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抵達南非約翰尼斯堡,參加G20領導人峰會。(圖/美聯社)
北京與東京的外交戰持續,21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引用《聯合國憲章》,表示“前敵國再次實施侵略,中法蘇英美有權直接實施軍事行動,無須安理會授權”。很快的,日本外務省也做出回應,稱這些“前敵國”的相關條文早已“過時”,並且“過時”的這一意見,也是中國曾經同意的。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周五的時候,於X平台上發布了中日雙語版的《聯合國憲章》“敵國條款”。該條款允許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在二戰敵對國家(包括日本)再次試圖發起侵略政策時,可以對其采取直接軍事行動。
貼文中寫道:《聯合國憲章》明確包含“敵國條款”,其中規定,如果德國、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或軍國主意大利家,采取任何措施重新推行侵略政策,包括中國、法國、蘇聯、英國和美國在內的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有權對其采取直接軍事行動,無需聯合國安理會授權。
對此,日本外務省也在社交平台上回應,外務省臉書貼文寫道:關於聯合國憲章所謂的“前敵人條款”,在1995年聯合國大會上,被壓倒性的多數人通過了一個決議,中國自己也投了“同意”。
此外,在2005年聯合國峰會上,聯合國大會決議規定所有成員國,從聯合國憲章中移除任何提及“敵國”的決心,中國也加入了共識。
日本外務省的最後結論寫道“將早已名存實亡的規定,當成仍具效力般對外發言,這與聯合國多年來已形成的共識顯然相互矛盾。”
據了解,“前敵國條款”是聯合國成立初期,為防範軸心國再次發起戰爭而設計的條文,但隨後因為冷戰的出現,幾個軸心國成為美蘇勢力拉攏的對象,使得“前敵國條款”變得不切實際。到了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後,國際緊張局勢不再,就開始有刪除這些不合用條款的想法,也就是日本外務省所說的1995年聯合國大會表決。
然而,修改憲章需要所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意 ,以及 2/3聯合國會員國的批準,政治成本極高。 因此,1995年的聯大表決視作一種共識態度,就沒有進入實質的憲章刪除程序,這也使得北京的外交官在引用條文時,“前敵國條款”確實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