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的霧

開通文學城博客,記錄日常的生活與遐想。
個人資料
正文

批判性寫作,為何是美國大學最強調的學術能力?

(2025-11-17 06:44:03) 下一個

在美國的高等教育體係中,如果要挑出一項最核心的學術能力,那無疑應該是寫作能力。它不僅是英語語言能力的一部分,更是思維方式、分析能力和學術表達的綜合訓練。對中國國際生的家長來說,對寫作的重視往往不如對數學和考試成績的關注而在美國本土的華裔家庭中,孩子雖然身處英語環境,但寫作依然常常被誤以為隻是自然的“母語能力,不如 STEM 那樣值得投入。事實上,無論你住在北京、上海,還是紐約、洛杉磯,隻要孩子的目標是美國大學,尤其是美國名校,寫作都將是他們必須麵對的最重要的競爭能力。

這種重要性源自美國大學深植已久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本科階段,美國高校普遍奉行通識教育,強調跨學科思維的培養。因此,各校幾乎都會把寫作課程列為必修課,要求大一、大二學生修完至少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寫作課程,以確保他們能夠在曆史、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等不同領域,以清晰、嚴謹的語言提出論點、分析證據、構建論證。與此同時,美國高校的評估學生的方式也與中國的教育傳統迥然不同。中國的教育更依賴標準化考試,考核重點是知識點;美國大學卻把大小論文寫作當作最主要的評估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寫作展現批判性思維與學術表達。

而寫作在美國並不是從大學開始的。美國的小學三四年級,孩子就開始進行句子、段落訓練;到了中學,會係統學習五段式結構;到了高中,尤其是AP課程,各科小作文長篇論文從曆史文獻分析到文學作品解讀幾乎是每周、每學期的常態。換言之,美國學生從很小起便在不斷練習寫作以寫作作為思考方式,而不僅僅是表達方式。即使經曆了多年從小學到高中的寫作訓練到了大學,學生們仍然要上必修的寫作課程,這說明寫作技能是美國大學最強調、最重視的基礎能力訓練。

對來自中國的學生而言,挑戰會很大。中國的作文教育長期帶著某種官方聲音的傾向:結構固定,立場趨同,文本解讀受意識形態限製。例如,寫文章往往需要先鋪陳宏大的背景;分析文學作品時,常常隻能沿著被認可的解讀前進,要遵循意識形態的標準答案,而不鼓勵多元視角。這種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個性表達,也使學生缺乏提出獨立觀點的習慣。

對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學生而言,問題又有所不同。他們雖然從小學開始就在英文環境中學習,但家長的關注度往往停留在作業能完成的層麵家長們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數理化課程,無論是學校的作業,還是課外的輔導課,都會無意識地忽視寫作能力的訓練許多孩子詞匯充足、表達自然,卻在進入高中甚至大學後發現論文寫作困難:段落邏輯不清、論證鏈條鬆散、無法用證據支撐觀點。他們的語言沒有障礙,但批判性思維訓練常常不足以滿足大學寫作標準。我不否認華裔的孩子有很多牛娃,寫作能力也非常強,但對更多的華裔家庭來說,家長對孩子寫作能力的重視度遠不如數理化。

美國大學真正看重的,是能否通過寫作展現獨立思考,這便是所謂的批判性寫作。教授通常會問“What’s your reading?”他的意思不是要學生複述內容,而是要求他們提出自身的解讀,並用文本證據把觀點一層層建立起來。無論觀點多麽特別,隻要證據充分,就是有效論點。批判性寫作的核心正是如此:觀點不是套來的,而是從閱讀中生長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text-based 寫作,也就是基於文本的寫作。沒有觀點標準的對錯,隻要你的觀點能夠有足夠的文本證據支撐,任何觀點都是可以站立住的。這就是批判性寫作的核心:你對文本有深入的閱讀,你通過閱讀產生了你自己的想法,你最後把你的想法有邏輯、有結構地表達出來。這種能力,我們也成為批判性思維。

這一點對所有華人家庭都具有共通意義。不論你在中國還是美國,隻要孩子未來要進入美國大學,就必須理解:寫作並不是一項輔助技能,也不是隻靠語言天賦就能完成的任務。它是一種思維能力,需要長期訓練;是一種跨學科工具,貫穿大學課程的始終。中國國際生要在非母語的英語環境中用寫作與英語母語者競爭;華裔學生則需要在語言優勢之外加強思維與論證能力。這兩類學生都不能依靠考高分來替代寫作能力的培養。

真正能支撐孩子在美國大學站穩腳跟的,從來不是考試,而是寫作。這是一種能夠提出觀點、分析問題、建立邏輯、說服他人的能力。隻要目標是美國名校,無論是美國的華裔家庭還是中國家庭,這都是孩子必須盡早建立、並持續磨練的學術基礎。當然現在有了ChatGPT,文字作業容易多了,但是要想達到思想的深度,還是需依靠學生的眼光、視野判斷和分析能力。

 

2025.11.17 於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原因之一是美國文化是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推崇個人觀點。亞洲文化是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所以有“全國一盤棋”,“統一思想”這樣的政治口號,反映在寫作中就是“標準答案”和“標準思想”。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湖畔明珠' 的評論 : 謝謝點評!你說得對,所謂的critical thinking就是通過critical and analytical writing表達的。批判性思維,就是批判性寫作的內核。所以可以說批判性協作就是批判性思維。這是需要訓練而獲得的技能。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琪子' 的評論 : 謝謝點評和分享。讀後感確實是不錯的寫作訓練方法,刺激學生去閱讀,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這種訓練讓學生關注閱讀本身,關注文本。這是內容,是核心。但是英語寫作的訓練也強調形式上的表達,那就是所謂的五段式作文。當然在大學裏一篇文章可能超過20頁,即使是那樣,五段的邏輯架構依然是深藏其中的。所以學生一旦有了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有邏輯的展開,可以是兩頁的作文,也可以發展成20頁的論文,也可以發展成500頁的書。有邏輯有結構的表達,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遠遠的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zhyj_100' 的評論 : 謝謝點評和認可!是的,critical writing最核心的還是內容,是寫作者對文本的深入分析和邏輯表達。邏輯表達是形式上的,在英語的寫作中形式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內容必須是寫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和分析。
湖畔明珠 回複 悄悄話 它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維"的意思,確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美國人的文化中,美國的學界,對權威的態度,不是那麽頂禮膜拜的,這個 critical thinking 是重要原因.
琪子 回複 悄悄話 北美這邊的寫作練習,是要孩子從小寫讀後感。我以為這練習非常好,它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去發揮。給孩子們想象餘地去完成一次次的作業練習。如果缺失這邊的基礎教育,少了寫作練習,在大學是有點缺憾的。
北美zhyj_100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寫作不應該隻是華麗文字的對切,精髓在於獨到的見解和分析,甚至有理有據的批判。中國幾千年來對國人的馴服已經把我們變成屈於權貴的習慣。更有許多人崇拜不問善惡事,悶聲發大財的哲理。對個人可能是好事,但對國家和民族卻是埋禍萬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