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李子柒YouTube上大火 國內都在問:我們怎麽看?(圖)

李子柒YouTube上大火 國內都在問:我們怎麽看?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於 2019-12-13 07:04:5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李子柒,兩三年前在微博、美拍、B站收獲了眾多粉絲的90後美食視頻播主,她的視頻正在境外視頻網站飛速走紅。



圖:新浪微博個人賬號信息

截至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在境外最大的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上的粉絲量達到749萬,有著比肩世界知名新聞廣播機構BBC(561萬)、CNN(796萬)以及FOX(386萬)在該平台的粉絲體量,其感染力之強可見一斑。

圖:國外個人賬號信息

從李子柒發布的視頻作品中可發現,內容均側重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魅力,如將蠶絲、刺繡、竹藝、木工、造紙等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工藝,以及充滿古典韻味的特色美食小吃,結合低沉悠揚的傳統曲風,把山居田園的美好生活情境通過網絡呈現給世界。

圖:熱門視頻

這些視頻在收獲了超高的人氣和關注度,平均播放次數也都達到千萬級,不少網友紛紛發表了評論:

Arabic:“如果我死了去天堂,這就是我想要我的天堂的樣子。”

Giulia:“這段視頻如此簡單,卻又如此的美麗、平靜。” How Soon:“3000多萬播放,讚讚讚!!這才是文化輸出。”

R?bet M?hlin:“這個女人什麽都會,能讓自然如此近在咫尺非常令人敬佩,您是個出色的人。”

還有諸如以下眾多留言,總之都是好評!

圖片來自網絡

綜合視頻的整體瀏覽量和網友跟評不難看出,視頻作品表現出的種種美好受到了外國網友的喜愛。如此一來,既然這種恬淡祥和的鄉村意境引發了世界共鳴,是否也可以認為這是對中國文化輸出的一種認同?畢竟“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然而,有輿論指出,這就是真正的文化輸出?或者說這代表了對中國文化輸出的成功嗎?伴隨著李子柒在境外視頻網站急劇躥紅之時,國內也對李子柒和她的作品存在爭議。

經過梳理發現,質疑的焦點大致可歸為以下幾方麵:

李子柒的視頻作品能反映真實中國?

首先是作品內容方麵。李子柒以中國原始農耕生活為主題的視頻受到海外網友的關注,隻是說明迎合了一些“歪果仁”對中國“落後”的刻板印象。這種單調的鄉土生活,缺乏對科技、時尚等當今中國發展現實進行豐富的展現,認為李子柒反而為文化輸出起到了負麵效果。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視頻中的鄉村太過於“虛幻”和“理想化”,無法體現出大部分的真實農村風貌。

自媒體人如何扛起“文化輸出”大旗?

其次是基於李子柒的影響力。如今已是中國文化輸出的時代,需要依靠媒體、影視、文化傳播的大力宣傳和包裝,而李子柒作為一個自媒體人,盡管有說背後存在專業團隊加持,但對於輸出中國文化的能力依然存在著質疑,無法做到精準到位,自然難以擔起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輸出”的重任。

此外,盡管李子柒在YouTube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隻是跟其他中國博主做橫向比較得出來的結論。事實上,目前她的頻道離真正的一二線大博主在數據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並且也遠遠沒到國外普通網民人盡皆知的程度。因此打上“文化輸出”的標簽為時過早。綜上,有關“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在網絡中引發輿論熱議。

近一周來,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予以關注。該話題在微博平台的走勢持續波動,截至12日中午,閱讀量已超過8億,並吸引了7萬餘網友參與討論。

圖:近一周全網相關話題輿情總體走勢

圖:網絡熱詞

從網絡熱詞中可以看出,李子柒、中國文化、輸出、中國故事、視頻、生活、世外桃源、田園生活等成為本事件的高熱詞,體現出輿論關注的重點。

麵對輿論質疑,主流媒體如何點評?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等主流權威媒體針對這一話題紛紛發表觀點。

新華社《讀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在互聯網時代,文明交流互鑒有了更多載體和渠道,有了更廣闊的平台,有利於跨越差異、打破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這個精彩無限的文化傳播與交流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我們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質、有溫度的好故事,讓更多的人讀懂中國、愛上中國。”

人民日報評論稱:“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著豐富內涵和不同麵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積出的肥沃土壤,也有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變化。把這樣一個博大精深而複雜多樣的中國故事講好,並不容易。那些試圖讓一個視頻博主來承擔“文化輸出”重任的聲音,聽起來不僅有點苛責,也不現實。與其提出過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學習借鑒其優點和經驗;爭議是否是文化輸出,不如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創新和推廣的工作。”

央視新聞熱評稱:“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國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沒有翻譯卻依舊火遍全球。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新京報在《李子柒是一個生活鏡像而非“文化英雄”》中表示:“李子柒是個理想化鏡像,大家都找到了一個合理表達內心的出口,她的出現使得大家在對這個世界發出抗議聲音的時候,也可以不是憤怒的,而是安靜的、平和的。李子柒的作品,相信依然會有人喜愛,因為在她身上被投射了諸多希冀,人們需要這種希冀帶來的照耀。而因為她作品所獨有的特色,她也被附加了很多額外的符號,但我們也無需用這些符號綁架或捧殺她。”

澎湃新聞在《北大中文係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中引用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的觀點:“李子柒走紅是文化傳播規律和特征的具體展現。它是相當成功的文化傳播,創造了中華文化跨文化理解的一個部分。我們要避免大眾文化傳播產生消極的效果,但我們更需要有越來越多的李子柒,讓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生動鮮活地創造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文化傳播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它需要更多的路徑、方式和內容。”

南方都市報的標題《李子柒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直接體現了觀點,內容指出:“李子柒用唯美的風格講述鄉村故事,她的拍攝講究商業技巧,但這隻是提升了消費體驗,她所講述的那些故事,其“劇本”來自真實的鄉村生活,這才是很多人喜歡她的一個主要原因。澄清爭議,走出誤區,李子柒呈現給國外網友的東西,這種小而美的中國故事所獲得的共鳴,相信會激勵更多的李子柒,因為這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

網民觀點

在媒體亮出觀點的同時,微博網友也積極討論。其中以#央視評李子柒為何火遍全球#成為微博熱點話題,帶動了更多網友關注和熱議。

在媒體以“熱愛”詮釋李子柒的成功之後,大量網友予以高度認同,甚至有網友說即使是虛幻的夢,但也因為太美而不願去破壞它。

另有網友認同這是榜樣的力量,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輸出。

微博原創視頻博主、娛樂綜藝視頻自媒體@歪果仁研究協會(粉絲量330餘萬)發布視頻,力挺李子柒的作品。並對於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外國人喜歡李子柒做出解釋。

大意為:“中國在快速發展在迅速崛起,這已是全世界的共識,但古老中國的另一麵卻並不為人熟知。傳統與現代化並不矛盾,李子柒的視頻展現出了中國鄉村生活,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所以在海外受歡迎一點也不足為奇。”這條視頻內容被網友評為邏輯分析得嚴肅且透徹,該視頻微博獲得了超過2萬餘次的轉評總量和3.8萬點讚。

不少網友結合自己的觀點參與到相關話題的投票活動。

約有3萬網友參與到“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一投票活動,以下圖形可更為直觀地體現網友態度。

此外,在“李子柒為什麽會受歡迎”的投票中,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這是東方鄉村文化魅力的體現。

目前,從大量媒體、網民的輿論中可以看出對李子柒及其視頻作品的支持聲量遠大於質疑,具有正能量的觀點受到更多的認同。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民俗風情不盡相同。但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通的,民族傳統文化也需要更多的人來傳承和守護。李子柒的成功帶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借鑒,思考如何將中國的種種美好與偉大進行全麵、多維的傳播。願每個人都在“文化輸出”的道路上堅守初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炮轟"沒有補貼你早就回南非了",馬斯克:全部削減
裝到這種程度,會不會有點太不尊重人了?
味精對人體有害?50多年的謠言摧毀了一個行業
一個普通人,為何如此潦草過完一生?
專家:特朗普不太可能登上“總統山”,原因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紐時: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特朗普普京齊聚北京?九三閱兵或成國際格局分水嶺
“大又美法案”51:50參院闖關成功 萬斯投下關鍵票
是否驅逐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們得研究看看
伊朗12天內兵敗如山倒 原來是印度反水 為以立奇功?
夫妻花50萬帶兒子遊41國 網民嘲:英語零進步屬浪費
司法部將“取消國籍”列優先事項 曾冒領白卡或丟國籍
川普民調直直落!美國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顯
再批“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又提建新政黨
脫離西方軌道後,俄羅斯掀起中國熱
中國秀神秘“斷電導彈”一擊癱瘓電網 疑劍指台灣
川馬互罵 川普威脅砍特斯拉補助 馬斯克怒回 股價重挫
急墜8000米 乘客"魂沒了 腿在抖" 中國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三巨頭”史無前例同框?習邀川普普京看9.3大閱兵
4大學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殘忍震驚全美 博士生認罪逃死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李子柒YouTube上大火 國內都在問:我們怎麽看?

新京報 2019-12-13 07:04:50

李子柒,兩三年前在微博、美拍、B站收獲了眾多粉絲的90後美食視頻播主,她的視頻正在境外視頻網站飛速走紅。



圖:新浪微博個人賬號信息

截至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在境外最大的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上的粉絲量達到749萬,有著比肩世界知名新聞廣播機構BBC(561萬)、CNN(796萬)以及FOX(386萬)在該平台的粉絲體量,其感染力之強可見一斑。

圖:國外個人賬號信息

從李子柒發布的視頻作品中可發現,內容均側重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魅力,如將蠶絲、刺繡、竹藝、木工、造紙等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工藝,以及充滿古典韻味的特色美食小吃,結合低沉悠揚的傳統曲風,把山居田園的美好生活情境通過網絡呈現給世界。

圖:熱門視頻

這些視頻在收獲了超高的人氣和關注度,平均播放次數也都達到千萬級,不少網友紛紛發表了評論:

Arabic:“如果我死了去天堂,這就是我想要我的天堂的樣子。”

Giulia:“這段視頻如此簡單,卻又如此的美麗、平靜。” How Soon:“3000多萬播放,讚讚讚!!這才是文化輸出。”

R?bet M?hlin:“這個女人什麽都會,能讓自然如此近在咫尺非常令人敬佩,您是個出色的人。”

還有諸如以下眾多留言,總之都是好評!

圖片來自網絡

綜合視頻的整體瀏覽量和網友跟評不難看出,視頻作品表現出的種種美好受到了外國網友的喜愛。如此一來,既然這種恬淡祥和的鄉村意境引發了世界共鳴,是否也可以認為這是對中國文化輸出的一種認同?畢竟“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然而,有輿論指出,這就是真正的文化輸出?或者說這代表了對中國文化輸出的成功嗎?伴隨著李子柒在境外視頻網站急劇躥紅之時,國內也對李子柒和她的作品存在爭議。

經過梳理發現,質疑的焦點大致可歸為以下幾方麵:

李子柒的視頻作品能反映真實中國?

首先是作品內容方麵。李子柒以中國原始農耕生活為主題的視頻受到海外網友的關注,隻是說明迎合了一些“歪果仁”對中國“落後”的刻板印象。這種單調的鄉土生活,缺乏對科技、時尚等當今中國發展現實進行豐富的展現,認為李子柒反而為文化輸出起到了負麵效果。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視頻中的鄉村太過於“虛幻”和“理想化”,無法體現出大部分的真實農村風貌。

自媒體人如何扛起“文化輸出”大旗?

其次是基於李子柒的影響力。如今已是中國文化輸出的時代,需要依靠媒體、影視、文化傳播的大力宣傳和包裝,而李子柒作為一個自媒體人,盡管有說背後存在專業團隊加持,但對於輸出中國文化的能力依然存在著質疑,無法做到精準到位,自然難以擔起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文化輸出”的重任。

此外,盡管李子柒在YouTube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也隻是跟其他中國博主做橫向比較得出來的結論。事實上,目前她的頻道離真正的一二線大博主在數據上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並且也遠遠沒到國外普通網民人盡皆知的程度。因此打上“文化輸出”的標簽為時過早。綜上,有關“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在網絡中引發輿論熱議。

近一周來,媒體和社會各界人士予以關注。該話題在微博平台的走勢持續波動,截至12日中午,閱讀量已超過8億,並吸引了7萬餘網友參與討論。

圖:近一周全網相關話題輿情總體走勢

圖:網絡熱詞

從網絡熱詞中可以看出,李子柒、中國文化、輸出、中國故事、視頻、生活、世外桃源、田園生活等成為本事件的高熱詞,體現出輿論關注的重點。

麵對輿論質疑,主流媒體如何點評?

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等主流權威媒體針對這一話題紛紛發表觀點。

新華社《讀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在互聯網時代,文明交流互鑒有了更多載體和渠道,有了更廣闊的平台,有利於跨越差異、打破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這個精彩無限的文化傳播與交流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我們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質、有溫度的好故事,讓更多的人讀懂中國、愛上中國。”

人民日報評論稱:“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著豐富內涵和不同麵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積出的肥沃土壤,也有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變化。把這樣一個博大精深而複雜多樣的中國故事講好,並不容易。那些試圖讓一個視頻博主來承擔“文化輸出”重任的聲音,聽起來不僅有點苛責,也不現實。與其提出過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學習借鑒其優點和經驗;爭議是否是文化輸出,不如紮紮實實做好文化創新和推廣的工作。”

央視新聞熱評稱:“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國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沒有翻譯卻依舊火遍全球。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新京報在《李子柒是一個生活鏡像而非“文化英雄”》中表示:“李子柒是個理想化鏡像,大家都找到了一個合理表達內心的出口,她的出現使得大家在對這個世界發出抗議聲音的時候,也可以不是憤怒的,而是安靜的、平和的。李子柒的作品,相信依然會有人喜愛,因為在她身上被投射了諸多希冀,人們需要這種希冀帶來的照耀。而因為她作品所獨有的特色,她也被附加了很多額外的符號,但我們也無需用這些符號綁架或捧殺她。”

澎湃新聞在《北大中文係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中引用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張頤武的觀點:“李子柒走紅是文化傳播規律和特征的具體展現。它是相當成功的文化傳播,創造了中華文化跨文化理解的一個部分。我們要避免大眾文化傳播產生消極的效果,但我們更需要有越來越多的李子柒,讓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生動鮮活地創造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文化傳播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它需要更多的路徑、方式和內容。”

南方都市報的標題《李子柒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直接體現了觀點,內容指出:“李子柒用唯美的風格講述鄉村故事,她的拍攝講究商業技巧,但這隻是提升了消費體驗,她所講述的那些故事,其“劇本”來自真實的鄉村生活,這才是很多人喜歡她的一個主要原因。澄清爭議,走出誤區,李子柒呈現給國外網友的東西,這種小而美的中國故事所獲得的共鳴,相信會激勵更多的李子柒,因為這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

網民觀點

在媒體亮出觀點的同時,微博網友也積極討論。其中以#央視評李子柒為何火遍全球#成為微博熱點話題,帶動了更多網友關注和熱議。

在媒體以“熱愛”詮釋李子柒的成功之後,大量網友予以高度認同,甚至有網友說即使是虛幻的夢,但也因為太美而不願去破壞它。

另有網友認同這是榜樣的力量,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輸出。

微博原創視頻博主、娛樂綜藝視頻自媒體@歪果仁研究協會(粉絲量330餘萬)發布視頻,力挺李子柒的作品。並對於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外國人喜歡李子柒做出解釋。

大意為:“中國在快速發展在迅速崛起,這已是全世界的共識,但古老中國的另一麵卻並不為人熟知。傳統與現代化並不矛盾,李子柒的視頻展現出了中國鄉村生活,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所以在海外受歡迎一點也不足為奇。”這條視頻內容被網友評為邏輯分析得嚴肅且透徹,該視頻微博獲得了超過2萬餘次的轉評總量和3.8萬點讚。

不少網友結合自己的觀點參與到相關話題的投票活動。

約有3萬網友參與到“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這一投票活動,以下圖形可更為直觀地體現網友態度。

此外,在“李子柒為什麽會受歡迎”的投票中,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這是東方鄉村文化魅力的體現。

目前,從大量媒體、網民的輿論中可以看出對李子柒及其視頻作品的支持聲量遠大於質疑,具有正能量的觀點受到更多的認同。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民俗風情不盡相同。但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通的,民族傳統文化也需要更多的人來傳承和守護。李子柒的成功帶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借鑒,思考如何將中國的種種美好與偉大進行全麵、多維的傳播。願每個人都在“文化輸出”的道路上堅守初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