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荷裏活再現風華 樂蒂、林黛令人懷念 文/蔡國榮 國片不景氣,票房門可羅雀,早已是老生常談,說來都沒勁兒。但「重出江湖」 的邵氏DVD無論是租或是賣,卻都旺得很,資深影迷看資深電影,談資深明星,盡管 是「白頭宮女話天寶遺事」,倒真個津津樂道。 邵氏光影係列 重溫曆年作品 1925年邵醉翁成立天一影片公司,亦即是邵氏公司的前身,迄今恰滿80年;天 一公司開枝散葉後,至1950年代有邵氏父子公司與邵氏兄弟公司,後者由邵逸夫主持, 1958年起在香港推動大規模製片,曆年來出品過逾800部電影,這些作品經以數位影 像修複技術處理後發行光碟,今年又有香港三聯書店(台灣商務印書館代理)出版 「邵氏光影係列」專書,終於有了在紙上重溫「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再現「東方 荷裏活(好萊塢)」巨星如雲盛況的機會了。 李翰祥片廠美學 影響至深 邵氏電影類型隨著賣座風潮轉變,向來不拘於一格,但是充分利用棚景與外搭 景,深具片廠風格的古裝片,卻無疑是最有特色的主流。其實,邵氏拍古裝片自有其 曆史淵源,天一公司當年即以改編民間故事如「孟薑女」、「唐伯虎點秋香」等片在 □ W海起家;邵氏兄弟公司於香港打開局麵,也是靠「貂蟬」、「江山美人」等片,挾 著亞洲影展金禾獎造勢,貫通了港台與南洋的華人市場。 邵氏的古裝片,除卻變種為曆史武俠片,譬如「大刺客」(戰國聶政刺殺韓傀)、 「刺馬」(清季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之外,無論曆史宮闈片如「貂蟬」、「楊貴妃」、 「武則天」到後期的「傾國傾城」、「瀛台泣血」,民間傳奇片如「梁山伯□ P祝英台」、「風流韻事」等等,都以導演李翰祥馬首是瞻。李氏的片廠美學,自是 對邵氏出品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黃梅調電影 風行近20年 有趣的是,這些古裝片往往由於強調黃梅調的歌唱元素,而歸納為黃梅調歌唱 片,尤其一部「梁祝」使得台北被譏為狂人城,但國片也因而獲得重視。繼而大批同 型影片出籠,造成眾弦俱寂,到處一片黃梅聲。盡管識者不以為然,這類電影畢竟以 □ 憬□鬥e導,創出新的風潮,前後維持近20年,至1970年代末「金玉良緣紅樓夢」之 後才告曲終人散。這期間培養出許多新星,持續吸引更多的觀眾關切。 邵氏對電影文化的貢獻,不在於藝術價值高,而是在於產量多;要支撐高效能 生產,需要眾多觀眾購票挹注,所以便大力栽培了許多有招徠觀眾魅力的明星,諸如 李麗華、林黛、樂蒂、趙雷、關山、淩波、李菁、方盈、楊群、胡錦、恬妮等等,他 □ ]她)們在不同的影片裏,都維持著相似的銀幕形象,卻又展現不同的風姿,在當時 滿足了普羅大眾,即使事隔多年,仍然教人懷念不已。 難怪邵氏如今業已停產,可是光影依舊長存人們心中。 倩女幽魂(1960) ■李翰祥鏡頭裏甯采臣(趙雷)與聶小倩(樂蒂)的人鬼戀,和日後徐克、程 小東相比,劍膽雖然略遜一籌,但琴心猶有過之,典雅的氣氛渲染,卻是一絕。 貂蟬(1958) ■林黛初試古裝,飾演貂蟬,其實也是邵氏公司初次拍攝彩色豪華宮闈片,以 榮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李翰祥)、女主角(林黛)、編劇、剪輯、音樂等5項金禾 獎,在市場上所向披靡,邵氏立即宣布「彩色世紀」來臨,全麵拍攝彩色片。 江山美人(1959) ■「貂蟬」後乘勝追擊之作,演員陣容與拍攝風格一如前作,隻是更加強調黃 梅調,趙雷與林黛對唱一曲「做皇帝,我在行,我做皇帝比人強……」傳唱至今,獲 得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便在宣傳品上擴充演繹為從編導、演員到技術,樣樣都最佳 □ A號稱「勇奪12金鑼獎」,在民智未開的當時,聲威甚為懾人。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在台北創下62映天,71萬觀眾人次的紀錄,引起中西文化論戰,也捧紅了女 扮男裝的淩波,街頭巷尾處處吟唱「十八相送」、「樓台會」,黃梅調電影自此成為 一股風潮。進而演成李翰祥反出邵氏,到台灣成立國聯公司,間接促進台灣民營影業 □ 熊o展。 花木蘭(1964) ■嶽楓導演,反串男角的淩波,以「梁祝」在金馬獎僅能獲得莫辨雌雄的最佳 演員特別獎,本片即是為她量身定做,也一如預期為她奪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魚美人(1965) ■高立導演,雖然還是淩波主演的黃梅調,但卻將年僅17歲的李菁捧為亞洲影 展最佳女主角,看得出來邵氏算盤打得精,明的是世代交替,推陳出新,骨子裏是 絕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三笑(1969) ■嶽楓導演,淩波與李菁再搭檔演出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獲得亞洲影展最佳 喜劇片獎,這也隻有強調聯誼的亞展,才能因人(片)設獎。 金瓶雙豔(1974) ■胡錦的潘金蓮,恬妮的李瓶兒,乃至於陳萍的春梅,這般的「金瓶梅」,再 搭配楊群的西門慶,堪稱形神一致,都不作第二人選。李翰祥也拍得十分風流冶豔。 不過本片當年在台被禁,如今看來隻是意淫的成分較重,還算不得色情呢。 傾國傾城(1975) ■慈禧太後的故事多次搬上銀幕,李翰祥這個版本劇情最為濃鬱,人物塑造也 至為成功,盧燕的慈禧、狄龍的光緒、苗天的李蓮英甚至郝履仁的恭親王,都使令 人難忘,整體戲劇成績猶然超越李翰祥日後到故宮實景拍攝的「火燒圓明園」。 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 ■再次重拍「紅樓夢」,而且是與淩波的「新紅樓夢」打對台,相較於14年前 李翰祥率淩波力戰電懋的「梁祝」(李麗華、尤敏主演),影壇的恩怨情仇叫人浩 歎。本片的黃梅調以及林青霞與張艾嘉的寶黛戀,雖然仁智互見,但服裝布景與氣 氛仍有可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