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超狂身世:私生子 出櫃 父子都得獎!

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超狂身世:私生子 出櫃 父子都得獎!

文章來源: 中時新聞網 於 2022-10-03 11:33:5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2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權威專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殊榮。(圖/路透社)

2022諾貝爾醫學獎出爐,由瑞典遺傳學權威專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殊榮,他在已滅絕人類的基因組和演化中得出開創性的研究,發現古老基因序會影響當今人類生理機能。如今他的成長背景和個人生活再度浮出,戲劇性的轉折看完令人目瞪口呆。

根據瑞典《醫療報》(Lakartidningen)、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及維基百科描述,本人在2014年出版的《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坦率回憶自己的故事,稱是父親啟發自己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Say good morning to our new medicine laureate Svante Pääbo!

Pääbo received the news while enjoying a cup of coffee. After the shock wore off,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he wondered was if he could share the news with his wife, Linda.

Photo: Linda Vigilant pic.twitter.com/l27hnzojaL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2
1955年帕博在家鄉瑞典斯德哥爾摩出生,1986年於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本名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父親伯格斯特龍(Sune Karl Bergström)也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1982年因發現前列腺素而獲獎。身為老爸的私生子,從小便由母親卡琳·帕博(Karin Pääbo)獨力扶養長大,因此從母姓,卡琳·帕博本身是愛沙尼亞化學家。

他表示,父親每個禮拜隻會來家裡一次,他的正牌老婆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老實說,現在看來是蠻奇怪的”。母親卡琳·帕博於 2005 年去世,“直到那時候同父異母的哥哥才知道我的存在,幸運的是,我們相處得很好。”

此外,他還在自傳中坦承自己是雙性戀,長期以來覺得自己是同性戀,直到愛上充滿“男子氣概”的妻子、靈長類學科學家維吉倫特(Linda Vigilant),婚後育有1子1女。

文章來源:Svante Pääbo: the DNA hunter taking us back to our roots

2022 #NobelPrize laureate Svante Pääbo has established an entirely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paleogenomics. By revealing genetic differences that distinguish all living humans from extinct hominins, his discoveri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exploring what makes us uniquely human. pic.twitter.com/AoDNL0zMc7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2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遭父親連開5槍 25歲印度女網球手殞命家中 隻因...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賭城拉斯維加斯 這間酒店這個位置會讓你死於非命

24小時討論排行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石破茂硬剛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麽籌碼
甘肅血鉛這事又被網友們發現了第二組疑點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幼兒園鉛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點
與王毅麵對麵會晤約1小時,魯比奧:會談富有成效
沒想到吧?農村還有800萬億財富在沉默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特朗普要征50%關稅,巴西回懟:我們扛得住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被判賠償17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超狂身世:私生子 出櫃 父子都得獎!

中時新聞網 2022-10-03 11:33:58


2022諾貝爾醫學獎由瑞典遺傳學權威專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殊榮。(圖/路透社)

2022諾貝爾醫學獎出爐,由瑞典遺傳學權威專家帕博(Svante Paabo)獨得殊榮,他在已滅絕人類的基因組和演化中得出開創性的研究,發現古老基因序會影響當今人類生理機能。如今他的成長背景和個人生活再度浮出,戲劇性的轉折看完令人目瞪口呆。

根據瑞典《醫療報》(Lakartidningen)、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及維基百科描述,本人在2014年出版的《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坦率回憶自己的故事,稱是父親啟發自己對生命科學的興趣。

Say good morning to our new medicine laureate Svante Pääbo!

Pääbo received the news while enjoying a cup of coffee. After the shock wore off,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he wondered was if he could share the news with his wife, Linda.

Photo: Linda Vigilant pic.twitter.com/l27hnzojaL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2
1955年帕博在家鄉瑞典斯德哥爾摩出生,1986年於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本名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父親伯格斯特龍(Sune Karl Bergström)也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1982年因發現前列腺素而獲獎。身為老爸的私生子,從小便由母親卡琳·帕博(Karin Pääbo)獨力扶養長大,因此從母姓,卡琳·帕博本身是愛沙尼亞化學家。

他表示,父親每個禮拜隻會來家裡一次,他的正牌老婆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老實說,現在看來是蠻奇怪的”。母親卡琳·帕博於 2005 年去世,“直到那時候同父異母的哥哥才知道我的存在,幸運的是,我們相處得很好。”

此外,他還在自傳中坦承自己是雙性戀,長期以來覺得自己是同性戀,直到愛上充滿“男子氣概”的妻子、靈長類學科學家維吉倫特(Linda Vigilant),婚後育有1子1女。

文章來源:Svante Pääbo: the DNA hunter taking us back to our roots

2022 #NobelPrize laureate Svante Pääbo has established an entirely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paleogenomics. By revealing genetic differences that distinguish all living humans from extinct hominins, his discoveri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exploring what makes us uniquely human. pic.twitter.com/AoDNL0zMc7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