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不願麵對的中期選舉真相:川普的巨大勝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中期選舉”專題頁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整體而言,共和黨在國會雖看似跛腳,但並未失去特朗普眼下最關鍵的人事同意權,也在眾議院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這張期中考成績單算是低空飛過。

11月6日登場的美國期中選舉,是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以來首度接受全國民眾的檢驗,包括中美貿易戰、邊境控管、大法官提名之爭,都成為選戰話題。此次改選,包括35席聯邦參議員(其中兩席是特別選舉)、435席聯邦眾議員、36席州長與各地大小官員,將牽動未來兩年的政局走向。

最終的開票結果,民主黨睽違八年再度取得眾議院多數,共和黨力保參議院繼續過半,州長則是民主黨大有斬獲,連下七城。麵對這樣的選舉結果,特朗普在第一時間卻對外表示「取得巨大勝利」,不過仔細分析可發現,特朗普說的或許真是民主黨不願麵對的真相。

雖沒躲過「期中魔咒」,共和黨卻演出「參院驚奇」

由於期中選舉都被視為現任總統的期中考,因此執政黨幾乎都會在期中選舉滑鐵盧,細數近幾任的總統,確實都在期中選舉吞下敗仗,成為揮之不去的「期中魔咒」。

奧巴馬(Barack Obama)在第一任期的2010年期中選舉丟掉眾議院多數,2014年期中選舉更是一口氣輸掉九席,失去掌握八年的參議院。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第一任期在九一一事件的影響下,共和黨於國會兩院都逆勢成長,直到2006年期中選舉才失去兩院的多數席次,就連柯林頓(Bill Clinton)也沒能在第一任期倖免,對國會兩院的主導權也是於1994年選舉一次輸光。

共和黨在這次的選舉中未能守住眾議院,就結果來說等於是特朗普步上了奧巴馬的後塵,沒能躲過「期中魔咒」。

依據《美國憲法》,參眾兩院共享國會職權,但負責的事項還是略有不同,眾議院掌握徵稅與撥款之權,以去(2017)年特朗普推行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就是從眾議院發起,參議院僅能提出建議或修正,並不能主導財稅法案。

由此觀之,眾議院的影響偏重於「內政」層麵,所以未來兩年民主黨將會對特朗普形成牽製,至少在移民控管與廢除歐記健保(Obamacare)等爭論不休的政策上,特朗普要過眾議院這關的難度很高。

但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參議院,共和黨席次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從民主黨手中攻城掠地,在選情膠著的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印第安納州(Indiana)、佛羅裏達州(Florida)和密蘇裏州(Missouri)翻盤,雖然丟掉內華達州(Nevada)和亞利桑那州(Arizona),卻還是守住參議院過半優勢,增加三席的戰績也是自甘迺迪(John F. Kennedy)1962年期中選舉以來最好的表現。

參議院的勝利,其實就足以一掃共和黨在眾議院落敗的陰霾。續掌參議院多數的第一刀,砍向「通俄門」

與眾議院相比,參議院有一項最特別且關鍵的職權,就是「人事同意權」,包括國務卿、內閣閣員、大法官等重要官員,都是由總統提名後送交參議院表決任命。特朗普上任至今人事更迭頻仍,因此能否掌握人事同意權的穩定,對特朗普來說相當重要,這點可從特朗普在期中選舉後的動作得到證實。

11月7日早晨,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接到白宮通知,希望他能辭職走人,塞申斯也立刻遞出辭呈,接受「被請辭」的決定。塞申斯的去職,外界多半認為與「通俄門」調查有關,塞申斯因為迴避調查而無法替特朗普擋子彈,放任調查越滾越大,特朗普想撤換塞申斯的傳聞早已甚囂塵上。

由於主導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為避免影響選情而在期中選舉前一個月暫停對外發表聲明,但現在眼看選舉已過,米勒的調查進度一定會成為外界焦點,特朗普此刻撤換司法部長,即便不會讓通俄門調查立刻喊卡,但無疑是企圖影響進度。

另一方麵,共和黨在參議院確定過半,也是特朗普敢在選後不到24小時就讓塞申斯走人的第二項因素。期中選舉的參議員將在明(2019)年一月就任,如果參議院是民主黨佔多數,特朗普根本來不及在國會交接前把司法部長人事案搞定,也就會大幅降低屬意人選的通過機率,屆時隻會徒增麻煩。

或許特朗普早就有趕走塞申斯的念頭,隻是卡在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任命案,讓撤換司法部長的時程往後延,加上仍在觀望期中選舉的結果,因此才會在確定續掌參議院後立刻拿塞申斯祭旗。

由以上種種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特朗普所謂的「巨大勝利」說的到底是什麽。

向民主黨伸出橄欖枝?特朗普對眾議院另有盤算

共和黨在眾議院並未如參議院順利,一如預期失去多數優勢,但特朗普在選舉結果出爐後,卻立即表示支持民主黨的眾議院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出任眾議院議長,這件事情相當值得玩味。

佩洛西出身加州(California),是典型的老牌民主黨政治人物,並從2003年就開始擔任民主黨眾議院領袖,更在2007年出任眾議院議長。然而佩洛西時常與特朗普在政策上交鋒,每到選舉更是共和黨極力抹黑的對象,但這次選後特朗普竟然支持佩洛西,還希望未來增加跨黨派合作,這點有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

佩洛西雖然是民主黨人,但她是黨內少數對中國強硬的人物,長期關心中國人權議題、西藏與達賴喇嘛,近來更多次指出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威脅。佩洛西對中國的立場,與眼下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並不衝突;雖然眾議院在外交上的影響相對有限,但能在中國立場上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是特朗普願意讓佩洛西登上議長大位的原因之一。

再者,民主黨對佩洛西的不滿,也可能是特朗普支持她的理由。佩洛西在眾議院領導民主黨已15年之久,且78歲的高齡顯得缺乏生氣,許多黨內青壯派對領導階層職務早就躍躍欲試,但佩洛西並沒有交棒的打算。

11月28日民主黨即將舉行黨團會議決定議長人選,多位民主黨眾議員已表態不支持佩洛西,若這股青壯派醞釀的「反佩洛西」勢力沒有得到適當安撫,恐怕將來會在民主黨內引發進一步的內鬥。把一顆民主黨的不定時炸彈拱上議長寶座,有機會激起民主黨分裂,對共和黨或特朗普來說,何樂而不為?

以特朗普的角度而言,若民主黨選擇其他人出任議長,不見得會在對中政策與自己有一致的想法,倒不如接受民主黨過半的事實,並在這個局麵中找到最有利的選項,而這個答案便是民主黨內也頗有微詞的佩洛西。


佩洛西(左)與特朗普|Photo Credit: AP/達誌影像州長選舉牽動2020大選,將是特朗普心中最大的痛

討論到中美貿易戰,就不得不把視角轉到這次期中選舉的另一重頭戲:州長。此次改選36州的州長,民主黨一口氣在七州翻盤,分別是緬因州(Maine)、密西根州(Michigan)、威斯康辛州(Wisconsin)、伊利諾州(Illinois)、堪薩斯州(Kansas)、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與內華達州。

然而,選前就作為中美貿易戰指標而受到關注的愛荷華州(Iowa),不管是州長或國會選舉結果,都值得進一步分析。

愛荷華州之所以會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指標,主要是因該州盛產大豆,有25%銷往中國,但中國卻在貿易戰中把大豆關稅調高25%。中國官媒在選前於當地《得梅因紀事報》刊登四大頁全版廣告,痛罵特朗普打貿易戰「很愚蠢」。

此事在愛荷華州似乎有發酵的跡象,以州長選舉來看,共和黨的候選人雷諾茲(Kim Reynolds)雖以50.4%的得票率當選,卻比前任州長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2014年選的59.1%還少九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頗為明顯。

再來看該州的四席聯邦眾議員,原本共和黨握有三席,但其中兩席在這次被民主黨攻下,另一席僅以微幅差距勝出,且選票下滑也相當明顯;加上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就是前愛荷華州長布蘭斯塔德,連自家州長在中國前線都無法捍衛愛荷華的利益,以致該州選民用選票表達不滿,使共和黨嚐到苦頭。

由此可知,中國因素在愛荷華州確實有激起一些效應,連帶過去被視為共和黨票倉的農業州堪薩斯也敗選,代表中美貿易戰對共和黨選民還是造成影響。至於愛荷華州的現象隻是特殊個案,還是中西部農業州政治格局全麵翻轉的前兆,非常值得持續觀察。


此外,綜觀民主黨這次勝出的州長,特朗普恐怕也高興不起來。對比2016年大選特朗普勝出的州,民主黨成功在密西根、堪薩斯、威斯康辛與賓州(Pennsylvania)翻盤,這幾州總計有52張選舉人票,足以撼動總統大選的結果。雖然州長與候選人個人特質關聯性較大,但特朗普上次便是藉由五大湖區的擺盪而勝出,若這些州又倒向民主黨,對特朗普2020年想連任無疑是一大警訊。

整體而言,共和黨在國會雖看似跛腳,但並未失去特朗普眼下最關鍵的人事同意權,也在眾議院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以選前這麽多紛紛擾擾來說,特朗普這張期中考成績單算是低空飛過。「雖無近憂,但有遠慮」,特朗普短期內的施政格局,並不會因期中選舉受到立即性翻天覆地的改變,不過州長選舉的後座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