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3.1 欲界:13.1.1 地獄趣;13.1.2 畜生趣;13.1.3 餓鬼趣;13.1.4 修羅趣;13.1.5 人趣;13.1.6 欲天趣;13.2 色界;13.3 無色界;13.4 統觀大千世界
苦諦談三千大千世界(如圖13.1)的眾生相是一大苦具。三千大千世界是由十億塵刹土世界構成的。塵刹土是一瞬間的感知,亦作一小世界。土是身土義,亦作佛。佛是梵語,覺義,聖人義。古人稱一千位一小千,一百萬為一中千,十億為一大千。古人在讀時,先看見三組三個零,就讀出了三千,又看見三千是一個數字,就讀成了 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三千大千世界和大千世界的意義相同。
依據對根本十戒的遵守與違犯,古德把眾生分成了六類,稱作六道,或六趣。根本十戒亦可分為十惡戒和十善戒。十惡戒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 (四)妄語,(五)綺語,(六)惡口,(七)兩舌,(八)慳貪,(九)嗔恚,(十)邪見。古人根據對十惡戒的違犯程度,把惡人分成了三類,稱作三惡趣(如圖22至20),或三惡道,分別是地獄趣、畜生趣、和惡鬼趣。
不作以上十惡,就是十善:(一)不殺生,或不唯不行殺害,更能實行救護;(二)不偷盜,或不唯不行非予取,更能實行給施;(三)不邪淫,或不唯不行淫邪,更能實行清淨。此前三戒是身戒,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戒律。什麽是不殺生?如自己不親自殺生,不幫助別人殺生,不製造運輸殺人的武器裝備,不建議慫恿和歌頌死亡。
(四)不妄語,或不唯不行誑惑,更能言說真實語;(五)不綺語,或不唯不行魅惑,更能作利益語。(六)不惡口,或不唯不行粗獷,更能善言安慰;(七)不兩舌,或不唯不行離間,更能從中調和。此四是口戒。
(八)不慳貪,或不唯不行慳吝,更能進行施舍;(九)不嗔恚,或不唯不行憤恚,更能恒生慈念;(十)不邪見,或不唯不行邪見,更能信行四諦因果理。此三是意戒。
古人根據對此十善戒的違犯程度,把善人分成了三類,分別是修羅趣(如圖19),人趣(如圖18),和天趣(如圖15至1)。六趣亦作六道,是說此類人正行進在去往地獄、惡鬼等處的道路上。本章後文對此六趣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辨別。
古德又根據眾生的種性把眾生分成了三界。界是因義,種子義,是生命之樹的四大種之一(參見11.2節的四大種)。欲界,如插圖13.1-35所示,義為此界眾生,都是從欲望的種子而有,都有飲食、睡眠、性交等色聲香味觸五欲。那還有沒有欲望的人嗎?插圖36是色界,那種境界的人沒有男女差別,也沒有飲食的欲望,和睡眠的需求。插圖37是無色界,是純粹的思想意識狀態,沒有身體的感覺,自然就沒有飲食、睡眠、和性生活的需求。
地獄義為心路絕處,不幸處,是犯了五逆罪或上品十惡罪的人所去的,吃苦受折磨的地方。在三惡道,即地獄道、畜生道、和餓鬼道中,地獄是火途,謂此道是惡人受熾火燒烤的旅途(如插圖13.1.1-22)。
13.1.1.1 五逆罪
五逆是指弑父,殺母,出神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一般人都是由父母撫養長大的,殺害自己的父母,會破壞內心的環境,患精神病,也就是墮入地獄。
神的外貌是人思維機製中的默認模型,亦作大種(參見11.2《四大種》)。當大種有變化時,依其所造的一切都會隨著改變,所以人看見流血的神會引起神經錯亂,所以說出神身血會墮入地獄(即患精神病,案例參見10.8 《神的外貌》。另外,盜、毀、和誹謗神佛的常駐物也屬於出神身血罪。神佛的常駐物如神龕,佛像,廟宇、以及廟宇中的器具等。
殺阿羅漢就是殺佛。羅漢山是對成就羅漢果(參見15.2.6《四沙門果》)聖人的稱呼,亦作金剛山,佛。
破和合僧就是破壞上帝三人組(即神父,金童(亞當),和玉女(夏娃);參見10.9《上帝的三和合》)的合成。僧義為上帝的社區,即上帝的三和合。例如本書15.4節《墨西哥法典》中,當墨西哥(亦作金童,亞當,特拉洛克,獅子)從地獄裏反回到納瓦特國後,翠玉女(即玉女,夏娃)拒絕把王位轉交給墨西哥。這時月亮女神苦尤姬(如圖26)帶兵圍住了聖城,要挾天道輪回的守護女神蔻特鶹鵂(Coatlicue),要從廢黜的金童中選舉出一位特拉洛克。墨西哥說: “如果民主選舉能造出特拉洛克(即佛),左翼蜂鳥(即神父)就沒必要犧牲自己來造特拉洛克了。” 說著,他就砍下了月亮女神苦尤姬的頭,並把她的屍體肢解成了許多塊兒(如圖25所示)。就這樣,這位月亮女神立刻成為了一位亞特蘭蒂斯(義為大西洋的叛逆者,如圖26),沉沒到了大西洋底。
插圖23是公元七世紀墨西哥的帕卡爾(Pakal)王的棺材蓋板,顯示特拉洛克(又名金童,獅子)在得知神父過世的信息後,體內發生了爆炸,墮入了地獄(即患了精神病),如獅子頭在火匣中所表示。整幅圖像似人在操縱一部機器,表明特拉洛克在地獄中覺悟到了 “五逆和十惡罪” 是對心理機製的逆操作,從而他覺悟到了人神契約(參見16.2節)。
13.1.1.2 上品十惡
本文從對境增上,對煩惱心增上,和對所作事增上,這三個方麵來辨別地獄趣。
(一)對心理環境增上,如殺父、弑母、出神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再如毀盜宗教常住物,欺誑君父師長等。
(二)對煩惱心增上,如極重嗔纏,猛利嗔憤等。
(三)對事增上,如數數殺生,數數偷盜,數數邪見,日積月累不改悔等。
以要言之,純從分別見惑所發惡業,名為上品十惡,是地獄因。
13.1.1.3 八寒八熱地獄
地獄有八寒,八熱大地獄,一百零八遊增地獄等說法。八寒八熱等大獄,各有眷屬,其類無數。此獄眾生,隨其作業輕重,經劫不定。罪重者,一日之中,數十次生死劫難。壽命不定,極長者可達一劫。
地獄趣的壽命怎麽這麽長?前文說了,大千世界談的是業,業相互熏染,可存活數十、百年,例如傳統(也是業)能流傳數千年。
八寒地獄
(一)皰,寒苦觸身,如瘡皰故。
(二)皰裂,謂寒苦所逼,皰即拆裂也。
(三)阿吒吒,謂寒苦增極,舌作此聲也。
(四)阿波波,謂寒苦增極,唇作此聲也。
(五)嘔喉,謂寒苦增極,喉作此聲也。
(六)青蓮花,謂寒逼皮肉開拆,色似此花也。
(七)紅蓮花,謂寒逼肉色大拆,似此花也。
(八)白蓮花,謂寒逼皮肉脫落,骨色似此花也。
八熱地獄
(一)等活,謂其中眾生,互相嗔忿,斫剌磨搗,死已複活,活已複死。
(二)黑繩,如世人以鋸解木,此獄獄卒以黑繩劈鋸罪犯,故此得名黑繩地獄。
(三)眾合,眾山四合,碎身成塵,故而得名。
(四)嚎叫,把罪犯置於大鑊中,沸湯烹煮,罪犯號啕叫喚,故而得名號叫地獄。
(五)大嚎叫,把獄犯放在熱鐵鏊中,受煎熬苦,獄犯急極切大叫,故名。
(六)炎熱,謂烈火猛焰,燒炙糜爛,故名。
(七)炙熱,謂置於火中,內外燒害,故名。
(八)無間地獄,謂受苦無有間歇也。無間有五義:一者趣果無間,謂有極重罪者,向此地獄接近,受其果報,無有間歇;二者受苦無間,謂在此獄,受諸痛苦,無有間歇;三者時無間,謂此獄中,眾生在一切時節都受苦,無有間歇;四者命無間,謂此地獄,生而複死,死已還生,無有間歇;五者形無間,謂此地獄,受罪眾生,生死往複,身形瞬變,無有間歇。
畜生,性魯鈍,不能自立,隻能被畜養於人類(如插圖13.1.2-21,23,24),故得此名,如禽獸魚蟲等。作惡業愚癡多之眾生感生此道。在三惡道中,畜生趣亦作血途,謂畜生之類互相撕咬、吞食。作中品十惡者,感此道生。此處約境、約心、約事來辨別畜生趣。
(一)境中品者,如殺鬼畜,盜鬼畜物等。
(二)心中品者,煩惱不輕,亦不極猛利等。
(三)事中品者,或作再三等。
以要言之,雜從見愛煩惱所發惡業,名為中品十惡,故是畜生因。愛的第一分(參見11.1 法的四分)是貪,愛煩惱泛指一切思惑(參見14.3《煩惱的數》中的81品思惑)。
畜生趣遍在諸處,兩足四足,多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此道有情多愚癡貪欲。種類至繁,無量無數,茲約數義以括之:
(一)就形言,有披毛戴角鱗甲等之別。
(二)就依處言,有水陸空行等之別。
(三)就陸地言,重者土內,中者山林,輕者人所畜養。
(四)就晝夜言,謂晝行、夜行、晝夜行者。
(五)就強弱言,強者伏弱,飲血啖肉,互相吞啖,怖畏百端。
(六)就壽命言,壽限多無定限,其極長者,可達一劫。
(七)就勝劣言,雖屬旁生,由福德力,或為龍王、獅子王、金翅鳥王等。
(八)就生出言,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
(九)就趣報言, 此道遍於六道(即六趣)。
契經描述說,餓鬼趣人缺乏信心,所以總是饑餓難耐。他們發現了食物,吃的時候認為,此物可果腹;吃完了,他們又什麽都不信了,信心隻有舌頭那麽長。惡鬼總是居於草木荒蕪,饑荒瘟疫橫行的世界,天空中沒有希望。惡鬼的鬼字是說他們不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事,他們做生意正常人看不見。
餓鬼亦遍諸趣,有福德者,作諸處神;無福德者,居不淨處,常受饑餓,其苦無量。就出生而言,餓鬼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惡鬼經劫無數,壽量亦不定,極長者可達人間的千歲。在三惡道中,惡鬼亦作刀途,是說他們常常攜槍持刀,常受刀箭逼迫,如圖13.1.3-20。用現代的話說,他們喜歡攜槍帶炮,所以常常被炸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炸。
插圖35表明惡鬼常常被譏笑、謾罵、和毆打,所以他們總是充滿怨恨和惱火。圖36表明由於貪嗔癡的增上作用,餓鬼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而且總是處於風暴、地震、瘟疫、通貨膨脹和戰爭之中。
圖40是歐洲人殖民美洲年代,一群西班牙餓鬼在搶劫墨西哥的富人。圖42是古墨西哥給西班牙的投降書(《Lienzo de Tlaxala》,約在公元1552年);筆者盧岩將其核心(如圖41)翻譯如下:標題是《翠玉女戳破泥血歌利王的圈套》(如41-1所示)。餓鬼對翠玉女說: “你們現在已經沒有有能力作戰的男人了;你翠玉女作為眾生之母可以代表墨西哥向我們投降。告訴我,我們是怎樣征服你們的?” 圖42中大部分的圖畫表現的是大屠殺。翠玉女(即現在墨西哥國旗上的那隻鷹或鳳凰,是夏娃,是不可戰勝的)說: “(圖41-2)你們的青鬆石王子(即造物主,上帝)被毒品感染了,隻知道索取。(41-3)搶奪來的財物是你們的鐐銬,(41-4)你們是生活在這強盜所得的土地和房屋之中的囚徒。(41-5)你們給我們的 “意思食” (Mana,上帝賜予的食物,教法)讓我們生病,變得弱小而墮入地下。(41-6)你們束縛了我們的四肢,囚禁了我們的身體,(41-7)但我們的靈魂是自由的。我的傭女們瞧不起你們。”
作下品十惡者,感此道生,可約境,約心,約事來辨別。
(一)境下品者,奪人天命,盜人天物等。
(二)心下品者,微小貪嗔等。
(三)事下品者,或偶一作,或旋知悔改等。
以要言之,但從任運煩惱所起惡業,名為下品十惡,故是餓鬼因。
惡鬼的種類繁多,大別有三種九類:
(壹)無財鬼,言無財者以不得飲食故,有三類:(一)炬口,謂於口中,常出猛焰;(二)針咽,頭腹如山,咽喉如針;(三)臭口,口如臭屍。
(貳)少財鬼,言少財者,以少得飲食故,有三類:(一)針毛,身毛如針,還自刺身,出血而食;(二)臭毛,身毛臭穢;(三)大癭,項中有癭,以手抉膿,還自食。
(叁)多財鬼,言多財者以多得飲食故,有三類:(一)得棄,常得棄食;(二)得失,常得遺失之食;(三)勢力,此複有三:(1)夜叉,亦作勇健暴惡貴人,有三種,在地,在天,在虛空;(2)羅刹,亦作可畏食人鬼;惡鬼之通名也;(3)啖精鬼,食人精氣之鬼也。
梵語阿修羅,即歐洲世界的泰坦,漢譯作非天、非類、不端正。據說每當阿修羅吃到最後一口時,嘴裏的食物總是變成泥巴。雖福報鄰天,卻無德享受,故曰非天。但從煩惱來說,尤甚於人,故在三善道中被列在人趣之下。修羅趣人好諍、好戰鬥,怕怖無極。(注,諍是好意勸諫義,是一切暴亂的起因。)
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能行善,為欲勝他。作下品十善,感此道生。辨別下品十善,亦約境、約心、約事說。
(一)對境增上,僅能於順境保護身口意行為。
(二)約心來說,悠悠緩緩,或夾雜貪、嗔、癡等煩惱。
(三)約事來說,偶爾為善,不廣大,不久積。
以要言之,雖能行十善戒,煩惱尚多,故是阿修羅趣的因。
阿修羅種類頗難細列,茲以四類別之。
(一)畜修羅,從卵而生,畜生趣攝。
(二)鬼修羅,從濕氣有,鬼趣所攝。
(三)人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四)天修羅,從變化有,天趣所攝。
佛悉知是人,悉見也是人。佛教中所說的濕生是指富有而吝嗇的家庭成員,泥血。卵生是指王族的家庭成員,是從虱子卵出生的,穢血。化生是通過學習和修練,改變異生性(參見11.4.4.2 不相應行法)而形成的,如佛,菩薩,和道教中的真人等都是從修練的轉變而來。
人,此說為意,因凡人所作,意圖和計劃在先。人趣,亦作人道,因為此類眾生在因之時能行五戒。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人的生活是苦樂相間。作中品十善者,感此道生。下文略辨中品十善。
(一)約境說,唯於順境和不順不逆的環境中能守護身口意三業。
(二)約心說,善念淳熟,但未猛利。
(三)約事說,或數為小善,或偶為勝善。
以要言之,有施有戒,是人道因。
13.1.5-2 四大洲
人有四大洲、八中洲等分別。什麽是這裏說的洲?即大量的身土,即大量的塵刹土(參見14.1節),即大量的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和法塵, 即許多感知或覺, 如插圖13.1.5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由十億塵刹土構成的。下麵先說四大洲。
一)東勝身洲,勝身是說此法於一切法中最為勝者。勝身洲在須彌顱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六千由旬。由旬是梵語Yojana,是脖子上掛著金剛鈴的牛的一天的行程。其土中央有一大樹名梭羅,高及覆蓋二十七由旬。人麵亦如半月之形,身長三肘半,衣廣中七肘,上下三肘半。壽二百歲,多有夭亡。注13.1.5-1,衣,如九結,五蓋,八纏,參見14.2節。
二)北俱顱洲,亦作勝處、高上。勝處是說,此洲人果報甚勝,勝其它三洲。高上是說此洲人壽定滿千歲,死後必然升於三十三天(見插圖13.1.5-14),化樂天(如圖-10)等處。俱顱洲在須彌顱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八千由旬。洲中有一大樹,名阿摩羅,其樹根入地下九由旬,樹冠高達十八由旬,枝葉覆蓋二十五由旬。有一樹林名男人;有一樹林名女人。北洲人麵像其地形。身長七肘,衣廣中十四肘,上下七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
三)西牛惑洲,因洲中央有一一由旬高的大石牛而得名。牛惑洲在須彌顱山西,其土形如滿月,縱廣七千由旬。此洲多牛羊,亦多珠玉。人麵亦如滿月,身長三肘半,衣廣中七肘,上下三肘半。壽三百歲,多有夭亡。
四)南瞻部洲,此洲多樹,從洲中央的一棵嚴父樹而得名。其樹根入地下九由旬,樹冠高十八由旬,枝葉覆蓋二十五由旬。樹下多金,人稱嚴父金。瞻部洲在須彌山南,其土梯形,北廣南狹,縱廣六千由旬。人麵亦像其地形;身長三肘半,衣廣中七肘,上下三肘半。壽量不定,增劫時壽可達二百五十歲,減劫時壽不滿十歲,壽最長可至無量。南洲人根性猛力,易升易墮。
插圖13.1.5-18代表著人的 “八中洲”,亦作 “八大金剛”,“人樣兒”, “忍渡”(參見17.3-9至-18節),是墨西哥(約公元1325年)畫的。他是用自己的腸子來表現忍渡的。他的腸子有什麽特別的?墨西哥和本文的須彌顱山一樣,也是一位金童,亞當,特拉洛克,釋迦摩尼佛,大黑天(即世界末日判官),眾生之父。插圖-1至-22就是他大審判的結果,也述說了他成佛的心路。
插圖-11顯示:翠玉女的臉被舍利王用作餌掛在了魚鉤上;旁邊笑眯眯的,不咬鉤的半月臉就代表墨西哥。那最後舍利王釣到墨西哥了嗎?圖-18,墨西哥的腸子顯示,他吃了翠玉女,消化不了,又吐不出來,因為翠玉女(玉女,夏娃)是女神,無形,沒肉,卻充滿了尖銳的碎片,把他的腸子攪爛了。所以墨西哥向舍利王投降了,娶了他的女兒翠玉女,繼承了舍利王的王位,改朝換代,開創了墨西哥帝國。墨西哥和翠玉女就成為了墨西哥人的始祖。插圖23是墨西哥抱著他和翠玉女所生的兒子。插圖24是墨西哥正在設計圖-1至-22,這根生命之樹的樹幹。
13.1.5-3 性生活
至於婚姻嫁娶和性愛之事,地獄眾生都很忙,少有做愛的興致,婚嫁亦少。餓鬼,畜生,阿修羅,東勝身洲,西牛惑洲和南瞻部洲的眾生,婚姻和性愛都如人世。
北俱顱洲人無我及我所,沒有守護者(注,即自我防衛心);男女若此情彼願,便相隨至合歡樹下。若彼男女非父女,母子,兄妹等,合歡樹便生出床鋪,垂下枝葉。彼之男女歡娛受樂,隨意所作,事後分離,各奔前程。其女若孕,七日即便產生;安置嬰兒於四衢道中,捨之而去。彼處四方路人,為欲養育彼嬰兒故,各將手指置於彼嬰兒口中。彼等指頭既出甘乳。如是七日,彼嬰兒長成彼一種身量。若是男子,即隨男伴;若女便與女伴相逐而去。由是因緣,俱顱洲人沒有婚嫁。
六欲天中,婚喪嫁娶亦如人世,但彼處眾生注重意樂,多有擁抱,執手,瞬目等性行為,性器官的接觸較人世少。色界(如插圖-5至-8所示)和無色界(如圖-4至-1)的眾生,沒有味觸,香觸和身觸的情感,所以他們沒有男女性方麵的差別,當然就沒有性行為和婚嫁之事。
欲天趣包括六位天,分別是四王天、三十三天、時分天、知足天、化樂天、他化天。佛教以無意識的純淨部分為天,天是清淨義,深奧知識義;以無意識的汙染部分為地,以煩惱為地。若論福德,六欲天與諸天為一趣,而飲食、男女、睡眠三事,則與前五趣相同。故論六趣,則六欲天為天趣;論三界,則屬欲界。
此約境、心、和事來辨別欲天趣。
(一)對心境增上方麵,普於順境、逆境和不順不逆境中守護身、口、意三業。
(二)從心的方麵來說,做善事,淳至猛利。
(三)從事而言,常作善事,但不甚廣大,不甚久遠。
以要言之,雖屬十善道業,猶屬散善,故為欲天趣因。
13.1.6.0 中土之門
插圖13.1.6.0-33是佛教的中土,是在須彌顱山或羅漢山之中。須彌顱山是須彌顱的頭,即釋迦摩尼的頭顱;山是尊稱,表明此頭貴重。羅漢即羅漢果,參見15.2.6節。古墨西哥文化中對中土的說法與佛教相同,中土位於墨西哥山,即特拉洛克的頭顱之中,如圖45、44、43、42、39、和36。古墨西哥中土的象形文字是插圖37,即是四羅漢果中的前三果。
阻礙塵世人重返中土的是天門山,如圖16所示的兩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天門山的本質是受蘊和想蘊(參見11.4.2節)。受蘊是所取,想蘊是能取;隨著生活,人就積累了這兩座山一樣的取習氣,從而日夜操勞,不得休息。古人用人中(如圖40所示)的運動來代表人的身體、語言、和意識的活動,所以是兩座天門山生長的根源,故名山根(如圖17所示)。而身口意的活動是祖宗進出宗廟的門,故名祖竅(如圖17和35所示)。
解脫就是移除天門山。首先要斬斷山根,使天門山不能生長;把祖竅鎖起來(如圖41),使天門山生長緩慢,或萎縮。那麽怎樣謹守根門(如圖35所示),把根門鎖起來?答:遵守十善戒(如本章開篇所述)。十戒中,前三戒是身戒,中間四戒是口戒,最後三戒是意戒。斬斷山根,把祖竅鎖起來就是要謹守十善戒。十善戒又作十善道。
插圖15,四王天的牌坊上畫著上天所需的四件法寶。從左向右,第一件法寶是個螺,代表著本書第18章的翠玉女(相當於佛教中的觀音菩薩,和歐洲文化中的夏娃)。第二件法寶是粒種子,是奧林心,相當於我們佛教中的菩提心,參見第16章的開篇部分。第三件法寶是個燧火石,代表左翼蜂鳥,代表上帝。第四件法寶是根線,那是青鬆石王子(即左翼蜂鳥)用自己的女兒翠玉女為餌來釣墨西哥(亦作特拉洛克,是位金童)的魚線。圖11中魚鉤上的餌是翠玉女的臉;笑眯眯的,不咬鉤的半月臉是墨西哥(亦作特拉洛克)。那根魚線的本質就是15.4節《墨西哥法典》的主題線索。懂得了這四件法寶,就獲得了這四件法寶,人的一切見惑(參見14.3節)就被消滅了,就獲得了有餘依涅槃(參見15.1節) ,成為圖13的竹馬天(梵語補特伽羅,義為習氣疙瘩),也就是到了中土了。
13.1.6-1 四王天
四王天(參見插圖13.1.6.0-15)即護世四大天王和他們的眷屬。東方持國天王,紅色,統領淨業眾,主宰東勝身洲。北方多聞天王,黑色,統領所知眾,主宰北俱顱洲。西方的廣目天王,白色,統領龍鳳眾,主宰西牛惑洲。南方增長天王,藍色,統領煩惱眾,主宰南方的瞻部洲。
四王天皆是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殺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齋戒之力所感。身長250肘。衣廣中500肘,上下各250肘,重4根羽毛。此天的壽命一千歲,然亦有中夭者。死時五衰相現,甚大苦惱。性生活如人世。
13.1.6-2 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梵語忉利,由此天有三十三天故,亦是上品十善所感,或是不殺不盜兩戒增上功德所感,或是一日一夜齋力所感。身長,除帝釋天身長一千肘外,此諸天身長六百肘。衣廣中一千二百肘,上下各六百肘,重2根羽毛。此諸天以擁抱為陰陽之事。壽兩千歲,亦有中夭並五衰相,與前天同,後諸欲天亦皆準知。
三十三天的中央是善法堂天,帝釋天王所居;其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帝釋全名帝釋恒因(如插圖13.1.6-14),中國佛教稱其為轉移身見(參見11.4.4.1.4.1節),梵語薩迦耶,聖經中稱其為塞斯,古德語愛色(Æsir),墨西哥納瓦特語教稱其為提拉考安,義為我們都是它的奴隸。又,善法堂天上另有一天名作竹馬,梵語為補特伽羅,義為習氣疙瘩。
13.1.6-3 時分天
梵語夜摩,華言時分天,謂此天及以上,但以蓮花開合而分晝夜。據說,昔日帝釋天與阿修羅戰爭時,欲與時分天結盟,被拒絕了,故時分天得號無諍。時分諸天是上品十善,兼學坐禪所感,或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三戒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功德所感。身長七百二十肘。衣廣中一千四百四十肘,重一根羽毛(如插圖12所示)。壽三千歲,以身相近為陰陽。
插圖13.1.6-3 源自埃及,是在測量人心的重量是否具有升天的資格。此處的人心指的是思想意識,所以他們是在稱量“心衣”的重量。心衣的概念參見14.2節。
13.1.6-4 知足天
知足(如插圖13.1.6.0-11),謂於色聲香味觸五欲境知止足,亦名如意。此天乃精修十善,兼得細住所感,或是身三口四七支戒品(參見13.1節)增上功德所感,或亦八戒、十戒等力所感。身長一千肘;衣重半根羽毛;壽六千歲;以執手為陰陽。又此天中別有一內院,住著一位一生補處大士(注,即玉女、觀音菩薩、夏娃)。契經雲:乃至劫壞,三災不及也;菩薩修行十善,樂習禪觀,當發心親近補處大士,乃得上生。
13.1.6-5 自化天
自化自在天,由此諸天自化五塵娛樂而得名,乃是上品十善兼成欲界中定所感。身長一千三百肘,衣重四分之一根羽毛,壽七千歲,以相互熟視為陰陽。注13.1.6-5,如插圖13.1.6-10所示,這是一個顛倒的世界觀。那麽,為什麽古人還給予他們這麽高的評價?答:這是覺悟曆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而且此天以下眾生的世界觀都是顛倒的。
注13.1.6-5,如插圖13.1.6-10所示,這是一個顛倒的世界觀。那麽,為什麽古人還給予他們這麽高的評價?答:這是覺悟曆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而且此天以下眾生的世界觀都是顛倒的。
13.1.6-6 他化天
他化自在天,謂此天假借他人所化的五塵而成己樂,乃上品十善兼成未到地定所感。此天身長一千八百肘,衣重八分之一根羽毛,壽八千歲。又,他化天上別有一魔身天(如插圖13.1.6-6),他化天攝,身長兩千肘,壽九千歲。
插圖13.1.6.6-23至32都是魔身天的圖畫。圖25表示《桃花劫》(參見2.1節)中常公(金童)和桃花女(玉女)裸體結婚的場景。
圖 26中的豬代表上帝安拉造的須彌顱(亞當,參見4.4節),女人是安拉的女兒苦芭芭(夏娃)。
圖27中的鹿代表上帝宙斯造的七色鹿佛阿波羅(金童),女的是宙斯的女兒雅典娜(玉女,參見15.2節)。
圖28中的山羊是上帝雷音造的德意誌(睚眥,亞當,參見15.3節),女的是雷音的女兒磨牙(夏娃)。
圖29和30是上帝左翼蜂鳥造的墨西哥(金童,特拉洛克,參見15.4節)和翠玉女(玉女)。
前文談了欲界的眾生,都有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此五欲如飲食、性交、和睡眠等。色界眾生皆依禪定而住,無諸欲塵,唯有淨妙的色身,身衣隨意,衣重忽略不計,無複男女,但以禪定法喜為食。欲界總為五趣雜居地(如圖13.2-23),亦作穢土;由散業所招感,故又名散地。色界和無色界由不動的定業所招感,所以又名定地。色是變礙義(參見11.4.1節《色蘊》)。色界有四地十八天。
離生喜樂地是色界第一地,是初禪地(如圖13.2-24,參見12.2節),謂此諸天已離欲界諸惡欲之法,得覺觀禪定,身心凝靜,而生喜樂。此地有三天,神眾天、神輔天、和神身天。
(一)神眾天,超六欲天,遠離飲食、淫欲、睡眠三種過患,故名為神。天者清淨離染之謂。通而言之,四禪(參見12.2節)諸天皆名天神,皆清淨故。眾者民也,謂此諸天是大神天主的民眾。蓋以欲界習定,創得初禪,禪力未深,故命終後,生為神民,內有覺觀心,外感火災所壞。火是個大種(參見11.2節);火災所壞義為無意識(古作神識)隨時會調整自己,他們隨時會變回到普通人。這用古人的說法就是:他們又墮落到了人間。神眾諸天身長半由旬,壽二十小劫。由旬是一個佛教中的長度單位,是脖子底下掛著個金剛鈴的牛的一天的行程。
(二)神輔天,輔者佐也,謂此天是大神天主之輔佐臣僚。蓋以在欲界中,既得初禪,數數修習,禪力漸深,故命終已,得為神臣,身長一由旬,壽四十小劫。
(三)神身天(1),亦作屍棄(2),大神天 (3),造書天(4),四麵佛(5),謂一塵刹土世界(6)之主。此有情在欲界中,數習初禪,次複訶厭覺觀,舍棄初禪,入中間禪;已離覺染,未離觀染,得名無覺唯觀三昧(7)。於中求作天王,兼修四無量心(8),故感生此天。大神天在劫初生,劫盡滅,身高一由旬半,壽萬歲。
注13.2.1-1,神身天是初禪的身體感覺狀態,和三歲以前的嬰幼兒類似,思想意識以隨念自我為主導。此法力量強大,塵世間無有能敵。在中華文化中,神身天被稱作福、大力神,佛教中稱作儒童,印度教作婆羅門,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古埃及文化中作亞伯,日耳曼文化作馬格尼,墨西哥文化稱為靈龍。
注13.2.1-2,棄屍亦為此人已經拋棄了貪、嗔、癡。貪、嗔、癡沒有理性,卻能動行身體,故被稱作三位行屍大王。
注13.2.1-3,大神義義為上帝三人組(參見10.9《上帝三和合》),或其中的一位。
注13.2.1-4,造書天義為上帝三人組(參見10.9《上帝三和合》),或其中的一位。
注13.2.1-5,四麵佛義為上帝三人組(參見10.9《上帝三和合》)加觀眾。此第四位佛名作阿迷馱佛。
注13.2.1-6,塵刹土世界參見14.1節《集起》。
注13.2.1-7,覺觀又名尋伺,所以在一禪中,有覺有觀定名有尋有伺地,無覺唯觀定名無尋唯伺地。
注13.2.1-8, 四無量心,亦名四等,一)慈無量心,常求益事以利樂眾生;二)悲無量心,湣念眾生身受惑業苦的流轉之苦(參見11.4.4.2-15 節《流轉》);三)喜無量心,隨喜眾生之所樂;四)舍無量心,謂法施、財施、無畏施。此四法具有無窮的法力,故名四無量心。
定生喜樂地是色界的第二地,即二禪,謂此天已離初禪覺觀動散,攝心在定,澹然凝靜,而生勝定喜樂。住於此定,行者如從暗室中出,見日月光明,朗然洞徹也。內有喜故,外感水災所壞。光音天統領大千世界中的一小千世界,有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和光音天。
(一)少光天,謂此天光明少故。不論人中天上,欲界初禪,但於無覺唯觀三昧。不住不著,專精求進,創得無覺無觀三昧,入第二禪,禪力未深,命終得生少光天中。從二禪去,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無覺無觀三昧,火災不到。身縱廣二由旬,壽二大劫。
(二)無量光天 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人中天上,數習第二禪力,命終得生此天。壽四大劫,身四由旬。
(三)光音天(注1),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壽八大劫,身八由旬。
注解13.2.2-1,光陰天亦作臆光天,是說意如同一支火炬(或探照燈),隨所觀照,觀照的對象就被染質了,變成了眾生。本文是從視覺幻覺來描述光陰天的,插圖13.2-7是從聽覺幻覺來描述光陰天的,那就是仙樂飄飄。
離喜妙樂地是色界第三地,即三禪地。古人以煩惱為地,清淨為天,故禪定狀態即是地,又是天。此天已離二禪天喜之踴動,因攝心諦觀,泯然入定,而得勝妙之樂。行者住於此定,樂法增長,遍滿身中。內有樂故,外感風災所壞。三禪天統領大千世界中的一中千世界,即一百萬塵刹土國,有三天。
(一)少淨天,謂此天意識樂受清淨故。不論人中天上,但於二禪,不住不著,一心精進,創證第三禪者,命終即生此天。水災不到,身長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
(二)無量淨天,謂此天淨勝於前,不可量故。數修第三禪力,命終得生此天。身三十二由旬,壽三十二大劫。
(三)遍淨天,謂此天樂受最勝,淨周遍故。深入第三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身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
舍念清淨地是色界第四地,即四禪天,謂此天舍二禪之喜及三禪之樂,心無憎愛,一念平等,住於此定,空明寂靜,萬像皆現也,三災俱不能到。四禪有九天,主領三千大千世界。
(一)無雲天,此天及以上,雲居輕薄,故名無雲。不論人中天上,初、二、三禪,但於三禪,不昧不著,一心精進,創證第四禪者,命終得生此天。果報微妙,宮殿隨身,並如雲之地,亦所不需。身廣縱一百二十五由旬,壽一百二十五大劫。
(二)福生天,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從因得名。數修第四禪力,命終得生此天。身廣縱二百五十由旬,壽二百五十大劫。
(三)廣果天,謂此天果報廣大,無能勝故。深入第四禪力,兼修四無量心,命終得生此天。身廣縱五百由旬,壽五百大劫。
(四)無想天,亦名長壽天,於人中天上,秉承邪說,厭患粗想,數數修習,依第四禪,滅除前六識、心、及心所有法,令不現行。心滅為首,故名無想定。初生半劫,猶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識不行。共經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時習定之相,不動不搖,無所分別。至後半劫,由種子力,想心複生,便從此沒,墮落欲界。
(五)無煩天,謂此天離欲界苦及色界樂,苦樂兩滅無煩惱故。身廣縱九千由旬,壽五千大劫。
此天以及隨後四天名五淨居天,亦作五不還天。不還天是什麽意思?因為淨識害有,居於此天,益受增長,能得五沙門果中的不還果(參見15.2節)。
(六)無熱天,謂此天研究心境,無依無處,清涼自在,無熱惱故。身長一萬二千由旬,壽九千大劫。此天廣闊,多池多樹。有一大池名無熱,池的東西南北各有一條大河。一名大醒識河,二名大幻識河,三名大夢識河,四名大散識河。此四條大河貫通四大洲,與四海相連。樹林裏多有鳳凰,唯棲於樹的第三枝,以龍為食。各池中的龍多有鳳凰之災;唯無熱大池裏的龍無此禍患。若鳳凰想去無熱池獵龍,一想,它就死了。
(七)善見天,謂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塵垢故。身廣縱一萬八千由旬,壽一萬二千大劫。
(八)善現天,謂此天空無障礙,精見現前故。身長兩萬四千由旬,壽一萬四千大劫。
(九)色究竟天,謂此天於諸塵幾微之處研窮究竟故。身廣縱三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又,色究竟中有摩醯首螺天,此作大自在天。
摩醯首螺是什麽意思?摩醯首螺義為雙身佛,或雙身神,即阿彌陀佛。摩醯,歐洲文化中作摩西(Moses),本文中是插圖15右端的那根線,代表墨西哥的生命線,代表書。首螺是插圖15左端的那個螺殼,代表翠玉女(玉女,夏娃),代表她是墨西哥名族的始祖母。插圖1至22是墨西哥(又名金童,亞當,特拉洛克,獅子,活躍於公元1325年)畫的。圖38顯示他年青時就在研究如何畫生命之樹的樹幹。圖37顯示中年的墨西哥正在畫生命之樹的樹幹。上麵一隻腐屍蟲正在叮月牙兒臉,表示他要把四禪天用摩醯首螺來表示,為此他與翠玉女發生了分歧。因為翠玉女要用 “她自己驚奇地看著玉米穗” (如圖4所示)來表達 “空無邊處天” 的概念。最終墨西哥妥協了,他把自己化成了圖15上麵的那隻看守天門的狗。
無色界有四天,亦作四勝智,四金剛智;在三界九地的說法中,此四天亦被稱作四處或四地。四勝智是說在上帝左翼蜂鳥發起的奧林運動中,墨西哥這隻烏龜跑贏了其它499隻兔子,最終於公元1325年贏得了翠玉女的芳心,與她結合成了新的阿彌陀(Ometeotl,如圖13.3.3-38所示)。
讀者可在圖38中看出,圖1至3中的 “V” 型代表勝利。作者我認為此 “V” 型源自尖底桶(如圖1,2,和3圖的中間所示),表示此器可盛智慧之水,表示此四天是四種勝定(參見12.3節)。
13.3.1 空無邊處天
謂此天厭於色身係縛,不得自在,心緣虛空,與無色相應,住空處定。不論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禪中,但除無想天和五不還天,餘修空處定者,若得成就,則命終便生此天。既無色蘊,不可說有方隅處所,唯有微細第六意識,所緣無邊虛空,為其處也。壽二萬一千大劫。
注13.3-1,此天的空是無意識(古作神識)默認的空色,例如遠處天和地交界處的灰色,那不是日常的灰色,而是無意識用自己默認的灰色來區分天和地的。插圖4用 “翠玉女驚訝地看著玉米穗” 來表示那是 “空無邊處天” 。古墨西哥人用玉米穗來代表翠玉女(夏娃,如圖39)所創作的 “到達方舟” ,表示 “到達方舟” 是上帝左翼蜂鳥賜予墨西哥子孫的 “意思食” (參見11.5《四食諦》)。
為什麽“翠玉女驚訝地看著玉米穗”能代表 “空無邊天”?因為玉女(夏娃)的語言天賦好,邏輯能力強,她編寫的《到達方舟》中運用了大量的矩陣(範文參見17.1《心經》)。讀時,讀者需要上下,前後反複讀,像似在啃玉米棒子似的;所以古墨西哥人就用玉米棒子來代表《到達方舟》了。《到達方舟》中所運用的主要心理學原理是 “淨識害有” ,翠玉女總是運用 “空識” 來清洗(即洗禮、割禮)讀者的身心,就好似翠玉女是在 “空無邊天” 造出《到達方舟》的。
13.3.2 識無邊處天
謂此天厭虛空無邊,於是即舍虛空,轉心緣識,以識為處故。不論欲界色界空處,但修識處定成,命終即生此天。唯以微細第六意識,所緣無邊心識,為其處也。壽四萬二千大劫。
13.3.3 無所有處天
謂此天厭於識處無邊,於是舍識,入無所有處;謂不用前空處識處故。不論欲界、色界、空處、識處,但修無所有處定成,命終即生此天。唯以微細第六意識,所緣非空非色境界,為其處也。其王三昧(注3),名之為樂。壽六萬三千大劫。
注13.3-3,三昧,即三昧地,是梵語,漢語義為正定,如本章的色界18天,無色界4天就是22種三昧地,即22種正定。
13.3.4 非想非非想處天
謂此天居無色界之極頂,非無所有處之無想,非識無邊處之有想。唯以極微細第六識,所緣非有非無境界為其處也。不論欲色二界,空等三處,但修非非想處定成,命終即生此天。壽八萬四千大劫,居三有(注4)頂,更無可進。
注13.3-4,記憶有,習氣有,就是有;因果不忘為有。三有,即13.1節的欲界,13.2節的色界,和本節的無色界;此三界人人都有,故名三有。
總觀三千大千世界,可得,流轉,八種苦相,十趣因果,和25有。
六趣有情遷流於三界九地之中,不得休息和出離,其因果不出十二有枝: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無明義為昏暗、想知道得清楚些,即是無知,從而引發了行枝的運動。此運動,或說由行枝引起的不同,就是識,就是識枝。雖說行枝和識枝同時而有,依據因果,把此二分了先後。就這樣,無明枝和行枝引發了後麵五枝業果。
識、名色、六處、觸、和受,五枝被稱作五果,義為它們過去業習氣果的現行。識枝把信息傳播到了名色枝。名即四無色蘊, 即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色即色蘊;名和色合在一起就是心,但此時心並不明了,隻能說是識正把信息向有情身心擴散。明是明白、內明的光明。當六處收到信息後,由於先業的作用,心開始形成,所以觸枝顯現了。觸(參見11.4.4.1.1節)是遍行心所有法的觸枝,有類似於心的功能,可以為心的形成提供動力。當六處明了,受枝就出現了。受枝遇痛則死;若遇到可愛果,受會招引位於三界九地的同類法來攝取可愛果。受枝出現之後,心就變得明了了。一而再,再而三,就引發了後麵的孕育三枝。
愛、取、有三枝可以孕育有情,所以被古人稱作能生枝。可愛果是異熟果(參見11.6.1節),稀少,像是農業產品,數量有限;而受枝的享受者是等流果。等流果易招,異熟果難求,進而愛生。愛是肥水,能孕育萬物,會導致取枝的出現。一而再,再而三,有枝就出現了。什麽是有?記憶有,習氣有就是有。有枝會導致後麵的生枝和老死枝。
生支和老死枝是被前文的能生支引發的。從無到有為生。衰敗為老。滅絕為死。死不一定出現,所以古人用老死來建立此枝。前習氣已被孕育了,這出生就是必然的了,隨後就有了愁、歎、苦、憂、惱、老死。
十二有支亦惑業苦三輪來攝取。惑攝無明支、愛支和取支。業攝行支和有支。苦攝識、名色、六處、觸、受、生和老死。名色、六處、觸、受和識即是有情身心;生死是有情的煩惱。因此苦輪所攝就是苦海中的眾生。這樣,這十二有支的因果循環,就變成了:眾生受苦起惑,因惑起行造業,業又生苦;如是惑業苦循環無盡。
此十二有枝,古人稱作十二緣起,亦作流轉真如,是佛教中的七真如之一。契經中是這樣描述的:無明望行、行望識、識望名色、名色望六處、六處望觸、觸望受、受望愛、愛望取、取望有、有望生、生望老死,起愁歎苦憂惱,成大苦具。
13.4.2 八苦
(一)生苦,事物從無變有為生;新事新物總是不斷地出現,令人身心生起種種的苦受。
(二)老苦,事物變異衰敗為老;事物總是不斷地變老變壞,令人身心生起種種的苦受。
(三)病苦,新舊事物老是出毛病,起衝突,令人身心生起種種的苦受。
(四)死苦,事物從有變無為死;已有的事物總是不斷地消失永別,令人身心生起種種的苦受。
(五)怨憎會苦,心目中常時怨恨憎惡的壞人,希望他長時遠離,但偏與之有集聚會合。
(六)愛別離苦,自己親愛的人事物,希望常相聚會,但偏有違緣逆境,使其分散。
(七)求不得苦,對於世間希求想得的財物、名位,及一切心中所愛樂的事物而不能有。
(八)五蘊勝苦,五蘊(參見11.4節)的生長繁榮昌盛,衰敗凋零枯竭,世事變遷,增減不定,令人身心生起種種的苦受。
前八種苦相可以被總結為三種苦性:苦苦、壞苦、行苦。前五種苦是新苦遇舊苦,苦水流出,故苦,所以被命名為苦苦;這是苦的自性。知道了苦的自性,遇到苦時,不要再追憶創傷,避免苦泉的噴發。
八苦中,(六)愛別離苦和(七)求不得苦,是由得樂之後,樂變壞形成的,所以叫做壞苦;這是苦的自相。此苦來源於辨別,不辨別不就沒了。
八苦的最後一項是五蘊勝苦,是由意(即前意識)不斷遷流變動形成的,所以叫做行苦。行苦的行是苦因,或者說是苦根。行即是遷徙,漂流的意思。佛教定義有思想活動,就是有行,即有行苦。這行苦的定義使三界九地,除了無所有處天,都有行苦。又四大種中,識是水,所以 “三千大千世界” 就立刻沉沒於苦海了。苦諦就這樣被建立了,所以苦是諦安立真如。
總觀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三界九地,可得十趣因果。
(一)嗔恚邪淫,即地獄業,極苦無間,即地獄果。
(二)愚癡暗蔽,即畜生業,昏鈍困苦,即畜生果。
(三)慳貪不施,即餓鬼業,缺乏不遂,即餓鬼果。
(四)我慢貢高,即修羅業,戰鬥爭奪,即修羅果。
(五)堅持五戒,即人道業,苦樂夾雜,即人道果。
(六)精修十善,即天道業,享受福樂,即欲天果。
(七)知緣性離,即緣覺業,證因緣覺,即緣覺果。
(八)證悟人空,即小乘業,證小涅槃,即羅漢果。
(九)渡行齊修,即大乘業,漸入覺位,即菩薩果。
(十)真慈平等,即神佛業,成圓覺滿,即神佛果。
插圖13.4.3-1至35是古墨西哥人對此十趣因果的表現形式。插圖36是中華文化中對此十趣因果的表現形式,稱作大圓鏡智。
三界九地總言十趣因果(如圖13.4.3-35、36所示),別言25有。有即記憶有,業習氣有,因果不忘。欲界中的地獄趣、畜生趣、餓鬼趣,這三惡趣為3有。修羅趣為1有;人趣的四洲為4有;六欲天為6有,所以欲界總計14有。色界中的神眾天和神輔天為1有;大神天為1有;光音天中的三天為1有;三禪中的三天為1有;四禪中的前三天為1有,無想天為1有,五不還天為1有,所以色界總計為7有。無色界的四天各為1有。如是,三界九地總計為25有;此25有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