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春晚收視"北熱南冷"隻是坊間傳說?

春晚收視"北熱南冷"隻是坊間傳說?

文章來源: 香港01 於 2021-02-16 11:42: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每年央視春晚完結後,內地網絡均有南北方央視春晚收視率差異的討論,還附上各種來源不明的"數據",顯示出"北熱南冷"的現象,這幾乎成為了很多網民的"刻版印象"。

究竟"北熱南冷"是否真實存在?當中又反映了人們如何看待央視春晚?

本年也不例外,在央視春晚完結後,網絡上隨即出現一張"2021年春晚各省收視率橫圖"。根據該圖,春晚收視率由北向南逐漸遞減,越往南去的中國人對春晚的興趣越低。例如遼寧88.8%、吉林87.7%、黑龍江85.3%高居榜首;新疆55.4%,安徽24.8%,成為一條南北分界線,去到南方,廣東隻得5.3%、廣西2.6%、海南1.6%。

不過這項收視率資料已出現在內地網絡多年,近年幾乎每年都被內地網民改成該年的收視率數據,以作為討論話題,資料來源方麵也已難以查考。

內地網絡有大量來源不明的央視春晚收視率資料:

根據艾傑比尼爾森媒介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視數據顯示,2008年央視春晚的收視率的確呈現出"北熱南冷"的現象。在青島的收視率和觸達人數百分比均為最高,其中收視率達到38.73%,觸達人數更是佔青島總體電視收視人口的73.61%。山東也創下了2千4百萬的收視人數,為所監測各省/直轄市/市最高。天津電視觀眾中有70.7%的人收看央視春晚,而大北京地區的收視率為28.15%,位列第七。

艾傑比尼爾森媒介研究的數據又表明,廣東地區的春晚收視率在所有的監測市場中是最低的,僅為4.59%,其中東莞更是低到了0.1%。由此可見,春晚收視率"北熱南冷"一說並非子虛烏有。

文化差異致"雞同鴨講"

一般意見認為,這一現象與內地的南北文化差異有關。在曆年央視春晚中,語言類節目的明顯特徵就是北方節目的強勢。例如相聲是一門發源於京津一帶的藝術,小品則被東北演員發揚光大。雖然也有上海、湖南、四川等地選派的南派語言節目入選,但多數隻作為點綴,比例與北方節目不可同日而語。

語言類節目之所以吸引觀眾,靠的是能產生共鳴。這不僅需要語言上的共通性,還需要演員與觀眾間的文化默契。由於南北方語言差別明顯,文化習慣差異巨大,南方人自然難以投入北方味道濃厚的語言類節目。

網民熱議:

"我廣東人小時候都沒聽說過小品這種東西,長大了也get不到,從來不看春晚,以前都是看翡翠台。"

"主要一直語言類節目都是更偏向北方人的生活背景和梗的吧。"

"作為南方人,家裡父母確實不太喜歡看小品。"

"我廣州的身邊一大堆不看的。"

"我浙江的,我感覺我們這邊一般都是出門玩多。"

"東北太冷啦,在家呆著,看不看都開著電視。"

北方苦寒較宜留在室內

另外也有分析認為,春晚收視率"北熱南冷"也與氣候有關。在北方,尤其是東北,春節期間氣候苦寒,人們不太願意做室外活動,看春晚是不錯的選擇,收視率也水漲船高。至於在南方,由於氣溫相較和暖,不少人會出外活動,人們逛花市、逛廟會、賞燈等等,各種戶口活動不一而足,不必待在家裡看電視。

有意見指出,中國是多種族的國度,地域差別客觀存在,南北文化差異明顯,難以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觀眾全部照顧到。央視春晚隻要不變成工業化生產的娛樂節目,可以做到接傳統習俗的地氣,有真正的文化含量,就已經不辱使命。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水果姐”現身上海南京東路一雜貨店 引歌迷合唱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鄭麗文追求終極統一
中國六代機新樣機使用矢量噴口,引外媒關注
明星頻出卻無人領軍 民主黨為何沒有“自己的特朗普”?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與川普通話結束,高市早苗:談及習近平對話內容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年輕中國男子在日本機場墜亡 更多事發細節披露
烏克蘭大砍"親俄條款",衛報:美版和平方案減為19點
中方重申“敵國條款”,日本外務省曲解事實被“打臉”
49歲餘秀華為“絕經”寫詩,網友笑暈在評論區
美國人2000紅利快到手?「關稅案會贏」商務部長有信心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習近平罕見致電特朗普,美國介入中日僵局?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春晚收視"北熱南冷"隻是坊間傳說?

香港01 2021-02-16 11:42:04

每年央視春晚完結後,內地網絡均有南北方央視春晚收視率差異的討論,還附上各種來源不明的"數據",顯示出"北熱南冷"的現象,這幾乎成為了很多網民的"刻版印象"。

究竟"北熱南冷"是否真實存在?當中又反映了人們如何看待央視春晚?

本年也不例外,在央視春晚完結後,網絡上隨即出現一張"2021年春晚各省收視率橫圖"。根據該圖,春晚收視率由北向南逐漸遞減,越往南去的中國人對春晚的興趣越低。例如遼寧88.8%、吉林87.7%、黑龍江85.3%高居榜首;新疆55.4%,安徽24.8%,成為一條南北分界線,去到南方,廣東隻得5.3%、廣西2.6%、海南1.6%。

不過這項收視率資料已出現在內地網絡多年,近年幾乎每年都被內地網民改成該年的收視率數據,以作為討論話題,資料來源方麵也已難以查考。

內地網絡有大量來源不明的央視春晚收視率資料:

根據艾傑比尼爾森媒介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視數據顯示,2008年央視春晚的收視率的確呈現出"北熱南冷"的現象。在青島的收視率和觸達人數百分比均為最高,其中收視率達到38.73%,觸達人數更是佔青島總體電視收視人口的73.61%。山東也創下了2千4百萬的收視人數,為所監測各省/直轄市/市最高。天津電視觀眾中有70.7%的人收看央視春晚,而大北京地區的收視率為28.15%,位列第七。

艾傑比尼爾森媒介研究的數據又表明,廣東地區的春晚收視率在所有的監測市場中是最低的,僅為4.59%,其中東莞更是低到了0.1%。由此可見,春晚收視率"北熱南冷"一說並非子虛烏有。

文化差異致"雞同鴨講"

一般意見認為,這一現象與內地的南北文化差異有關。在曆年央視春晚中,語言類節目的明顯特徵就是北方節目的強勢。例如相聲是一門發源於京津一帶的藝術,小品則被東北演員發揚光大。雖然也有上海、湖南、四川等地選派的南派語言節目入選,但多數隻作為點綴,比例與北方節目不可同日而語。

語言類節目之所以吸引觀眾,靠的是能產生共鳴。這不僅需要語言上的共通性,還需要演員與觀眾間的文化默契。由於南北方語言差別明顯,文化習慣差異巨大,南方人自然難以投入北方味道濃厚的語言類節目。

網民熱議:

"我廣東人小時候都沒聽說過小品這種東西,長大了也get不到,從來不看春晚,以前都是看翡翠台。"

"主要一直語言類節目都是更偏向北方人的生活背景和梗的吧。"

"作為南方人,家裡父母確實不太喜歡看小品。"

"我廣州的身邊一大堆不看的。"

"我浙江的,我感覺我們這邊一般都是出門玩多。"

"東北太冷啦,在家呆著,看不看都開著電視。"

北方苦寒較宜留在室內

另外也有分析認為,春晚收視率"北熱南冷"也與氣候有關。在北方,尤其是東北,春節期間氣候苦寒,人們不太願意做室外活動,看春晚是不錯的選擇,收視率也水漲船高。至於在南方,由於氣溫相較和暖,不少人會出外活動,人們逛花市、逛廟會、賞燈等等,各種戶口活動不一而足,不必待在家裡看電視。

有意見指出,中國是多種族的國度,地域差別客觀存在,南北文化差異明顯,難以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觀眾全部照顧到。央視春晚隻要不變成工業化生產的娛樂節目,可以做到接傳統習俗的地氣,有真正的文化含量,就已經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