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坑殺”就是指活埋嗎?真實場景更令人恐懼

“坑殺”就是指活埋嗎?真實場景更令人恐懼

文章來源: 哎呦品史 於 2020-08-08 22:37: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場戰爭的勝利不是用屍山血海堆積起來的,累累白骨皆是做了君王建功立業的墊腳石。而在戰爭中最無辜的還要數那些無辜百姓們,他們不僅被戰爭所累,在飄搖的山河中艱難生存,甚至還要麵對隨時都要被坑殺的危險。

01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更好地控製思想、統一國家,便開展了一場焚書坑儒的行動,使得無數儒生喪生,據《史記》載:乃挾詐而盡阬殺之。我們可以想象那個一下子坑殺了四十萬戰俘的長平之戰該是一片多麽慘烈的景象。而主導長平之戰的就是對秦國有著萬世之功的常勝將軍白起。

▲焚書坑儒繪畫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白起率領秦國軍隊和趙國在上黨展開決戰,結果秦軍大獲全勝,俘虜了趙軍45萬人。對於這些趙國士兵,白起決定將他們盡數坑殺,結果就是整整45萬人無一幸免,全部死在了秦軍的手下。白起因此一戰成名,成為了當時最令人懼怕的戰場殺手。此後他更是所向披靡,在戰場之中戰無不勝,為秦國統一中國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白起劇照

在中國曆史上采用坑殺策略的戰役並不少,因此史學專家們對於人們提出來的坑殺等於活埋言論給出了解釋:如果這樣想就完全錯了,活埋比起坑殺的真實情形簡直差之千裏,坑殺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恐怖百倍,真實場景更是令人恐懼。坑殺本來寫做阬殺, 而阬的意思就是門樓,並非我們理解中的挖坑活埋。比如,在《漢書》中就曾記載過王莽阬殺朝臣的曆史事件。

▲王莽劇照

王莽當時為了排除異己,就直接下詔處對趙明、劉信、翟義、霍鴻等人及其九族進行阬殺。更不可思議的是,王莽還下令用厚土來掩蓋他們的屍體,而最終修築的麵積和高足有六丈,被人稱之為京觀,也就是阬的意思。之後,他又命人在土堆上插上寫有反虜逆賊鯨鯢的旗杆,借此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京觀並不是指普通的亭台樓閣,而是由屍體堆成的土堆。

▲京觀示意圖

明朝張岱在《夜航船》中也有相關的講述,他說古人在戰鬥中殺死了敵方後,通常都會用黃土來覆蓋屍體,並把它堆成類似於門樓似的建築物。而在一場大的戰役中,被殺敵軍數不勝數,遺體更是堆積成山,因此人們隻能一層一層地對其覆蓋,而這景觀最後的高度也直接取決於敵軍屍體的數量。而白起所築的京觀足足有幾十萬士兵的屍體,其京觀必然是蔚為壯觀的,敵國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也會有很大的震動。

02

需要指出的是,在曆史上不隻是白起和王莽幹過這樣的事,在唐朝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根據《舊唐書》記載:五年,帝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由此可見,阬殺築京觀是古代人用來顯示示威,震懾敵軍的慣用手段。晉國和楚國的戰爭中也有體現這一點。在邲之戰中晉國軍隊不敵楚國,後來楚莊王就在楚國大臣的建議下,阬殺了所有晉國士兵,並以此築成了京觀,好起到威懾別國的作用。

▲楚莊王出征

根據相關的曆史典籍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在十六朝的動蕩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阬殺案例。在西晉永嘉四年( 公元前310年),石勒擊敗了晉軍後,就在武德阬殺了上萬名俘虜。晉建興五年(公元前317年 ),前趙國的劉聰為了解決平陽貴族,也相繼阬殺了一萬五千人。漸漸地,阬殺成了戰爭中一個非常常用的手段,兵家和統治者都非常熱衷於使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管理國家、控製思想的方麵,阬殺都起到了極強的威懾作用。因此,一直到了明朝,阬殺也一直沒有退出曆史的舞台。

▲倭寇劇照

明朝永樂年間,大明軍隊出征安南,取得勝利之後把敵軍阬殺,築成了京觀;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中國,明軍將其擊退,後來也把他們的屍體給築成了京觀。隨著曆史進程的不斷加快,阬殺和京觀也和那些時代故事一樣被淹沒在了時光之中,如今的人們也無法見到真正的京觀了。但它卻會作為中國曆史上關於戰爭迫害人的一個深刻烙印,是不會被人們所忘記的。

結語

《萬裏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阬殺的存在時刻不斷地在提醒著人們,戰爭是血腥殘酷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平,珍視和平,更要好好地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時報:特朗普從南非身上得償所願 卻害了美國
得州擬立法禁止中國公民買房 華人聚州長家門口抗議
中國留學生:我在哈佛正好好上學 特朗普禁令來了
今年最窒息新聞:一位腦死亡女性被要求必須分娩
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樓盤被控貪汙造假 10人被拘捕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若不在美製造iPhone 須繳納至少25%關稅
馬斯克:中國實力不一般,大多數人並不了解
通過數據分析,網友們發現全國地鐵公司負債已超4萬億
台灣國防部長:相信美國對中國犯台企圖仍具威懾
中國留學生訴美國政府案 加州法官發布全美初始禁令
iPhone將漲破3500?分析師示警"美國製造"代價超驚人
哈佛醫學院盜賣捐贈屍體案 停屍房經理等8人認罪
哈佛外籍生禁令"掃到比利時公主",王室回應了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 那會便宜美國人
25年性侵299人 受害者最小僅1歲 法戀童癖醫生認罪
買賣股票時機"恰到好處",美政界多人涉嫌內幕交易
巨虧中的波音,靠關稅戰續命?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洛杉磯低收入家庭每月得千元補貼,可用於去迪士尼
社會文化:為啥中國人一離職就愛去大理?
坐地鐵的工人:泥塵滿身,何以安坐?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坑殺”就是指活埋嗎?真實場景更令人恐懼

哎呦品史 2020-08-08 22:37:21

《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場戰爭的勝利不是用屍山血海堆積起來的,累累白骨皆是做了君王建功立業的墊腳石。而在戰爭中最無辜的還要數那些無辜百姓們,他們不僅被戰爭所累,在飄搖的山河中艱難生存,甚至還要麵對隨時都要被坑殺的危險。

01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更好地控製思想、統一國家,便開展了一場焚書坑儒的行動,使得無數儒生喪生,據《史記》載:乃挾詐而盡阬殺之。我們可以想象那個一下子坑殺了四十萬戰俘的長平之戰該是一片多麽慘烈的景象。而主導長平之戰的就是對秦國有著萬世之功的常勝將軍白起。

▲焚書坑儒繪畫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白起率領秦國軍隊和趙國在上黨展開決戰,結果秦軍大獲全勝,俘虜了趙軍45萬人。對於這些趙國士兵,白起決定將他們盡數坑殺,結果就是整整45萬人無一幸免,全部死在了秦軍的手下。白起因此一戰成名,成為了當時最令人懼怕的戰場殺手。此後他更是所向披靡,在戰場之中戰無不勝,為秦國統一中國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白起劇照

在中國曆史上采用坑殺策略的戰役並不少,因此史學專家們對於人們提出來的坑殺等於活埋言論給出了解釋:如果這樣想就完全錯了,活埋比起坑殺的真實情形簡直差之千裏,坑殺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恐怖百倍,真實場景更是令人恐懼。坑殺本來寫做阬殺, 而阬的意思就是門樓,並非我們理解中的挖坑活埋。比如,在《漢書》中就曾記載過王莽阬殺朝臣的曆史事件。

▲王莽劇照

王莽當時為了排除異己,就直接下詔處對趙明、劉信、翟義、霍鴻等人及其九族進行阬殺。更不可思議的是,王莽還下令用厚土來掩蓋他們的屍體,而最終修築的麵積和高足有六丈,被人稱之為京觀,也就是阬的意思。之後,他又命人在土堆上插上寫有反虜逆賊鯨鯢的旗杆,借此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京觀並不是指普通的亭台樓閣,而是由屍體堆成的土堆。

▲京觀示意圖

明朝張岱在《夜航船》中也有相關的講述,他說古人在戰鬥中殺死了敵方後,通常都會用黃土來覆蓋屍體,並把它堆成類似於門樓似的建築物。而在一場大的戰役中,被殺敵軍數不勝數,遺體更是堆積成山,因此人們隻能一層一層地對其覆蓋,而這景觀最後的高度也直接取決於敵軍屍體的數量。而白起所築的京觀足足有幾十萬士兵的屍體,其京觀必然是蔚為壯觀的,敵國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也會有很大的震動。

02

需要指出的是,在曆史上不隻是白起和王莽幹過這樣的事,在唐朝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根據《舊唐書》記載:五年,帝詔廣州司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由此可見,阬殺築京觀是古代人用來顯示示威,震懾敵軍的慣用手段。晉國和楚國的戰爭中也有體現這一點。在邲之戰中晉國軍隊不敵楚國,後來楚莊王就在楚國大臣的建議下,阬殺了所有晉國士兵,並以此築成了京觀,好起到威懾別國的作用。

▲楚莊王出征

根據相關的曆史典籍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在十六朝的動蕩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阬殺案例。在西晉永嘉四年( 公元前310年),石勒擊敗了晉軍後,就在武德阬殺了上萬名俘虜。晉建興五年(公元前317年 ),前趙國的劉聰為了解決平陽貴族,也相繼阬殺了一萬五千人。漸漸地,阬殺成了戰爭中一個非常常用的手段,兵家和統治者都非常熱衷於使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管理國家、控製思想的方麵,阬殺都起到了極強的威懾作用。因此,一直到了明朝,阬殺也一直沒有退出曆史的舞台。

▲倭寇劇照

明朝永樂年間,大明軍隊出征安南,取得勝利之後把敵軍阬殺,築成了京觀;明朝嘉靖年間,倭寇進犯中國,明軍將其擊退,後來也把他們的屍體給築成了京觀。隨著曆史進程的不斷加快,阬殺和京觀也和那些時代故事一樣被淹沒在了時光之中,如今的人們也無法見到真正的京觀了。但它卻會作為中國曆史上關於戰爭迫害人的一個深刻烙印,是不會被人們所忘記的。

結語

《萬裏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阬殺的存在時刻不斷地在提醒著人們,戰爭是血腥殘酷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平,珍視和平,更要好好地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