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斯沃琪(Swatch) 廣告事件在中國引爆的輿論風波和抵製行動,也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中國人麵對西方的自卑與受害者心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德國外長對北京提出的強烈批評,完全是出於對該地區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合理擔憂。

瑞士手表品牌Swatch的一則廣告在中國引發爭議圖像來源: ingimage/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瑞士手表製造商斯沃琪集團(Swatch)發布的一則廣告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畫麵中一名年輕亞洲人用手把眼睛拉成‘眯眯狀’。一些中國網友指責這家瑞士品牌“挑釁”和“侮辱”。而這類西方品牌廣告“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件以前就曾發生過多次。這篇題為《多一些淡定對中國有好處》的評論寫道:
“中國官方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之後,輿論進一步升級,網絡上出現了抵製呼聲。‘中國人民的感情’又一次受到了傷害,這是中國政府在與西方發生各類摩擦時的慣常措辭,常常被用來煽動民族主義,號召14億中國人和政府步調一致。
幾年前,時尚品牌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也曾有過類似的遭遇。起因是該品牌發布了一部廣告片,畫麵上一位中國女性正在用筷子吃披薩。和當年的杜嘉班納一樣,斯沃琪這次也很快向中國屈服。該公司為這則推廣其新款 Essential 係列的廣告鄭重道歉:‘我們高度重視此事,並已在全球範圍內全麵撤下相關內容。’對斯沃琪而言,中國市場顯然非常重要。不過,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該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曲線正在一路下滑。 ”

2018年,時尚品牌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的一則廣告也曾引發“辱華”爭議。圖像來源: Twitter/Dolce & Gabbana
《新蘇黎世報》的評論寫道,斯沃琪或杜嘉班納這類企業同不同文化打交道時缺乏敏感度的做法,當然可以批評,但中國人的過激反應也是值得商榷的。畢竟多幾分淡定,對中國人是有好處的。
“事實上,斯沃琪廣告引發的激烈反應,也折射出了中國人麵對西方時那種根深蒂固的自卑心態,中國總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政府總是不遺餘力地強調十九世紀的鴉片戰爭以及各種向英國割讓土地的所謂不平等條約,這種宣傳更加強化了中國人的屈辱感。這種敘事總是千篇一律:
一邊是中國,另一邊則是圖謀不軌的西方。政府雖然一心要打造國富民強的形象,但這種敘事方式卻是為了掩飾某種不自信。
中國這種矛盾心態也表現在對待外國媒體的態度上。中國政府會定期指責‘西方媒體’的片麵報道,宣稱相關報道是為了‘抹黑中國’。這一切無非又是中國無辜受害的老調重彈。但是,每逢人大會議這類重大事件,中國各大官媒的記者就會將外國記者團團圍住,試圖從他們嘴中套出幾句讚美中國發展的言辭。中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地緣政治和經濟大國,但唯一沒有改變的卻是:中國人仍在迫切渴望得到西方的認可。”
台灣不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德國外長對北京提出的強烈批評,完全是出於對該地區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合理擔憂。
“日本前首相岸田曾警告說,台灣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德國外長瓦德普爾或許對這一警告仍記憶猶新。亞洲局勢的升級,想必是任何一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場景,它給全球貿易帶來的嚴重後果勢必也會損害德國和歐洲利益,德國外長的這一判斷無疑是正確的。
爆發戰爭的風險著實令人不安,因此即便可以預見北京會做出強烈反應,提出這種警告也是非常值得的。要知道,在美國總統向整個世界發起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人們隻關注中國的經濟實力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項。
受到關稅強烈衝擊的新德裏,現在就正在尋求同中國改善關係。瓦德普爾提出的警告恰恰說明,德國並沒有忘記過度依賴中國所帶來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