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從頓涅茨克控製區完全撤軍,接受克裏米亞和整個頓巴斯地區被俄羅斯控製的事實,不加入北約,不以武力“收複失地”,不尋求任何賠償追責,“去納粹化”,並在100天內舉行選舉;俄羅斯則將被解除製裁,加入八國集團,和北約重啟對話,並獲得“北約不再東擴”的書麵保證……
根據美國和烏克蘭媒體的廣泛報道,這些內容,來自一份最新得到特朗普讚同的解決俄烏衝突的“28點和平計劃”。特朗普表示,11月27日前,烏克蘭“必須批準”該方案,否則可能要承擔單獨對抗俄羅斯的後果。
連日來,相關各方均釋放出圍繞28點和平計劃的矛盾信息。但綜合來看,亦能得出一些初步結論。28點和平計劃中一些令美國盟友震驚、顯然無法被烏克蘭接受的內容,或許隻是美方“最大施壓”的方式。更讓外界關注的是:美方希望通過施壓得到的結果,到底是什麽?
當地時間11月22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通報稱,烏克蘭代表團將參加在瑞士舉行的新一輪關於美國“和平計劃”結束衝突條款的談判。烏克蘭代表團團長為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成員包括烏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烏梅羅夫、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格納托夫、對外情報局局長伊瓦先科、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基斯利察等。
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和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將參加此次會談,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裏斯科爾也已抵達日內瓦。此外,英國、法國、德國的國家安全顧問也參加會談。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約翰內斯堡峰會期間,多位歐洲領導人22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美國就結束俄烏衝突提出的28點新計劃“需進一步完善”,並重申國際邊界不應被武力改變的原則。

當地時間2025年11月22日,烏克蘭軍機降落瑞士日內瓦機場。圖/視覺中國
計劃是誰製訂的?
多方信息顯示,至遲在今年8月特朗普與普京會晤後,相關和平協議的條款就已經在醞釀中。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說,在征求了衝突雙方的意見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總統特使維特科夫共同起草了這份初步文件。但也有消息人士對媒體透露,魯比奧並未參與起草過程,真正支持這份“維特科夫方案”的人是副總統萬斯。
魯比奧本人的說法則前後矛盾。11月22日,他對參議員們說,28點計劃是俄羅斯方麵的意見,美方隻是傳遞俄方條件。但當該說法被參議員們曝光後,魯比奧又發布聲明說,方案是基於俄烏雙方的意見,“由美國起草”。
特朗普的特使、和總統有數十年商業夥伴關係的維特科夫,被視作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2025年以來,維特科夫已經至少五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並在起草28點計劃時與普京的特使德米特裏耶夫保持了密切的聯係。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烏克蘭方麵也參與了計劃的製訂過程,烏克蘭前國防部長、醜聞纏身的烏梅羅夫修改了一個關於“對烏克蘭的國際援助進行審計”的條款,最終的條文變為對各方“在戰爭期間的行為給予完全赦免”。烏梅羅夫否認該報道,但《基輔獨立報》隨後獨立證實了該情況。
同時,所有信息都顯示特朗普的“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被排除在28點計劃的起草圈子之外。在白宮,凱洛格被視為烏克蘭利益的代言者,維特科夫則被視作“親俄派”。但對特朗普來說,凱洛格在近一年的特使工作中無所作為,而維特科夫推動了兩次加沙停火,並促成美俄領導人在阿拉斯加的“偉大會晤”。
俄烏分析人士均指出,維特科夫的“成功”與凱洛格的“失敗”並不出人意料,因為對特朗普的和平進程而言,關鍵在於誰能和普京“對上話”。
“對普京來說,維特科夫是最方便的聯絡官。他是特朗普團隊中最親近俄羅斯的人,與凱洛格、魯比奧相比,他對俄羅斯表現出更多的理解和同情。我想這就是為什麽維特科夫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前總幹事安德烈·科爾圖諾夫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但我們不應忘記,維特科夫至關重要,是因為特朗普想讓他變得至關重要。”
最終,維特科夫的方案贏得了特朗普的認可,成為美國向烏克蘭施壓的基礎。立場“居中”的魯比奧則將領銜美國代表團,與烏克蘭“二號人物”、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舉行會晤,負責具體“施壓”。至於凱洛格,他將於2026年1月黯然卸任。
誰讚成?誰反對?
俄烏雙方均對28點和平計劃表示了不同意見,但烏克蘭的反對聲音更為激烈。
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1日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表示,28點計劃可以成為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基礎,但文件尚未得到詳細討論。普京還強調,俄羅斯願意進行談判,但“也對前線局勢感到滿意”。當前,俄軍在頓涅茨克、紮波羅熱戰場均處於攻勢,頓涅茨克州西部重鎮波克羅夫斯克(俄羅斯稱紅軍城)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
有分析認為,對於北約在波蘭部署空中力量等細節問題,俄方可能會在談判中提出異議。俄方還可能尋求和美方單獨就“解除製裁”製訂更具體的時間表。今年3月,在美、俄、烏就黑海及能源基礎設施停火問題達成初步協議時,美俄專家組就同期達成了一份具體的解除局部製裁的附件。不過,這些都並非原則性分歧。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將當前的局麵形容為“極其艱難”,烏克蘭“要麽失去尊嚴,要麽冒著失去關鍵夥伴(美國)的風險”。對烏克蘭而言,28點計劃的關鍵問題有兩個。
首先,28點計劃要求烏克蘭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烏軍控製區撤出,並保持赫爾鬆和紮波羅熱的交火線凍結。換言之,烏克蘭將完全失去頓巴斯地區,而俄方用以交易的地區隻是烏克蘭蘇梅州、哈爾科夫州的少量居民點;俄軍仍將保持對赫爾鬆、紮波羅熱現有占領區的控製。這一條件,比此前烏克蘭曾拒絕的“領土交易”更為嚴苛。
“我們(烏克蘭)準備同意的是:停火將依前線進行,這意味著目前被占領土將仍然在俄羅斯的控製下。這已經是非常非常糟糕的,是非常非常痛苦的讓步。”烏克蘭國防部公共委員會成員、基輔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奧萊克西·哈蘭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烏克蘭的談判底線是“不會承認這些領土屬於俄羅斯,也不會同意從頓巴斯撤軍”。
但現在的問題是:28點和平計劃要求烏克蘭軍隊從頓巴斯撤出,同時又提及承認克裏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領土主權變動,烏克蘭“去納粹化”等烏方在政治上無法接受的條件。有分析認為,那些“政治上無法接受”的條款,對美俄來說並非真正的關鍵,這些條款真正的目的,就是施壓烏克蘭做出選擇,最終用軍事讓步換取政治上的相對“體麵”。
另一方麵,自2025年的和平進程開啟以來,對未來的安全保障,一直是烏克蘭政府關注的焦點。烏方起初甚至提出了“先有安全保障,後開始談判”的“原則性立場”,但之後被迫退讓。即使如此,烏克蘭方麵依然堅持必須存在有效的安全保障。一些烏方人士還認為,安全保障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將使得和平進程持續拖延下去,直到美國再次選擇支持烏克蘭繼續戰鬥。
然而,28點計劃完全繞開了安全保障的具體內容,隻留下一句籠統的“烏克蘭將獲得可靠的安全保障”。美烏媒體報道稱,安全保障協議將另外單獨簽署,簽字方可能包括烏克蘭、美國、北約和俄羅斯,但尚不清楚這份協議能否和主和平協議同步達成。
除上述核心問題,28點計劃中還有諸多對烏克蘭不利的內容,但對於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來說已經顯得無關緊要。雖然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對28點計劃表示了明確的反對,但私下裏他們並不願意觸怒特朗普。
英國《泰晤士報》援引英國外交部官員的話說,當前的方案已經是“基輔所能期望的最佳選擇”:沒有明確限製烏克蘭擁有遠程武器,並對烏克蘭的戰後重建給予了較多支持。至於將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規模限製在60萬人,《泰晤士報》援引英國國防部分析人士的話說,烏克蘭能長期維持的軍力也就在50萬左右。
多數分析認為,考慮到歐洲並不準備在和談上真正助力,烏克蘭隻能采取一貫的戰略:對特朗普“表麵臣服”但實際拖延,直到局勢發生變化、特朗普的怒火轉移到俄方。今年以來,特朗普確實為烏克蘭和平進程設定過無數個“最後期限”,但最終均未實現,他也沒有因此對俄烏雙方采取真正有力的“報複”措施。在2月的白宮爭吵後,美國政府曾短暫中斷與烏克蘭的情報合作,但又很快恢複。
“他(特朗普)說:停火很重要。我們說:我們準備好了。他說:(和普京)見麵很有必要。我們說:我們準備好了。但同時,我們不準備承認(那些條件)。”哈蘭說,
“我們正在努力對付他(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