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鐵血襄陽》連載(66)
(2025-09-01 15:22:24)
下一個
第66章《鐵索寒江》
漢江的春天是從冰裂聲中開始的。北風卷著碎冰碴子,抽打在數萬民夫佝僂的脊背上。波斯運來的鐵鏈纏著冰棱,每條皆如成人腰粗,碰撞時鏘然震耳,混著戰馬的驚嘶與夯錘的悶響,竟似地獄敞開門扉時的鬼嚎。
白發老匠趙七跪在冰麵上,用凍裂的手掌摩挲著鐵鏈上詭異的阿拉伯咒文。昨夜祭爐時的慘叫猶在耳畔——那個被投入熔爐的波斯姑娘,眼睛像兩窟深井,火光一照,竟讓他想起自己早夭的女兒。
老狗!磨蹭甚麽!蟒鞭破空抽來,趙七背上的凍瘡應聲迸裂,鮮血滴在冰麵上,霎時凝成一朵紅梅。監軍靴底碾過那點溫熱,罵聲裹著腥風:“誤了李將軍的軍機,把你填進爐子煉鏈!”
二十丈高的望樓上,李恒的手指劃過羊皮輿圖。圖上山川脈絡如刀刻,偏在漢江一處裂開細紋。當年韓信——他話音未落,腳下木樓突然咯吱傾斜,親兵急忙撐住梁柱。寒風灌進鬥篷,吹得他眼底寒光浮動。
這時,江心忽然傳來“哢嚓哢嚓”鐵器刮擦的銳響。元帥阿術策馬踏冰而來,玄甲凝霜如披銀鎧,馬鞍旁懸著的劍穗銅鈴叮當亂晃。李將軍這鐵鏈,劉整的劍鞘故意刮過鐵鏈,濺起一溜藍火,“聽聞是用活人祭的爐?”
鐵鏈陡然嗡鳴震顫,恍惚間竟夾雜女子泣血般的尖嘯。老匠趙七突然撲跪在地,額頭撞在冰麵上咚咚作響:“將軍明鑒!這鏈子邪性——祭爐的冤魂附在鐵裏了啊!”
《水鬼鎖江》
渾黃江水下,三名蒙軍水鬼如鮫人潛行。紋身沾水泛起靛青,彎刀咬在齒間泛寒光。他們拽著鐵鏈鑽入船底,氣泡咕嚕上升時,隱約聽見水麵傳來戰鼓轟鳴。
哢嗒!鐵鉗扣死最後一環鎖扣的刹那,火星劈啪濺落。奇的是那星火入水不滅,螢蟲似的沉向漆黑江底,映出暗流中扭曲的鬼影。百艘戰船驟然被鐵索繃緊,江麵霎時隆起一道黑鱗嶙峋的脊背——浮橋成了!
李恒立在船頭獰笑:宋人水軍再快,快得過我這連環鐵蟒?鐵鏈隨浪絞扭發出呻吟,似巨蟒勒緊獵物時的骨響。
當蒙軍鐵騎衝上浮橋的刹那,濕牛皮包裹的馬蹄踏出噗噗悶響。浪頭推得浮橋起伏不定,一匹棗紅馬突然驚嘶踏空,連人帶馬墜向江心!
哢嚓!馬蹄被鐵鏈絞斷的脆響清晰可聞,血水湧上江麵又迅疾被浪拍散。李恒挽弓指向南岸,箭鏃映著暮色裏的鐵鱗寒光:“明日此時,襄陽城頭必插我大元旌旗!”
戰鼓聲中,那道橫鎖漢水的鐵索浮橋幽幽閃爍,如巨蟒蛻下帶著血絲的鱗片。江風卷來祭爐女子的嗚咽,混著老匠趙七磕破額頭的殘響,盡數被吞沒於即將到來的腥風血雨之中。
《漢水浮橋》
春日的襄陽城,本應是漢水澄碧、岸柳垂絲的時節,如今卻被黑雲壓得喘不過氣。城頭旌旗獵獵作響,遠處漢水翻湧著渾濁的黃浪,蒙古兵的號角聲如同鬼魅般穿透雲層,一聲聲撞擊在守城將士的心頭。
府衙內,沙盤邊的呂文煥一拳砸下,木案應聲裂開一道深痕。他鎧甲上的血跡尚未幹透,眼中血絲縱橫,聲音沙啞卻如刀鋒般銳利:“阿術這狗崽子!竟敢在鹿門山漢水要害處紮筏搭橋——此橋不毀,襄陽漕運必斷,滿城老少皆成枯骨!”
木屑飛濺間,沙盤上代表浮橋的竹簽突然“嗤”一聲自燃起來,藍幽幽的火苗竄起,映得周圍將領臉色鐵青。王福、牛富、唐永堅、範天順、呂師聖、童明、王仙——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攥緊拳頭,眼中怒火與決然交織。
水軍統製童明嗓音嘶啞,如同鏽刀刮過枯骨:“蒙古人以鐵鏈連船百艘,兩岸箭樓密如蝗群……硬闖恐無生路。”話音未落,箭樓上的鈴鐺聲隨風傳來,仿佛死神的譏笑。
呂文煥卻突然冷笑一聲,鎧甲嘩啦作響,轉身時目光如炬:“牛都統!王統製!”
牛富與王福應聲踏前,鐵甲碰撞鏗然作響。
呂文煥手指重重敲在沙盤漢水處,聲如戰鼓:“飛虎艦隊載‘霹靂子’炮,另選三百死士背負‘水底雷’——”他咬緊牙關,字字如鐵,“今夜,便要那浮橋……變作奈何橋!”
遠處悶雷滾過天際,仿佛天公亦為之震動。
牛富與王福鐵護腕相擊,鏘然應諾:“遵令!”披風揚起時帶起一陣勁風,“蒙古浮橋,必毀今夜!”
《暗夜潛行》
子時將至,漢水兩岸漆黑如墨,唯有蒙古營火如鬼眼般閃爍。飛虎艦隊的戰船悄然駛出襄陽水門,船身裹濕泥、槳櫓纏麻布,無聲滑入波濤。
三百死士匍匐於船艙底層,每人胸前緊縛一枚“水底雷”——此物以熟鐵為殼,內填火藥與鐵蒺藜,引信藏於竹管,遇水不熄。牛富親手為一名年輕士卒係緊革帶,低聲道:“若引信燃盡前未抵橋樁,便拉響胸前的哨箭——吾等必以炮火為你開路。”
少年咧嘴一笑,露出虎牙:“統製放心,俺家三代漁戶,閉著眼也能摸清水底暗流!”
戰船漸近浮橋,蒙古哨塔的胡笳聲忽而尖銳起來。王福立在船首,抬手一揮:“霹靂子,預備——!”
炮手點燃引線,火光驟起的一刹,兩岸箭樓萬箭齊發!
《烈火焚橋》
“轟——!”
第一發霹靂子砸中浮橋中央,木屑與鐵鏈碎片衝天而起。蒙古戰船頓時騷動,火把如潮水般向漢水湧來。
童明嘶吼著指揮艦隊橫列迎敵,霹靂子接連怒吼,火光將水麵染成血紅。與此同時,三百死士躍入江水,如鬼魅般潛向浮橋樁基。
水底暗流湍急,鐵鏈縱橫交錯。一名死士剛將水底雷係上木樁,便被蒙古水下鉤鐮刺穿肩胛。他猛地拽斷引信,一道藍火自懷中竄起,旋即爆裂聲如驚雷炸響!
浮橋劇烈震顫,火光自下而上吞噬橋身。牛富佇立船頭,望見一名少年死士在爆炸前奮力擲出哨箭——尖嘯聲劃破夜空,他怒喝道:“全軍齊射!送弟兄們一程!”
霹靂子如流星雨般傾瀉,浮橋在連環爆炸中四分五裂。鐵鏈崩斷的巨響與蒙古兵的慘嚎交織,漢水竟似沸騰起來……
終章 破曉餘燼
黎明時分,浮橋殘骸在晨霧中冒著青煙。呂文煥登上城樓,見漢水漂滿斷木焦屍,而對岸蒙古大營死寂無聲。
童明拖著箭傷踉蹌回報:“三百弟兄……歸來不足三十。”
呂文煥沉默許久,緩緩抬手撫過城垛焦痕:“今日焚的是橋,明日煉的是城。但隻要漢水未竭,襄陽脊梁不斷!”
遠處黑雲漸散,一縷晨光刺破天際,映亮城頭“呂”字帥旗。旗下將士血汙滿身,目光卻如淬火之刃——他們知道,蒙古人的蹄聲終將再起,而下一場烈火,已在暗夜中悄然孕育……
(注:本章融合《宋史·呂文煥傳》及宋代兵器記載,以“鹹淳甲戌火攻令”為史實基底,重構襄陽守軍夜焚浮橋的壯烈一役。水火之搏,存亡之決,皆在曆史縫隙中錚然作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