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殊的花壇葬禮
昨日,一場簡樸而莊重的花壇葬儀式在黃陂西陵山長樂園陵園舉行。一位六旬婦人抱著用紅布包的骨灰哽咽著說:“嘉隆,終於了卻你的心願了,能和我們同在一座城市,你就永遠安息吧……”
逝者名叫金嘉隆,是上海老知青,上世紀50年代到新疆石河子支邊,2006年2月6日因病去世,因家貧,骨灰一直寄存新疆石河子市殯儀館至今。
六旬婦人叫任莉華,是武漢老知青,上世紀60年代到新疆石河子支邊,她與金嘉隆離婚20年,前夫病重,她又義無反顧回到病重前夫身邊;今年6月29日,任莉華從新疆抱丈夫骨灰回武漢,因負債累累,入土為安難了夙願……
每天清早,家住江漢區揚子社區的任莉華早上6點半起床,騎自行車半小時再改乘公交到武昌餘家頭上班。在街坊鄰居眼裏,任莉華是個忙碌的人,但對她的身世毫不知情。離婚20年後,她仍義無反顧照顧病危的前夫,結果負債累累,已是花甲之年的她還要打工還債。
黃陂長樂園陵園獲悉此事後,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免費為其提供一個花壇葬。
隨著她的回憶,將記者帶回到了她44年來的曆曆往事。
今年63歲的任莉華畢業於原湖北省戲曲學校,父親在她不到一歲時去台灣。母親改嫁後,新的家庭對任莉華並不接納。
1965年,20歲不到的任莉華到新疆石河子支邊。在石河子糖廠工作期間,任莉華認識了上海知青金嘉隆。
“金嘉隆的家庭成分也不好,我們在知青裏麵都屬於嫁不出、娶不到的青年。”相識3個月後,任莉華跟金嘉隆兩張單人床一拚,木箱上放一束花,兩個“出身不好”的知青結婚了。
感情不和夫妻到盡頭
在任莉華眼裏,金嘉隆多才多藝,工作認真負責,但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他從來不會讓妻子和兒子感到溫暖,我坐月子還得自己給孩子洗尿片。他為出身感到自卑,一心想入黨,申請書寫了8年都沒成功。”
1980年,曾經共患難的二人離婚。離異後,二人都沒有重新組建家庭。1992年,任莉華打病假報告回武漢和兒子租房居住。
傾家蕩產給前夫治病
2000年,任莉華被老板安排到北京賣家具。這年10月的一個夜晚,兒子金帆打來電話稱“天塌了”,父親患了腎病綜合症。
此後金嘉隆被確診為肝腹水、肝硬化,任莉華幾次帶他到北京和武漢治療、養病。“他總覺得我們會丟下他不管,2004年9月,為了打消他的疑慮,我們領了結婚證。”
第二年年底,任莉華的事跡在新疆引發轟動,被當地媒體評為“感動新疆年度人物”。
2006年春節剛過,金嘉隆病逝,為了給他治病,任莉華已傾家蕩產,回漢時負債6萬。
花甲之年打工還債
金嘉隆去世後,任莉華由於無力承擔喪葬費,骨灰一直存放在石河子殯儀館。和十年前一樣,任莉華找了一份賣家具的工作。
每天早晨她得6點半起床,騎自行車半小時到竹葉山,然後改乘公交過江,“這樣可以節省一點錢,就當是鍛煉身體吧”。任莉華的兒子金帆在外地上班,由於父親的病,30多歲的金帆至今未婚,和母親一起每個月還兩千元債。
直到上周,任莉華才將所有的債務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