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解密《乾隆王朝》:這個“乾隆”貶多褒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我要購買>>>>>>>由此進入

再現康雍乾盛世的40集大型曆史劇《乾隆王朝》在南方電視台影視頻道播出。由於該劇由焦晃領銜主演,因此被南方影視十分看好,稱其有望再創當年《雍正王朝》帶來的收視盛況。

  該劇陣容強大,出演乾隆的演員是曾因在《雍正王朝》中扮演康熙而一舉奪下“金鷹”、“飛天”雙獎的焦晃。他對記者表示,自己落力在劇中表現乾隆閉關鎖國對後輩帶來的負麵影響,形象是貶多褒少。而且他演的乾隆,一改以前影視作品中的風流形象,而是經常身著便裝,雙手交叉胸前,舉手投足悠閑自然又不失威嚴的風度,既有政治家氣魄,又有藝術家氣質。比起《雍正王朝》中的康熙,這次演乾隆戲分增加了很多,使的力氣也大了很多。因為“這是個以表演為重的戲,不像《雍正王朝》主要講政治集團之間的角逐。乾隆要演得細膩、多角度,好不好看對我很關鍵。”

主演:焦晃 陳瑞 盧燕 賈一平 左小青

新視角、新定位、康熙之後看乾隆!推演興衰,乾隆是非新論;廓清迷案,和申功過重評。
 2003年曆史題材輝煌巨製《乾隆王朝》即將創造收視新高!
跟眾多的乾隆戲不同,《乾隆王朝》從不戲說,而且乾隆這個角色也一改以往的風流形象,著重刻畫了他中年後作為政治家、藝術家的一麵。而飾演和珅的實力派演員陳銳,也並沒有把和珅臉譜化地演成一個滑稽、狡詐的奴才,而是還給他一個曆史本來麵目。劇中不忘交代和珅的腐化過程,卻也把他做欽差大臣時解決難題的政治智慧表現出來,給看慣了“王剛版”和珅的觀眾一個全新的視野。

第一部:盛世明君 乾隆三十四年,大清朝前所未有的升平盛世。眾朝臣正為阿桂在西北用兵之事全神貫注時,乾隆帝卻令人大惑不解地突然提出來要查甘肅巡撫王檀望的貪墨案。 王案十分棘手。和坤以其過人的精明、對理財之道的充分了解,曆盡周折,終於使王檀望冒賑貪汙的真相大白於天下。乾隆一怒,殺貪官60餘人,抄家查產,追回國庫銀子。此案使得和坤的名字因此蜚聲朝野。
第二部:補天覓石 乾隆聖壽在即,各省報喜報瑞,以壯聲色。雲南卻因緬戰時征盡銀糧而遭受大饑饉。巡撫劉善廷不敢報災。和坤自請為糧儲道,與阿桂赴任雲南,眼見饑民遍地,而巡撫又堅決隱瞞災情欲報豐收。和坤巧妙地洞察到此時皇上正需一個大施雨露的機會。於是與阿桂合力,曲折而機智地報出雲南災情。乾隆果然龍心悲憫,派十五阿哥永琰為飲差到雲南廣施錢糧,通力救災,把個雲南救得豐衣足令。萬民感佩之下,雲南救災成了舉朝上下最大的功德和盛事。 乾隆大壽慶內時,雲南送來萬民折、萬民傘,紀曉嵐上表稱頌“十大武功”,緬王也來納表稱臣,真可謂盛極一時。 和坤備受聖眷,一升再升,已躋身軍機了。他順風造勢,提議大修圓明園。並煞費苦心議設“議罪銀”,斂財修園子。 議罪銀之設,引起各官相互攀比競爭。多的竟上交二十萬兩。而清官們卻十分尷尬。禦史錢灃得悉眾督撫上交“議罪銀”的內情,認定這些人均屬貪官,竟然石破天驚一本連參十個督撫!乾隆閱折,深知官場積弊,於是拖而不決。而錢灃又屢屢催問,清官們亦為錢灃助威,情勢萬分堪慮!和坤乖巧地為乾隆獻策:“十督撫早已耳聞被參之事,此時派錢灃逐省去查,諒無大礙。”於是錢灃為特使,前往十省查案。竟連查八省,一無所獲。
第三部:廟謨誰運 乾隆對封疆大吏們放心不下,於是留十五阿哥監國,攜皇後、和坤、紀曉嵐等南巡。所到之處,各省巡撫紛紛揣摩天意,然而馬屁都拍在馬腿上,頗具諷刺意味。乾隆興味闌珊,頗有歸意。和坤指使其親信(地方官)巧妙地攔駕,暗合了乾隆的心意,該地方官大談聖駕南巡,沿途接送耗資之巨可以辦許多利國利民大事。乾隆因此行實在無益,於是大為嘉許。一時間各地“項目”蜂起。江寧知府錢灃一怒之下,報上一個天文數字,需銀五百萬兩,造三百裏水利堤防。乾隆聞訊大驚,命錢灃來見,錢灃坦言,項目是假,要錢是真。乾隆頓悟,於是親自視察各官的工程,那些假大空、豆腐渣工程自然見不得陽光,有的幹脆當麵倒塌!氣得乾隆一病不起。 乾隆一籌莫展之時,又是和坤善體聖意,從中斡旋,不但十分體麵地處理了這場風波,而且還為乾隆覓得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妃,以消皇上的怒火。乾隆欣慰之下,降旨十格格下嫁和坤之子。
第四部:殘陽如血 和府的大喜日子,唯有弘晝不來道賀,他病倒了。乾隆親往探視。弘晝當著眾軍機、大學士的麵,說自己等不到乾隆禪位,新主登基的日子了(因為乾隆曾私下立誓,在位年限不超過聖祖康熙的六十年),盡管隻差幾個月,自己也等不到了。此言一出,無異石破天驚,但乾隆自己不提出,誰敢提起! 翌日,乾隆突然降旨要大家議一議禪位的事。眾臣一體反對。乾隆讓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各對此事寫折呈上。所有的折子都振振有詞地說乾隆龍體尚健,不宜禪讓,禪位之事陷入僵局。 馮鏡如深知此時唯有利用和坤說話最有份量,於是徑入和府,一語點破永琰繼位勢在必行,和坤不禁驚出一身冷汗!於是他匆匆上了一份主張禪位的折子。乾隆閱折,心情十分複雜,召見和坤,和坤振振有辭說出一大套乾隆最愛聽的理由,並暗示禪位之事既已滿朝皆知,主動禪讓是保住英名的最好辦法。乾隆於是詔告天下:兩月之後,擇吉日禪讓。 禪讓大典上乾隆不肯交出玉璽亦不搬出養心殿,把個大典弄得不倫不類。 乾隆要在圓明園中慶八十六歲大壽,永琰隻得一麵加緊圓明園工程,一麵詔令各地送壽禮。 和坤的爪牙們魚肉各地,匪患此起彼伏。 乾隆終於病倒在龍床,而此時,但凡大事,仍然都須太上皇降旨頒行。和坤日日陪伴病中乾隆,乾隆的一個手勢,一聲歎息,都成了隻有和坤能懂的“旨意”。 永琰雖恨透和坤,卻無奈他挾“太上皇”以令“諸侯”。 乾隆駕崩。嘉慶皇帝可以真的執掌國運了。但忠貞老臣俱已意氣消磨,各地官員多為和坤羽翼,他麵對的是一個爛攤子。 大行皇帝靈柩前,和申偷覷嘉慶眼色,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