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上河圖》 ——百年苦旅 第一卷《 上海灘浪滔滔》第十九章 老五門(癸)

(2024-10-28 20:45:07) 下一個

第十九章 老五門(癸)

第二天中午,張閗光先生預約了軍統局“四大金剛”之首的沈醉和“四小金剛”之首的王魯翹,一起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朝天門火鍋”吃涮肉。沈醉本來是想三個人先約在附近不遠的中央公園裏麵,那兒有一個著名的茶館叫“長亭”,抗戰時期田漢、曹禺、老舍等人時常在茶館裏聚會,茶館對聯寫著“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碗,各奔東西”。因為中央公園連接重慶的上、下半城,故此“兩頭是路”,此聯甚是絕妙……可惜時間上又不允許,隻得作罷。

王魯翹上校第一個先到了,因為他是老五行木字門王家的人,必須要對張閗光先生表達出來最大的敬意,兩人閑坐著聊了一些上海灘的變化,和日軍近期的戰略調整。沈醉少將也提前到了一會兒,沈醉因為人比較質樸,所以深受軍統局頭子戴笠的喜愛,也正是因為戴笠的信任,沈醉做人也就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很容易交往……

三個人打過招呼,重新坐下。張閗光先生也是差不多地和沈醉聊著與剛才同樣的話題,但是,桌上的氣氛卻隱隱地起了變化,王魯翹上校慢慢地開始端起了架子,沈醉也是越聊越故作深沉。張先生隨即明白了其中緣由,不覺苦笑:中統局的陳立夫局長和哥哥陳果夫,私下裏都稱呼蔣介石為“三叔”,他們蔣家和陳家其實都是自家人。而軍統局頭子戴笠雖然是蔣介石的最得力助手,但是依照蔣委員長專斷、多疑的性情,戴笠又時時刻刻在提防著老蔣“殺人滅口”……為了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麵,戴笠隻能頻頻出擊,不停地去狂吠、去咬人、去抓人、去審人、去殺人!也隻有這樣,才能讓蔣委員長覺得他在做事,他有用,他好使,反而更加離不開他,也隻有這樣,戴笠才是最安全的。但是這樣一來,軍統局下麵的人就大事小情地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專斷、多疑、善變的工作氣氛,就在軍統局內部彌漫開來,內鬥也越發地激烈……沈醉雖然隻比王魯翹大上了一歲,但他卻是軍統局的元老,又是戴笠的半個兒子,甚至比戴笠自己的那個敗家的兒子還要親近。所以這兩位在軍統局真正是“天壤之別”,關係自然很微妙。

三人邊吃邊聊,觥籌交錯,大家又談到了美軍的“盟軍中國戰區”正在準備和中國軍隊組建一支“中國空軍”的事情,不覺都感到很興奮,想象著中國空軍的力量,可以加速抗日戰爭的勝利……

張閗光順便也提到了《論持久戰》這本專著,三個人都是看過的,各抒己見地闡述起來書中的章節。沈醉突然冒出了一句:“現在的抗日戰場形勢,共產黨的軍隊無論是理論思想上,還是軍事組織上,還有民眾發動上,都站在了我們的前麵。美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他們的整體力量,正在準備重新調整和放大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盡管蔣委員長會不斷地幹擾、阻撓此事,但是一旦美軍和共產黨的軍隊聯合起來,到時候,抗日戰場的形勢就更加有利了……”

王魯翹上校問了張閗光先生明天坐“中航”的班機從重慶飛漢口,再從漢口飛上海的計劃,還特別高興地說,張先生如果去了山東煙台做事情,等於是回家了,還要他代為問候煙台的同宗兄弟們。

這一頓飯吃下來,沈醉少將也更不是外人了,於是張閗光和王魯翹就當麵梳理了一下“上海灘古董五行老五門”的曆史過往。老五門的五大家族,原來都是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大槐樹人氏,他們也都是自廣順元年(951年),周太祖郭威稱帝,建立後周王朝開始,趙匡胤後補皇宮東西班行首之職,官拜滑州副指揮使之時,就一直追隨宋太祖征戰多年的貼身侍衛。

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一群換命兄弟。曾經有一次,是在顯德元年(954年),北漢來侵犯,周世宗柴榮和趙匡胤率領軍隊,在山西晉城市的高平擺開戰場禦敵,就在戰鬥將要發起衝鋒的時候,後周總指揮樊愛能等人卻率先畏敵逃跑了,後周軍隊的形勢陡然變得十分危急!隻見趙匡胤帶上老五門的弟兄們一馬當先,放聲呼哨著,揮舞著長刀迅猛衝向敵人前鋒——北漢軍隊硬生生地被這支“利箭”衝開一個陣腳,結果大敗潰逃,死傷無數……

大明王朝洪武元年,因為山東海防空虛,而作為第一批軍戶被遷往煙台市和威海市,共計六千人。其中一千兩百人到達煙台以後,就開始紮寨練兵。老五門的人在山西臨汾的時候,就和湖北十堰的武當山道士們一樣,在門內傳承和苦練“太祖長拳”。這是宋太祖趙匡胤從士卒行伍出身的時候,拿命在兩軍廝殺中摸索、總結出來的寶貴格鬥經驗,雖然匯編製定了隻有三十二勢拳法,卻是招招致命,粘連帶打,架勢猶如遊龍驚鳳,威力十足!!後來“太祖長拳”也演變成大宋軍隊的日常操練內容,在當時,北宋早期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驚人的,屢戰屢勝……也正因為如此,老五門的人在煙台海防守備所初創時期,就已經成為軍事戰場的中流砥柱。

而武當山門內的“太祖長拳”,則在元末明初的武學奇才張三豐地發揚之下,進化成了以太極陰陽二力為主的道家功夫,中國功夫也正是自此而始,從廝殺搏命的技擊之術,演變成了以哲思為先導,進而以武修身,以武立德,崇尚天人合一的宗教藝術之境界……

第二年,大明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七年,倭寇就開始多次侵擾山東沿海郡縣。倭寇劫掠過登州(今煙台蓬萊)、萊州(今煙台萊州)、膠州(今青島膠州)等地,均遭到當地軍民的聯合抗擊。大明洪武七年的七月間,倭寇再次劫掠登州和萊州,大明帝國的開國名將、“海國公”吳禎率部下各衛、各所軍士,沿著海岸線奮力追擊,同時指揮“江陰四衛”水師巡邏海麵抓捕倭寇……倭寇在重創之下一路潰逃,大明水師則一路追擊,一直到了琉球群島附近的珍珠大洋,俘獲倭寇的戰船和俘虜很多,全部押解到了京師南京。經此一役,倭寇膽怯畏戰,後來逐漸開始南下,不斷襲擾中國的江蘇、浙江和福建、廣東等地的沿海城鎮,甚至再後來到達了南洋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劫掠——煙台奇山所的老五門張家掌櫃的,由於在曆次戰役中軍功卓著,所以被朝廷論功行賞,頒旨擢升為“千戶”。

講到這裏,張閗光先生講了一件特別有趣的現象: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年),也就是光武帝劉秀32年,光武帝賜日本國名為“倭國”,並賜封“漢委奴國王金印“金印。到了武則天時代,倭奴國深深地感到“倭奴”二字很不體麵,所以上書懇請武則天賜名“日本”,日本國學者當時繪製的唐朝地圖,把日本九州島都劃進去了……其實這裏麵也潛伏著日本和我們的國運之爭的開始。

到了宋朝時,日本經常派遣妙齡女子跨海來宋朝求得子嗣,帶回國去提升本國的人種。但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三次入侵日本失敗,突如其來地勝利導致日本人開始盲目自大起來,“神國”思想徹底崛起,認為日本國運大盛,叫囂"崖山之後無華夏”,甚至還發動了大明萬曆朝的朝鮮戰役和清朝甲午戰爭……

張閗光見沈醉和王魯翹聽得入迷,趕緊又敬酒,勸大家多吃菜,然後又接著講下去:“明朝洪武年間的倭寇,出來劫掠的時候,船上還裝滿著本國的土特產和手工藝品,他們偷偷摸摸地進入中國沿海的各個城鎮,首先以賺錢為目的,能做點兒生意就做點兒生意;生意做不成、沒吃沒喝了就搶一通兒——他們更像是武裝走私。但是日本的物產匱乏,所以日本人用來做交換、做買賣的物資,在中國沿海迅速就飽和了日本人根本就賺不到錢了,所以幹脆就明火執仗,搞起武裝搶劫來了……”

王魯翹聽到這裏,忍不住插嘴道:“倭寇隻要是由日本浪人、朝鮮浪人和中國的流民、在逃犯組成的,總之都是一些在本國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每一個人都是殺無赦!”

三個人都笑了,又吃吃喝喝了一會兒,張閗光又說到:“倭寇的徹底末落,一是因為戚繼光將軍的連年討伐,和萬曆二十六年大海戰,連續掏空了日本的國力,造成他們無力出海;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到了1603年的日本江戶時代,日本幕府開發了三座銀礦,可以不斷地向大明王朝出口白銀換取物資,這就是日本的生野銀礦(禦所務山)、佐渡金礦、石建銀礦,它們一起成為幕府財政的重要生命線。在明朝中晚期,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額,已經達到了大約1億7000萬兩之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