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最新熱播劇連刷22集,這國劇隻有中國人能拍

最新熱播劇連刷22集,這國劇隻有中國人能拍

文章來源: 獨立魚電影 於 2021-08-03 10:49:2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有人說,每一件古董背後,都是曆史的積澱。

還有,文化的傳承。

近年來,與之相關的節目層見迭出,而且口碑不俗。

像《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全在豆瓣 9 分以上。

每每看到這樣的節目,都讓魚叔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這隻有我們能夠拍出來。

最近,有一部懸疑劇,兼顧了演繹推理和國寶情懷。

大概也隻有我們能拍。

這就是時隔一年,強勢回歸的——

《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

(又名《古董局中局3》)

「古董局中局」這一IP,來自馬伯庸的同名係列小說。

曾經大熱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也是改編自他的小說。

《古董局中局3》的主創班底夠硬。

藝術指導,管虎。

此前的《古董局中局2》《龍嶺迷窟》《怒晴湘西》,都由管虎把關。

他有著重振經典IP續作的掌控力。

導演,韓青。

曾執導《快把我哥帶走》,獲得了不俗的反響和口碑。

《古董局中局》的小說共四部。

前兩部已經拍完,故事背景在現代,主人公是許願。

而小說的第三部,是讀者公認最吸引人的,也是豆瓣評分最高的。

故事背景在民國,主人公變成了許願的爺爺,許一城。

在第一部的第一集中,潘粵明客串過許一城。

隻不過一出場就直接「領盒飯」。

被處刑的罪名是:勾結日寇,盜賣國寶。

所以,《古董局中局3》可以視作前兩部的前傳。

而這一次的局,顯然更大了 。

野心,也更大了。

1928年,北平。

漫天的皇煞風席卷而來,塵霾蔽日,觸目皆黃。

隻見一名少年,手持寶劍,一邊跳大神,一邊念叨著咒語。

他拿命在賭,勢要驅散這皇煞風。

果然,他做到了。

神奇嗎?

其實一點也不。

他此前觀過天象,測了風速,了解每年這個時節都有皇煞風,用風速推算出皇煞風散去的時間。

這少年就是許一城,號稱「東單達芬奇」。

他熱愛新生事物,善於發明創造。

曾製造過一個滑翔翼劃過學校上空。

結果因燃料故障,險些喪命。

他不死心,繼續研究燃料。

好家夥,結果把整個實驗室都炸毀了。

與他離經叛道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不願提起的另一重身份——白門門主。

何為白門?

白門乃是「五脈」的其中一門。

五脈是古玩行的泰山北鬥,業內的掌眼權威。

天下寶物,過了五脈的眼,真假便有定數。

但許一城和五脈早就脫離了關係。

單從另外四位門主的著裝,就能看出,雙方的差異。

這是「新與舊」的衝突。

當然,這還隻是表麵。

真正的衝突在於價值觀的新舊之分。

五脈極其看重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奉為立身之本。

但隻知盲從,不懂變通。

就像許一城所說的:

「傳統的人看到背離傳統的行為,就會大發雷霆,因為他們將其視作對他們的批評。」

他排斥那些封建迷信,相信科學。

有一個蒸汽朋克風格的大型實驗室。

這種風格源自西方,是近代化產物。

不言而喻,許一城深受西方工業革命影響。

和他有同樣想法的是女主角,海蘭珠。

她是前清宗室後人,剛從劍橋大學留學歸來。

主張男女平權,婚姻自由,與家中其他長輩格格不入。

許一城和海蘭珠,兩人在這部劇中,皆是「反叛者」般的存在。

在新舊思潮的碰撞中,為後麵的抗爭與覺醒埋下伏筆。

對古董來說,每一件真品,都是文化遺產。

而每一件贗品,都是詭譎圈套。

書中有句話說:「鑒古易,鑒人難。」

這些贗品的背後,便是人心,鑒寶亦鑒人心。

贗品背後牽涉到了各方勢力的纏鬥。

這是「古董局中局」係列一直以來的看點。

到了第三部,這個局就鋪得更大了。

木戶有三,一名來中國考察的日本學者。

他手握一張清單,列著十餘個價值連城的文物。

瞄準了清室沒落,目的是用錢買下所有文物,實為「掠奪」。

「老朝奉」,是劇中一個專門製造贗品的組織。

他們的製假工藝高超,幾乎能夠以假亂真。

和正品之間的差距,可能隻差曆史了。

還會專門在贗品上留下記號,將每件贗品視為藝術品。

老朝奉形容自己和五脈之間的關係:

「就是一真一假,一陰一陽。」

在日本人的掠奪計劃中,老朝奉也參與其中。

賣通了內鬼,用高仿贗品調包真東西,再賣給日本人。

至此,一個波譎雲詭,險象環生的「鑒寶江湖」呼之欲出——

有掌眼的,有造假的,有偷竊的,有倒買倒賣的,還有叛國的。

這些人聚在一起,又落回到整部劇最重要的一個字:

局。

多方勢力的周旋,會攢出一個怎樣的局呢?

根據前兩部的線索,可以大致預判到——

日本人對中國文物的覬覦與掠奪,使得許一城不得不暫時打破規矩。

他發動了「造假護真」的計劃。

五脈和老朝奉兩個死對頭,在國家大義麵前拋下成見,聯手護寶。

用贗品來對付日本人,把真品保護下來。

暗流湧動,環環相扣。

虛實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個人命運和國家尊嚴間的人性博弈。

這,就是整部劇最大的懸念。

拋開懸念叢生的故事。

《古董局中局3》第一眼吸引人的,是新潮的表達方式。

比起前兩部,雖說時間往後倒退了數十年,但處處透露著酷勁。

第一集開頭,以一段京腔說唱拉開帷幕。

鏡頭從鬧市中穿過,讓人身臨其境。

北平圖景,緩緩展開。

充滿煙火氣的歌詞,道破當時的時代背景:

改朝換代,人們內心動蕩不安,時刻盼著和平。

還有劇中出現的定格漫畫,也是一個驚喜。

用誇張的表情,進一步放大了情感衝擊力。

比如,當許一城說出那句「大逆不道」的話:

「五脈的規矩早該廢了。」

畫麵切到五脈眾生的反應,漫畫代替真人,他們無不感到震驚。

同時,作為一部「鑒寶懸疑劇」,核心的部分也不能掉鏈子。

那就是最令人期待的鑒寶戲。

這也是「古董局中局」係列最大的「殺手鐧」。

把原本枯燥的鑒寶過程,變成了全劇最驚險刺激的片段。

從片頭中「動起來的文物」就能感受到,《古董局中局3》對文物的展現絕不簡單。

真正的「大片」來了——

許一城陪吳閻王下棋,吳閻王說這是明萬曆年間禦製的金絲楠木象棋。

許一城則指出,明朝年間「炮」寫作「包」,清朝才寫作「炮」。

隨後他從海底針裏取出一枚扁頭小鏟,用力點在棋子的背麵。

就像是山崩地裂,從棋子背麵取下一個後殼。

再一挑,棋子裏飛出一方白如凝脂的厚玉。

棋是圓的,玉是方的,內圓外方,暗合君子之道。

所以這是一盤「君子棋」。

故,假的。

許一城說鑒寶就像演繹推理,要把自己置於極限環境中。

再看這尊白玉觀音像。

他進入一個幻境,麵前是巨大的觀音像。

乍看之下,刀法簡潔明快,打磨光滑,確實是上品。

可再仔細一看,玉質白中泛青。

觀音像霎時化作煙霧狀的無麵人,壓迫而來。

觀音手中的淨瓶,迎頭澆下冷水。

許一城頓時想明白了。

這尊玉是人工沁色,拿火把一燒,酸劑揮發,顯露真容。

故,假的。

許一城將青銅盤高高拋起,用海底針穩穩接住。

隨後再一次進入幻境。

他如勇士屠龍一般,用海底針劃破銅盤表麵,觀察鏽跡。

青銅器的陳年自然鏽跡,由外到內,有三個分明的層次。

但這個銅盤的鏽跡,隻有一層浮鏽。

顏色單一,結構鬆散,是做舊後用鏽土粘上去的。

故,還是假的。

從說唱到漫畫,再到 這些大片觀感的鑒寶橋段,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也能夠看出主創們的用心良苦。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降低這部劇的觀看門檻。

用最新潮,最具感染力的表達方式,講述文物和鑒寶與相關的情節,盡可能讓更多人接受。

通過這些創新性的表達,突出了「古董局中局」係列不變的主題——

文物不是一個物件。

而是曆史的見證,文化的象征,更是國家的尊嚴。

還凝聚著匠人們的智慧與心血。

守護文物,就是最質樸也最熾熱的愛國之心。

「古董局中局」係列拍到了第三部。

也激起了越來越多人對文物的好奇心。

包括了辨真偽,估年代,評價值,述曆史等多個方麵。

文物的出現,也為《古董局中局3》賦予了厚重的曆史質感。

關於傳統文化,我們從來不缺素材。

缺的是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古董局中局3》用新潮的方式,來拉近觀眾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而且顛覆了我們對於文物鑒定的印象,也被科普了不少相關知識。

這是《古董局中局3》在劇集之外,更深遠的影響。

如同劇中的許一城對待文物那般。

既然這樣的電視劇隻有我們能拍,便更要好好守護。

全文完。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六代機新樣機使用矢量噴口,引外媒關注
35歲失去高薪,我在14個月後重啟生活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特朗普稱:習近平基本同意加快采購美國商品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我的偽證導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美校園槍擊案證人告白
被曝在俄烏問題上尖銳對立,魯比奧、萬斯回應
台灣因應“超高齡化” 擬放寬近親結婚 引爆倫理爭議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鄭麗文追求終極統一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在德國錯過登機 兩男子砸玻璃、闖安檢、攔飛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最新熱播劇連刷22集,這國劇隻有中國人能拍

獨立魚電影 2021-08-03 10:49:20

有人說,每一件古董背後,都是曆史的積澱。

還有,文化的傳承。

近年來,與之相關的節目層見迭出,而且口碑不俗。

像《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全在豆瓣 9 分以上。

每每看到這樣的節目,都讓魚叔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這隻有我們能夠拍出來。

最近,有一部懸疑劇,兼顧了演繹推理和國寶情懷。

大概也隻有我們能拍。

這就是時隔一年,強勢回歸的——

《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

(又名《古董局中局3》)

「古董局中局」這一IP,來自馬伯庸的同名係列小說。

曾經大熱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也是改編自他的小說。

《古董局中局3》的主創班底夠硬。

藝術指導,管虎。

此前的《古董局中局2》《龍嶺迷窟》《怒晴湘西》,都由管虎把關。

他有著重振經典IP續作的掌控力。

導演,韓青。

曾執導《快把我哥帶走》,獲得了不俗的反響和口碑。

《古董局中局》的小說共四部。

前兩部已經拍完,故事背景在現代,主人公是許願。

而小說的第三部,是讀者公認最吸引人的,也是豆瓣評分最高的。

故事背景在民國,主人公變成了許願的爺爺,許一城。

在第一部的第一集中,潘粵明客串過許一城。

隻不過一出場就直接「領盒飯」。

被處刑的罪名是:勾結日寇,盜賣國寶。

所以,《古董局中局3》可以視作前兩部的前傳。

而這一次的局,顯然更大了 。

野心,也更大了。

1928年,北平。

漫天的皇煞風席卷而來,塵霾蔽日,觸目皆黃。

隻見一名少年,手持寶劍,一邊跳大神,一邊念叨著咒語。

他拿命在賭,勢要驅散這皇煞風。

果然,他做到了。

神奇嗎?

其實一點也不。

他此前觀過天象,測了風速,了解每年這個時節都有皇煞風,用風速推算出皇煞風散去的時間。

這少年就是許一城,號稱「東單達芬奇」。

他熱愛新生事物,善於發明創造。

曾製造過一個滑翔翼劃過學校上空。

結果因燃料故障,險些喪命。

他不死心,繼續研究燃料。

好家夥,結果把整個實驗室都炸毀了。

與他離經叛道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不願提起的另一重身份——白門門主。

何為白門?

白門乃是「五脈」的其中一門。

五脈是古玩行的泰山北鬥,業內的掌眼權威。

天下寶物,過了五脈的眼,真假便有定數。

但許一城和五脈早就脫離了關係。

單從另外四位門主的著裝,就能看出,雙方的差異。

這是「新與舊」的衝突。

當然,這還隻是表麵。

真正的衝突在於價值觀的新舊之分。

五脈極其看重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奉為立身之本。

但隻知盲從,不懂變通。

就像許一城所說的:

「傳統的人看到背離傳統的行為,就會大發雷霆,因為他們將其視作對他們的批評。」

他排斥那些封建迷信,相信科學。

有一個蒸汽朋克風格的大型實驗室。

這種風格源自西方,是近代化產物。

不言而喻,許一城深受西方工業革命影響。

和他有同樣想法的是女主角,海蘭珠。

她是前清宗室後人,剛從劍橋大學留學歸來。

主張男女平權,婚姻自由,與家中其他長輩格格不入。

許一城和海蘭珠,兩人在這部劇中,皆是「反叛者」般的存在。

在新舊思潮的碰撞中,為後麵的抗爭與覺醒埋下伏筆。

對古董來說,每一件真品,都是文化遺產。

而每一件贗品,都是詭譎圈套。

書中有句話說:「鑒古易,鑒人難。」

這些贗品的背後,便是人心,鑒寶亦鑒人心。

贗品背後牽涉到了各方勢力的纏鬥。

這是「古董局中局」係列一直以來的看點。

到了第三部,這個局就鋪得更大了。

木戶有三,一名來中國考察的日本學者。

他手握一張清單,列著十餘個價值連城的文物。

瞄準了清室沒落,目的是用錢買下所有文物,實為「掠奪」。

「老朝奉」,是劇中一個專門製造贗品的組織。

他們的製假工藝高超,幾乎能夠以假亂真。

和正品之間的差距,可能隻差曆史了。

還會專門在贗品上留下記號,將每件贗品視為藝術品。

老朝奉形容自己和五脈之間的關係:

「就是一真一假,一陰一陽。」

在日本人的掠奪計劃中,老朝奉也參與其中。

賣通了內鬼,用高仿贗品調包真東西,再賣給日本人。

至此,一個波譎雲詭,險象環生的「鑒寶江湖」呼之欲出——

有掌眼的,有造假的,有偷竊的,有倒買倒賣的,還有叛國的。

這些人聚在一起,又落回到整部劇最重要的一個字:

局。

多方勢力的周旋,會攢出一個怎樣的局呢?

根據前兩部的線索,可以大致預判到——

日本人對中國文物的覬覦與掠奪,使得許一城不得不暫時打破規矩。

他發動了「造假護真」的計劃。

五脈和老朝奉兩個死對頭,在國家大義麵前拋下成見,聯手護寶。

用贗品來對付日本人,把真品保護下來。

暗流湧動,環環相扣。

虛實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個人命運和國家尊嚴間的人性博弈。

這,就是整部劇最大的懸念。

拋開懸念叢生的故事。

《古董局中局3》第一眼吸引人的,是新潮的表達方式。

比起前兩部,雖說時間往後倒退了數十年,但處處透露著酷勁。

第一集開頭,以一段京腔說唱拉開帷幕。

鏡頭從鬧市中穿過,讓人身臨其境。

北平圖景,緩緩展開。

充滿煙火氣的歌詞,道破當時的時代背景:

改朝換代,人們內心動蕩不安,時刻盼著和平。

還有劇中出現的定格漫畫,也是一個驚喜。

用誇張的表情,進一步放大了情感衝擊力。

比如,當許一城說出那句「大逆不道」的話:

「五脈的規矩早該廢了。」

畫麵切到五脈眾生的反應,漫畫代替真人,他們無不感到震驚。

同時,作為一部「鑒寶懸疑劇」,核心的部分也不能掉鏈子。

那就是最令人期待的鑒寶戲。

這也是「古董局中局」係列最大的「殺手鐧」。

把原本枯燥的鑒寶過程,變成了全劇最驚險刺激的片段。

從片頭中「動起來的文物」就能感受到,《古董局中局3》對文物的展現絕不簡單。

真正的「大片」來了——

許一城陪吳閻王下棋,吳閻王說這是明萬曆年間禦製的金絲楠木象棋。

許一城則指出,明朝年間「炮」寫作「包」,清朝才寫作「炮」。

隨後他從海底針裏取出一枚扁頭小鏟,用力點在棋子的背麵。

就像是山崩地裂,從棋子背麵取下一個後殼。

再一挑,棋子裏飛出一方白如凝脂的厚玉。

棋是圓的,玉是方的,內圓外方,暗合君子之道。

所以這是一盤「君子棋」。

故,假的。

許一城說鑒寶就像演繹推理,要把自己置於極限環境中。

再看這尊白玉觀音像。

他進入一個幻境,麵前是巨大的觀音像。

乍看之下,刀法簡潔明快,打磨光滑,確實是上品。

可再仔細一看,玉質白中泛青。

觀音像霎時化作煙霧狀的無麵人,壓迫而來。

觀音手中的淨瓶,迎頭澆下冷水。

許一城頓時想明白了。

這尊玉是人工沁色,拿火把一燒,酸劑揮發,顯露真容。

故,假的。

許一城將青銅盤高高拋起,用海底針穩穩接住。

隨後再一次進入幻境。

他如勇士屠龍一般,用海底針劃破銅盤表麵,觀察鏽跡。

青銅器的陳年自然鏽跡,由外到內,有三個分明的層次。

但這個銅盤的鏽跡,隻有一層浮鏽。

顏色單一,結構鬆散,是做舊後用鏽土粘上去的。

故,還是假的。

從說唱到漫畫,再到 這些大片觀感的鑒寶橋段,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也能夠看出主創們的用心良苦。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降低這部劇的觀看門檻。

用最新潮,最具感染力的表達方式,講述文物和鑒寶與相關的情節,盡可能讓更多人接受。

通過這些創新性的表達,突出了「古董局中局」係列不變的主題——

文物不是一個物件。

而是曆史的見證,文化的象征,更是國家的尊嚴。

還凝聚著匠人們的智慧與心血。

守護文物,就是最質樸也最熾熱的愛國之心。

「古董局中局」係列拍到了第三部。

也激起了越來越多人對文物的好奇心。

包括了辨真偽,估年代,評價值,述曆史等多個方麵。

文物的出現,也為《古董局中局3》賦予了厚重的曆史質感。

關於傳統文化,我們從來不缺素材。

缺的是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古董局中局3》用新潮的方式,來拉近觀眾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而且顛覆了我們對於文物鑒定的印象,也被科普了不少相關知識。

這是《古董局中局3》在劇集之外,更深遠的影響。

如同劇中的許一城對待文物那般。

既然這樣的電視劇隻有我們能拍,便更要好好守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