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e what we are not yet

Phire Triathlon - Share our stories and encourage each other
正文

翻越山丘 - 從DNF到Ironman 70.3

(2025-08-19 07:31:53) 下一個

JiaLin


2018年6月,當我懵懵懂懂跟著好友Alex報名費城Escape係列三項比賽的時候,對triathlon這項運動毫無概念。覺得在費城四姑河裏遊800米、在大街上騎13英裏,以及最終跑下3.1英裏對已經跑過半馬的我應該不會太難。自以為在泳池裏練習蛙泳,無間斷遊下1000米,就肯定能在河裏完成800米。從未去公開水域遊過,也從沒穿膠衣練習過,平生第一次穿wetsuit就是比賽當天,極度違反“比賽時不要嚐試任何新東西”的規則。其結果,就是開賽10分鍾後被救生艇撈上船,取消比賽資格,DNF。這是迄今為止各種比賽我獲得的唯一一次DNF。後來才知道,蛙泳不能穿膠衣,膠衣是為自由泳配套的,讓人的全身尤其兩腿自動浮於水麵,在保暖之餘還顯著加快速度。可我當年不知道啊,無知者無畏。

2017年跑了第一個半馬,2018年試水三項未果,繼續訓練跑步,年底完成第一個全馬。繼而第二年在跑群大神們的幫助下成功BQ,得到2021年跑波士頓馬拉鬆的資格。正高興能跑波馬呢,新冠病毒突如其來改變了世界…

令人難忘的2020年,我們每個人都龜縮在家裏,一個人跑步變得越來越無聊,於是跟著老公學習騎車。我不是不會騎車,但什麽才是騎行運動,老公是我的啟蒙老師。那時運動app Zwift借大流行一下子火遍全球,商店裏一車難求,似乎全世界的人都開始騎車這項運動。我才知道室內騎行,智能騎行台,FTP,watts/kg,Cadence等騎行數據和概念。剛接觸騎行時,我的輸出功率勉強過100watts,cadence踏頻也不過70上下,原以為在國內習慣騎車上下班的人怎麽也算“熟手”,這才知道原來我是個妥妥的菜鳥,隻會那個平衡動作、能把車騎上開跑而已。Zwift上參加任何group ride,隨機人群中我總是名列後三分之一。

遊泳更是我的短板,隻會一點蛙泳,但那次DNF的經曆卻有意外收獲:我似乎不怕開水(open water,開放水域),因為此前從未在野外遊過泳,比賽時說跳就跳下去了

2021年在秋天的波馬前,不死心地又報了一個sprint三項,依舊是遊泳800米,騎行13邁,跑步3.1邁。吸取之前的教訓不穿膠衣,但依舊沒有去開水訓練過。這次比賽是當地的Steelman年度賽事,分sprint小鐵和olympic標鐵兩個距離。八月的賓州,氣候十分溫暖,我跳下後湖水溫柔地包住我,比泳池更溫暖。我一點都沒害怕,用蛙泳遊完全程,並順利完成整個比賽,從摔倒的地方爬了起來

完賽小鐵後,一直考慮是否要學自由泳,因為我不太甘心完成sprint短距離就歇了,三項還是很好玩的,鍛煉全身肌肉,是跑步很好的交叉運動。

2022年初,我觀看了大量自由泳視頻、擁有了很多理論知識,終於下決心在YMCA報名參加成人group lesson,那些日子充滿挫折,一看視頻似乎很明白,但一下水就廢,所以必須鼓起勇氣給自己打氣,還寫了三篇學自由泳日記:

從蛙泳到自由泳 (1)

從蛙泳到自由泳(2)

從蛙泳到自由泳(3)

這時候,我接觸到了嵐山跑群的ironman康教授,拜讀了他的六集長篇“大鐵之路”,從文章裏又認識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加州糖尿病專科醫生韓文。韓醫生是文學城健身壇版主,康教授打鐵的師姐,倆人均師從楊高興教練的鐵人俱樂部。我的日常閱讀從康教授的故事開始,接上了韓醫生的博客,然後再知道了嵐山和蚱蜢越野隊更多的鐵人,尤其是嵐山幾次組隊參加最難大鐵賽事之一的Lake Placid,讓我的打鐵生涯頓時充滿了雞血。

2023年7月,報名新澤西州鐵三,首次衝擊標鐵距離。不料好事多磨,因為雷雨天氣賽程減半,我花了30分鍾用自由泳完成了750米遊泳,意識到自己的水平很難在60分鍾內完成1500米,於是繼續花功夫練遊泳

2024年8月,我用自由泳44分鍾遊完Steelman標鐵的1500米遊泳部分,繼而第一次穿鎖鞋比賽、騎行22英裏,最後跑十公裏順利完賽。至此,我覺得已經很圓滿了,直到Alex像個手拿小鞭子的學監,忽悠我們參賽半鐵70.3。順便說,最常見的triathlon賽事分四個等級:

1)sprint 小鐵

2)olympic標鐵

3)ironman70.3 半鐵

4)ironman 大鐵

常見賽程說明

Jason毫不猶豫地跳坑報名,我其實不想報,因為懶,因為每次三項比賽前遊泳都帶給我巨大的壓力。Steelman標鐵賽前,我緊張得不行,腦子一空下來就想著遊泳,這輩子讓我這麽緊張的事情還真沒幾件。

糾結了好久,沒能抵抗住和他們一起訓練比賽的誘惑,報了名。

說起來,我和這兩位兄弟挺有緣分的,2023年一起跑芝加哥馬拉鬆,2024年又一起去騎了一個爬升5000英尺的Gran Fondo 100 公裏。Alex是我們的leader,遊騎跑三項都很出眾沒有短板,已完成過兩次70.3半鐵。Jason是個極其低調的人,但騎車曆史悠久,早就完成過標鐵,還是個出色的swimmer。和他們一起備賽,其實我受益良多。

2023芝加哥馬拉鬆。很巧我們仨占的位置正好是個正三角

2024 參加Delaware Gran Fondo

2025一起打鐵

2025年一月,我開始了20周的半鐵訓練。由於之前近兩個月的腳傷,其實體能下降很多。訓練開始的base 階段就很痛苦,體力跟不上,一周中經常有一天二練,遊泳和跑步搭配。一月的時候我在泳池連續遊100米都勉強,根本不能遊長距離。中午遊泳下午下班後跑步也達不到強度,隻能打醬油。唯有Zwift上騎車,因為找到“build me up”的interval訓練,大概是進步最早最快的一項。隻是,騎行台上練interval極為痛苦,我這才體會到韓醫生在博客裏說的“大汗淋漓,大聲呻吟,人像從水裏撈起來”的感受。她因為繁重的工作,總是清晨4點起床或遊泳或騎車,然後上班。我做不到早起,隻能利用晚上騎車,這也是Zwift適合上班族的最大優點。

Zwift的Interval訓練之一:Orange Unicorn。圖的左麵列出了interval的細節,那些6次6次的功率重複讓人生無可戀

隨著base階段進到buildup階段,基本每天都累得不行,除了上班吃飯下班訓練就想睡覺。什麽更年期失眠,不存在的,頭一沾枕頭就睡著,一覺睡到大天亮,仿佛回到了少年時代。而且吃啥都香,吃啥都有胃口

進入春天後,周末出現越來越多的搬磚訓練和長距離騎行。搬磚就是要先騎車後跑步,根本搭不上我們跑群周末群跑的時間。鐵三本就是這樣孤獨的運動,隻能自己一個人幹。很多次我情緒低落,因為無論節日還是周末,別人可以旅遊吃飯開party,至少可以群跑和夥伴們說說笑笑。而我的生活裏隻有訓練,而且是天天如此。無數次為了遊泳進入瓶頸煩惱,無數次問自己這樣枯燥的生活真是我想要的嗎,還有無數次單純就是不想訓練。

這種時候,在老公安慰我之餘,我就去網上反複看康教授和韓醫生的打鐵記錄。他們的遊泳也是一路掙紮過來,而且他們的目標是大鐵,是我的一倍。讀著他們的辛苦,激勵自己繼續努力

五月份到了peak階段,每周10-11小時訓練,有兩個周末我都按計劃完成了標鐵的距離,一次完成了半鐵的56邁騎行。去年備戰標鐵時覺得高不可攀的強度,居然現在輕鬆搞定。

遊泳總是我最擔心的,1900米要在70分鍾內完成,在泳池是沒問題的,可是開水?尤其我們的比賽在海水淡水混雜的Choptank河裏,經常風浪很大,和我習慣的平靜的lake遊泳很不一樣。Choptank的名字裏就有chop這個詞,總有原因的吧

我特別加強了遊泳,這是我的最短版,也是最刻苦訓練的一項。可惜今年春天天氣特別,雨水多溫度低,local的開水訓練不是因為水流current太大就是水溫太低而取消。隻有一個周末,總算水量下降到安全範圍按期舉行。我們仨都抓住這個機會到場穿膠衣試水。我上次穿膠衣遊開水還是2018年那場DNF的比賽,這次穿著依舊很合身,但沒想到無袖膠衣抵擋不住華氏59度的低溫,下水隻遊了700米就受不了上岸了。但這寶貴的700米讓我測試了開水穿膠衣遊自由泳,相信馬裏蘭的水溫應該高得多,我會沒事的。

taper前一周,遊泳突然開了掛,長遊2000米-2500米終於不是問題了,stroke/length從21提高到23次,每次遊泳水感也越來越好,沒有剛下水時呼吸急促的問題。我就像接近大考的中學生,心裏總算多了幾分自信。

唯一的一次賽前開水訓練,右二是康教授

比賽前得知,這個Eagleman賽事同樣是9月份馬裏蘭大鐵的地點,所有賽道都相同,隻是加倍而已。另外,9月河裏會有大量jellyfish,但幸運的是一般6月初的半鐵不會有。我聽了很慶幸,我一向害怕這種軟綿綿的小東西,更害怕被它們叮。隻是沒想到比賽那天給我帶來最大困難、也是我表現最出色的,恰恰是遊泳。

隨著五月飛快過去,我的緊張照例嚴重起來,永遠擔心遊泳被關門。奇怪的是,我從不為騎車和跑步擔心,如果比賽不用遊泳就好了 其實這也是阻止許多跑者加入打鐵行列的原因,幾乎沒有人不怕開水遊泳的,畢竟老中裏麵如Alex和Jason這樣的遊泳高手不多見。

準備比賽的程序對我照例很stressful,寫了list,帶了一大堆東西。

除了自行車之外的幾乎所有裝備

坐立不安地迎來比賽日,我定了3點的鬧鍾,但2點半就醒了,腦子懵懵的不習慣這麽早起床,然後吃飯換衣服檢查要帶的東西,鼓鼓囊囊兩個大包外加一個袋子裝膠衣。後來果然不出所料當天是wetsuit legal,這將是我第一次穿膠衣在比賽中遊自由泳

今年Eagleman迎來很多大牌pro,包括大名鼎鼎的英國鐵三女神Lucy Charles- Barclay,美國名將Sam Long和Chelsea Sodaro。Lucy和Sam最後分別奪得男女冠軍,Chelsea得了女子亞軍。

Lucy Charles-Barclay賽前吃膠

在換項區放好所有裝備,給單車裝上車表,放好兩個水瓶,係好一個裝著gel和bar的補給包和一個裝著小型打氣機的包,我的車用tubeless輪胎,希望一路順利用不著打氣機。

我們排長隊走向遊泳出發,開始的100米水很淺,那些在我們之前出發的pro們都站在水裏等待發令的炮聲。當時不到6點,Choptank河裏已經波浪翻滾,坐在小艇上的救生員們隨著水波上下起伏,一字排開。我遙望著去程的幾個黃色大浮標,看到了最遠處的紅色特大浮標,那是左轉的標記,然後繼續跟著黃色浮標到第二個紅色浮標再左轉,再跟著橘色浮標返程,直至第三個紅色浮標表示終點到了。一直無比緊張的情緒這時反而平靜下來,有點橫豎橫破釜沉舟的意思 其實是因為遇到Jason和他並肩前行一路聊天才放鬆不少

排隊等待遊泳出發

救生員們各就各位

pro們等待出發。正中那個綠帽子是Lucy

長長的隊伍逐漸縮短,我終於來到黑色的遊泳出發拱門前。我在腦海中曾經無數次想象過這個時刻,每次都會緊張到顫栗。現在真的要出發了,我反而沒那麽慌張。和Jason幾乎同時入水,跟著前麵的人趟水大約走出50米。水溫很舒服,多一分嫌熱,少一分嫌冷,穿著膠衣簡直完美。隨後我把腦袋埋入水中,開始了我的遊泳。

Jason沒劃幾下水就消失在視野中,羨慕他的同時我感受到強烈的波浪,我仿佛成了一隻小船在水中上下左右晃動,身體根本無法engage,隻能隨波逐流不和浪頭對抗,同時雙手不停劃水,增加望風頻率 - 在泳池訓練時專門練習過每個lap望風兩次,身體已經習慣了,才不會被水流帶偏、離黃色的浮標太遠。一個一個的浮標被甩在身後,逐漸的,身體適應了波浪的衝擊,每次入水都有的恐懼也慢慢褪去。水裏人很多,不時有人從背上、身邊碾過穿過,或者手腳打到我的肩膀或腿,這些都不再會讓我驚慌,畢竟以前的比賽早讓我習慣了這些身體接觸,即使因此喝了幾口水,卻驚喜發現這裏的水比真正的海水好喝太多轉過第二個紅色浮標後抬頭望風,就見前麵一溜兒的橘色浮標,我已經開始返程了!

這裏的河水叫做brackish water,就是混合了海水和淡水

心情很激動,完成遊泳幾乎就可以保證完成比賽,我小心地維持體力,依舊保持自己的節奏前進,直到看見最後一個紅色浮標,繼而也望見了終點,有穿粉色上衣的義工們站在水裏拉起到達終點的運動員們幫他們上岸。起水後我按下手表,55分鍾,非常高興超過自己的預期,盡管後來知道多遊了100米。但這樣顛簸的水浪,幾乎每人都會多遊距離。讓我意外的是,以前比賽我總會半途拉著救生員小艇喘口氣歇一下再繼續遊,這次卻一氣嗬成當中沒有停。啊,刻苦訓練終究得到了回報。

剛起水的我

左一戴粉帽的是我

遊泳是這次比賽我最驕傲的一項,遊得極其專注以至於在水裏時根本沒注意jellyfish。直到騎行開始被小風吹著,才覺得嘴唇周圍麻麻的有點刺痛。開始還奇怪怎麽回事,然後才木知木覺地醒悟:難道我遭遇了傳說中的水母?????!

還好遊泳時太專注,如果當時感覺被叮,不知道會不會嚇暈賽後看到FB上麵哀聲一片,大家紛紛抱怨六月份反常出現的大批水母。幸好穿了膠衣,水母隻能叮我臉了。隱約記得劃水時的確好幾次碰到異物,像是水草,這時知道那就是jellyfish。好嘛這次真見世麵長見識了 Jason後來說他沒穿膠衣,被水母叮狠了,拚命加快速度,倒是要感謝水母讓他取得好成績

FB上的人們描述自己遭遇jellyfish的經曆

義工救生員對今年遊泳的評論

遊泳賽道,逆時針遊一圈

我的遊泳紀錄。這個速度很慢,年齡組倒數第四,但已經是我的開水遊泳PR了。隻能說老美普通人的遊泳都太強了

進入騎行後就很順利了,隻是著名的headwind頂頭逆風厲害,尤其最後10邁,速度下降很多。我一路按計劃持續吃吃喝喝,兩瓶運動飲料,再加每小時一個gel一條energy bar。平時訓練無論室內室外都用同一套計劃,如何單手控車,另一手吃膠吃bar很熟練了。唯一可算個問題的是上廁所兩次,trisuit是一件頭的衣服,包在身上很緊,運動出汗加上塗了防曬霜,脫和穿極其困難耽誤很多時間,後悔沒有買兩件套的衣服。賽道平坦,風景優美,沒有任何意外沒有爆胎,安全返回大本營,義工大媽對每個車手都說welcome back,好溫馨

車表的騎行記錄,這是移動速度,算上停下的兩次時間,我的官方平均速度是16.3mph

最後跑步,心情已經很輕鬆了,完全有把握完賽,咱是跑者出身,也許跑不快,但跑完還是沒問題的,哈哈。身體在幾小時激烈運動後也累了,此時太陽高懸越來越熱,決定保守些慢慢跑

賽道6邁一圈,跑兩圈。我帶了三個膠,每過一個水站就停下走,一邊喝水一邊把冰水澆到手臂上降溫,小心不把跑鞋弄濕,也是以前比賽得到的經驗。

我很有耐心一邁一邁地跑,保持10-10:30的配速。旁邊走路的人很多,也有人停下拉伸,我牢記鐵人朋友三叔說的一句話:Ironman don’t walk. 咱雖然不是ironman,過水站可以走,其它還是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的

終於,接近了終點前最後的幾十米,那個令我夢寐以求的終點拱門出現在前方,和我之間隻隔了那段著名的“紅毯”,那是多次在我訓練最疲勞的時候內心深處鼓勵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整理號碼腰帶,拉好拉鏈,我高舉雙手聚集剩餘的力氣向我的高光時刻跑去。“紅毯”兩邊的觀眾歡呼的聲浪震耳欲聾,我清楚地聽到大喇叭裏喊出我的名字:”JiaLin, from xxx, Pennsylvania!”

過了終點,義工為我掛上獎牌,並遞上有finisher字樣的完賽帽,啊,這頂有著鐵人logo的帽子和早先Expo拿到的背包曾是多年來我最想得到的禮物。可它們不是能用錢買到的,我必須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掙。今天,我無比自豪地得到了

完賽成績

完賽後合影

最後,在多年的夢想成真後,我要感謝很多人一路的支持和陪伴。

1)第一位,當然是我家領導。從知道我想打鐵的第一天,他就默默地無條件支持我,失敗時安慰,成功時驕傲,我緊張沮喪的時候鼓勵,我比賽的時候負責所有後勤工作,我在賽場上挑戰自己,他在看台上拍照攝影,為我留下每個比賽的寶貴記憶,這次又在終點迎接我為我抹去激動的眼淚。每一次搬磚,每一次長騎,他都是我身邊最妥帖的依靠,無論我騎多久,他都在,無論我騎什麽速度,他都跟。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他的陪伴我會如何完成那些孤單枯燥的騎行訓練。如果沒有他豐富的騎行經驗和知識,我又如何成長為比昨天更棒的車手。我的獎牌,他至少應該有一半

2)康教授和韓醫生,激發了我打鐵的理想,用他們無比的勇氣和毅力驗證了ironman的口號:Anything is possible!

3)嵐山隊的眾鐵人們:感謝胡總把厚臉皮搭訕的我拉進鐵三群;感謝三叔和我分享他的打鐵故事並用他的智慧和努力激勵我訓練遊泳;感謝軍長以Eagleman的完賽經驗傳授我鼓勵我比賽;感謝Lanny哥用他的幽默關心我的訓練。還有那些完賽Ironman Lake Placid的勇士們,你們的堅韌和勇敢一直是我的榜樣。

4)我的非正式遊泳教練PXH,Ironman、超馬跑者、前清華大學遊泳隊隊員。在搬去歐洲定居之前不厭其煩回答我的疑問,還特地在繁忙的日程中抽時間為我在泳池上了一次課。他豐富的遊泳經驗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5)我的兩位打鐵兄弟,Alex和Jason,感謝你們這半年來在Strava上的陪伴,賽前一起遊開水一起搬磚,和順利完賽後的歡笑。

最後的最後,我們跑群的小夥伴們,感謝你們在Strava上的每一個kudo,每一條留言。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你們的支持關注給了我很多鼓勵。接下來我要重歸周末群跑,又能和大家一起快樂地跑步了,Yeah!

人生短暫,我將再次調整目標,重新出發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