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霧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個人資料
正文

“瞌睡Don”走紅與特朗普形象管理的失控

(2025-11-11 06:39:31) 下一個

近日,媒體爆紅了一張特朗普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打瞌睡的鏡頭,被媒體和網絡瘋傳。事情發生在特朗普政府與大型藥廠達成減肥藥降價協議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一幕,發生在眾多鏡頭前,眾目睽睽之下,無疑給這位極度注重個人形象的總統帶來了巨大的尷尬。

特朗普曾兼做過媒體人,他對自己的形象有著近乎偏執的關注。平時他會精心打理自己稀疏的頭發,刻意保持曬成的古銅膚色,一切都為了維持那個不衰的、充滿活力的強人表象。前不久,就是因為時代周刊封麵照刊登了一張他的照片,讓他非常不滿。他認為自己的頭發被拍攝的太少了。的確,從那個自下而上的鏡頭角度看,他的頭發在藍天映襯下顯得稀疏和蒼白。為此特朗普還揚言要起訴這個雜誌,說人家是故意的。但我當時看那張照片,感覺總統被拍的很高大威武,沒有任何毛病。但特朗普關注的是他的頭發,畢竟他的頭發確實不太多了,平時很難蓋住他已經明顯的謝頂,尤其是在他走上直升機的時候,經常被風吹起來,露出光亮的頭頂。

這次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需要高度專注的政策發布會上被拍到瞌睡,他肯定會感到惱火,甚至可能遷怒於泄露照片的人,但這更像是一個強烈的、生理性的信號:他畢竟是老人了。

這一突如其來的白日之睡,也瞬間讓我想起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那段著名獨白:“去死,去睡,僅此而已。”在沙翁看來,那日常的睡眠就像是“短暫的死亡”。而這種不合時宜、悄然降臨的入睡,在一位總統身上,便帶上了一層深刻的象征意義:它不僅提示著個體精力與人生的盡頭越來越近,更將一個困擾美國的老人政治問題,直接推到大眾麵前。

曾幾何時,特朗普每逢競選講演,都會以“瞌睡喬”(Sleepy Joe)的綽號嘲諷當時的拜登總統的年邁與蹣跚,而今,他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了媒體鏡頭下的“瞌睡唐”(Sleepy Don)。網上有些讀者諷刺說這個新詞會不會有剽竊之嫌?當然有,因為“瞌睡喬”這個詞就是特朗普炮製的,這個新詞“瞌睡唐”是仿用的他的說法,而且又用在他的身上,剽竊得惟妙惟肖。但這種諷刺的輪回,恰恰揭示了美國政治權力的老齡化危機。

過去多年來,我們都曾經嘲笑和批評中國的老人政治,沒想到美國民主政治的領導人也淪落到對權力極度執念的地步了。還記得當時拜登和特朗普走上總統競選辯論的舞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一位也年近八旬,兩位高齡候選人仍在為最高權力角逐,那荒謬的場景不禁讓人發問,難道美國就沒人了嗎?在國會,許多參議員和眾議員在位時間極長,平均年齡不斷攀升。特朗普甚至暗示謀求第三個總統任期。

經驗與智慧固然是老一代的寶貴財富,但在一個信息爆炸、全球挑戰瞬息萬變的時代,國家領導人需要的是充沛的精力、敏銳的判斷力和對新事物快速的接受能力。當生理上的衰退使得白日入睡成為常態時,我們不得不質疑:他們是否還能以最佳狀態,來應對需要全天候投入的複雜國事?就拿特朗普來說,上台之後就全力打壓新能源,把全球氣候變暖視為騙局,強力推動傳統非再生能源的開發,包括煤炭和石油,喊出了Drill, baby drill。這清楚地反映出一個近80歲大腦的陳舊與頑固。

我記得過去經常笑話我的父母,看電視時看著看著頭就不斷地上下擺動,不斷地小瞌睡。而今,我赫然發現自己也到了這個年紀,在電影院、大型會議或表演中,也會不知不覺地瞌睡一下,有時候還出現呼嚕聲,相當尷尬。這說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因此,該退休就退休,不僅是對個人健康的負責,更是對國家利益的負責。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新陳代謝,需要年輕一代的活力、創新思維和不同的視角來接棒。

美國憲法對總統設定了最低年齡限製,卻對最高年齡沒有規定;國會也缺乏強製性的退休製度。這種製度性的缺失,導致了權力的鈍滯現象:掌權者因不舍或自認為不可替代而緊握權力不放,而社會缺乏一個機製來保障公職人員始終處於精力與認知能力的最佳狀態。

特朗普這次的公開小睡或許隻是生理反應,我看到USA Today 的一篇文章,甚至不敢明說特朗普瞌睡了,而是用了比較委婉的說法:他隻是“rested his eyes”(讓眼睛歇了一會兒)。看著那個描述我有點想笑,但那畫麵卻遠遠不止“讓眼睛歇了一會兒”呀!

現在“瞌睡唐”畫麵已經熱傳在網絡,無法刪除了。它也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風,掀開了製度的隱患。從“瞌睡喬”到“瞌睡唐”,看來美國是時候認真考慮一個現實問題了:是否該為總統和國會議員設定合理的年齡上限?讓執政者保持清醒、反應迅捷、思維開放。否則,政治舞台終將淪為一場無盡的“哈姆雷特式長眠”:演員仍在台上,眼睛卻早已暗淡失光。

2025.11.11 於美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