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老誌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經為其撿骨抬棺(圖)

老誌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經為其撿骨抬棺

文章來源: 路小川 於 2009-10-09 23:16:1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359uer.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毛岸英(資料圖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fworo.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昨日,巫山,向朝善向記者展示他珍藏的毛岸英墳墓照片 通訊員 盧先慶 攝

  曾給毛岸英抬棺材 巫山老翁想回朝祭拜

  但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誌願軍戰士園夢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紀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卻掀起了波瀾:當年他作為誌願軍司令部的一名警衛班長,曾親手給毛岸英撿過遺骨抬過棺材,還與其他戰友一道,修墓對其進行安葬。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了的“情結”,想去朝鮮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憶起這段往事泣不成聲。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紀

  向朝善今年78歲,巫山縣廟宇鎮人,1983年退休後與老伴一道居住在縣城。昨天上午,他戴著老花鏡從泛黃的皮箱裏翻出一張用塑料紙包裹了4層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墳,墳前有一塊石碑。

  “這個墳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來。他說,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國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墳前痛哭了一場,然後向部隊的一名宣傳幹事要了這張照片作紀念。回國之後,他一直將照片珍藏著。

  老人的兒子向登平是巫山縣大廟中學的一名教師,他說,自小就知道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每當父親聊起那段經曆時,就會把毛岸英的墳墓照片拿出來給他們看,“他講述當年的故事,有時聲淚俱下。”

  本要送岸英遺骨回國

  1952年12月,向朝善在巫山參軍後來到重慶主城,然後與兄弟部隊一道開赴朝鮮,被分在誌願軍直屬司令部警衛團4連1排任一班班長,負責保衛彭德懷等首長。

  向朝善稱,1950年11月25日下午,時年28歲的毛岸英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按規定當時在戰鬥中犧牲的同誌一律執行就地安葬,每座墳前豎一塊木板,寫上犧牲者的姓名和籍貫,便於日後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犧牲後也是這樣就地安葬的。

  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後,誌願軍總部決定讓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占地約300畝的烈士陵園,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陵園。當時向朝善所在連隊原駐地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崇仁裏黃土坡一帶,身為班長的他與戰友一道接受了上級下達的遷墳任務,他們一個班12名戰士,主要負責撿裝烈士遺骨和挖墳坑。

  向朝善告訴記者,當時規定營級以上烈士遺體要運回沈陽誌願軍烈士陵園安葬,而毛岸英犧牲前是團級幹部,按級別應當運回國內,為此他親手給毛岸英烈士撿過遺骨抬過棺材。

  他曾清楚地記得,1954年7月28日,天空晴朗,萬裏無雲,他所在連隊的五班戰士從10多公裏外的大魚洞方向抬來一副埋葬過的舊棺材,上麵貼著的一張白紙寫道“毛岸英烈士”。原來,棺材裏麵裝的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遺骨。

  今年79歲的向體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長,如今居住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紀蘭鎮。昨天,他回憶這個細節時說,大家獲知情況後立即圍住舊棺材脫帽默哀,突然一名戰士失聲哭了起來,大家也跟著痛哭起來。隨後連長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聲。“向朝善班長流著淚打開那副舊棺材,與我們一道將毛岸英的遺骨一塊一塊撿到旁邊早已鋪好的一塊白綢緞上。”向體元介紹說,毛岸英的遺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點,撿完後班長向朝善還到舊棺材中仔細檢查了兩遍,然後將裹有毛岸英遺骨的白綢緞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裏,準備抬到一公裏外的駐地公路邊,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向體元說,當時準備由6個人來抬,但全班12名戰士都爭著抬,向朝善班長最後隻得同意大家都去抬。就這樣,全班戰士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邊一個指定的帳篷裏。

  毛主席決定岸英葬在朝鮮

  可令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史林又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園安葬。當看到戰士們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後,史林連忙解釋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

  後來,向朝善又與戰友一道,將裝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誌願軍烈士陵園進行安葬。向體元告訴記者,他和向朝善班長等戰友一起挖了一個大坑,將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材放了下去,填上泥土後還在墳前立了一塊碑。

  向朝善說,毛岸英的墳墓遷到誌願軍烈士陵園後,另有115名黨員、16名團員和3名無名烈士的墳塋被安葬在陵園的134棵青鬆下,這些青鬆是從祖國東北移栽去的。毛岸英的墓地顯得十分普通,墓前立著一塊3尺高的花崗岩石碑,墓碑正麵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誌之墓”7個大字,墓碑的背麵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一段碑文。

  對這段曆史,今年82歲高齡的孟照輝老人曾有過專門的研究。孟老原是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作戰科長、軍事科學院副軍職研究員兼抗美援朝戰爭史研究室主任,曾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長達50餘年。他告訴記者,他對這段曆史細節的研究,與向朝善和向體元兩位老人的回憶大體相同,這些都是曆史的真實。

  孟老還對記者稱,岸英當年在朝鮮大魚洞犧牲後,按當時的規定就地安葬。後來遷墳時,兩名重慶籍誌願軍戰士將岸英的遺骨從舊棺材撿入另一副新棺材中,然後受命一起抬往位於檜倉的誌願軍烈士陵園重新安葬。

  半世紀夢想回朝祭奠英烈

  巫山縣廟宇鎮黨委副書記彭美文介紹說,1957年向朝善轉業回鄉後,在當時的大廟區(現廟宇鎮)當了20多年武裝部長。“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厲風行。”彭美文評價道。

  向朝善則稱,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回到朝鮮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去看一看,去祭奠戰友的英烈。“最近這段時間爸爸的這個夢越來越強烈。”兒子向登平介紹說,這段時間父親老是向他提起去朝鮮的事。可要實現這個夢想談何容易,向朝善現在靠幾百元的退休工資維持老兩口的生活,而向體元在鄉下,經濟更加拮據。他們說,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誌願軍戰士園夢。

  向朝善同時表示,當年回國後與眾戰友們失去了聯係,50年過去了,希望找到他們,與他們重逢。如有知情者,可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23-966965聯係。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罕見景象!夏威夷海水“神秘消失” 全島緊急大逃亡
辣眼!釋永信親吻李湘畫麵曝光 曝在鄭州養女大學生
華人工程師中6000萬大獎:一個“電話”改變命運
豪華遊輪提前離港 600遊客追船失敗 被拋棄在夏威夷
淫魔女友:不豁免就不開口 川普:克林頓去過28次

24小時討論排行

全世界稀有的奇觀:在中國,高校不能“隨便進”
中國拒絕放棄購買俄國原油,特習會還有戲嗎
美聯儲重磅宣布:維持利率不變 未發出9月降息信號
這位著名MAGA人物 與建製派共和黨人分道揚鑣!
彭博:習近平將政治遺產和中國經濟 和大壩捆在一起
川普稱與韓國達成貿易協議 將對韓征收15%關稅
南加豪宅21幼童遭虐:照片曝光觸目驚心 男嬰顱腦重傷
川普宣布對印度征25%關稅 並對購買俄能源實施懲罰
揭秘“$5500億美國投資” 為何日本覺得“很劃算”
青島一網友因“海景照”探店發現竟是牆上一幅畫...
美國政治生態演變 當特朗普的權撞疼了馬斯克的錢
少林寺現狀曝:方丈室被鐵皮圍住 黑衣人把守通道
中共政治局宣布:四中全會10月召開 主要議程是…
解除留置後,民營企業家們選擇了跳樓自殺
川普對等關稅8/1開征! 各國最新稅率一次看
加拿大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川普:美加貿易談判變困難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老誌願軍想回朝鮮祭拜毛岸英 曾經為其撿骨抬棺

路小川 2009-10-09 23:16:18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359uer.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毛岸英(資料圖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fworo.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昨日,巫山,向朝善向記者展示他珍藏的毛岸英墳墓照片 通訊員 盧先慶 攝

  曾給毛岸英抬棺材 巫山老翁想回朝祭拜

  但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誌願軍戰士園夢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紀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卻掀起了波瀾:當年他作為誌願軍司令部的一名警衛班長,曾親手給毛岸英撿過遺骨抬過棺材,還與其他戰友一道,修墓對其進行安葬。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他心底一直有一個未了的“情結”,想去朝鮮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憶起這段往事泣不成聲。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紀

  向朝善今年78歲,巫山縣廟宇鎮人,1983年退休後與老伴一道居住在縣城。昨天上午,他戴著老花鏡從泛黃的皮箱裏翻出一張用塑料紙包裹了4層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墳,墳前有一塊石碑。

  “這個墳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來。他說,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國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墳前痛哭了一場,然後向部隊的一名宣傳幹事要了這張照片作紀念。回國之後,他一直將照片珍藏著。

  老人的兒子向登平是巫山縣大廟中學的一名教師,他說,自小就知道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每當父親聊起那段經曆時,就會把毛岸英的墳墓照片拿出來給他們看,“他講述當年的故事,有時聲淚俱下。”

  本要送岸英遺骨回國

  1952年12月,向朝善在巫山參軍後來到重慶主城,然後與兄弟部隊一道開赴朝鮮,被分在誌願軍直屬司令部警衛團4連1排任一班班長,負責保衛彭德懷等首長。

  向朝善稱,1950年11月25日下午,時年28歲的毛岸英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按規定當時在戰鬥中犧牲的同誌一律執行就地安葬,每座墳前豎一塊木板,寫上犧牲者的姓名和籍貫,便於日後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犧牲後也是這樣就地安葬的。

  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後,誌願軍總部決定讓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占地約300畝的烈士陵園,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陵園。當時向朝善所在連隊原駐地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崇仁裏黃土坡一帶,身為班長的他與戰友一道接受了上級下達的遷墳任務,他們一個班12名戰士,主要負責撿裝烈士遺骨和挖墳坑。

  向朝善告訴記者,當時規定營級以上烈士遺體要運回沈陽誌願軍烈士陵園安葬,而毛岸英犧牲前是團級幹部,按級別應當運回國內,為此他親手給毛岸英烈士撿過遺骨抬過棺材。

  他曾清楚地記得,1954年7月28日,天空晴朗,萬裏無雲,他所在連隊的五班戰士從10多公裏外的大魚洞方向抬來一副埋葬過的舊棺材,上麵貼著的一張白紙寫道“毛岸英烈士”。原來,棺材裏麵裝的就是毛岸英烈士的遺骨。

  今年79歲的向體元原是向朝善所在班的副班長,如今居住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紀蘭鎮。昨天,他回憶這個細節時說,大家獲知情況後立即圍住舊棺材脫帽默哀,突然一名戰士失聲哭了起來,大家也跟著痛哭起來。隨後連長史林止住了大家的哭聲。“向朝善班長流著淚打開那副舊棺材,與我們一道將毛岸英的遺骨一塊一塊撿到旁邊早已鋪好的一塊白綢緞上。”向體元介紹說,毛岸英的遺骨大到一尺以上,小到一丁點,撿完後班長向朝善還到舊棺材中仔細檢查了兩遍,然後將裹有毛岸英遺骨的白綢緞放到另一副黑色新棺木裏,準備抬到一公裏外的駐地公路邊,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向體元說,當時準備由6個人來抬,但全班12名戰士都爭著抬,向朝善班長最後隻得同意大家都去抬。就這樣,全班戰士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邊一個指定的帳篷裏。

  毛主席決定岸英葬在朝鮮

  可令大家未料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史林又吩咐一班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抬回附近的烈士陵園安葬。當看到戰士們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後,史林連忙解釋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

  後來,向朝善又與戰友一道,將裝有毛岸英烈士的那副新棺材抬到了誌願軍烈士陵園進行安葬。向體元告訴記者,他和向朝善班長等戰友一起挖了一個大坑,將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材放了下去,填上泥土後還在墳前立了一塊碑。

  向朝善說,毛岸英的墳墓遷到誌願軍烈士陵園後,另有115名黨員、16名團員和3名無名烈士的墳塋被安葬在陵園的134棵青鬆下,這些青鬆是從祖國東北移栽去的。毛岸英的墓地顯得十分普通,墓前立著一塊3尺高的花崗岩石碑,墓碑正麵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誌之墓”7個大字,墓碑的背麵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撰寫的一段碑文。

  對這段曆史,今年82歲高齡的孟照輝老人曾有過專門的研究。孟老原是誌願軍司令部作戰處作戰科長、軍事科學院副軍職研究員兼抗美援朝戰爭史研究室主任,曾研究“抗美援朝戰爭史”長達50餘年。他告訴記者,他對這段曆史細節的研究,與向朝善和向體元兩位老人的回憶大體相同,這些都是曆史的真實。

  孟老還對記者稱,岸英當年在朝鮮大魚洞犧牲後,按當時的規定就地安葬。後來遷墳時,兩名重慶籍誌願軍戰士將岸英的遺骨從舊棺材撿入另一副新棺材中,然後受命一起抬往位於檜倉的誌願軍烈士陵園重新安葬。

  半世紀夢想回朝祭奠英烈

  巫山縣廟宇鎮黨委副書記彭美文介紹說,1957年向朝善轉業回鄉後,在當時的大廟區(現廟宇鎮)當了20多年武裝部長。“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厲風行。”彭美文評價道。

  向朝善則稱,半個多世紀以來,他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回到朝鮮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去看一看,去祭奠戰友的英烈。“最近這段時間爸爸的這個夢越來越強烈。”兒子向登平介紹說,這段時間父親老是向他提起去朝鮮的事。可要實現這個夢想談何容易,向朝善現在靠幾百元的退休工資維持老兩口的生活,而向體元在鄉下,經濟更加拮據。他們說,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籌集到路費,希望有好心人助兩個老誌願軍戰士園夢。

  向朝善同時表示,當年回國後與眾戰友們失去了聯係,50年過去了,希望找到他們,與他們重逢。如有知情者,可速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23-966965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