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11歲男孩五年參加30餘培訓班 發白如雪(組圖)

11歲男孩五年參加30餘培訓班 發白如雪

文章來源: 法製周報 於 2006-12-15 14:27:5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子豪一周的學習安排



學生們從小就背負著沉重的課業負擔。

  白頭少年難承“興趣”之重

  本報記者 劉卓

  特約記者 趙芳 實習生 趙乙茜

  一頭蒼白的短發,一雙空洞的眼眸,這些形容詞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誰能相信,這是一個11歲男孩的真實麵容

從6歲開始就被家長送入“興趣班”的湖南寧鄉男孩陳子豪(化名),5年間參加了30多個培訓班,學習小提琴、硬筆書法、奧數、英語……從一個天真孩童變成琴棋書畫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這5年“填鴨戰”,使得承受巨大壓力的他身心疲憊,小小年紀就成了“白頭翁”。

  陳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載了5年“愛心”與“魔鬼”同在的訓練,父母的無限期望與孩子的快樂童年,到底孰輕孰重?誰該為造就白頭天才少年反思?

  11歲男孩頭發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寧鄉縣一環路玉潭鎮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裏,記者見到了白頭天才少年陳子豪。小家夥瘦瘦的身子,臉上掛著兩個黑眼圈,神情疲憊。他特意戴了頂帽子,但帽簷下的根根白發卻露了“馬腳”,不願讓人細看的小家夥馬上躲到了媽媽劉琴(化名)身後,偷偷注視著大人們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親稱,兒子昨晚做作業一直做到今日淩晨3時許,睡了不到三個小時後,又開始複習功課,接著又去興趣班上課。聽了爸爸的話,坐在一旁的子豪頑皮地吐了吐舌頭。

  取下帽子的子豪顯得很靦腆,滿頭的白發與年紀極不相稱,看了讓人心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要我上興趣班。”他一邊說,一邊偷偷看了看媽媽。“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安排的,功課永遠都做不完”,子豪向記者敘述起自己緊張的每一天。

  天沒亮就起床,夜深了還在做作業,一天要學習十五六個小時,就連上廁所和上學路上也要背英語單詞,晚上還要參加三個培訓班的學習——這就是11歲少年陳子豪緊張“戰鬥”的一天。

  孩子心裏不情願但又被父母逼著學,父母雖然心痛,但望子成龍心切,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是兩代人的無奈。專家認為,這種“填鴨”式的強迫性教育極為不妥,不但對孩子無益,而且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性情變得暴躁,變成“問題少年”。

  孩子自述

  一個11歲少年忙碌的一天

  從子豪的敘述中,我們明顯感到他的每一分鍾都安排得滿滿的,真正是緊張的一天,“戰鬥”的一天。

  上廁所要背英語單詞

  淩晨6時許,天還沒亮,伴隨著錄音機裏的外語朗誦聲,子豪已經揉著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語單詞書帶進去看看,也能背幾個單詞噻!”對著急匆匆上廁所的子豪,母親劉琴順手將一本英語書塞入兒子懷中。

  5分鍾時間洗漱完畢後,子豪開始吃媽媽早已給他準備好的早餐——牛奶、雞蛋和糕點,這是劉琴按營養書上所寫搭配的。



由於與學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學。在母親的“監管”下,路上還得再背些英語單詞。

  在學校遭“輪番轟炸”

  早上7時許抵達學校後,子豪開始上早自習,還處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課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師就抱著一堆試卷走了進來。

  接下來就是一天的學習了:講解習題,考試,上課。中午12時,半小時吃完中餐後,又得抓緊時間做上午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有同學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著了”。

  下午又開始新一輪學習。“我們把這叫做輪番轟炸。”子豪說。



晚上參加兩個培訓班

  終於熬到放學。17時30分,下課鈴一響,子豪的媽媽劉琴早已等在校門口。一手接過孩子沉重的書包,一手遞上保溫飯盒。母子倆匆匆趕往“培優班”。在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子豪食之無味地吃著晚餐。

  子豪趕往晚上第一個新“戰場”——奧數“培優班”,四五十名剛下課的學生又聚在一起。子豪發現,有人因太疲勞,便趴在桌上睡著了。子豪雖然眼皮“打架”,但還是強忍著瞌睡聽課。

  一個多小時後,課終於上完。劉琴又帶著子豪坐上公交車,趕往3公裏外的生物“興趣班”。又過了一個多小時,“饑寒交迫”的孩子們終於下課,像一窩蜂似的衝出教室。

  隨後,子豪又趕往另一個“培優班”,直到晚上9時30分下課。

  回家做兩個小時作業

  回到家已經晚上10時了。子豪喝完營養麥片,來不及休息一下,便開始做作業:學校老師留的作業、“培優班”的試卷、媽媽附加的習題。一本,兩本,三本,幾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時候,我做著做著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媽媽就進來把我叫醒。”

  屋外萬籟寂靜,不遠處偶爾傳來狗吠聲。做完所有作業,已經是晚上12時左右,精疲力盡的子豪丟下筆直奔床鋪,一挨著枕頭就睡著了。劉琴則開始打掃“戰場”:收拾課本、給孩子脫衣服、洗臉……

  無奈父母

  我們是為了兒子的將來

  “我們也心痛孩子。我們也是無奈呀。”說起逼子豪學習的事,子豪的父母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5年上30多個“興趣班”

  子豪告訴記者,5年來,媽媽讓他進了不下30個“興趣班”。

  “我從沒過周末。”子毫一臉無奈地說,“我希望一個星期有8天。”因為這樣他就有一天休息了。

  “你晚上睡覺時一般做了什麽夢呢”?記者問子豪。

  “有時候我覺得我根本就沒睡覺,我會看見好多好多的題目,我還在一步步地演算呢。叔叔,你說這能算是夢嗎?”麵對孩子天真的提問,小子豪的父母和記者都沉默了。

  不能讓兒子比別人差

  “孩子,別怨我,我也是為了你的將來。” 劉琴將兒子擁入懷中,眼睛濕潤了。

  “我也心痛啊!可為了孩子的將來,還是要狠下心送他進培訓班。”說起兒子的滿頭白發,子豪的父親陳先生痛心不已。他告訴記者,兒子一年級時長出幾根白發,當時他和妻子都沒在意。兩年前,兒子的白發越來越多,現在看起來就像個小老頭。

  醫生表示,這是孩子精神壓力過大所致。陳先生遵醫囑買回核桃、黑芝麻給兒子吃,可情況仍不見好轉



“唉,我也是沒有辦法啊。”劉琴說,“別人的子女都報了培訓班,我總不能讓兒子落後啊!”

  記者問她:“孩子能理解你這樣逼迫他?在他的心裏,你是天使還是惡魔呢?”

  劉琴說:“一催孩子去興趣班,他就總是對我發脾氣。我想當孩子心中的天使,但這很困難了。”

  記者暗訪

  培訓班大多隻想著賺錢

  據記者調查,在寧鄉縣玉潭鎮,像子豪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用瘦弱的肩膀,承受著這本不該有的沉重。那麽,那些培訓學校到底怎樣呢?記者在玉潭鎮及寧鄉縣城進行了一番暗訪。

  參加培訓者最小僅6歲

  在寧鄉縣玉潭鎮某中學附近,竟掛著四五所培訓學校的牌子。記者走進了緊靠校門的某心算培訓學校。

  一位女老師向記者介紹,“每節課2小時,收費是每人每月800元到2400元不等。目前,“學校”有200多名學生,最小的才6歲,其中90%的學生同時在外麵參加兩個以上的培訓班。

  多數培訓班沒經審批

  在寧鄉縣城一環路的某英語培訓中心,孩子們正在大聲朗讀。記者走進去,誤以為生意上門的老師,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

  “我們算是比較正規的,有好多(培訓學校)都是在自己家裏搞的。”交談過程中,記者獲悉,在寧鄉光各種補習班就有100多家,大多數是沒經過教育部門審批的“黑”學校。

  據這位老師介紹,許多無牌、無證的培訓班場地簡陋,老師都是從附近學校請的,根本就無法專心講課,一些老師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甚至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根本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這些培訓班出了教育或安全問題後,就會卷鋪蓋走人,家長也無法向這些“遊擊隊”索賠。

  “辦培訓班的人其實知道自己不夠條件,但他們隻想著從家長口袋裏掏錢。”一名知情人向記者道出了其中內幕。

  專家解讀

  “天才模式”易造就問題少年

  就此問題,記者分別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們認為,無限度地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容易造就“問題少年”,是極為不妥的。

  心理谘詢師:

  過多增加孩子負擔不妥

  法製周報心理幹預中心誌願者、國家心理谘詢師於先生認為,11歲左右的孩子處在以遊戲為主的成長階段,孩子不願意但又迫於父母的壓力,勉強接受學習,其效果是不好的,長此以往會出現厭學等不良的情緒。而像“滿頭白發”這種現象,就是不良情緒導致的軀體反映。

  家長望子成龍並不過分,然而無限度地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這是極為不妥的。在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孩子,逆反情緒嚴重,性情變得暴躁,易變成“問題少年”。

  心理學家:

  違背了心理發展規律

  深圳市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谘詢中心主任楊洪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違背了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

  他說,那種隻要學習好其他都可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隻能讓孩子遠離夥伴,變得自私自利。

  教育專家:

  四大因素加重學生負擔

  長沙理工大學中文係主任成鬆柳教授認為,孩子負擔越來越重,一是因為競爭目標不斷提高,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家長在發展預期上追求高學曆,不僅僅想上大學,而且都想上重點大學。

  二是競爭重心不斷下移,許多家長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就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輔導班、興趣班、家教等課程,各種社會補習班十分火爆。

  三是由於優質教育資源還難以滿足群眾的要求。

  四是一些地方的學校和教師由於麵臨著不斷增大的各種壓力,教育教學片麵地適應升學的需要,忽視學生的人格養成、身心健康和能力發展。

  相關背景

  八成城市學生進過“興趣班”

  據國家統計局、教育部對全國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學校和農村縣中的調查,58%的中學生認為負擔“比較重”或“過重”。一些城市調查,80%的小學生都參加過各種形式的奧賽班、興趣班、考級班,並且大多數在兩個以上。

  許多中學生一進入學校就感到“鬱悶”、“緊張”、“疲憊”、“厭煩”、“焦慮”或“恐懼”。在片麵升學率導向下,學生為提高成績進行重複練習,透支了學習熱情與興趣,使其創造能力受到壓抑。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巴基斯坦這個舉動,印度更是五味雜陳
川普“重大震撼消息”謎底揭曉!無關台灣
劉曉慶又曝偷稅漏稅,舉報人:上海市稅務局已受理案件
中國官方通報醫生出軌事件:肖飛和董襲瑩均被處分
“我被丈夫下藥並強奸多年” 她如何將施虐者繩之以法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為什麽贏?因為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剛買的飛機被打了》走紅 南開教授:惡搞不能越界
中國暫停管製禁令,恢複向美國28家實體出口稀土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伊朗:準備用永不製造核武 換美國解除經濟製裁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留學生無人機偷拍美航母 簽證吊銷關押15月後驅逐
紐約時報:特朗普為何想要一架新的“空軍一號”
拿錯劇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講:美國不再說教了
湖南重病老人被要求到場取錢,結果死在了銀行
紐約時報:他們一直在等待一位敢於違憲的特朗普
美媒:川普錯誤地以為日本是一個容易拿捏的對象
小羅勃肯尼迪承認自己不懂公衛 “不必聽我的醫療建議”
卡塔爾首相:飛機不是給川普的禮物 若不合法會撤回
川普欲廢除“出生公民權”,到哪步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11歲男孩五年參加30餘培訓班 發白如雪

法製周報 2006-12-15 14:27:50


子豪一周的學習安排



學生們從小就背負著沉重的課業負擔。

  白頭少年難承“興趣”之重

  本報記者 劉卓

  特約記者 趙芳 實習生 趙乙茜

  一頭蒼白的短發,一雙空洞的眼眸,這些形容詞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誰能相信,這是一個11歲男孩的真實麵容

從6歲開始就被家長送入“興趣班”的湖南寧鄉男孩陳子豪(化名),5年間參加了30多個培訓班,學習小提琴、硬筆書法、奧數、英語……從一個天真孩童變成琴棋書畫皆通的“天才少年”。但也正是這5年“填鴨戰”,使得承受巨大壓力的他身心疲憊,小小年紀就成了“白頭翁”。

  陳子豪瘦弱的肩膀承載了5年“愛心”與“魔鬼”同在的訓練,父母的無限期望與孩子的快樂童年,到底孰輕孰重?誰該為造就白頭天才少年反思?

  11歲男孩頭發全白了

  2006年12月10日中午,在寧鄉縣一環路玉潭鎮一座漂亮的私人住宅裏,記者見到了白頭天才少年陳子豪。小家夥瘦瘦的身子,臉上掛著兩個黑眼圈,神情疲憊。他特意戴了頂帽子,但帽簷下的根根白發卻露了“馬腳”,不願讓人細看的小家夥馬上躲到了媽媽劉琴(化名)身後,偷偷注視著大人們的言行。

  “他昨天晚上又‘加班’了。”子豪的父親稱,兒子昨晚做作業一直做到今日淩晨3時許,睡了不到三個小時後,又開始複習功課,接著又去興趣班上課。聽了爸爸的話,坐在一旁的子豪頑皮地吐了吐舌頭。

  取下帽子的子豪顯得很靦腆,滿頭的白發與年紀極不相稱,看了讓人心痛。“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要我上興趣班。”他一邊說,一邊偷偷看了看媽媽。“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安排的,功課永遠都做不完”,子豪向記者敘述起自己緊張的每一天。

  天沒亮就起床,夜深了還在做作業,一天要學習十五六個小時,就連上廁所和上學路上也要背英語單詞,晚上還要參加三個培訓班的學習——這就是11歲少年陳子豪緊張“戰鬥”的一天。

  孩子心裏不情願但又被父母逼著學,父母雖然心痛,但望子成龍心切,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是兩代人的無奈。專家認為,這種“填鴨”式的強迫性教育極為不妥,不但對孩子無益,而且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性情變得暴躁,變成“問題少年”。

  孩子自述

  一個11歲少年忙碌的一天

  從子豪的敘述中,我們明顯感到他的每一分鍾都安排得滿滿的,真正是緊張的一天,“戰鬥”的一天。

  上廁所要背英語單詞

  淩晨6時許,天還沒亮,伴隨著錄音機裏的外語朗誦聲,子豪已經揉著惺忪的睡眼起床了。“把英語單詞書帶進去看看,也能背幾個單詞噻!”對著急匆匆上廁所的子豪,母親劉琴順手將一本英語書塞入兒子懷中。

  5分鍾時間洗漱完畢後,子豪開始吃媽媽早已給他準備好的早餐——牛奶、雞蛋和糕點,這是劉琴按營養書上所寫搭配的。



由於與學校很近,子豪都是步行上學。在母親的“監管”下,路上還得再背些英語單詞。

  在學校遭“輪番轟炸”

  早上7時許抵達學校後,子豪開始上早自習,還處在睡意中的他稍微趴在課桌上休息了一下,老師就抱著一堆試卷走了進來。

  接下來就是一天的學習了:講解習題,考試,上課。中午12時,半小時吃完中餐後,又得抓緊時間做上午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有同學熬不住了,趴在桌上一下子就睡著了”。

  下午又開始新一輪學習。“我們把這叫做輪番轟炸。”子豪說。



晚上參加兩個培訓班

  終於熬到放學。17時30分,下課鈴一響,子豪的媽媽劉琴早已等在校門口。一手接過孩子沉重的書包,一手遞上保溫飯盒。母子倆匆匆趕往“培優班”。在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子豪食之無味地吃著晚餐。

  子豪趕往晚上第一個新“戰場”——奧數“培優班”,四五十名剛下課的學生又聚在一起。子豪發現,有人因太疲勞,便趴在桌上睡著了。子豪雖然眼皮“打架”,但還是強忍著瞌睡聽課。

  一個多小時後,課終於上完。劉琴又帶著子豪坐上公交車,趕往3公裏外的生物“興趣班”。又過了一個多小時,“饑寒交迫”的孩子們終於下課,像一窩蜂似的衝出教室。

  隨後,子豪又趕往另一個“培優班”,直到晚上9時30分下課。

  回家做兩個小時作業

  回到家已經晚上10時了。子豪喝完營養麥片,來不及休息一下,便開始做作業:學校老師留的作業、“培優班”的試卷、媽媽附加的習題。一本,兩本,三本,幾乎堆成了一座小山。“有時候,我做著做著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媽媽就進來把我叫醒。”

  屋外萬籟寂靜,不遠處偶爾傳來狗吠聲。做完所有作業,已經是晚上12時左右,精疲力盡的子豪丟下筆直奔床鋪,一挨著枕頭就睡著了。劉琴則開始打掃“戰場”:收拾課本、給孩子脫衣服、洗臉……

  無奈父母

  我們是為了兒子的將來

  “我們也心痛孩子。我們也是無奈呀。”說起逼子豪學習的事,子豪的父母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5年上30多個“興趣班”

  子豪告訴記者,5年來,媽媽讓他進了不下30個“興趣班”。

  “我從沒過周末。”子毫一臉無奈地說,“我希望一個星期有8天。”因為這樣他就有一天休息了。

  “你晚上睡覺時一般做了什麽夢呢”?記者問子豪。

  “有時候我覺得我根本就沒睡覺,我會看見好多好多的題目,我還在一步步地演算呢。叔叔,你說這能算是夢嗎?”麵對孩子天真的提問,小子豪的父母和記者都沉默了。

  不能讓兒子比別人差

  “孩子,別怨我,我也是為了你的將來。” 劉琴將兒子擁入懷中,眼睛濕潤了。

  “我也心痛啊!可為了孩子的將來,還是要狠下心送他進培訓班。”說起兒子的滿頭白發,子豪的父親陳先生痛心不已。他告訴記者,兒子一年級時長出幾根白發,當時他和妻子都沒在意。兩年前,兒子的白發越來越多,現在看起來就像個小老頭。

  醫生表示,這是孩子精神壓力過大所致。陳先生遵醫囑買回核桃、黑芝麻給兒子吃,可情況仍不見好轉



“唉,我也是沒有辦法啊。”劉琴說,“別人的子女都報了培訓班,我總不能讓兒子落後啊!”

  記者問她:“孩子能理解你這樣逼迫他?在他的心裏,你是天使還是惡魔呢?”

  劉琴說:“一催孩子去興趣班,他就總是對我發脾氣。我想當孩子心中的天使,但這很困難了。”

  記者暗訪

  培訓班大多隻想著賺錢

  據記者調查,在寧鄉縣玉潭鎮,像子豪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用瘦弱的肩膀,承受著這本不該有的沉重。那麽,那些培訓學校到底怎樣呢?記者在玉潭鎮及寧鄉縣城進行了一番暗訪。

  參加培訓者最小僅6歲

  在寧鄉縣玉潭鎮某中學附近,竟掛著四五所培訓學校的牌子。記者走進了緊靠校門的某心算培訓學校。

  一位女老師向記者介紹,“每節課2小時,收費是每人每月800元到2400元不等。目前,“學校”有200多名學生,最小的才6歲,其中90%的學生同時在外麵參加兩個以上的培訓班。

  多數培訓班沒經審批

  在寧鄉縣城一環路的某英語培訓中心,孩子們正在大聲朗讀。記者走進去,誤以為生意上門的老師,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

  “我們算是比較正規的,有好多(培訓學校)都是在自己家裏搞的。”交談過程中,記者獲悉,在寧鄉光各種補習班就有100多家,大多數是沒經過教育部門審批的“黑”學校。

  據這位老師介紹,許多無牌、無證的培訓班場地簡陋,老師都是從附近學校請的,根本就無法專心講課,一些老師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甚至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根本無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這些培訓班出了教育或安全問題後,就會卷鋪蓋走人,家長也無法向這些“遊擊隊”索賠。

  “辦培訓班的人其實知道自己不夠條件,但他們隻想著從家長口袋裏掏錢。”一名知情人向記者道出了其中內幕。

  專家解讀

  “天才模式”易造就問題少年

  就此問題,記者分別采訪了有關專家。專家們認為,無限度地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容易造就“問題少年”,是極為不妥的。

  心理谘詢師:

  過多增加孩子負擔不妥

  法製周報心理幹預中心誌願者、國家心理谘詢師於先生認為,11歲左右的孩子處在以遊戲為主的成長階段,孩子不願意但又迫於父母的壓力,勉強接受學習,其效果是不好的,長此以往會出現厭學等不良的情緒。而像“滿頭白發”這種現象,就是不良情緒導致的軀體反映。

  家長望子成龍並不過分,然而無限度地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這是極為不妥的。在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孩子,逆反情緒嚴重,性情變得暴躁,易變成“問題少年”。

  心理學家:

  違背了心理發展規律

  深圳市精神衛生研究所心理谘詢中心主任楊洪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違背了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

  他說,那種隻要學習好其他都可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隻能讓孩子遠離夥伴,變得自私自利。

  教育專家:

  四大因素加重學生負擔

  長沙理工大學中文係主任成鬆柳教授認為,孩子負擔越來越重,一是因為競爭目標不斷提高,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家長在發展預期上追求高學曆,不僅僅想上大學,而且都想上重點大學。

  二是競爭重心不斷下移,許多家長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就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輔導班、興趣班、家教等課程,各種社會補習班十分火爆。

  三是由於優質教育資源還難以滿足群眾的要求。

  四是一些地方的學校和教師由於麵臨著不斷增大的各種壓力,教育教學片麵地適應升學的需要,忽視學生的人格養成、身心健康和能力發展。

  相關背景

  八成城市學生進過“興趣班”

  據國家統計局、教育部對全國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學校和農村縣中的調查,58%的中學生認為負擔“比較重”或“過重”。一些城市調查,80%的小學生都參加過各種形式的奧賽班、興趣班、考級班,並且大多數在兩個以上。

  許多中學生一進入學校就感到“鬱悶”、“緊張”、“疲憊”、“厭煩”、“焦慮”或“恐懼”。在片麵升學率導向下,學生為提高成績進行重複練習,透支了學習熱情與興趣,使其創造能力受到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