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級時,女兒突然變得厭學了。
女兒當時所在的班級,是整個年級成績最好的,因此學習壓力很重,老師布置的作業非常多,她有時會寫到半夜12點。Missova和老師溝通過,說自己對成績沒有要求,孩子80分也很好,不要求提到90分,能不能給非學霸的孩子少布置點作業?
老師拒絕了,說不能區別對待,她隻能周末自己幫孩子寫作業,讓孩子輕鬆點有時間去玩玩。
女兒比同班同學年紀小一些,心智也不太成熟,有些愛哭,在家裏缺乏和不同人相處的經驗,因此在班上容易被排擠和孤立。
前兩年的班主任很有愛心和耐心,但三年級的新老師隻在意成績,會批評心智不夠成熟的孩子「又幼稚,成績也不好,還不好好學習」,導致孩子更受排擠。
女兒原本很樂觀自信,上學後反而變得有些自卑了。

Missova開始想給女兒轉學。
但她研究了一遍後發現,大部分學校和老師的狀態都一樣,成績為先。即使是學費不菲的國際學校,也很難滿足她「放養孩子、快樂教育」的需求。
於是,2022年1月,Missova和女兒搬到了新加坡,女兒就讀的是私立小學,留了一級,從四年級開始讀。
在新加坡的生活,完全是Missova期待中的樣子——
老師不會過度關注成績,也不會經常找家長,在三年半時間裏,隻和她聯係過兩次,一次是因為女兒連續兩次沒寫作業,一次是因為有早戀的苗頭。
沒有外力的幹預後,她終於能徹底「躺平」了。
她對女兒隻有一個要求:是你自己選擇來新加坡的,就要守好學校的規則,成績要合格,滿足學校的升級要求才行。

■Missova新加坡住所附近的小區
女兒很喜歡新加坡的學習氛圍,老師總自掏腰包給他們買零食,同學經常一起玩鬧,她不再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每天期待著上學,自主性也提高了很多:
自己調鬧鍾起床,去上學,下午兩點多放學後,去圖書館看書或玩樂,晚上到點入睡。
Missova幾乎不用為她操什麽心——不接送、不輔導作業、不問成績、不管早起晚睡,隻用做個飯就行。
因為不參與內卷,「放養」的結果出人意料地好,女兒原來成績隻是中上,到新加坡後基本都是班上第一二名,也通過小學離校考試(PSLE)考上了政府中學。
雖然並非名校,隻是一所普通的鄰裏中學,但Missova也很滿意,她隻想女兒學得開心,這一點已經實現了。


一家三口的負重前行
和自始至終想法堅定、追求躺平的Missova不同,深圳媽媽Vivian在帶女兒移居新加坡後,經曆過兩年「兵荒馬亂」的雞娃生活。
一切的故事是從錯過國際生小一報名開始的。
2022年1月,Vivian帶著剛滿5歲的女兒搬到了新加坡,和在新工作的丈夫團聚。次月,女兒就近入讀政府幼兒園。5月底,國際生可向政府小學提交小一意向書。
報名時間僅一周,但Vivian和先生聽信了別人的錯誤說法,錯過了報名時間,隻能通過AEIS(國際學生入學考試)轉入政府小學。

■一家人在新加坡citywalk
AEIS考試科目有英語和數學,為了通過英語考試,Vivian給女兒報名了線下的補習機構、小班私教課和線上的口語一對一,下載了英文閱讀軟件。
兩個月後,女兒的英語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許是因為過早使用電子產品,她一隻眼睛檢測出了25度的近視。
2023年1月,新學年開學,出於經濟考慮,Vivian和先生給孩子選了一所離家稍遠3公裏的國際學校。
這是她來到新加坡後第一次感受到「中產消費降級之痛」。
衣食住行的節儉對她來說都無足輕重,但無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這一點,在當時、在日後的許多時刻,都給她帶來了隱約而持續的刺痛感。

■新加坡不同學校的學費情況(圖片來自穀雨星球「全球升學規劃」工作坊新加坡專場的PPT),現在漲了很多。
Vivian沒有找機構,而是自己帶女兒備考英語考試。刷了12套KET模擬題和一本寫作練習冊後,女兒順利在5月通過了考試。
這讓Vivian很受鼓舞,轉戰數學科目後,她依然是自己帶女兒備考,下載了所有能找到的名校試卷,讓女兒刷題,直到女兒基本能做到95%以上的正確率。
7月,她在朋友的推薦下買了一本新習題冊,但這次的難度高很多,她花兩個月才給女兒講解完這本題冊,考試就來了;
12月,錄取結果公布,女兒未被錄取。度過了灰暗無比的一周後,Vivian帶女兒去了一家全日製補習機構,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
兩個月裏,女兒每天都早九晚四高強度學習數學,學完了小二的數學,刷了大量的模擬題,回家後,Vivian再給她講一小時的錯題。
那段時間,Vivian滿心焦慮,女兒也因為失敗過一次有些不自信,每個人都壓力很大。考前一晚,三個人都有些緊張失眠,女兒還是在感染乙流半個月未痊愈的情況下踏入考場的。
好在經過兩個月的焦灼等待後,女兒成功被政府小學錄取了,了卻了一樁困擾三個人21個月的大難題。
Vivian讓女兒在家休息了兩個月,順便給她補習中文。補習主要是認字和默寫,但女兒對寫字有些抗拒,後來Vivian也就放棄了。
2024年7月,Vivian和女兒的PR(永久居民)申請通過。自此,Vivian的「雞娃」之路徹底結束了。

■了解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發展,華文在新加坡走過一條非常坎坷的路。
女兒又進入了快樂成長的狀態——除了一周一節線上英文課,剩下的全都是體育類的興趣班,花遊、乒乓球、足球。給女兒報這些課程,目的也不是出成績,而是為了鍛煉身體、改善視力。
不雞娃一年之後,Vivian著實見證了女兒身上的變化:
身體更加緊實,身高漲到了平均值,還通過了花遊一級和二級考試;英文閱讀能力也有了飛速提升,女兒現在已經通讀了很多遍《哈利波特》,數學和科學成績也能排到班級前10%。
因為有更多時間做喜歡的事,女兒過得比以前更開心,Vivian也生活得更輕鬆。
她開始備考理財顧問執照,想在新加坡開啟自己的新事業。

■帶女兒去海邊

普通人有選擇權嗎?
當被問到「這樣的社會環境會不會對你有影響」時,Missova和Vivian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Vivian所在的小區是一所名校的學區房,她身邊的鄰居經常在朋友圈曬娃成績如何好、拿了什麽獎。
「更襯得我家小孩很普通,難免有些焦慮。」
但她會盡量控製自己的比較心理。既然自己是個普通人,就也要接受孩子是普通的。在女兒第一次AEIS考試和花滑一級考試失敗後,Vivian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女兒能在小升初時考進六年製的直通車課程,升入「新二」(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就很好了,但如果實在不行,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她不願意再重走「雞娃」這條路。
「‘雞娃’需要錢,需要時間,還需要小孩配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
都說新加坡的教育卷,但在我看來,卷和躺也是對半開。」
Vivian不否認環境對人的影響,但她也認為,隻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預期,人是可以不被周圍的環境同化的,甚至可以通過認識不同的人來改變所處的環境。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Missova則是無論在國內還是在新加坡,都堅持佛係和快樂教育,從未改變過。
她從小就擅長學習,即使經常曠課出去玩,也考上了211院校,經常在競賽中拿第一,而親戚家的妹妹學習十分努力,拚命看書刷題,卻未得到應有的成果。
「我很清楚讀書要靠天賦,但我女兒這方麵的天賦並不強,所以沒必要去卷,說不定還適得其反。」
一個總是被人逼著去做討厭的事的孩子,是很難「開竅」的。
Missova認為家長應該耐心等待孩子「開竅」的時刻,發自內心地想去獲得知識、去探索世界,才會快速進步。
她很少被大環境影響,也會去刻意創造自己所處的環境。在國內,她認識的都是同樣幫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在新加坡,她周圍也都是些對孩子完全撒手不管的家長。
「大家都活在信息繭房裏,靠近什麽樣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麽樣子。」

Missova眼裏的新加坡,不是「內卷之王」,而是一個充滿鬆弛感的世界。
小六會考(PLSE)有英語、數學、科學、母語四科,每科90分或以上計1分,85-89分計2分,以此類推。20分以下計8分,如果孩子四科都是滿分,最後的積分是4分。最差的成績總計是32分。基本上,6分內都可以進入精英中學。
她女兒考了十幾分,算較低的分,進的是普通鄰裏中學,她沒有不滿,但也不會主動和別人提這個分數。
她認識的本地家庭則完全不同,孩子哪怕考了20分,都要一家人去餐館慶祝一下,「大概他們不在意成績,認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更重要。」

■新加坡新小六會考PSLE計分標準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對孩子的未來,兩人都頗有信心。
Vivian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Missova相信以新加坡頂尖的基礎教育水平,申請QS前200的學校並不是難事。
但假使沒有如願,那也無妨。Vivian說,「如果他什麽天賦都沒有,隻是一個普通人,那就做個快樂的普通人,也是好的。」
Missova說,「並不是每一棵植物都要長成參天大樹,也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精英。這個世界要有花有草,也要有不同的人,我能接受她長成任何樣子。」
這或許就是走出去的意義——
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但看見了另一種生活,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就是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