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岩回憶錄

本人的回憶錄,宗教文化
正文

11.6 五果

(2025-08-05 09:23:12) 下一個

生命之樹結的果共有五種,分別是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離係果、和增上果

11.6.1 異熟果 Mutant Fruit

異熟,是無意識的主要特性。變異即是成熟,因為變異可以持業。業是身口意的行為習慣。現在的身口意行為是過去積累的業的現行,所以業就是身口意的行為。異熟果是說無意識收集來的諸法種在生活中受熏染而成長,異類、異地、異時而成熟。什麽是諸法種子?如本章生命之樹所談的五位百法就是。什麽是異類?如本章的百法就是眾生被分成了五位,每位法中還有分位,都可以認為是彼此各異的類。什麽是異地?如插圖11.6.2-23至31所示的九地各異。什麽是異時而熟?任何一個行為,其異熟果可能三個月後成熟,也可能三年後成熟,也可能十年、三十年後成熟。

無意識自是自果;異熟果是無意識自體變異的體現。無意識的異熟果一但成熟,許多異熟果流出如同瀑布的水流,恒相續,可以保持有情的身命和業,因此有情有了命根和業力。在因果關係的分析中,異熟自成一類,異熟果的原因是異熟。

 

11.6.2 等流果 Equal Stream Fruit

果與因相似,同類或相似的果法,前法為後法開導,持續不斷地從生命之樹中流出,被稱為等流果。前法為後法開導是說,前善果引後善法相繼,被牽引的後果與前因相似;前無記業引流後無記業同類跟隨;前念惡行招引後麵的惡業相繼,果似因而流出。此果雖然是以前意識為主導,聖人說,應當考慮這是心整體的功能,八種識中都有等流果。

在因果關係的分析中,等流因由三種因構成:遍行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是說心所有法中的五位遍行法,無處不在,可以為因。相應因,例如,當前意識生起時,與其相應的18位心所有法(參見識蘊)會相應而起;當意識升起時,與其相應的51位心所有法也會伺機而動;當行舍時,無意識(古作神識,亦作福)會出現。同類因,意處(即前意識)中的勝者招引分布在三界九地(如圖11.6.2)的同類來分食可愛果。

廣義上講,等流果亦是異熟果。五果中的異熟果、士用果和增上果,都可以通攝一切因果。五果的區分需從依處著眼:習氣依處得異熟果;隨順依處得等流果;士用依處得士用果;真見依處得離係果;所餘依處得增上果。

下麵以十惡十善的因果來說明等流果。

甲)殺生因果,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如圖11.6.2-20,21,22)。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短命,多病。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長壽;(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

乙)偷盜之因果,劫盜之罪亦使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貧窮,共財不得自在。若離偷盜,即得十種信法:(一)資財盈積;(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

丙)邪淫之因果,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妻子不貞潔,不得隨意眷屬。若離邪淫,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一)諸根調順;(二)永離喧掉;(三)為世稱歎;(四)妻莫能侵。

丁)妄語之因果,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如圖11.6.2-20、21、22)。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多被誹謗,為他所誑。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一)口常清淨,如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服;(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製伏。

戊)綺語之因果,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言人不信,語不明了。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己)惡口之因果,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常聞惡聲,言多諍訟。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

庚)兩舌之因果,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眷屬乖離,親族弊惡。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辛)貪欲之因果,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如圖11.6.2-20,21,22)。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心不知足,多欲無厭。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注1)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注11.6.2-1,全部的佛教徒都是真正的上帝的子女,所以都是法王子,法公主,法王,或法女王。這是佛教的傳統。

壬)嗔恚之因果,恚嗔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常被他人求其長短,常被於他之所惱害。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一)無損害心;(二)無嗔恚心;(三)無諍訟心;(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仙境。

癸)邪見之因果,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生邪見家,其心諂曲。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樂,及真善等侶;(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三)唯歸依佛,非餘天等;(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之吉凶疑網;(五)常生人天,更不在於惡道;(六)無量福慧,轉更增勝;(七)永離邪道,行於正道;(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九)住無礙見;(十)不墮諸難。

 

11.6.3 士用果 Warrior's Usage Fruit

士用果,是作者借助於工具媒體等所做事業,如農夫之於莊稼收獲穀麥,商賈之於貨物倉儲運輸獲得金錢利潤,僧道之於道果為他人解惑超渡。士用果的原因是 “能”,稱作能作因,聖經用詞 “亞伯” (義為能;如圖11.6.3-8),亦作觀待因,即人的主觀能動性。能作因是集起四緣(能緣緣,所緣緣,等流緣,增上緣;參見14.1節)中的能緣緣。那這 “能” 是個什麽東西?

“能” 是前意識(夏娃識)執著的 “前念衰敗後的痕跡” ,有思想機製中內部的 “隨念自我” 的功能。佛教中稱此微弱的 “自體” 為 “摩納婆” (漢譯為儒童);此狀態的身體狀態為 “神身天” (如圖8所示)。此 “能” 在中華文化中稱作 “福” (如圖35),亦作大力神,印度教中作婆羅門(Brahmin),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古埃及文化中稱作亞伯(Abel;如圖38),日耳曼文化中作馬格尼(Magni),墨西哥文化中作靈龍(Quetzalcoatl;如圖36,39)。

能做因或觀待因依領受依處而建立,即依於主觀和客觀的受性而建立。觀待因,謂觀待此令彼諸事或生或住或成或得;依此,觀待因又可分為兩種意義。

(一)就人而言,此力用乃依有情而生,如農夫之於搗碎麥成麵,商販之於理財而獲利,皆依彼士夫之力而成諸事業。

(二)就法而言,諸法之生乃因諸作具而有,如農夫因莊稼而收獲,商賈因貨而獲利。

結合這兩種意義,士用果,是作者依靠工具而成就的事業;此果廣通一切有為法。

 

11.6.4 離係果 Off-is Fruit

係即是,義為在認知的過程中係縛結生。“係縛結生”是說“亞當識(即無意識的汙染部分)和夏娃識(即前意識)”締結生命,創造眾生。夏娃識能辨別善惡美醜,進而潤色主觀和客觀事物成為生命體,成為眾生。他們倆製造生命體的速度很快,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製造一個小世界的眾生(參見14.1節《集起》)。隨著生活,亞當識和夏娃識不斷地創造眾生,人就有了“八萬四千煩惱(亦作塵勞,魔軍,病;參見14.3節《煩惱的數》)”。或說人隻造業,不消業,以至於身心日益沉重,成為了“自我(即轉移身見;參見11.4.4.1.4《根本煩惱》)”的奴隸。此中亞當識和夏娃識的過失嚴重,實行割禮和洗禮是必要的。離係是說,人接受了割禮和洗禮之後,移除了“八萬四千塵勞”,脫離了煩惱的係縛,獲得了解脫。所以,離係果義為被拯救了,解放了,涅槃。

什麽是割禮?割禮是說用慧(亦作金剛,掃帚),來消除迷惑和煩惱,就像用刀來切東西,如同用掃帚來掃地,所到之處,無明黑暗都可以被消滅。割禮的過程就是學習四勝諦,移除“八萬四千塵勞”的過程。

什麽是洗禮?修習道諦的過程就是根據 “淨識害有” 的原理,引淨識殺死煩惱和習氣,消除精神汙染的過程。因為識在四大種之中是水(參見11.2節),古人就形象地把修習道諦,這個洗禮的過程說成了, “引發大洪水,淹死八萬四千魔軍” 。在本書的16.3節,埃及夏娃展示了她自己的洗禮,成為眾生之母的過程。

圖11.6.4-35顯示離係果是禁果,什麽意思?在修習道諦,成就離係果的過程中,修習者是根據 “無意識(古作神識)隻與舍受相應”的原理,用 “行舍” 來引發 “正等明”的出現,並滋養其生長壯大。“正等明”就是 “無所有天”(如圖2),亦作微妙本心,常寂光天,拯救,涅槃,畢竟空,無上正等正覺,太陽神,大日如來,梵語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納瓦特語奧林·托納修(Ollin Tonatiuh)。正等明隻與舍性相應,隻與等、舍、空相應,不與有、集、取相應。若你去摘取離係果,它就滅了,死了,而你就已經損失靈水了,如圖35所示。那如何成就離係果?道諦的十渡總括了一切成就離係果的辦法,總括了一切善法。

為了取得和持有離係果,古人建立了基於涅盤的無為法。無字代表涅槃,如插圖2所示,區別於有為法。有為法是基於帝釋天(即轉移身見,我)的法,如五蘊中的94位法,都是有為法。唐玄奘(公元602- 664)依據成就涅槃的程度不同設立了六位無為法,分別是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無為,想受滅無為,和真如無為。

甲)虛空無為,古代和現代的心理學都發現了這種人,就有人有這樣的性格或世界觀。從虛望空,隨遇而安,無所事事,什麽事都看得開,就是虛空無為。另外,有些人擅研究,愛讀書,觀察飛花落葉,就覺悟了法性和集起(參見14.1節),成為了辟支佛。這種人的覺悟膚淺朦朧,不徹底且不係統,所以也被稱作虛空無為。

乙)擇滅無為,謂有選擇地消滅了某些煩惱障或所知障。例如15.2節《鹿乘果》中的前三果(如插圖33,35)都屬於擇滅無為。另外第16章《道諦》中的一地至七地成就,也都屬於擇滅無為。

丙)非擇滅無為,不由智力的撿擇,依諸法性清淨,行於金剛無間道(如聖經中的大洪水;參見16.7節和第17章),達善惡兩滅。15.2節的阿羅漢果,和第16章中的八至十地成就都屬於非擇滅無為。

丁)不動無為,金剛喻定發起後,或長時於四諦中反複證得諸真如,行者於空中發起聖行。前意識遇空則止,名為不動,不辨別了,由是一切煩惱不能動;此狀態名不動無為,是阿羅漢和八地及以上大菩薩的成就。

戊)想受滅無為,亦名滅盡定,亦名滅受想定,常寂光天(即插圖11.6.4-2),圓成實相,無餘依涅槃,畢竟空等。修習者依第四禪力,熄滅想和受這兩位遍行心所有法,心停滯於常寂光中,清淨自在,即是想受滅無為。沒有主觀和客觀的區別,那心(即思想意識)怎麽會存在呢?答:客觀環境是普遍的常的狀態。因為常無名、無數、無量,所以說是無所有天。那狀態隻有常,沒有業變量,所以被稱為常寂光天。“天”字代表無意識的純淨部分,義為安靜,深奧的知識。也是從這裏把無意識的汙染部分劃分給了亞當識(即阿賴耶識),並定義其為黑色, 是地。佛教以清淨為天,煩惱為地,夏娃識(即前意識,即末那識)為眾生。

己)真如無為,修習者依據此七種真如,得到了離係果。(一)流轉真如,謂有為法流轉實性,參見13.4.1節。(二)實相真如,謂人無我,法無我,人法兩空所顯的實性;就是無餘依涅槃,如圖11.6.4-2。(三)唯識真如,謂染淨法唯識實性。(四)安立真如,是第13章《苦諦》。(五)邪行真如,是第14章《集諦》。(六)清淨真如,是第15章《滅諦》。(七)正行真如,是第16章《道諦》。

 

11.6.5 增上果 Escalator Fruit

增上果是說俱有因之果,是說在集起(參見14.1節《集起》)的四緣 {能緣,所緣,等流緣,增上緣} 中,除前三緣之外的所有元素,由或順或違或不障之功而為集起的增上因。此增上果是昔日所作的果。增上的因素就事而論有很多,但從勝處而言,隻有22處。當知,增上緣即是這22處或根。根是因義,增上義。

這22根是(一)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七)男根,女根,命根;(十)苦根,樂根,舍根,憂根,喜根;(十五)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二十)未知當知根,已知根,俱知根。

一至六,眼耳等六根是十二生長處中的內六處,參見11.3節。七至九,男根是男人的生殖器;女根是女性的生殖器。命根是無意識,因為無意識的異熟果不斷地流出可以維持眾生的身心及業。十至十四,苦樂等是五受根,參見11.4. 2節的受蘊。十五至十九,信、念等是五善根,參見11.4.4.1. 3的善法。二十至二十二是三無漏根。未知當知根就是趣向,願意學習四勝諦。當一個人懂得了四勝諦,他或她就具有了已知根。若證得了四勝諦,就具有了俱知根。

 

下麵依據十善和十惡的增上果報來理解增上果。

(一)殺生業之增上果,能令田林生殖皆失其力,穀果欠收,貴物不現。反之不殺者,一切資產,得好結果。

(二)偷盜業之增上果,能使草樹穀果生惡害蟲,霜雹為害,饑饉現災。同類之眾,或在一家,或在一郡,或在一國,無不被害。反之不偷盜者,一家一村,一郡一國,俱由其福力,感招利潤。

(三)邪淫業之增上果,能使國土招暴風雨之害,塵埃穢惡之毒。反之不邪淫者,不致感招天變。

(四)妄語業之增上果。因其以卑劣之意欺於他人,此業種增上,能使外物感招汙穢不淨,所有目的,恒致失望;言語失其信用,命令違背不行。反之不妄語者,萬事能通,無諸絕望。

(五)綺語業之增上果,由此雜穢語業增上力,能致官失其位,商失其利,一切草木叢林,滿生荊棘毒草。反之不綺語者,官商恒榮,山河宜適。

(六)惡口業之增上果,能致居住世界,瓦石沙礫,塵芥荊棘之惡物,充滿觸近,諸不自由。反之若不惡口者,諸得自由。

(七)兩舌業之增上果,由此離間語之增上力,能致大地高下不平,山陵丘墟突兀,道路嶮岨,穀稼不茂。反之不兩舌者,處處宜人。

(八)貪欲業之增上果,能使五穀欠收,財富短虧。反之,世道昌榮,山河壯麗,處事有餘,且常遇貴人。

(九)嗔恚業之增上果,能使戰爭劇烈,兵甲不息,荊棘遍地,果木苦澀。反之,鄰裏和睦,百業興隆;風調雨順,田園昌盛,山河宜人。

(十)邪見業之增上果,由斷常二見,不信善惡報應,因果道理。由此邪見及邪教,令人間失其善心。此增上力,能致器世界,上妙色香美味皆失,五穀欠收。

返回Return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