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

我媽媽在2010年83歲時寫了一篇《我的一生與家庭》,現發表出來,懷念母親。
正文

華東歲月------李傑

(2025-11-05 18:36:10) 下一個

                                                                     前言

    永遠銘記在上海參加工作的一段歲月,這是今生初踏入社會的好起步。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和蘇州河以北地區含複旦大學江灣校區全部解放。從7月份起我就被安排正式參加革命隊伍,先是在上海市舉辦的青年幹部學習班學習,8月份分配到華東局保衛處,歡歡喜喜地穿上了人民敬佩的草綠色革命幹部軍裝,戴上軍帽,成為了光榮的人民解放軍的一員。1951年新成立華東公安部,被調至人事處工作,此後直到1953年1月華東公安部撤銷才離滬去北京,在華東雖僅有三年多工作時間,但那時是解放初期,百廢待興,蓬勃發展,人少事多,機構新建,工作繁忙,為恢複上海市新秩序,建立和管好人口眾多的大上海,保衛勝利果實,做出了奉獻。曾擔負做過外賓保衛員,首長警衛員,外勤偵查員,公安統計員,派出所人員,展覽團組長,物資接管員等多門職務。在華東歲月這段時光,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是一生往事一大亮點,現分述如下。

 

 一、 在白色恐怖中,匆匆離校,結束大學生涯。

    據大學摯友陳雲泛日記記載:1949年4月25日夜3時20分,同學們正在宿舍熟睡時,忽被室外步槍及機槍聲驚醒,起床門外一望,整個宿舍被軍隊包圍了。片刻,聽到有人在走廊中叫喊:“不要動,不要出來。”原來是軍隊進駐學校,特務趁機搜捕。他們中有蒙頭蓋麵之人手持“黑名單”在逮捕學生,不一會,又聽叫學生們到外麵空場地上集合,再次查對黑名單。這次被逮捕人員共兩大車,其中有大學教授,臨走前還揚言要再次來校搜捕。特務們走後,天已大亮,隻見門口崗哨尚未撤走, 校園和宿舍戒備森嚴,頗有野狗咬人的聲勢。學友們秘密商量,假裝去食堂吃飯,匆匆離開學校,這時內心亂如麻繩,什麽書籍、衣物均未攜帶,從此結束了苦難的大學生涯。

    在上海市區經曆整整一個月戰火,解放軍攻城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曙光衝破黑暗,久久盼望天亮的一天終於來臨了。1949年5月25日,上海市區首先解放,又經兩天兩夜激烈巷戰,上海蘇州河以北含江灣複旦校區先後解放。安民布告貼在大街牆上,上麵印著毛澤東三個顯眼大字,街坊群眾紛紛湧向街頭,唱呀、跳呀,歡迎人民解放軍,從此上海回歸到人民懷抱。我滿懷勝利的喜悅,在街頭鑼鼓喧天的熱鬧聲中;徒步從市區四川北路2388弄19號友人孫樞俠、徐政蓉夫婦兩人住所返回學校。不久,便被推薦參加革命。

二、 參加革命,在上海市青幹班學習,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49年7月1日由複旦大學學生自治會推薦參加上海市舉辦的第一期青年幹部學習班,為時一個月。從上海各大中學校抽調來的學員報到後,第一天夜晚恰逢老天不巧,天降大雨,學員們住的樓房地板上有多處漏雨。剛剛入睡就聽有人喊叫:“快起來,漏雨了。”這時隻見班領導帶領幾名解放軍親臨學員宿舍,關心問候,他們每個人都手提自己使用的臉盆、毛巾,迅速地把地板上雨水擦幹淨,將一個個睡鋪轉移至不漏雨的地板上。最引人矚目的是身穿草綠軍裝的班領導,他那雙炯炯發亮的眼睛直盯每個學員,口裏不斷親熱地稱呼學員們為同誌,這是解放後走進革命隊伍第一次聞聽稱呼自己是同誌,內心無比激動,倍感光榮。此時立刻憶起在學運中高唱的一首歌,“山那邊呀!好地方,人人平等都一樣……”。從此終於迎來了自由活潑,歡欣快樂的生存環境,實現參加革命理想,今天我也是革命大家庭一位成員了。啊!努力吧,好好學習,決心為新中國建設奉獻力量!

    青幹班學習采取上午授課聽報告,下午討論,晚上集體遊戲自由活動等方式,學校負責人為李昌,授課主要人物是著名學者馮定,其次就是邀請華東局,上海市多位首長作形勢報告。課程內容有政治經濟學、革命理論、為人民服務、解放軍進城紀律、革命隊伍的優良作風等。下午討論針對當天授課、報告內容進行,有時也召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研討會,還記得每當開展生活研討會時,學員們表現不自然,有人臉紅,有人膽怯,有人結巴、嚇得言語表述不清,有人在一旁發笑。不過學習中都能遵守製度,認真努力,有始有終。三十天學習馮定講課占三分之二時間,對其印象深刻。每天上課時隻見他身穿一套簡樸整潔的解放軍幹部服,扣子是有機玻璃的,士兵服是銅扣。左胳膊帶一隻剛配給的新手表,像紅軍老傳統一樣身背飲水壺,警衛員背槍緊跟身邊。講課講的口渴了就提起水壺飲水,作風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無官架子,和藹可敬,至今仍給我留下美好印象。

    這期學員都是從各大學、中學由中共地下黨推薦選拔出的先進分子,都是在曆次學運中經過考驗的骨幹,其中許多人都是中共黨員,但尚未公開身份。在學習中經過係統的教育,號召每個黨員自願申請,填表,宣誓,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我的入團介紹人是複旦同窗,後來得知兩人都是中共黨員,一是複旦社會係史林子,一是茶葉專科楊天運。

    在短短一個月繁忙學習中,大大武裝了頭腦,增長了豐厚革命理論知識。學習、生活、文娛、休息安排有序,有勞有逸。晚飯後大家都不約而同奔赴操場,男的女的,三口五口,一雙一對,自願結合,輕鬆愉快,有說有笑,拋開白天學習的疲倦,盡情地唱呀!跳呀!自動開展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這批有文化、思想先進的青年,都是在學運中多年鍛煉的活躍分子,多才多藝,各有專長:有組織領導的,有會歌唱的,有演短劇的,都具有豐富的文娛活動知識,飯碗一丟,就有人帶頭唱起“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在學運中是主題歌,很有號召力。每當聞聽唱起時,我們就自動走在一起,越唱人越多,如潮水一般,頃刻間操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時又聞聽有人唱起“我們的隊伍來了”,歌意是號召執行紀律的,每當唱起來時,學員們自覺站成一排,或圍成一圈。有人化妝成陝北農民,頭戴白毛巾,肩扛鋤頭,身後跟著一女同學手提花籃,走在操場中間表演兄妹開荒,逗得全場學員哈哈大笑,精神振奮,情緒高漲。把在搞學生運動中的民主風氣、短劇、歌詠等統統帶進青幹班,真是一個團結友愛,和睦溫馨的革命大家庭。

    7月30日上午召開大會宣布結業,會議提到兩件學員最關心的事。一是工作都要服從組織分配,依據形勢發展需要,哪裏缺少幹部就分配到哪。明確指出,有分配上海的,也有趣外地甚至更遠的地區。二是待遇,這批學員一律執行供給製幹部待遇。這個消息宣布後,引起極大震動,會場頓時鴉雀無聲,一派寂靜,樹葉落地都能聽到響聲,每個學員都是帶著個人不同要求與欲望來參加學習,此時此刻,麵對現實,思想鬥爭激烈,會場中大多數都能靜心傾聽,但都各有所思。少數人愁眉苦臉、心亂如麻、接受考驗。散會時眾人一聲不吭,帶著複雜的心思走向宿舍。

    這天晚上操場上再也聽不到歌聲,場地上陰沉沉的,鴉雀無聲,好似兩軍陣前又在蘊量一場新戰鬥,弓箭繃緊,一觸即發。我是一名無家可歸的戰區流亡學生,迎來解放是最大心願,能光榮參加革命是倍感榮幸,通過學習,革命意誌更加堅定,思想上從未考慮工作分配留上海或去外地等問題,當然誰不盼望有份好工作,薪金製待遇?這樣既能改變窮苦生活麵貌,也好養家糊口。經過多年在學運中鍛煉,特別是青幹班領導教育,自己是自願走上革命隊伍的,決心堅決服從組織分配,這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因此思想情緒比較穩定。思想波動激烈者是少數上海人,這些學員靠近家庭,在大城市裏生長,生活環境優越,從未出過遠門,確有實際困難,所以有個別當時自動離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天上人間遊一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貓姨' 的評論 :
此文是李傑寫的,李傑是趙國瑛的丈夫,我的父親。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對不起 是作者母親的文章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作者父親那時候不是在各地作法官嗎, 怎麽成了青年學生
天上人間遊一遊 回複 悄悄話 這是我父親離休後寫的一些回憶,由我母親輸入到電腦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