平是否應該如此激進地挑戰美國,而不是遵循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著名訓示:“韜光養晦”。

“在尚未真正成為超級大國前,中國就已經變得如此雄心勃勃。”專注中美關係的上海學者沈丁立說。

沈丁立提到了北京在南海的擴張性主張、對香港自治的削弱,以及中國出口商品的泛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中難以競爭。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許多國家對中國疏遠,加劇了習近平目前麵臨的全麵反彈局麵。

中國曾擁有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用於國家發展,但現在這一環境已經“惡化”。

沈丁立表示。“這非常令人遺憾。”

查看評論(29)

24小時熱點排行

金正恩為愛女從中國進口數十噸“臭臭的東西”
“鄧超給所有79年出生的人道歉”上熱搜第一
星二代稱"中國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中國“真空磁浮列車”:北京上海僅需90分鍾
斯坦福校刊曝北京特務冒充學生 鎖定研究這個

24小時討論排行

空戰捷報與假新聞,印巴停火背後的較量
薄瓜瓜母親節為母喊冤 稱穀開來是“當代竇娥”
經貿會談結束 何立峰:雙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機製
美中貿易談判重大進展 美官員:中國急於重啟貿易
川普誇中美談判“取得了巨大進展” 中方不評價
反製中國極音速飛彈!日本研發新武器"電磁炮"將試射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門鈴惡作劇”釀悲劇 高中生畢業前夕遭槍擊身亡
來自美國的新教皇在大選中投給了特朗普嗎?
都結束了!美大使稱:川普“第51州”言論已過去
美公民入境中國遭強製“侵入性檢測” 美政府將調查
3歲女童突嚴重脫發 被確診鉈中毒 警調查:人為投毒
美國48小時斡旋印巴停火 將在中立地點開始談判
川普高喊“美經濟將如火箭飆升”:現在就去買美股!
中共軍委副主席傳落馬!何衛東官網報導“全清空”
“空中宮殿” 卡塔爾送的豪華747-8 川普打算離任後繼續用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加美財經 2025-05-11 13:12:46



紐約時報:這是習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貿易戰

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習近平多年來一直謀劃讓世界依賴中國的出口和技術。但這種戰略也讓中國經濟付出了代價。

多年來,習近平一直在為這一時刻做準備。

早在2020年4月,遠在特朗普發動一場震動全球經濟的貿易戰之前,中國最高領導人召開了一次與中共高層官員的會議,提出了他反製美國的設想。

當時,因上一輪關稅和技術限製,中國政府與第一屆特朗普政府之間關係已經緊張。

在新冠疫情暴發後,局勢進一步惡化。疫情幾乎令全球貿易陷入停滯,也暴露出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從外科口罩到止痛藥等眾多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

麵對華盛頓對貿易失衡的擔憂,中國本可以選擇向更多外國公司開放經濟,正如幾十年前承諾的那樣。中國也本可以兌現在貿易談判中對特朗普表示的承諾,購買更多美國飛機、原油和大豆。還可以停止補貼鋼鐵和太陽能板等行業的工廠和國有企業,這些低價商品讓許多美國製造商難以為繼。

但習近平選擇了一條更強硬的路線。

“要強化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賴,形成有力反製和威懾外部人為斷供的能力。”習近平在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這樣表示。

簡單地說:中國要掌控全球所需關鍵物資的供應,使對手在使用關稅或切斷中國聯係前三思而後行。

習近平擴大了中國出口,加強了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的地位。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這部分是通過指示國有商業銀行係統在過去四年、向工業貸款人額外提供約2萬億美元貸款來實現的。

他還為中國引入了新的經濟戰手段:出口管製、反壟斷法以及用於打擊美國企業的黑名單製度。

因此,當現任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時,中國能夠迅速反擊。除了以自己的稅收措施進行報複外,中國還對大量關鍵礦產和磁性材料實施出口限製——這些資源的全球供應已經被中國掌控。

這些礦物是製造汽車、無人機、機器人和導彈等產品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美國,貨架可能空置和消費價格上漲的威脅日益加劇,給特朗普政府帶來壓力。倫敦商品研究公司Argus Media表示,自從中國宣布實施出口限製以來,一些關鍵礦物的價格已經上漲了三倍。

“這就是為了扭轉杠杆,讓世界依賴中國,而中國不依賴任何人。這是在逆轉令習近平一直感到不滿的局麵,也就是中國過去對西方的嚴重依賴。”美國國防部前情報顧問、現任中國事務谘詢公司Asdal Advisory負責人克爾斯滕·阿斯達爾表示。

中國仍然在許多先進技術上依賴西方,比如高端半導體和飛機發動機。但中國將供應鏈武器化的意願,可能是習近平如何重新定義中國與世界關係、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最鮮明例證,前所未有。

  讓世界選邊站

盡管中美正在開始一些據美國官員所說旨在緩和緊張局勢的談判,但兩國似乎已注定將展開一場不留餘地的競爭,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等將塑造未來的關鍵技術領域。

這種競爭可能會使世界分裂為兩個對立的勢力範圍。在美國敦促其他國家限製與中國貿易的同時,北京也警告稱將懲罰那些響應美國的國家,選邊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為了打擊美國並對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施加代價,中國將動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前奧巴馬政府亞洲事務顧問埃文·梅代羅斯表示。

“整個世界,”梅代羅斯接著說,“即將得到一個極為重要問題的答案,我們對與中國的貿易有多依賴,這種依賴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已經顯示出無法完全切斷與北京的貿易關係,不得不將中國智能手機、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排除在部分關稅之外。

特朗普還撤回了對汽車製造商的關稅。而中國方麵,也已經低調釋放信號,可能將部分半導體、救命藥物以及其他醫療產品從對美商品征收的125%關稅中排除。

盡管如此,密集的關稅攻勢擊中了中國經濟的核心引擎。出口是當前因房地產危機和消費信心低迷而疲弱的中國經濟中少數的亮點之一。

分析人士估計,如果貿易戰持續,中國可能會損失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永不下跪!”

習近平多年來一直表示,美國一心想阻礙中國崛起,而這場貿易戰似乎證實了他的警告。

分析人士指出,他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傾向於展示中國的強硬態度,把這場貿易戰視為他這個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權威的考驗。

他的戰略,將體現出他認為中國已不再弱於美國的判斷。

2012年上台時,習近平曾承諾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目標正是圍繞習近平構建的神話核心:他是那個重塑中國輝煌、扭轉百年屈辱的變革性人物。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修改規則,讓自己得以無限期執政。他將國家安全提升為全民優先事項。向戰略性產業注入資金,比如他認為能幫助中國更好與美國競爭的半導體。

中國已擴大在電動汽車用鋰電池、製造業高端機器人、太陽能板和風力渦輪機領域的主導地位。專家表示,在被視為下一次工業革命前線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也在追趕美國。

習近平還加強了對龐大宣傳體係的控製。近期官方宣傳力度加大,號召公眾準備打一場長期“鬥爭”。

外交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關於貿易衝突的視頻,標題為“永不下跪!”

“貿易戰最終驗證了西方敵對勢力確實在試圖遏製、壓製和包圍中國。”阿斯達爾說,“習近平的意思是,我們必須夠強硬、夠有膽量反擊。”

即便最後是習近平先作出讓步,他也可以將一次戰術性退卻,包裝成對特朗普的勝利。

“這種權力集中讓中國領導人可以毫無阻力地做出大規模政策決定——也可以同樣迅速地轉向。”《外交事務》雜誌最近一篇文章中寫道。

  中國麵臨的代價

習近平的長期戰略是否足以讓中國強大到超過美國,成為頭號超級大國,目前還不明朗。對關鍵技術和經濟自給自足的重視,已經加劇了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摩擦,也給許多中國家庭帶來了代價。

過去,美國領導人常說,如果中國加強與西方的經濟聯係,將逐步走向政治自由化並全麵擁抱自由市場。但中國按照自己的方式前進,把一黨專政體製與資本主義結合,在不喪失政治控製的情況下變得更富有。

習近平在這一模式上更進一步,向國有企業和銀行投入更多資本,以確保共產黨對經濟方向擁有更大話語權。企業家曾一度擁有發展空間,但在習近平領導下,官員們決定哪些行業興盛,哪些行業倒閉。

一個更加開放、由市場需求而非政治指令驅動的經濟,原本可以擴大中國企業和中產消費者的數量與影響力。但那可能會對黨的社會控製構成挑戰。

“這不是一個國家主義政府所期望的經濟模式,這也是為什麽即便在政府最高層,長期以來都承認內需不足是個問題。”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中國經濟專家黃亞生表示。

他說,“並沒有相應的改革。”

長期以來,專家一直認為,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將使中國經濟更加平衡,也更不容易受西方影響。中國經濟學家也敦促政府投資醫院和養老金,並幫助數億生活在城市的農村移民獲得城市福利。

這些措施被認為對於鼓勵普通中國民眾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從而促進國家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一些專家甚至質疑,習近平是否應該如此激進地挑戰美國,而不是遵循前領導人鄧小平的著名訓示:“韜光養晦”。

“在尚未真正成為超級大國前,中國就已經變得如此雄心勃勃。”專注中美關係的上海學者沈丁立說。

沈丁立提到了北京在南海的擴張性主張、對香港自治的削弱,以及中國出口商品的泛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中難以競爭。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許多國家對中國疏遠,加劇了習近平目前麵臨的全麵反彈局麵。

中國曾擁有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用於國家發展,但現在這一環境已經“惡化”。

沈丁立表示。“這非常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