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文章來源: 冰川思想庫 於 2025-08-20 19:16: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我們每個人在時代變遷麵前都微不足道,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看見時代的夾縫,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向。

撰文丨連清川

在最近幾年裏,每當我和同學或前同事們相聚的時候,總免不了一個話題:孩子們的留學生涯。

是的,純粹並非炫耀的事實:我相當大一部分同學和前同事的孩子,要麽在留學,要麽在去留學的路上——並且,大多數是美本。你沒看錯,並不是碩士階段,而是本科。

不像10年前和他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他們語氣中的驕傲、愉悅與樂觀——孩子們那麽爭氣地考上排名靠前的大學,難道不值得驕傲嗎?——他們現在多數是烏雲蓋頂,因為學費與生活費的天價,畢業後的黯淡前程,與充滿未知數的將來。

不過短短數年時間,怎麽就乾坤顛覆了呢?

01

數據是最直觀的。選擇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一份高校的留學意向調查顯示:2019年到2024年這5年,留學人數都在下降。北京大學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641人,與2019年的818人相比,減少幅度超過21%;清華大學2019年至2023年出國人數減少了28%;“國防七子”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學出境深造人數更是減少了一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複旦大學的海外升學人數這5年也分別縮水28.57%和17.70%。

為什麽5年之前中國父母對於留學趨之若鶩,而現在卻避之不及?答案隻有一個:現實。

現實又分成幾個層麵,如同我的朋友們的處境一般。

成本已經變得不可忍受。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最青睞的,也是對中國留學生最友好的大學之一,學費已經漲到7萬美元一年。美本最普遍的學費,平均一年都在5萬美元以上,加上住宿、生活等等,一年10萬美元是最低消費。4年下來,40萬美元,也就是300萬人民幣左右是標配。

中國的中產,多數討論資產的時候,基本上並非手頭的現金,而是房產。賣掉一套房,供養一個人,這基本上是通用操作。

請問,你的房賣得如何了?

英國BBC前段時間的調查說,美國H1B簽證中簽率10年前是50%,現在是14%—25%之間。對不起,這個數字是全球的,不是中國學生。所以,賭這個的開率不會比俄羅斯轉盤高。

可見,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是要打道回府的。也就是說,畢業之後留在美國收回成本的可能基本斷裂了。

那麽回中國?要在中國的職場中收回300萬的投資,你可以想象一下機會和年限:這還要求你有超高的人脈和運氣。

承認吧,海龜已經根本就不吃香了。在中國的就業序列裏,考公已經打敗所有的其它路徑,然後是國營企事業與教育機構,再然後是大廠,最後是普通的私企。

前兩條海龜優勢等於零。

大廠?你在大廠還好嗎?

私企?你就得和1500萬應屆畢業生廝殺:卷薪資,卷工作時長,卷人脈……

去留之間,都是一場又一場的血腥搏殺。300萬是沉默成本,你願意付出嗎?

02

十年之間,一切顛倒,是什麽改變了?

時代而已。

十年以及之前的二十年,留學之所以能夠成為改變人生的路徑,更多是因為時代的紅利。

這時代的紅利,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上半代,都曾經享受過,也就是高考紅利。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整個社會處在極度缺乏受教育人群的饑渴之中,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化,都急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來補充社會的整體缺失。

因此,從1978年開始以及之後的二三十年之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全部大規模遷移至城市,快速進行了城市化填充。

不要以為這批進入城市的人具有更高的智商或者更優秀的品質,隻不過因為他們擁有比當時廣大農村的其他家庭更加優渥一些的條件而已:能夠支撐起他們的學費,不需要付出大多數的時間下地幹活,周邊有較好的高中能夠支撐高考所需要的訓練。

這就是高考紅利。

然而,在加入WTO之後,中國開始升級了。外資湧入進來,互聯網開始騰飛,全球化成為基礎設置。顯然,享受高考紅利的這批人已經不足以支撐整個全球一體化的需求。

它需要語言能力,需要全球知識,需要管理係統,需要技術結構。在高考中獲利的土鱉派此時固然開始掌握話語權,但是當涉及到全球性的政府談判、技術引進、管理接軌、自動化生產等一係列實質的技術性操作的時候,他們基本上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海龜就是那個時代的急需品。這就是留學紅利。

在幾乎所有的沿海城市,所有的外向型經濟結構,都需要海龜來填補產業接軌與升級所需求的人才。

當然,大批量的海龜同時也符合了整體社會的全球化轉向:文化、娛樂、影視、生活方式、健康、醫療……

全球化轉向並不隻有單一的工業麵相,而是針對整體社會的全球化改造。

與中國同理的是,當時的全球都在全球化。與中國需要美國知識一樣,美國也需要中國知識。所以,H1B中簽率很高,因為美國本土需要具有中國知識的人來與中國方麵溝通與協商。

因此,留學熱潮持續高漲。同樣地,並不是因為那些人的父母多麽地有先見之明,或者多麽地深謀遠慮,而單純地,因為整個社會的全球化轉型,給海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

高考紅利與留學紅利,這是中國時代變遷所提供的主要機遇。

03

2025年5月,特朗普與哈佛大學打了一場戰。這場戰的勝負迄今尚未分明。但受害者已經非常明確:留學生。

留美簽證收緊不是一個趨勢,而是一個現實。8月初美國國務院所公布的留學生免麵簽政策的調整,也不過是簽證政策變化的其中一個案例而已。事實上,《經濟學人》報道說,2023年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拒簽率就已經達到了36%。

對學生與他們的父母而言,留學與否是一個性命攸關的人生十字路口,但是,對於政客而言,教育交流不過是其政治沙盤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

或者,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客的政治沙盤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臆想,決定性因素更在於,全球地緣與政治格局的變遷。

在全球化時期,人才與人口的全球化流動是一個關鍵性因素。與中國趨勢相同的,是人才和人口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市場。但是,當然沒這麽簡單:隻不過是從整個不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

於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澳大利亞,甚或包括日本,人口幾乎無節製地大規模遷入。在歐洲,是穆斯林人群;在美國,是拉丁與亞裔人群。

這其中涉及大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元素,但最簡單的,從本地人群的直接體感上而言,這些移民擠占了工作機會、侵蝕了社會福利、惡化了社區安全。

所以H1B要減少,簽證要收緊,非法移民要驅逐。

這是一個大趨勢,甚至和特朗普本人的好惡無關。

可是難道隻有美國如此變化嗎?

04

好了,說了這麽多,其實我要說的已經非常明確了。

對於中國中產而言,別再瞎折騰了,留學不但不能夠如同十年前那樣實現階層躍遷,甚至連保住現有階層地位都岌岌可危。

300萬的成本大概率是打水漂的,而缺乏國內教育背景與受到西方教育係統的洗禮之後,那些海龜孩子們很多無法適應國內又卷又累又沒有前途的職業修羅場,所以你大概率就養了一個躺平啃老的“海廢”。

但是,且慢!不是說,現在美國的AI領域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才是受過國內本科教育,或者至少具有中國背景的人嗎?

是的,這是我想說的最後一個要點。

留學之路是極其艱困的,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對於學生。在過往的歲月中,哪怕在國外拿一個水碩,因為留學紅利的存在,都能夠獲得優良的前景。

但是今天留學的目的與過程全然改變。

無論從人格的塑造、知識結構的奠定、人生目標的尋求、未來職業的追求、個體理想的實現,國外大學依然比國內大學有著遠遠無法超越的優勢。

天賦固然是重要的,那些在國外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人依舊有比其它專業的學生有著更加強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如何獲得與自己的個性、長項與理想相匹配的知識專業,才是對於孩子而言至關重要的核心。

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階段,都需要優秀的人才。美國並沒有對中國留學生關門,加拿大也沒有,歐洲也沒有,日本也沒有。但是,無論對學業還是留下,無疑門縫都在收窄。

隻有那些真正在追求卓越,或者不同尋常的人,才能在這樣的留學競爭中生存下來,也就是全球化所遺留的狹窄門縫中繼續生存和生長。美國不僅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也需要物理,也需要醫療,需要廚師,需要導演……

問題是:你是他們需要的人嗎?

所以,我想說的是:全球化逆轉的環境是你無法改變的,但是個人與個體的命運,依舊存在於所有人各自的選擇與努力之中。

已經沒有機會騎在銀龍的背上禦風而行了,它已經變成了惡龍。我們每個人在時代變遷麵前都微不足道,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看見時代的夾縫,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向。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入境時無人機被扣 中國遊客"腦子一熱"簽證作廢 全家遣返
華人家庭周末出遊遇劫難 探親老人一死一傷 兒子失蹤
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被治愈 他徹底擺脫胰島素
好友:千百惠在成都生活這幾年 是她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彭博:中銀國際經濟學家稱人民幣美元匯率或“破7”




24小時討論排行

震動學界!前眾議員:讓哈佛的中國留學生回家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談回國原因:美國政治氛圍太差
曆史性一幕,特朗普對風車宣戰了
印度稱未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重申台印關係不變
習近平為何發起大清洗?毛澤東和斯大林也許能提供答案
《走過咖啡屋》成絕響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弗蘭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溫柔的一麵
中國留學生患癌 起訴密歇根州立大學索賠1億美元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美版iPhone“印度造”:蘋果首次將iPhone全係轉移印度
特朗普再談見普京:我們之間有一種“溫暖”感覺
廣州在住宅區噴劇毒農藥,是滅人還是滅蚊?
川普批光電是“世紀騙局” 美國愚蠢的日子結束了!
澤倫斯基頻頻致謝 歐洲領袖齊聲讚揚 一場感恩大合唱!
“眯眯眼”又辱華 瑞媒:“中國人民的感情”為何老受傷?
華男天天謊報包裹丟失 靠這招賺上百萬 被判9個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冰川思想庫 2025-08-20 19:16:34
很遺憾,中產家庭支撐孩子留學的時代已經結束

我們每個人在時代變遷麵前都微不足道,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看見時代的夾縫,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向。

撰文丨連清川

在最近幾年裏,每當我和同學或前同事們相聚的時候,總免不了一個話題:孩子們的留學生涯。

是的,純粹並非炫耀的事實:我相當大一部分同學和前同事的孩子,要麽在留學,要麽在去留學的路上——並且,大多數是美本。你沒看錯,並不是碩士階段,而是本科。

不像10年前和他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他們語氣中的驕傲、愉悅與樂觀——孩子們那麽爭氣地考上排名靠前的大學,難道不值得驕傲嗎?——他們現在多數是烏雲蓋頂,因為學費與生活費的天價,畢業後的黯淡前程,與充滿未知數的將來。

不過短短數年時間,怎麽就乾坤顛覆了呢?

01

數據是最直觀的。選擇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一份高校的留學意向調查顯示:2019年到2024年這5年,留學人數都在下降。北京大學2024年本科出國(境)深造人數為641人,與2019年的818人相比,減少幅度超過21%;清華大學2019年至2023年出國人數減少了28%;“國防七子”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學出境深造人數更是減少了一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複旦大學的海外升學人數這5年也分別縮水28.57%和17.70%。

為什麽5年之前中國父母對於留學趨之若鶩,而現在卻避之不及?答案隻有一個:現實。

現實又分成幾個層麵,如同我的朋友們的處境一般。

成本已經變得不可忍受。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最青睞的,也是對中國留學生最友好的大學之一,學費已經漲到7萬美元一年。美本最普遍的學費,平均一年都在5萬美元以上,加上住宿、生活等等,一年10萬美元是最低消費。4年下來,40萬美元,也就是300萬人民幣左右是標配。

中國的中產,多數討論資產的時候,基本上並非手頭的現金,而是房產。賣掉一套房,供養一個人,這基本上是通用操作。

請問,你的房賣得如何了?

英國BBC前段時間的調查說,美國H1B簽證中簽率10年前是50%,現在是14%—25%之間。對不起,這個數字是全球的,不是中國學生。所以,賭這個的開率不會比俄羅斯轉盤高。

可見,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是要打道回府的。也就是說,畢業之後留在美國收回成本的可能基本斷裂了。

那麽回中國?要在中國的職場中收回300萬的投資,你可以想象一下機會和年限:這還要求你有超高的人脈和運氣。

承認吧,海龜已經根本就不吃香了。在中國的就業序列裏,考公已經打敗所有的其它路徑,然後是國營企事業與教育機構,再然後是大廠,最後是普通的私企。

前兩條海龜優勢等於零。

大廠?你在大廠還好嗎?

私企?你就得和1500萬應屆畢業生廝殺:卷薪資,卷工作時長,卷人脈……

去留之間,都是一場又一場的血腥搏殺。300萬是沉默成本,你願意付出嗎?

02

十年之間,一切顛倒,是什麽改變了?

時代而已。

十年以及之前的二十年,留學之所以能夠成為改變人生的路徑,更多是因為時代的紅利。

這時代的紅利,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上半代,都曾經享受過,也就是高考紅利。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整個社會處在極度缺乏受教育人群的饑渴之中,工業化、城市化與現代化,都急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來補充社會的整體缺失。

因此,從1978年開始以及之後的二三十年之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全部大規模遷移至城市,快速進行了城市化填充。

不要以為這批進入城市的人具有更高的智商或者更優秀的品質,隻不過因為他們擁有比當時廣大農村的其他家庭更加優渥一些的條件而已:能夠支撐起他們的學費,不需要付出大多數的時間下地幹活,周邊有較好的高中能夠支撐高考所需要的訓練。

這就是高考紅利。

然而,在加入WTO之後,中國開始升級了。外資湧入進來,互聯網開始騰飛,全球化成為基礎設置。顯然,享受高考紅利的這批人已經不足以支撐整個全球一體化的需求。

它需要語言能力,需要全球知識,需要管理係統,需要技術結構。在高考中獲利的土鱉派此時固然開始掌握話語權,但是當涉及到全球性的政府談判、技術引進、管理接軌、自動化生產等一係列實質的技術性操作的時候,他們基本上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海龜就是那個時代的急需品。這就是留學紅利。

在幾乎所有的沿海城市,所有的外向型經濟結構,都需要海龜來填補產業接軌與升級所需求的人才。

當然,大批量的海龜同時也符合了整體社會的全球化轉向:文化、娛樂、影視、生活方式、健康、醫療……

全球化轉向並不隻有單一的工業麵相,而是針對整體社會的全球化改造。

與中國同理的是,當時的全球都在全球化。與中國需要美國知識一樣,美國也需要中國知識。所以,H1B中簽率很高,因為美國本土需要具有中國知識的人來與中國方麵溝通與協商。

因此,留學熱潮持續高漲。同樣地,並不是因為那些人的父母多麽地有先見之明,或者多麽地深謀遠慮,而單純地,因為整個社會的全球化轉型,給海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

高考紅利與留學紅利,這是中國時代變遷所提供的主要機遇。

03

2025年5月,特朗普與哈佛大學打了一場戰。這場戰的勝負迄今尚未分明。但受害者已經非常明確:留學生。

留美簽證收緊不是一個趨勢,而是一個現實。8月初美國國務院所公布的留學生免麵簽政策的調整,也不過是簽證政策變化的其中一個案例而已。事實上,《經濟學人》報道說,2023年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拒簽率就已經達到了36%。

對學生與他們的父母而言,留學與否是一個性命攸關的人生十字路口,但是,對於政客而言,教育交流不過是其政治沙盤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點。

或者,從某種程度上說,政客的政治沙盤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臆想,決定性因素更在於,全球地緣與政治格局的變遷。

在全球化時期,人才與人口的全球化流動是一個關鍵性因素。與中國趨勢相同的,是人才和人口從新興市場流向發達市場。但是,當然沒這麽簡單:隻不過是從整個不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

於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澳大利亞,甚或包括日本,人口幾乎無節製地大規模遷入。在歐洲,是穆斯林人群;在美國,是拉丁與亞裔人群。

這其中涉及大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元素,但最簡單的,從本地人群的直接體感上而言,這些移民擠占了工作機會、侵蝕了社會福利、惡化了社區安全。

所以H1B要減少,簽證要收緊,非法移民要驅逐。

這是一個大趨勢,甚至和特朗普本人的好惡無關。

可是難道隻有美國如此變化嗎?

04

好了,說了這麽多,其實我要說的已經非常明確了。

對於中國中產而言,別再瞎折騰了,留學不但不能夠如同十年前那樣實現階層躍遷,甚至連保住現有階層地位都岌岌可危。

300萬的成本大概率是打水漂的,而缺乏國內教育背景與受到西方教育係統的洗禮之後,那些海龜孩子們很多無法適應國內又卷又累又沒有前途的職業修羅場,所以你大概率就養了一個躺平啃老的“海廢”。

但是,且慢!不是說,現在美國的AI領域中,有將近一半的人才是受過國內本科教育,或者至少具有中國背景的人嗎?

是的,這是我想說的最後一個要點。

留學之路是極其艱困的,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對於學生。在過往的歲月中,哪怕在國外拿一個水碩,因為留學紅利的存在,都能夠獲得優良的前景。

但是今天留學的目的與過程全然改變。

無論從人格的塑造、知識結構的奠定、人生目標的尋求、未來職業的追求、個體理想的實現,國外大學依然比國內大學有著遠遠無法超越的優勢。

天賦固然是重要的,那些在國外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的人依舊有比其它專業的學生有著更加強大的競爭優勢,因此,如何獲得與自己的個性、長項與理想相匹配的知識專業,才是對於孩子而言至關重要的核心。

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階段,都需要優秀的人才。美國並沒有對中國留學生關門,加拿大也沒有,歐洲也沒有,日本也沒有。但是,無論對學業還是留下,無疑門縫都在收窄。

隻有那些真正在追求卓越,或者不同尋常的人,才能在這樣的留學競爭中生存下來,也就是全球化所遺留的狹窄門縫中繼續生存和生長。美國不僅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也需要物理,也需要醫療,需要廚師,需要導演……

問題是:你是他們需要的人嗎?

所以,我想說的是:全球化逆轉的環境是你無法改變的,但是個人與個體的命運,依舊存在於所有人各自的選擇與努力之中。

已經沒有機會騎在銀龍的背上禦風而行了,它已經變成了惡龍。我們每個人在時代變遷麵前都微不足道,唯一能做的,不過是看見時代的夾縫,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