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格格也要反傳統 紅樓丫頭添了市井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綜觀近期電視熒屏古裝戲依舊是威風八麵,在眾多的帝王將相、俠客中想脫穎而出相當不易,因而《十三格格》、《紅樓丫頭》在拍攝上不得不另辟蹊徑,兩位導演孫樹培(代表作《還珠格格》、《風流才子紀曉嵐》)、黃健中(代表作《笑傲江湖》),為古裝戲把脈的同時,又各自支出了新點子。

孫樹培:《還珠格格》後看《十三格格》

無論是《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還是《十三格格》中的毓琳,孫樹培都力求塑造其反傳統色彩。他認為,《還珠格格》中小燕子對傳統理教的叛逆、敢作敢當的氣魄,迥異於以往古裝戲中傳統女性的知書達理,她的成功是因為獨一無二,打破了古裝戲中人物形象慣有的模式。而《十三格格》中的毓琳完全不同於瓊瑤筆下的還珠格格,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是清朝政府最早派遣出去的留學生,她把西方科學、西方文化帶進宮廷,也具有鮮明的反傳統色彩。

古裝戲勝在選材另辟蹊徑。孫樹培說:“《十三格格》的故事內容與一般的以帝王為主或武打的古裝劇不同,它的內容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主張維新、推行實業救國的知識分子的經曆。留洋歸來的十三格格如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陰鬱沉悶的朝廷,她一身西洋打扮頗為慈禧喜愛,卻引來朝臣的非議,一時間守舊的王公大臣對這位打扮裝束有傷風化、行為舉止有失體麵的格格指指點點,由此引起了洋相百出的故事。”此類選材給創作者更大的發揮餘地,同時也能更好地將故事延展下去打造續集,目前《十三格格》的續集已在籌備之中。

凡是一部製作優良頗受歡迎的古裝劇,絕不能是一味地戲說,曆史真實性的含量越多,越能打動觀眾。在拍攝中加入一些曆史細節,可以說是屢試不爽的絕招。孫樹培說:“《十三格格》講述的是中國19世紀80年代鮮為人知的故事,諸如我國最早的電燈是安在哪兒,第一間廁所修建在哪兒,早期的報紙是怎樣出現的,西洋舞是怎麽進入宮廷的,照相機、留聲機的出現等等,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觀眾看時才會信服和有身臨其境之感。”

黃健中:十七歲女生才符合角色要求

很多古典名著對於人物生活狀態的細節描寫都取材於野史記載,《紅樓夢》、元曲都有參照勾欄市井之作的地方,黃健中認為,古裝劇應力求減少宮廷氣,要更加民間化,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經典名著,那麽

從名著延展而來的《紅樓丫頭》將是一部通俗名著,黃健中說:“古裝戲無論從語言、情節都要講究曆史感,忠於原著精神,像《紅樓丫頭》中人物的性格、命運、關係絕對按照原著的精神去創作,即使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大膽拓展創作空間時,也要讓故事在原著中找到可依據的影子。”

《紅樓丫頭》中除了謝芳、方青卓、仲星火、嚴順開等老牌明星甘當“綠葉”,在作為“紅花”部分的一線丫頭演員的選擇,黃健中深思熟慮後提出:“必須找20歲以下的女孩兒出演,不能用大齡女孩兒裝‘嫩’,電影版《紅樓夢》雖然拍攝比較成功,但演員的選擇卻不盡如人意,雖然都是大腕演員,但年齡的差距還是讓觀眾與角色有種距離感。古裝戲一定要注意演員造型與年齡的搭配,否則就讓人有作假之感。”在《紅樓丫頭》中,黃健中起用的演員大多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她們年齡都在17歲左右,正好與原著中的人物年齡相近。年輕演員的表演經驗少,因而效果會差強人意,對此黃健中說:“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小演員也能做到人各有貌,各有各的光彩。”

我要看《十三格格》>>>>>>>>>>進入
我要看《紅樓丫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