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時間過得好快呀!距離第一次嚐試70.3英裏的鐵三比賽已經過去了20個月。這20個月裏又經過了費馬/兩河馬/長島馬/柏林/休士頓/波馬等六個全馬,現在終於又要重返鐵三比賽,再次嚐試70.3了!
上次的半鐵其實完成得不好,騎車到最後開始抽筋,等跑步開始又有了胃腸反應,最後是一點點蹭完比賽的。 這麽痛苦又是何必?! 所以這次的目標就是安全完賽,別把自己折騰得太慘(不抽筋,不出現肚子痛的情況)。關門的時間是八個半小時,我預估自己七個小時左右能完賽,這樣以後每年即使成績倒退個五六分鍾,十到十五年內我還是可以保持能夠完賽的水準。
賽前活動
周五
早晨8點20從家出發奔赴弗吉尼亞小城ROANOKE, 路上不免是堵車吃飯迷路加油等等,但是能在單調節奏的生活中完全跳出一天,做一點不同的事情,也是有一份確幸,一份奢靡。
看著天光尚早,路上一個拐彎去了Smith Mountain Lake, 在湖裏遊了一會兒泳。在大自然的環境裏遊泳也是非常的愜意!感到水不是很涼,於是下了決心,比賽那天不穿膠衣。雖然膠衣可能會讓人遊的更快,但我還是偏好皮膚和水直接接觸的感覺。咱又不追求成績,慢點不怕!我在給自己尋找著理由。
在湖裏遊了二十來分鍾,並不貪戀,出水繼續趕路。等到了在Hollins的旅館,這一天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隨便逛逛。
周六
早上在Hollins大學進行了大約25分鍾的自行車暖身,然後按計劃開車去遊泳的現場勘察一番。一個警察小哥堵在路口,告訴我為了準備明天比賽的場地,這裏已經封路了。好吧,那麽跳到下一步:沿著自行車比賽路線開車過一遍。一路無瑕欣賞美景,隻為看看此賽道最為有特點的一段,那是自行車比賽中間一段4.5英裏的盤山路,要不停氣的爬升近3000英尺。直到開上了這段盤山路,我才意識到實際路段要比我以前想象的難得多!坡真是又陡又長,除了在電視裏看到的環法環意大利等職業賽道,還從沒見過這樣的陡坡!當時就被嚇到,十分不確信自己會不會從這樣的坡上失速掉下來。接下來的這一天,這段陡坡景象成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陪伴。
中午到了賽會EXPO, 領包,存車,存跑步包。事先看過比賽手冊,所以還算有條不紊。這個比賽有兩個轉換區,一個在遊泳的水庫,另一個在終點附近的河邊公園。跑步要用到的鞋襪衣服號碼帶都要裝進一個紅包,然後係在第二轉換區和自己號碼對應的車架上。天氣預報說第二天是個陰天,帽子墨鏡都不需要了,這讓準備工作容易了許多!
晚上又準備好騎車用的藍包(頭盔,眼鏡,騎行短褲,上衣等, 在比賽當天遊泳下水前,放到賽會為選手事先運來的自行車下麵), 和裝衣服的白包, 再好好睡個覺,萬事皆備!現在可以全心地為明天的自行車爬坡擔憂了!
周日-比賽
遊泳
淩晨3點醒來,用一點咖啡加鬆餅,新的一天來臨!
4點從旅館出發去終點,並準備好迎接淩晨 4:30 前往遊泳起點的巴士(這個有點像波馬)。 巴士車程很長,帶著一群睡眼惺忪的僵屍人開始一整天的活動。 我們終於到達了 Carvins Cove 水庫,今天的水溫為 72.1 度,膠衣合法,但我還是堅持穿著泳褲下水。 在水庫裏遊泳是一件很獨特的事情,因為通常隻允許劃槳船在水裏……不能遊泳。 IRONMAN 必須獲得特殊使用許可才能將其用作比賽的起點。
選手們根據自認為完成遊泳所需的時間分組。 我假設每100碼2:00,即40-44分鍾的範圍內。慢慢地向碼頭走去,三名運動員每隔5秒就會同時跳進去。在跳入水的瞬間,感到左眼的水鏡在水的衝擊下有些漏水。再周密的準備也還是有漏洞!這個小意外使得我的左眼在上岸前越來越不舒服。但除了隨波逐流,能做得也不多了,其實也不太容易遊歪,因為浮標距離都很近,看到黃色浮標,那是出發後的前半程,看到紅色,就是要在那裏轉彎,再看到桔紅色,就是遊泳的後半程了。另外也可以盡量保持和周圍的人的方向一致,盡管不時有人旁逸斜出地竄到麵前。
40多分鍾後,我基本按照計劃來到了出水點第一轉換區。因為不追求成績,今天我選擇了一個奇葩策略:用一條毛巾的掩護,脫掉泳褲再穿上騎行褲。這樣騎車的時候褲子是幹爽的,坐墊也厚實些,會舒服很多,但在換衣服的時間上會損失3-5分鍾。同理,在騎車換跑步時還要再重複一遍這個過程,拖到騎行褲再換上輕薄透氣的跑褲,又是5分鍾左右的損失。不過時間的損失不是問題!就看人想要的是什麽 - 想開了,債多不愁啊!
自行車
慢騰騰地穿好騎行服,在一個坡路上車,自行車賽段開始,這也是最令人懼怕又最期待的。 VBR是所有北美IRONMAN 70.3自行車賽道中爬升量第二的賽場,僅比卡爾加裏少80英尺。之所以報了VBR,不就是為了打這個卡嗎?
賽事 爬升高度
IRONMAN 70.3 卡爾加裏 4396 英尺
IRONMAN 70.3 弗吉尼亞藍嶺 4316 英尺
IRONMAN 70.3 科達倫 3445 英尺
IRONMAN 70.3 聖喬治 3442 英尺
IRONMAN 70.3 蒙特朗布朗 2953 英尺
IRONMAN 70.3 博爾德 2059 英尺
注:世界範圍內,隻有其他四個場地的海拔高於 VBR。 非洲有兩個(盧旺達和南非),歐洲有兩個(尼斯 [法] 和馬貝拉 [西])。
在 Blue Ridge Parkway 的封閉路線上騎行同樣令人期待。除了賽事組織的技術支持車輛,今天私家車一律不許進入這段爬坡賽道。這裏要加一下評論: 感謝封閉路線的單行方向的設計! 使騎手不必麵對反向的車流。就在同一天,漢堡70.3的比賽中發生了嚴重的事故,一名年齡組比賽的車手和賽會的攝影摩托迎麵相撞,參賽選手當場死亡。 離開水庫,前6英裏是1%的坡度,看似在爬升,但影響並不大。 然後的14英裏大部分是下降路線,中間有幾座小山丘,沿途風景並不單調, 隻是陰天讓視線不會投向太遠。25英裏以後就是車手們獨享的山間公路,想起來就覺得爽!今天需要保守,因為一旦開始連續的爬坡,就無法停下來休息。我一改以前的習慣,故意沒帶手機,汽車鑰匙也拆了隻帶一半,水壺沒有裝滿,爬坡前把最後一袋白色茅台膠(Maurten gel)吃下,隻要能堅持到山頂,一定要盡量減輕重量,以利爬坡。
過了小鎮布坎南,藍嶺漸近,騎手們在那裏轉身開始爬坡。這是一段4.7英裏的山路,平均坡度6.5%,但峰回路轉中,坡度偶爾會達到10%數次。騎手們打趣說:"This is the part you paid for"(花錢參加這個比賽就是為的遭這份罪)。 這段路是相當累人的,爬得越來越高,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下來推車步行。 看到有很多人是真不甘心下車啊,但總有人騎著騎著就最終堅持不住掉下車來,有人還不幸刮蹭到了旁邊無辜的其他騎手一起倒下。這個坡度對職業選手和資深自行車大咖也許不是什麽問題,但對於像我這個水平的業餘鐵三愛好者還是很有挑戰的。我告訴自己不用很快,但要保持持續的功率輸出,幾個公路大回轉以後,心率就達到了150以上。慢慢地,我可以超越一些人,也漸漸有了信心,知道自己今天可以一口氣騎到山頂,看到前麵一個攝影師蹲守在那裏,居然還能站起來搖一搖車。從此時開始,情緒變得輕鬆愉快了很多。
終於在經過50多分鍾以後來到了今天的海拔最高點。這在平路上,一般是20分鍾就能完成的距離。補水補膠以後,開始了在山頂的一段上下起伏路段,接著就是從山上速降。傳說中的美景今天無緣得見,因為老天為了不讓我們被太陽暴曬下起了大霧。時不時地看到前麵車手的尾燈,猜想著這大概是100到300米的距離。Strava 上顯示我的最高時速大約為40英裏/小時,這可能是我的最大降速,再快心裏就有點毛了。把自己壓低在自行車上,手緊緊握在車把上,有時會輕輕地點刹車以確保在高速度下安全地過彎道或超過其他人。
回到城裏,也就接近了自行車段的尾聲,前麵警察指揮著交通, 讓汽車們緩緩地移動以便給我們讓道,這絕對是我此生在大馬路上感覺最神氣的時刻!自行車部分好於預期,比計劃少用了10分鍾。
跑步
自行車的完成好於預期讓我開始跑步時很有信心,但為了保持腸胃的正常還是不太敢吃太多的膠。看網上前人寫的賽記,跑步的路線上樹蔭遮擋隻有50%,如果是晴天,太陽的暴曬會是個大問題。但今天是個陰天 - 難得的好天氣!美中不足的是溫度還是在70℉左右,讓怕熱的我還是覺得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開始跑得還算快,但在2英裏後速度漸漸慢下來,肌肉有點累了, 自行車上還是耗費了很多精力。好在沒有要抽筋的感覺,肚子也還舒服,現在隻要保持心跳在160以下,不要出現意外的情況,就可以安全完賽了。考慮到賽後還要自己開車,‘安全’是現在最優先的目標。跑步段有些掉速,上坡和進水站會稍微走一下, 但基本上還是以跑而不是走完成了最後的賽程。
這基本上符合賽前計劃的上限,下麵是計劃和實際的分段時間對比:
遊泳(1900米) T1 自行車(56邁) T2 跑步(半馬) 總計
快計劃: 40:00 5:00 4:00:00 5:00 2:00:00 6:50:00
慢計劃: 45:00 5:00 4:30:00 5:00 2:20:00 7:45:00
實際: 41:30 9:35 3:49:28 6:35 2:08:15 6:55:21
賽後記
這是美好的一天!我知道這將是有挑戰的一天,但是各種困難,變化和不確定性都沒有大到超出事前的預期,從而形成不可逾越的阻擋。天氣宜人,觀眾熱情有趣,組織工作更是細心周到,有條不穩。這次的鐵三參賽經曆令人懷念。
最後的結果, 雖不是追求的目標,但是看看成績,立此存照,方便今後比較:
總體:在 882 人中排名第 611 位
性別:在 597 人中排名第 432 位
年齡組:在 50 人中排名第 33 位
在年齡組的50人中
遊泳: 第27
自行車: 第 40
跑步: 第21
可見的是自己的自行車水平較弱,遊泳基本處於中遊水準,跑步稍好。不過這也許和當天體力分配的策略有關。但我得承認,自行車上累計下的功夫確實比較薄弱,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看,現在都是初學乍練。最近十年在跑步上投入的精力比較多,雖然在練跑步的人中跑得不算快, 但在鐵三人口中其實還不算太差。遊泳完全是以前的底子,是沒有教練,自己瞎練的野路子。
不管怎樣,我還是很感恩自己有機會在這三項運動中都能有所嚐試。多年來,跑步和騎車經曆了一些傷病和事故,交叉訓練使得自己可以維持健康和體能, 並促進傷病的恢複。
比賽結束快一個月之後,這篇賽記終於拖拖拉拉地完成了。回顧自己的訓練和比賽,想想一個個目標的設立,準備和完成的過程,思想得到梳理,認識得到升華,下一個目標又漸漸走入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