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霧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個人資料
正文

通過沉默達成“Unanimous Consent” :居然是參議院的一個特別程序

(2025-11-20 06:18:19) 下一個

周二,美國國會出現了一幕少見的程序性逆轉: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原本寄望借參議院之手拖延《愛潑斯坦文件透明法案》,卻在短短數分鍾內被參議院以全體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的方式徹底瓦解。我感興趣的,其實是unanimous consent是如何達成的畢竟共和黨是參議院中的多數,很難想象他們能夠全員同意這個民主黨主張推動的提案。原來,這個unanimous consent 是參議院獨特的程序,它並不是通過每個人投票全員通過的,而是通過短暫的沉默取得的。非常奇特,有一種逆行的魅力。

事實上,在法案進入投票前,約翰遜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阻止其推進。他最初的策略,是設法讓解除請願Discharge Petition)的簽名始終無法湊滿 218 票。他甚至一度遲遲不讓那位剛剛在補選中勝出的民主黨議員宣誓就職,以此延緩人數達標。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在幕後施壓,在白宮的 Situation Room 召集會議,給一位簽名的女議員施壓試圖勸說她撤掉簽名。他對喬治亞州的女議員 Marjorie 怒罵不止,稱他是瘋子”“叛徒。但這些努力最終都沒有奏效,簽名的共和黨議員沒有為此改變立場。

在這一切嚐試失敗之後,約翰遜實際上已沒有任何程序可利用,因為他十分清楚:隻要“解除請願”(discharge petition)進入正式投票階段,就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名共和黨議員選擇投下讚成票,因為沒有人願意冒著政治風險,讓選民誤以為自己在保護權勢者免於曝光。也正是在這種氛圍下,特朗普才在周末公開表示如果法案送到他麵前,他會簽署。隨著特朗普釋放出這一信號,約翰遜已失去繼續拖延的理由,但仍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參議院,希望由參議院提出修正,從而讓法案繼續得以拖延。

我實況觀看了大部分國會辯論的轉播,也聽到了約翰遜在投讚成票前的發言。他強調自己支持透明,宣布自己會投讚同票,但他認為法案需要進一步修正,以保護受害者隱私,並表達了對參議院完善版本(amendment)的期待。正因如此,眾議院通過原案隻是過程的一部分,他真正指望的是參議院替他完成提出修正的方案,從而可以把這項提案再次推回到眾議院,重新投票。但這樣做,參議院會承受很大的政治風險。

然而,法案送抵參議院後,事態的發展完全超出了他的劇本。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在收到議案後的數分鍾內,就提出以全體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方式直接通過原案的請求,不作任何修訂,也不進入辯論。其實unanimous consent是參議院極具威力的程序工具,隻要一名參議員說我反對,程序就立即終止;但隻要眾人緘默無人發聲異議,參議院即可跳過辯論、略過修正案流程,並省去正式點名投票,以最快速的方式使法案通過。

結果是:沒有任何一位共和黨參議員站出來反對。麵對國會外受害者與幸存者要求公開真相的呼聲,麵對公眾與媒體的強烈關注,沒有人願成為阻止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的那個人哪怕他們對法案仍有保留,也沒有人願意承擔那樣的政治代價。

於是,在參議院的大廳裏,民主黨領袖舒默提出請求後出現了一段短暫而意義重大的沉默。這個沉默本身,就是政治選擇。因為無人發聲反對,unanimous consent自動生效,法案以最快速度通過,直接送交總統簽署,完全繞開了所有可被利用的拖延程序。

至此,約翰遜寄望參議院繼續讓法案擱淺的策略也隨之崩塌。今天也在多家媒體上看到他被記者追問感受的視頻,他顯然情緒低落,言語尷尬。他原本希望參議院替他承擔政治風險,卻遭到本黨同僚的集體拒絕。法案最終以眾議院原版過關,既迅速又幹淨,也等於約翰遜被參議院共和黨啪啪打了臉。

這一幕鮮明揭示了參議院程序的獨特力量,我也新學到了這個術語:Unanimous consent。在風險高、關注度極高的議題上,這個程序往往是一種最安靜卻也是最大音量的政治發聲。真是一個奇特、智慧的程序啊

 

2025.11.20 於美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