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在韓國慶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抵達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晤的會場。
上個月,在韓國一個座無虛席的會展中心裏,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麵,高市笑容滿麵。習近平也回以微笑——在這兩個存在嫌隙的國家之間,這是難得一見的溫暖場麵。
但僅僅幾周之後,兩國關係便急轉直下。由於高市早苗近日關於保衛台灣的言論,習近平對日本采取了一係列報複措施。台灣是一個自治的民主政體,但北京視其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對於上月底剛剛上任的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而言,此次爭端構成了一項早期考驗。高市在擔任議員時期是習近平的公開批評者,曾抨擊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舉動,也曾訪問台灣以表達對其領導人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這場危機有可能壓倒她剛起步的政府。高市當前的任務是避免局勢升級,同時還要在國內展現強硬姿態。
“沒人想到她的任期會以一場與中國的全麵爭端開場,”位於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亞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婭·索利斯說。“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在不向中國讓步的情況下緩和局勢,也不能表現得退縮,否則會削弱她在國內的支持。”
這場衝突毫無緩和跡象。中國政府已敦促公民不要赴日旅行,這可能削弱日本重要的旅遊收入來源;北京本周還暗示可能限製日本海產品進口。中國還派遣海警船前往中日雙方聲稱擁有主權的爭議島嶼附近巡邏,並提醒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注意所謂安全風險。
報複措施可能尚不止於此。中國有實施經濟脅迫的記錄。在2010年的一場爭端中,中國限製向日本出口包括稀土金屬在內的重要礦物。2017年,北京方麵因韓國部署美製反導係統而懲罰它,當時的中國官方媒體曾號召抵製在華經營的韓國企業。
“中國對如何施壓有一套完整的劇本,他們正按部就班地執行,”索利斯說。“中國沒有提供任何緩和途徑。問題是: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這場最新爭端始於11月7日。當時高市早苗在國會接受質詢。來自在野黨的議員問她關於“存亡危機事態”的問題——根據日本法律,此類事態認定允許日本部署自衛隊。
高市表示,如果中國試圖封鎖或奪取台灣,就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台灣距離日本領土約110公裏,且處於對日本經濟命脈至關重要的航道上。
“如果涉及軍艦和武力的使用,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我認為這都可能構成存亡危機,”她在國會說。

日本廣島縣吳市海軍基地,攝於今年。高市早苗表示,若中國試圖奪取台灣,就可能構成“存亡危機事態”,從而有理由部署自衛隊。
包括高市的政治導師安倍晉三在內,此前的日本首相均避免具體說明若中國對台采取行動將作何反應。
高市後來表示,她的言論並未構成政策改變。但她的表態仍引發了中國的強烈反應,要求她撤回言論。
“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四在記者會上說。“台灣是否有事,根本不是日本的事。”
中日兩國數十年來一直齟齬不斷,主要源於二戰曆史遺留問題,包括日本軍隊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暴行,北京認為東京從未就此做出充分的道歉。
甚至在高市發表有關台灣的言論之前,已有跡象顯示習近平政府有意加大對日本的施壓。今年秋天,在紀念二戰結束80周年之際,中國一直在煽動反日情緒。
“中國原本就準備好做出強烈回應,”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碧瑩(Bonny Lin)說。“但恐怕沒人預料到升級會到現在這種程度。”
在韓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高市早苗在與習近平會麵時提出了包括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和人權問題等議題。
在國內麵臨多重挑戰的高市似乎急於平息這場爭端。她無視了黨內一些人士要求驅逐一名駐日中國外交官的呼聲,這名外交官近期在社交媒體上對她發出暴力威脅。在最初的輿論風暴過後,她對議員表示,今後將避免對具體情境作出“明確陳述”。

但緊張關係可能難以在短期內平息。高市所屬的自民黨已經失去了以往與中國政府溝通的渠道。自民黨近期與其主要執政聯盟夥伴公明黨關係破裂,公明黨過去一直是與中國溝通的紐帶。
“中方態度強硬,高市也不願退讓,”林碧瑩說。“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