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飛”又被搶,但薅羊毛更難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過去三年欠下的旅行,是時候兌現了。

截至目前,國內已有三家航空公司發布了2023年“隨心飛”產品。

3月24日上午10點,春秋航空“想飛就飛5.0版”開始發售,最低售價1999元。機票再現“打骨折”價,點燃了市場消費熱情,春秋航空係統很快因“過於繁忙”而崩潰。

上一個被“擠爆”的還是南航服務器,就在三天前,南航2023版隨心飛“暢遊中國”上線,截至目前,該產品中的熱門係列“成都天府版”、4日款(周一到周四兌換出行)已經顯示售罄。早在今年2月,中聯航率先推出了踏春“尊享飛”季卡。當時中聯航曾在媒體上表示,此舉是為了“進一步刺激航空出行需求”。

“現在是民航的傳統淡季,隨心飛產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流和現金流。”民航新型智庫平台專家李瀚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隨心飛能增加多高利潤不好說,但至少能讓航司少虧一點。



疫情以來,民航業累計虧損預計近4000億元。隨著疫情結束,民航逐漸複蘇。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薅羊毛”沒那麽容易

所謂“隨心飛”,其實是在一定限製條件下“低價”飛行。

這場大規模機票促銷始於2020年的“618年中大促”。當天,東方航空首創的“周末隨心飛”產品發布,售價3322元,可在當年12月31日前的任意周末,不限次數乘坐東航航班,暢飛國內除港澳台地區外的各航點。

上線不到半個月,東航“隨心飛”賣出了超過10萬套。二手交易平台上,甚至出現黃牛高價倒賣的情況。

隨後,包括華夏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在內多的多家航空公司紛紛跟進,推出了類似的低價預售的優惠套票。

各家“隨心飛”產品定價穩定在3000元左右,但在時間、航線、使用規則上略有差異。例如東航1.0版“隨心飛”隻能在周末兌換,需提前5天預定、未使用航段不多於3段,no show(臨時不登機)不多於3次等。同期春秋航空的產品不限製兌換時間,但要求提前7天訂票。山航要求未使用航段不多於4段、no show 不超過4次。

就在各家航司在規則上大做文章時,飛豬推出了“任性飛”產品,售價僅66元,可兌換一個月內包含港澳台在內的成人單程國內機票,票麵價在500元以上時,需補差價。2020年7月15日早10點第一次發售,上線秒空。據飛豬後台統計,當時有近200萬人同時湧入。

2020年最後一天,首批“隨心飛”兌換使用結束,很多人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飛行經曆。有人“飛行39次、打卡城市26個、省下機票錢41090元”,也有人直飛一次就“賺回本”了。

“雖然票價優惠,但不一定能兌換到想坐的航班。”有消費者吐槽,“隨心飛”實際體驗不佳,出行計劃常被打亂。而“隨心飛”航班延誤或取消後基本享受不到常規服務,無法簽轉到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也很難改簽到同一家航空公司的相近航班,沒有延誤取消補償,更沒有酒店住宿補償。

央視財經曾報道,“隨心飛”兌換機票數量不透明的情況在多家航空公司普遍存在;一旦航班取消或延誤,也算作消費者no show,甚至被直接取消“隨心飛”資格;售後服務也常被詬病,人工客服難撥通,用戶投訴無門。

2021年、2022年,不少航空公司繼續推出升級版“隨心飛”套餐,但消費端的熱度明顯下降。

“隨心飛”實際上是一種“設計巧妙”的預售套票。民航專家林智傑曾撰文,“隨心飛”的底層邏輯是“充分利用邊際成本極低的空餘座位,激發出旅客潛在的出行需求,實現旅客便宜多飛、航班填滿空座、地方刺激消費的三方共贏。”而支撐這套邏輯的基礎是,“航班每位旅客的邊際成本隻要100元。”

不管承載多少旅客,隻要航班起飛,如起降、航路、維修、油耗、機組等固定飛行成本就會產生,而旅客直接相關的成本,如機場服務費、銷售代理費等,均攤到每個人身上,邊際成本並不高。

但是,僅靠“隨心飛”的收入,航司顯然無法實現盈利。林智傑曾解釋,“隨心飛”的低成本需要足夠多的常旅客共擔才能實現的,而“隨心飛”的大量預定又造成“座位擠占”,讓習慣臨近購票的商務旅客買不到機票。為此,各家航司隨後更新了相關產品設計,如每個航班隻承諾保障20個座位,或航空公司每天隻承諾保障20000個座位,但這又影響了產品使用感受。

與前兩年相比,2023年“隨心飛”產品的條件繼續升級,旅客“薅羊毛”變得更難了。

例如南航今年發布的隨心飛“暢遊中國”,兌換日期為3月29日至6月27日,和2020年發售的產品相比,時間縮短了一半。此外,旅客每次兌換機票除了自行支付燃油機建費等稅費,還要額外支付票麵價20元,這在各航司“隨心飛”產品中都未出現過。

高峰時段出行,部分熱門航線的兌換難度或將提升。南航新版產品規則中表示,可兌換航班及可兌換座位數以實際查詢結果為準,數量有限、兌完即止。

三年虧損4000億,民航“回血”還要多久?

剛剛過去的2022年,全民航業的虧損額超過了過去兩年的總和,達到2160億元。2023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披露,疫情以來,民航累計虧損預計近4000億元。“相當於把民航在疫情前十年的積蓄虧完了。”一位民航從業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作為典型的重資產、高負債、長回報周期的行業,穩定的現金流對民航至關重要。疫情爆發後,航班大麵積取消時有發生,虧損在所難免。

事實上,2021年底已有多家航司公告資不抵債。山東航空因資不抵債戴上ST的帽子,海航旗下的烏魯木齊航空在2021年底的負債率達到了137.5%,東航旗下的上海航空、南航旗下的重慶航空、福州航空的負債率也一度超過100%。

“三年的新冠疫情對民航發展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民航局局長宋誌勇公開透露,去年有8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而對於已經到來的2023年,民航局則定下了力爭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

今年1月,國內航司盈利31.6億元。客運全麵複蘇腳步加快,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月全民航旅客運輸量約為4272萬人次,同比2022年上升36.5%,民航國內運力也在2月達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不過,另據統計局數據,2月機票價格環比又下降了12.0%,說明出行需求再次回落。

“今年前兩個月的民航運力和客流雙提升,是由積壓了三年的春運需求所推動的。”李瀚明說,目前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疊加傳統淡季,如何刺激需求成為航司的當務之急。

疫情期間推出的創新產品“隨心飛”再次成為香餑餑。據財經媒體統計,2020年國內共有數十家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產品,銷售總量達60萬-80萬份,合計銷售額超過20億元。

“隨心飛在民航營銷史上是裏程碑式的創新。”林智傑撰文表示,“隨心飛”產品的推出,把民航營銷重點從單一航班、單次出行拓展到半年,將“價格從艙位中解放出來”,並把營銷對象“由高端旅客拓展到低頻旅客、潛在旅客”。

然而,“以價換量”的隨心飛並不那麽賺錢。“隨心飛”產品出行航段占行業整體比重不高,據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0年,全行業隨心飛類產品共出行350餘萬航段,僅占2020年全部出行量的0.9%左右。

“對航空公司來說,用戶飛得越多,公司虧得越多。一些OTA平台的超低價機票,不排除賠本賺吆喝的可能,通過低價機票引流,在酒店住宿上賺錢。”上訴民航從業者說。

相對於開發新增旅客群體,隨心飛更大的意義在於提升原有老客戶的出行頻率。去哪兒網數據顯示,2020年,購買隨心飛類產品並有成功出行記錄的旅客人數共43萬人,僅占全部旅客數量的0.3%。在這些旅客當中,新增旅客約7萬人,占全部隨心飛旅客的六分之一,低於行業新增旅客占比。

隨著疫情結束,民航業逐漸複蘇,應對低上座率、低客流量的特殊產品曾被認為將“淡出市場”。今年二月起,接連幾個新版“隨心飛”產品問世,打破了這一預判。

資深民航從業者周博撰文評價,“南航‘暢遊中國’對於當下的民航業而言,說小了是在航班淡季補充客源收益的小產品,說大了也許是後疫情時期機票產品化的又一次嚐試。”

事實上,海外也一直存在與“隨心飛”類似的優惠套票產品。2008年,星空聯盟推出環球優惠套票,鼓勵用戶自主定製行程,並以較優惠價打包購買全程分段機票。隨後,另外兩大航空聯盟天合聯盟和寰宇一家也相繼推出了環球套票產品。

“現在國際航線還沒有完全恢複,業內普遍相信,到今年暑期,民航有望恢複到2019年同期水平。”李瀚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